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鋁罐回收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鐵鋁罐回收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偉馨寫的 蘇偉馨套書組(穿上盔甲的貓+不會游泳的魚) 和石井光太的 向老天借膽的旅程:世界貧民窟絕對體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垃圾分類及處理方法 - 長榮中學也說明:3.資源回收時間: (1)每日早上07:15~07:30 回收鐵鋁罐、寶特瓶、鋁箔包、光碟片、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圓神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所 劉雨庭所指導 郭俊緯的 一價鉈在零價鋁及鐵離子系統中之氧化和移除 (2019),提出鐵鋁罐回收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鉈、鋁粉、氧化、移除、類Fenton反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戴華山所指導 王培霖的 資收站建構對民眾參與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資源回收、行為模式、問卷調查、資收站的重點而找出了 鐵鋁罐回收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南興國小108年度資源回收工作執行計畫書 - Google Docs則補充:本校回收分類以紙類、塑膠類、寶特瓶、鋁箔包、鐵鋁罐及玻璃類為主。 ... 每週一至週五從早上打掃時間開始,包含下課時間皆安排資源回收區進行回收工作,如遇重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鐵鋁罐回收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蘇偉馨套書組(穿上盔甲的貓+不會游泳的魚)

為了解決鐵鋁罐回收時間的問題,作者蘇偉馨 這樣論述:

《不會游泳的魚》   母親張開雙臂,擋住時間的流逝、擋住了所有的眼光,容忍我用最慢的速度探索這個世界,容忍我總是做著一般母親會抓狂的事情。於是,我從一個總被老師罵笨的孩子,成了一個教育者。   幼兒園孩子要踩縫紉機做戲服,能做料理開餐廳請爸媽來享用;小學要念唐詩、學道德經、上辯奸論和各式古文,還能動手做魚菜共生,將資源回收物變成令人讚嘆的工藝品;不僅英語比賽得冠軍,科展比賽也拔得頭籌;上課的主題課程,可以用到高中都不擔心程度不足;小學畢業前必須要登雪山或騎單車環島;這個學校的學生,不管是小學部或幼兒園,每天放學後期待的是第二天要上學,最討厭的是漫長的暑假,因為學校比家裡好玩多了!   這

個學校不僅孩子要上課,爸媽也要上父母成長課,爸媽還覺得自己比孩子收穫更多;孩子要入學,父母必須坐上面談專用的三人沙發與校長媽咪面談,卻有無數家長願意舉家遷徙到桃園,願意配合學校所有要求,只為讓孩子進入這所學校。   這一切都是校長媽咪的堅持,她從小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父母心中的頑皮孩子,總是被罵「你怎麼這麼笨」!現在,她卻成為一個創辦學校、擁有超過三十年教育經驗,獲得學界與家長、學生肯定的資深校長,被暱稱為「校長媽咪」。 《穿上盔甲的貓》   看著鏡子裡穿盔甲的自己,我開始懷念我自己。   我脫下盔甲,愛我的人流著淚說不能接受這樣的我,但我知道這才是真實的我。   當他們拿起我脫掉的

盔甲,發現那沉重難以負擔,   於是他們說我可以不必再穿上盔甲,因為真實的我才是最美好的。   我脫下盔甲,不再試圖跟別人一樣。   盔甲,讓我終於。找到自己。   每個孩子的本質都不一樣,也有各自不同的能力。   重要的是,如何啟發他,讓他適性發展,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或許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未來成功的要素!   地球村瞬息萬變,孩子如何能在社會生存,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父母無法一輩子讓孩子依靠,要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社會大眾眼中的媽寶或靠爸一族?一旦沒有父母長輩的扶持,便在人生的路途上顛簸。   慢學成功教育家、諾瓦創意小學和幼兒園的創辦人蘇偉馨,用她三十多年的教育

經驗,加上自己身為亞斯伯格人,一路「沉默的搖晃」而最終成功的人生歷練,告訴父母師長如何能引領孩子認識自我、擁有正確的態度,如何讓孩子發揮潛能、打造明天的能力,成為社會上永不被淘汰的「適者」,別人眼中的「強者」。   最重要的是,為人父母師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陪著他走上適合本性的道路,善用他的能力,掌握機會和社會生存法則,便能成就一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的天賦與能力,成為成就他幸福的工具! 作者簡介 蘇偉馨   FB:蘇破。諾瓦 www.facebook.com/su.wei.shin   現職: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創辦人、董事長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學系兼任講師  

 ◎世界學前教育交流協會創會會長   學歷: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經歷:   ◎榮獲2014年第二屆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   ◎2014年「第15屆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PECERA」發表諾瓦課程模式   ◎榮獲2013年教育部教師教學卓越獎——幼兒園組銀質獎   ◎榮獲2011年桃園縣推展家庭教育績優個人獎   ◎榮獲2011年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傑出校友   ◎2002年「OMEP世界學前教育組織中國委員會——南京2002國際研討會」發表諾瓦創新敎學   ◎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不會游泳的魚》目錄 〈推薦專文〉 慢何妨、用

