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宗懋圖文館寫的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和(日)藤島昭的 光催化大全:從基礎到應用圖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a 綠建築(@ta_greenbuilding) •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也說明:449 Followers, 11 Following, 40 Posts - See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from ta 綠建築(@ta_greenbuilding) ... 台灣第一座鑽石級生態社區─浮洲合宜住宅 它的.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所指導 徐笠仁的 結合形態生成與建築性能評估之前期建築設計程序之建立 (2021),提出鑽石級綠建築住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形態生成、多目標最佳化、基因演算法、基因編碼、適應度目標參數。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科技大學 土木防災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余錦芳所指導 吳柏鋐的 使用者對於公共建築的防災意識與綠建築標章之認同感研究-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公共建築、綠建築、綠建築標章、使用者、防災意識、認同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解答。

最後網站土城區-芊翠/一次擁有耐震標章+鑽石級綠建築+黃金級智慧建築則補充:這裡是Charlotte(夏洛特)的購屋筆記~ 如果你是平常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現場賞屋, 希望我的心得能讓你節省一點時間, 祝大家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住宅。 合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鑽石級綠建築住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為了解決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問題,作者徐宗懋圖文館 這樣論述:

閃耀台灣精裝套書八冊 附贈精美明信片(八張)     《閃耀台灣》:台灣土地情感與知識的傳家之寶     從來沒有一套台灣書籍像《閃耀台灣》這般,讓人如此沉浸在台灣土地的百年時空,猶如步行其間,徜徉於四周炫目感人的風情,偶爾也因目睹具體的事件而感受到內心強大的衝擊。這套書已經超過傳統紙本書的視覺極限,而是台灣土地情感而知識的傳家之寶。不只是放在書架,而是注入未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的心靈,不斷地被學習和重溫,具有永恆的典藏價值。     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閃耀台灣》使用了最精美的照片原材料,以及最高端的現代數位上色工藝技術。這是徐宗懋圖文館動用了累積20年的原照片收藏

,以及過去5年建立的國際一流數位上色藝術師團隊,兩項優勢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以《台灣山鄉原民》這一本畫冊為例,本畫冊使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先生在百年前所拍攝的經典原住民圖錄照片,一般出版社都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大多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徐宗懋圖文館卻使用用市價高達50萬台幣的森丑之助的精緻柯羅版原版圖片。如此投資只為了取得最好的印製效果,這也使得《閃耀台灣》中的原住民圖像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了台灣出版界史上的最高峰。     至於物產和生態方面的圖片,則是使用了《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和《台灣物產大觀》精美的原版照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效

果。有關過去台灣人生活和習俗的影像則是民國49年(1960年)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經典照片,每一張都是由原底片沖洗出來,並且進行精美的數位上色,展現了動人的往日情懷。     總之,在技術工藝層面,台灣沒有任何一本出版物像《閃耀台灣》做出如此大的財力,動用如此多的人力,以及付出如此深的心力,只為了留下一套值得代代相傳的台灣之寶。     《閃耀台灣》製作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很多人不能正常上學上班,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響。然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做出最大的投資,投入最大的心力,完成這一套經典作品,代表台灣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的精神,有如一顆閃亮的鑽石,永遠福星高照。  

  文/作者徐宗懋     以下是八冊書的主題:      《閃耀台灣一: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從清朝時期到日本殖民,一直到光復以後,台灣城市景觀的變化,包括建築的材料、風格、實用性,以及對生活實際的影響。時間橫跨一百年,包括日本時代現代城市的興建,書中有數張珍貴的全景圖,考證了過去城區、官署、街道和民房的位置和稱謂,成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紀錄。     《閃耀台灣二: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介紹鄉村地區建築的特色和景觀,清朝