心學──精彩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哲思    洪福財教授 荒漠裡的甘泉    曾雅盈執行長 快樂天堂的幕後黑手 韓宜靜理事長 〈自序〉生命中的第一堂課 〈前言〉就讓天賦自由吧 1. 不會游泳的魚 2. 永不放棄 3. 父親的身教 4. 老師,你誤會我了 5. 父親的一把尺 6. 我就不信 7. 機會教育 8. 背包裡的擔心 9. 我只喜歡下課 10. 選擇快樂 11. 與眾不同 12. 天生我才 13. 分離焦慮 14. 小男孩的淚 15. 永垂不朽的流浪漢 16. 那是我的 17. 他要的只是愛 18. 請叫我阿姨 19. 孩子的有恃無恐 20. 慣性受害者 21. 我到底該不該介入? 22. 我

只想死 23. 一場串謀的家庭密碼 24. 我要去美國了 25. 草率的思考 26. 教育白話文運動 27. 創造學習的氛圍 28. 學習感受力 29. 國王的新衣 30千里姻緣一線牽 〈附錄〉家長分享 《穿上盔甲的貓》目錄 〈推薦專文〉 1. 遇見脫下盔甲的亞斯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邱淑惠 2. 相反國裡的朋友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曾雅盈 3.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蘇偉蓉  〈自序〉從「沉默的搖晃」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前言〉穿上盔甲的貓 一、本質 1、兩億個為什麼 2、迷戀。收集 3、沉迷 4、細節 5、單純的思維 6、亞斯的勇氣 7、意志力 二、能力 1、零件盒子

2、觀察力 3、精準 4、創意 5、句號思考法 6、創新思維 7、驚聲尖叫 8、想要。該要。能要。 三、態度 1、興趣 2、不會做事。不會懂事 3、研究精神 4、換一個高度。看待一切 5、重新來過 6、嘗試 7、情緒內心 8、動物保育區 9、愛護地球。珍惜資源 10、光陰似箭 11、領導者 四、總結 1、凡事由真 2、慈悲 3、圓滿 〈結語〉脫掉盔甲的貓 推薦序 《不會游泳的魚》 慢何妨、用心學──精彩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哲思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洪福財   我和偉馨結緣近廿載,那時偉馨返回省立台北師院(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修;無論是求學與辦學的偉馨,對追求學問與

解決問題的熱情,直到當下我讀著當前躍然紙上的豪氣文字,絲毫未變。   廿多年前,偉馨在桃園縣擔任諾瓦幼稚園園長,對於幼教人而言,諾瓦是個獨特且引人注目的幼兒園,一則以藝術創作的辦園理念在當時仍屬罕見,二則在網路科技尚未發達的昔日,諾瓦的辦學績效靠著口碑相傳讓全國各地的幼教人接續親臨「朝聖」,在當時的幼教界更屬少見。數年後,獲悉諾瓦將改移他址改成立小學,我不但不覺意外,更是期待著偉馨將要「變」出哪些把戲,讓我們這些教育人好拭目以待。   諾瓦小學,已經不消我多做介紹,不僅培養的孩子人數漸增,教育界對此校的名氣早已熟悉,家長在網路之間的高人氣推介,坐實了我對偉馨辦學的期望。這所坐落在龍潭渴望園

區的學校,諾大的校地只有最高二層樓的建築,充足的光線、暢通的空氣、綠意的園舍,以及伴隨著飼養動物此起彼落的校園,若不是早先知道這是所學校,還真是讓人難以辨認。   猶記初訪諾瓦小學,看到幾位老師們穿著雨鞋與工作服靜靜地在校區裡打掃與餵養鴨群,老師們臉上的從容與淡定,有如「得道高僧般」地沉穩氣質,打亂我這來自都會區帶來的浮躁氣息,也憑添了對這所學校真實樣貌的想望。我隨著陪同老師走在校園裡,普遍小學常有的喧嘩絲毫未見,有時見到班級裡認真作畫的孩子,偶爾看見一群孩子圍著老師像在討論著問題,又偶然地在走道上見到許多年齡不相仿的孩子們比賽跳遠,難不成這些孩子也都仿著老師們的淡定氣質?我試著和幾位中班年

紀的孩子閒聊,這些孩子對我這位訪客的出現不僅未顯生疏,主動地向我介紹著他們即將在隔天跳蚤市場販賣的果凍和方式,這種沉穩與自信,究竟是經過如何的鍛鍊才有的成果?   當我讀著此書的故事,許多對諾瓦的疑惑似乎一層層地解開。我看到一個有偏差行為二年級男孩,在偉馨和家長的來回互動中,發現這孩子缺少父愛的源由(請參見〈他要的只是愛〉);我看到一位諾瓦畢業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女孩,小學時在老師們的協助與祝福下創辦「諾瓦報」的經歷,與對他習得勇氣並延續到往後學習的動人篇章……。肯定是愛,是回到孩子高度的愛,是拉著父母一同回到孩子高度感受並給予的愛,讓諾瓦的孩子可以有這種經歷,讓家長可以有沉澱角色的機會,讓諾瓦

可以創造出等待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學習氣氛。當教育回到孩子的高度,任何的學習都那麼理所當然;但孩子可以享受其中並認真獲得,慢又如何?   我對本書篇章所提也有想與人分享的想法。此刻讀著〈國王的新衣〉,突然警覺,再多贅言當真成了那篇章中「不識狀況」的教育專家了!好的故事可以讓人有所感受,當你讀完本書和我一樣有不吐不快之感時──泡杯咖啡或好茶,找你的另一半或好朋友談談你們的教育主張吧! 推薦序一 《穿上盔甲的貓》 相反國裡的朋友 文/曾雅盈(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亞斯朋友每天總有一千個問題,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平凡朋友心裡總是想,   事情就是這樣的。   亞斯朋友總是

看著事情的點,   從這個點再到另一個點,   平凡朋友看到一條線,   失控的線纏成理不清的球。   亞斯朋友總是忍不住說出真相   她說答案就在真實裡,   平凡朋友?心她說出真相,   她說真話讓人看到隠藏的不完美。   時間過去了,   亞斯朋友的堅持改變了慣例   平凡朋友學會加上問號的思考   亞斯朋友用精準堅持完美   實現平凡朋友的浪漫想像   不同國度的人用接受、信任、支持相互包容   不同國度的人一起創造了真實自然的理想學校   在這裡,欣賞國度裡不同的美好   在這裡,發現生命裡蘊藏的無限能量   偉馨是個特別的人,想法特別、反應特別、勇氣特別、固執的特別、也可愛的特別

,多年來不知如何為這個特別下個註解,今年初,偉馨為自己取了AS. MOXI亞斯。摩西這個新稱號,稱亞斯是為自己一直的與眾不同找到答案,取摩西是二十年來帶著創校伙伴們在教育的領域裡披荊斬棘,這過程,像極了《舊約》裡摩西出埃及的故事。自古以來的開創者在當時都是思維方式迥異的族群,看見被隱藏的真相後,用義無反顧的勇氣改變世界的人,我這位特別的亞斯朋友──偉馨就像個帶領大家走向改變之路的現代摩西。   偉馨和我是二個思考邏輯完全不同的人,我是一般人的快思,她是仔細推敲的慢想,她的腦子裡總不停的在思考,眼睛總在觀察,天地萬象變化月暈為何而風?礎潤為何而雨?蜘蛛結網到底先用那隻腳?永動機是怎麼永遠會動?

怎樣自製風力發電然後將電力儲存下來?七情六慾是那七情那六慾?多年來,亞斯朋友每天的一千個問題,讓我這個習慣以火箭速度處理事情的平凡人,不得不緩下腳步去想想,練習在總是認為的結論上加一個問號,強迫自己對習以為常的事反向思考仔細研究,才能跟上亞斯朋友的求知腳步。   偉馨這樣的研究特質,讓周圍的人都產生了質與量的變化,在她的鞭策下大家不自覺的加速累積新的能力,經歷的事夠廣泛研究的事物夠深入,知識自然會轉換成能量,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學校裡的小孩時常看著老師們研究新的興趣,搜集鐵鋁罐改造成隨手野炊酒精爐、組合回收零件拼成太陽能煮食器、研究魚和菜如何共生各取所需,一次全校醉心研究多肉植物,這股迷戀

不知不覺也感染了二歲孩子。那天,我們買了各式小盆栽當做兒童節的禮物,看小小孩開心的捧著自己選的小苗,陽光灑在滿足的小臉上,真美!原來,喜歡研究對所有事物好奇的種子,是可以埋在任何年紀的心裡,然後在生命事件中慢慢發芽、開花、結果。原來,只要稍具些好奇和研究的精神,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大家因為偉馨的帶動開始享受動手創作帶來的成就感,體悟藏於生活中的智慧。   亞斯朋友對精準的要求常是平凡人的震撼教育,偉馨從不說客套話,對答要求精準,對話中發現回答不精準,會要求回答對點為止,久而久之,周圍的人也習得回答前先思考過再反應,談話間少了模糊的地帶,那天,閒談中我說「大家認為這是一件『應該』發生的事」,偉