時期主要是傳統閩南和客家的農舍,富裕人家則住三合院,至於原住民則是傳統的茅草屋或石板屋。日本時期,城市建築出現較大的變化,不過鄉村建築的變化較少,直到光復以後大量的水泥房和磚石房,又呈現新的風貌。     《閃耀台灣三:台灣山鄉原民》   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圖像原作為底本,圖像反映的山區景觀與原住民生活狀態,本書主要集中在山區原住民部落的人文風情,包括泰雅族、卑南、布農、排灣等部落,本書著重介紹這些部落在山區的生存方式,包括信仰、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習俗等,內容豐富,為珍貴文獻和美學資料。     《閃耀台灣四:台灣近水部落》   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

圖像原作為底本,透過高端的上色技術賦予新的生命。本畫冊介紹靠近海洋和湖泊的原住民部落,主要集中在阿美族、達悟族和邵族,書中以豐富多彩的照片表現他們和海洋以即湖泊的生活關係,其中達悟族捕獲飛魚的圖像紀錄,更是珍貴的歷史文獻。     《閃耀台灣五:台灣原生物產1860-1960》   1960年代台灣輕工業興起之前,台灣的主要生產農業產品和大宗原料,同時包含部分漁牧事業,即以本身的土地為生產資源、包括稻米、蔗糖、樟腦、水果以及養蠶事業等等,充分反映台灣在工業化之前的生產情況,這也是早期台灣經濟的主體。     《閃耀台灣六:台灣自然生態1860-1960》   本畫冊使用民間

老照片以及薛培德牧師的攝影作品,完整呈現台灣從清代、日本殖民,到光復初期的動植物自然生態,包括主要的動物和植物,以及高山景觀。這是台灣原生物種和大自然的完整呈現。     《閃耀台灣七:台灣往日生活》   1960年,即那個年代的人們習慣稱的民國49年,美籍牧師薛培德先生拍攝的約三千張台灣照片中,忠實地留下了基層台灣百姓的珍貴豐富影像紀錄。1970年代台灣快速工業化之前基層百姓仍然生活於農業社會的形態,包括婚喪禮俗、各種手工行業、飲食習慣,甚至鄰里關係等等。許多現象已經存在百年以上,但在1970年代以後卻逐漸消失了。今天50歲以上的台灣人,可能童年時期在農村地區還經歷了農業社會型態的

尾端。     本畫冊主要集中薛培德牧師作品中有關早期台灣人生活的型態,包括信仰、工作、日常作息等,這些都是老台灣人走過的生命之路,因此,本書不僅是懷舊,也有社會學的紀實價值。     《閃耀台灣八:台灣古早容顏》   美籍牧師薛培德先生拍攝的約三千張的台灣照片中,忠實地留下了基層台灣百姓的珍貴豐富影像紀錄。除了生活型態,還拍下了當時人們的容貌神情、穿著打扮,透過帶著喜怒哀樂情感的容顏,那個年代的生活模式與精神,更生動地被記錄下來。     本畫冊集中表現老台灣人的容顏風貌,包括男女老幼的面容、服飾以及人際互動的狀態,不僅是老台灣生動的生活記憶,也是上一輩人不可抹滅的

容顏。

結合形態生成與建築性能評估之前期建築設計程序之建立

為了解決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問題,作者徐笠仁 這樣論述:

建築設計可以被視為涵蓋因何(What)、為何(Why)以及如何(How)三個工作步驟的解決策略(Problem-Solving)程序。回溯既往的學習經驗,不同階段建築設計的學習重點均聚焦在形式操作而非解決設計問題,而在形式操作過程中,對於形式美學的追尋大過於形式與機能的相互連結。設計的『為何』與『如何』被侷限在形式操作過程的合理性而非具體問題與解決設計策略的相互呼應。同時,由於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大多數建築設計操作課題,均有明確的建築機能需求指示,學習者絕少能自行釐清,從『因何』到『為何』、從『疑問』到『問題』的思維。同時,過於強調直觀式的形式美學操作訓練,亦削弱了建築機能需求與建築具體形式之

間的相互對應關係。 建築形式並非純粹出自於獨立的形式操作過程,它實際上是整體解決策略(Strategy)的具體呈現。因此,在設計發展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設計決策都是有跡可循的,所有形式均來自於明確目的與手段的相互對應,其中並無任何模稜兩可或猶疑不決之處。遵循此一原則,數位演算形態生成應該被視為通過數位化模式將建築設計解決策略程序中的具體問題轉譯成為各個需求變數與相應的數學模式,並以此為依據推導出形式解決方案,而非僅將其視為數位化的形式操作工具。如何將完整的建築設計解決策略程序轉譯成為可行的數位演算形態生成邏輯的演繹與推論程序,為本研究主要之研究動機所在。 本研究旨在建立結合形態生成與建

築性能評估之前期建築設計程序。首先參考建築量體形式操作範例,將其轉譯為建築量體形態生成程序,並轉換編程為Grasshopper演算步驟,進行建築量體形態生成之邏輯演繹,藉以確認相關形態的生成控制參數。再藉由建築物理環境Ladybug Tools分析插件,就平均日照輻射量對於建築形態生成之影響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的研究變數包括建築量體形態生成程序與其相關的控制參數,以及環境控制參數三者,主要目標希望推論出--『在環境控制參數最佳化的情形下,形態生成控制參數與生成結果之最佳解為何?』。此一問題屬於多目標最佳化問題(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依循基因

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最佳化問題之解為最適應種群的基因編碼。而在演算所得每一代中,通過適應度函式計算得出適應度數值Fitness Value)對種群內的個體進行評估,並按照適應度高低排序種群個體。本研究通過形態生成控制參數產生各代種群個體的基因編碼,並以環境控制參數定義適應度目標參數。之後採用包含基因演算法與帕雷托最優(Pareto Optimal)之 Wallacei X 分析插件,進行形態生成與建築效能評估之多目標最佳化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變動程序A—Extrude實體路徑向量序列以及實體路徑截面寬度與高度兩種形態生成控制參數,同時變動程序D—Nest建構線

序列、建構線點位參數以及虛空間規模等形態生成控制參數,均會增加建築量體總體積與總表面積,從而減少平均日照輻射量並增加平均陰影量。以 Wallacei X 分析插件針對程序A—Extrude與程序D—Nest進行最佳化分析後發現,採用平均適應度級別(Average of Fitness Ranks)分析方法進行最優方案選擇,程序A—Extrude最優方案計算所得之平均適應度級別,趨近於邊界量體與生成建築量體體積差值。而程序D—Nest最優方案計算所得之平均適應度級別,趨近於最終建築量體方案之總表面積。

光催化大全:從基礎到應用圖解

為了解決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問題,作者(日)藤島昭 這樣論述:

《光催化大全》精闢概況了光催化自發現以來數十年取得的系列成果,是光催化鼻祖藤島昭教授的新作。全書概述了光催化在空氣淨化、汙水處理、自清潔、殺菌防腐、太陽能制氫等領域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前景,全文文字簡潔、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排版生動、可讀性強,是不可多得光催化科普書。 《光催化大全——從基礎到應用圖解》是被譽為光催化鼻祖、光催化大師的國際著名學者——藤島昭(Akira Fujishima)教授的*著作。本書對光催化自發現以來數十年間取得的系列成果進行了精闢概括,概述了光催化在空氣淨化、汙水處理、自清潔、殺菌防腐、太陽能制氫等領域的應用情況和技術原理。此外,作者將自己多年的科學研究方法、研究思維、

心得體會等娓娓道來。在藤島昭教授的眼裡,科學研究不僅僅是對自然規律的客觀描述,更是充滿人文氣息和生活溫度的科學之旅。 全書文筆凝練、圖文並茂、排版生動、可讀性強,集學術性、技術性和科普性于一體,適合相關專業人員以及大中學生閱讀,也是一本為新學科、新技術好奇者準備的入門書。 藤島昭(AkiraFujishima) 1942年生,1966年橫浜國立大學工學部畢業,1967年發現光催化現象,即“本多-藤島效應”。1971年獲得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博士學位,同年任神奈川大學工學部講師,1975年東京大學工學部講師。1976~1977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學院博士後研究員,1978

年東京大學工學部助理教授,1986年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2003年財團法人神奈川科學技術研究院理事長,2003年東京大學名譽教授,2005年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2010年始任東京理科大學校長。 現任東京理科大學光催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東京應用科學技術振興團理事長、光學材料研究會會長、吉林大學名譽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曾任電化學學會會長、日本化學會會長、日本學術會議化學委員會委員長等職。 發表原創性論文(英文)896篇、著書(含合著和英文著書)約50部、綜述及評論文章494篇、發明專利310項。 【主

要獲獎】日本文化勳章(2017年)、湯姆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012年)、路易吉·格瓦尼獎章(2011年)、文化功臣獎(2010年)、神奈川文化獎(2006年)、國家發明嘉獎(2006年)、日本國際獎(2004年)、日本學士院獎(2004年)、產學官合作功臣——內閣總理大臣獎(2004年)、紫綬帶勳章(2003年)、首屆Gerischer獎(2003年)、日本化學獎(2000年)、井上春成獎(1998年)、朝日獎(1983年)等。 第1章為什麼光催化的應用範圍在持續擴展?1 1.1光催化的廣泛應用2 光催化應用的無限可能性引起廣泛的關注2 以光催化國際研究中心為平臺3 利用光

催化抗黴菌取得效果的“日光東照宮的油漆工程”5 日本特有的漆器也利用了光催化技術7 1.2光催化在醫療領域的應用9 利用光催化技術的手術室每年有數百間9 對癌症和手足口病也有一定療效11 世界首例預防食物中毒的應用和“光催化滅蚊器”13 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漂白劑及牙根種植體也用上了光催化14 1.3光催化在農業和生物學領域的應用16 農業生產的高效率和低成本16 將太陽光引入室內18 光導管(液體光導管)18 可生成用於預防齲齒及抗癌的“稀少糖”20 1.4光催化在提高生活品質方面的應用22 賓館、醫院、護理機構、保育院、二手車等行業使用的可見光高靈敏度光催化劑發展迅速22 光催化在預防花粉

症口罩、抗菌圓珠筆、地毯等商品上的使用也很普及23 利用希拉斯火山灰製作防汙塗層25 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到宇宙開發26 [作者縱談]光催化,終於登上了審定教材!30 第2章在建築物和高樓上使用光催化大受歡迎的原因31 2.1建築物外牆上採用不易髒的光催化瓷磚已成新常識32 丸大廈成為日本第一個使用光催化瓷磚的高層建築!帶動了1000億日元的市場32 光催化瓷磚創造了住宅的美觀34 光催化瓷磚的住宅可去除NOx36 2.2活躍在高樓、工廠、教堂外牆的建材、裝飾材料38 TOTO公司將日本的原創技術傳播到世界38 空氣淨化能力相當於2000棵白楊樹的豐田工廠39 筆者私宅、岐阜大學、德國、中

國、義大利光催化隨處可尋39 既美觀又降低了清潔成本的鋁材41 無需清潔維護的眼鏡店看板41 2.3提升了帳篷膜材功能的光催化帳篷43 製造了東京巨蛋帳篷膜材的公司43 “四大特點”和網球場、足球場、棒球練習場44 八重洲出口的光之帆大屋頂、達拉斯10萬人體育館帳篷膜材在世界各地大顯身手45 胡夫金字塔也用上了光催化!48 2.4不易髒、不起霧的玻璃讓您始終視野清晰50 節水成功的中部國際機場和東京理科大學不起霧的玻璃50 盧浮宮美術館和學校等也使用光催化自清潔鋼化玻璃52 2.5活躍於室內的可見光型光催化56 “可見光回應型”光催化在內裝玻璃上的應用56 世界首例!日本製造抗菌、抗病毒玻璃5

6 抗病毒窗簾、高附加值壁紙、百葉窗58 可淨化室內空氣的光催化空氣淨化器59 TOTO公司和筆者合作解決廁所問題的緣由61 光催化除菌消臭器“LUMINEO”62 [作者縱談]朝著“3F”努力!65 第3章在機場和新幹線等場所如何普及光催化技術?67 3.1活躍在機場、空運貨物等航空場所的光催化68 中部國際機場內17000m2的玻璃上採用了光催化技術68 抗流感病毒有效果70 世界首例光催化用於航空運輸71 3.2活躍在新幹線等鐵路系統的光催化72 什麼是陶瓷光催化篩檢程式72 活躍在“希望號N700系”吸煙室內的光催化空氣淨化器72 月臺屋頂和白色帳篷74 “光催化塗料”使車站變美75

用於車站內的廁所76 3.3光催化讓路面和道路周邊乾淨整潔77 提高排水效果的高性能鋪裝道路77 淨化路面空氣的道路光清潔施工法77 無需特別維護管理的NOx削減法78 避免隧道擁堵,安裝光催化隧道照明器具79 對公路兩側的遮音壁、道路標識、看板等大有用武之地80 “橋樑膜材施工”使高架橋下變成明亮歡快的休閒場所81 “橋樑膜材施工”的3大優勢82 光催化車門後視鏡已成豐田高級車的標配84 [作者縱談]讀書是最好的靈感之源85 第4章光催化的6大功能及其日常系列產品87 4.1光催化的6大功能是什麼?88 氧化分解能力和超親水性88 光催化的6大功能和轉捩點89 世界首例用於普通住宅——筆

者私家的光催化外牆!91 4.26大功能之①抗菌、抗病毒效果92 耐藥性細菌急增、持續高漲的病毒感染症威脅92 既可抗細菌病毒又能分解去除有機揮發物93 防汙、滅菌、防臭效果超群的光催化瓷磚96 可見光就OK!強抗病毒的光催化玻璃97 在新千歲機場、內排國際機場大顯身手的“光催化薄膜”98 可見光回應型粉末漿料LUMIRESHTM及認證制度99 三維網狀結構的陶瓷片和空中浮游菌去除裝置100 不發生二次感染是最大優點101 4.36大功能之②受哥白尼式轉折啟發誕生的除臭效果103 為什麼氧化鈦不能分解大量的物質?103 以微量的物質為目標——哥白尼式轉捩點104 延伸到紙、纖維製品、空氣淨化

器的緣由106 篩檢程式和光源組合而成的大型光催化除臭裝置107 4.46大功能之③玻璃和鏡子的表面不易起霧的防霧效果109 何謂光催化的超親水現象?109 水的接觸角以及親水性110 超親水性就是接觸角幾乎為零111 不易起霧、不易髒的超親水性和氧化分解能力的合力並舉112 汽車的車門後視鏡和保命的彎道凸面鏡(道路反射鏡)113 4.56大功能之④通過自清潔達到防汙效果115 來訪者突破10萬人的光催化博物館115 對“魔法實驗”將信將疑和“氫博士”的秘密116 超親水性實驗,體驗“光和水之美”117 反向思維將“失敗”變為可用118 利用雙重自清潔效果降低成本!進軍1000億日元的市場11

9 4.66大功能之⑤光催化的水淨化效果121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很有限121 不增加成本又安全的土壤地下水淨化系統122 70多座ADEKA公司綜合設備的解決方案123 軍團桿菌和二英統統分解!環保的淨水裝置125 利用太陽光處理農業廢液!水稻耕作和番茄栽培也進入光催化時代126 有機物去除率幾乎100%,收穫與過去同等程度的番茄127 解決魚市上的“光復活現象”難題獲得安全潔淨的海水129 4.76大功能之⑥光催化的空氣淨化效果130 讓古羅馬帝國的塞內加也苦惱的空氣污染問題130 既能去除NOx又能大幅降低成本的劃時代的系統是什麼?130 [作者縱談]為什麼說蒲公英是農夫的時鐘133 第

5章人工光合作用的最新常識135 5.1資源、能源、環境問題和光合作用機理136 什麼是葉綠素的“Z型反應”136 化石燃料存在的兩大問題137 5.2光解水發現的震撼和光催化的誕生140 50年前成功實驗“光增強電解氧化”的原理140 光解水發現之前的相關科學史141 Nature上發表論文的緣由144 1974年元旦的《朝日新聞》頭版、“朝日獎”、“湯姆森路透引文桂冠獎”145 光催化劑的定義147 發現氧化鈦光催化制氫的局限性148 5.3迅速發展的人工光合作用的最新動向151 太陽能電池和水的電解混合系統151 引人矚目的金屬氧化物材料152 可見光也可以使水完全分解!單一體系和Z型體

系153 日本引領二氧化碳的還原和資源化154 從大自然中學習,拓寬視野找到最優解155 [作者縱談]湯姆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及論文被引用次數156 第6章反應機理和光159 6.1光催化反應的兩大主角160 氧化鈦的使用量反映一國的文化水準160 氧化鈦的製作方法162 硫酸法和氯氣法的原理163 光催化的氧化鈦是銳鈦礦型164 有效利用近紫外線是個打破常規的思路166 6.2氧化鈦是半導體的一種169 什麼是半導體169 本征半導體和雜質半導體170 氧化鈦是具有光活性的n型半導體171 6.3氧化鈦的能帶結構和光照效果172 半導體的能帶結構172 禁帶寬度和帶隙能量173 影響光催化反應

的三個因素174 6.4氧化鈦的結晶形態和光催化活性176 氧化鈦是如何被發現的176 金紅石型和銳鈦礦型的禁帶寬度177 銳鈦礦型具有更高光催化活性的原因177 6.5氧化鈦光催化可利用光的波長179 什麼是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179 氧化鈦的獨特性和普及推廣的理由180 6.6強氧化分解和還原的原理182 氧化鈦表面到底發生了什麼182 氧化分解的原理182 還原的原理184 6.7為什麼會產生超親水現象?185 親水性和憎水性的區別185 氧化鈦表面的結構變化引起關注186 6.8不易髒和不起霧的作用機制有什麼不同187 防汙效果的光介面反應和防霧效果的光固體表面反應187 自清潔是2

個反應的合力作用188 6.9光催化具有多功能性的原因190 為什麼多個行業接連進入?190 “本多-藤島效應”延伸而來的3個研究方向190 [作者縱談]外出講課給孩子們傳授科學的趣味性192 第7章光催化劑的合成方法193 7.1光催化劑的形態194 氧化鈦溶膠、鈦醇鹽、氧化鈦塗料194 7.2如何活用兩種表面塗裝工藝196 濕法工藝和幹法工藝196 塗層工藝的選擇要點197 7.3塗層的核心在於黏結層200 利於保護光催化反應的二氧化矽中間層200 防止基材老化、提高黏接性的梯度膜202 7.4世界首塊光催化瓷磚是如何做成的204 最普及的光催化瓷磚204 光催化和抗菌金屬組合205 向

外牆的自清潔建材延伸206 7.5光催化玻璃、後視鏡的製作208 光催化自清潔玻璃的製作208 被寄予安全駕駛厚望的“防雨車門後視鏡”209 7.6淨化國際宇宙空間站的UV-LED光催化211 光源和光催化篩檢程式的模組化212 UV-LED助力淨化國際宇宙空間站213 國際上快速發展的LED214 [作者縱談]伽利略、法拉第、巴斯德,向這些偉大的先人們學什麼?215 第8章光催化技術的標準化、產品認證制度217 8.1日本(JIS)和世界(ISO)試驗方法的標準化218 JIS、ISO等標準化的制定現狀219 海外光催化標準化的應對221 8.2建立全日本體制!光催化產品的認證制度222

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市場機制222 建立認證制度促進試驗方法的標準化222 安全標準和設置管理責任人的必要性225 認證流程和認證後的監督活動226 【參考文獻】228 結尾——從中國古典名言中學習超越“死亡之穀”229 檢索詞231 光催化清潔技術的發展已經日趨成熟。東海道山陽新幹線希望號上的光催化空氣淨化器、成田國際機場的光催化屋頂帳篷、丸之內大樓(丸大廈)的光催化瓷磚,以及最近日光東照宮的油漆噴塗項目和光催化滅蚊器等家庭住宅方面的應用,都標誌著日本原創的光催化清潔技術是值得在全世界誇耀的。 我的光催化研究,自1967年發現“本多-藤島效應”,到今年(2017年)正好整

整50年了。 當時,光催化實驗用的基礎材料氧化鈦(TiO2)在水中受到光照後,我意外發現水被分解產生了氧氣,之後所發生的一切也都從那裡開始。 對我們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光合作用(太陽光照在植物葉片上發生的反應)。當時,我也突然靈光一現:莫非像植物光合作用中樹葉的葉綠素那樣,所用的氧化鈦在這裡也發揮著同樣的作用? 那份感動,真是無以言表。 接著,我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太陽光下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發表在英國的學術期刊《自然》上。運氣很好,引起了世界的矚目。1974年元旦的《朝日新聞》在頭版以“太陽,夢想的燃料”為標題,用一個版面對該研究作了介紹。 從那以後,因為“氧化鈦的光催化反

應的發現”我獲得了多種獎勵。其中,2012年獲得了“湯姆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017年獲得了日本“文化勳章”。 我認為,研究最重要的是真實。不管誰做都能看到效果,只有自己可以自信地向別人推薦的技術才能生存下去。而且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更重要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這樣的研究才有意義。 現在,全世界使用氧化鈦的人工光合成研究如火如荼。但到目前為止,我的研究方向已轉移到利用光照射後氧化鈦表面所產生的一些獨特性能上,諸如很強的氧化分解能力以及對水具有很強親水能力的“超親水效果”等。 日本借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國際殘疾人運動會的契機,提出了“環境立國”的目標,利用光催化技術的新產品

的研發正急速地展開。 值此本書出版之際,我以圖解的形式將光催化從基礎到最新事例進行了完整的歸納總結。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我人生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菱沼光代、東京理科大學的角田勝則、鈴木孝宗、伊藤真紀子、宮本崇、木村繭子、寺島千晶、中田一彌等人的大力協助,感謝神奈川縣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落合剛先生,以及鑽石出版社寺田庸二先生,在此對他們的熱情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7年11月吉日 藤島昭

使用者對於公共建築的防災意識與綠建築標章之認同感研究-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為例

為了解決鑽石級綠建築住宅的問題,作者吳柏鋐 這樣論述:

因應全球氣候異常,世界各國都為了環境永續發展而努力,我國政府也積極推動各項綠建築政策,並以考量建築物本體與周遭生態環境融合,達到與地球環境能夠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之永續發展等建築設計為前提,促使公共建築物達到綠建築認證並取得標章,是為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本研究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探討、案例分析及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歸納使用者對於公共建築的防災意識與綠建築標章之認同感,並探討空間使用需求與環境保護間應如何同時兼具又具防災功能。問卷採用一對一方式進行,共有63名受訪者願意協助填寫問卷,全數回收63份皆為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受訪者組成分別為園區員工47人,佔總樣本

數75%,一般民眾16人,佔總樣本數25%,調查結果說明如下:一、因受到政府及國際社會對於環境保育等議題的多方宣導,再加諸環境變化造成的環境影響已讓大眾深有所感,95%的受訪者認同綠建築對生態環境是有好的影響,並且有81%的受訪者有意願將綠建築做為選擇購置或使用的重要參考依據。二、認同綠建築能夠為自然環境與生態帶來平衡及永續發展等效益。三、願意購置具綠建築標章之物件並使用相關設施。四、認同綠建築能夠大幅降低能源耗損及減少碳排放量以減輕環境負荷,避免因暖化帶來的豪大雨造成水災及高溫熱浪造成野火延燒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