馨立刻糾正說「不能用『應該』,而是『總是』發生」,事件用了不精準的詞語,連結出的意思就會天差地別,用詞精準是我在亞斯朋友身上學到的,精準代表思考的縝密,思路清晰後所下的判斷才會正確無誤,若這些年我偶遇困境時可以迎刃而解,都得歸功每天一千個問題的考驗。   偉馨直接表達,直指問題核心的行事風格,除了影響了學校的工作夥伴外,也擴及到所住社區、任教的大學、甚至住宿過的旅店,大家都因為有了一個直言不諱的老師而有了進步的驅動力,我想,如果我們都能變成說話精準,勇於說出真相改進舊有積習的人,應該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些幸福感,每當我還没有鼓起指正別人的勇氣時,就會想起亞斯朋友對精準的堅持,頓時就會勇氣倍增呢

!   不同特質的人相互包容、欣賞及接受,這麼多年下來,當我和偉馨看法不同時,我已學會靜靜的觀察亞斯特質的好友又有什麼新點子,没有例外,永遠都會讓人耳目一新、驚喜連連!這本書中字字珠璣,書中許多耐人尋味充滿思考及智慧的小故事,都是偉馨生活中的體悟,細細體會後你會發現,原來,改變很容易,幸福很容易,擁有智慧自在的人生很容易。 推薦序二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文/蘇偉蓉(作者大姊)   偉馨幾歲,我就認識她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默默的看著她的蛻變,直至今日卸下盔甲,除去外在一切不需要的矯飾,回歸到我初識的那個單純的小胖胖,也回到生命的原點,這條路,她堅持、堅定、勇往直前,在此書問世之前

,有幸提筆為序,點點往事如潮水般湧至,時光回到那年的夏天。   偉馨從小皮膚白皙,肉肉的,乖巧可愛,不說話也不唱歌,常常獨自把玩一個玩具,久久沒有聲響,能吃能睡,特別乖巧,大人常說這樣的孩子多生幾個也無妨。那時候我常牽著她肥嘟嘟的小手,去雜貨店買大人交待的日常用品,路途中她常常會撿到錢,當時覺得她有偏財運,運氣好,後來才發現是她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經常成就一些別人辦不到的事情。   偉馨年歲稍長,喜歡探索好奇的個性,日趨明顯,不是爬上五六層樓高的水塔,向遠處眺望,就是在深及胸部、黑黑泥沼的大水溝中玩耍。大人不解乖乖的小胖胖怎麼變了?殊不知她的本性即是如此,往後的幾十年,有更多令人不解的驚訝

,在她的生命中出現,精彩的人生正要開始。   偉馨有兩個姐妹移民加拿大,在凡事都得DIY的國外,兩個嬌滴滴的女生一致認為偉馨才是適合移民的人,因為舉凡修電燈、修馬桶、木工、油漆等等,沒有一件事難得倒她,很少下廚的她,竟有過人的烹飪天份,隨手揮揮,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上桌,讓大夥大塊朵頤,吮指回味。   偉馨原是幼稚園教師,經常為了小孩伙食、點心、品質不佳、量不夠與老闆爭執,直到自己創辦了諾瓦,餐點成了她辦學最重視的項目之一,學校請了最優秀的廚師,每天準備營養可口的小孩伙食,順便老師也開心的在學校搭伙,像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同桌吃飯,談天說地,溫暖的向心力由此開始。   偉馨在教育界浮浮沉沉

,直至遇見事業的夥伴──雅盈,創辦了諾瓦,生命的所有累積能量,得以盡情釋放發揮,辦學風格的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為台灣幼兒教育界立下了許多新的典範。諾瓦從初期的創業維艱,到今天的樹立典範,其間許多考驗,非一般常人所能承受與應變,偉馨從風雨中走來,終於看到耀眼的陽光。   偉馨的第一本書《不會游泳的魚》出版未及一年,頗受好評,本書又將與讀者見面,書中的精闢見解與獨到觀察,都是她生命歷練的足跡,每一篇都讓我愛不釋手,無論你在人生的什麼位置,相信都能找到深得我心的了解。 推薦序三 遇見穿上盔甲的亞斯 ◎文/邱淑惠(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 教授兼系主任)   第一次與本書作者交談是透過電話,沉著

的聲音自稱是諾瓦小學暨幼兒園的校長媽咪,很有禮貌的跟我解釋她為什麼要號召幼教界齊聚凱道。當時我正和一小群幼教界的專業人在辛苦的抗爭,不滿政府為了少數人的利益,想修法讓幼兒園不需聘用有證照的幼教老師。我沒想到竟然會有一位私立幼兒園的創辦人願意仗義直言,集結眾人的力量要政府慎思。這位校長媽咪的俠義風範令人刮目相看。在持續抗議修法的過程中,我與這位大家口中暱稱的大俠建立了革命情誼,才有機會了解這位大俠的亞斯伯格特質。   因為柯文哲的爆紅,大家對亞斯伯格特質的第一印象就是直言到近乎白目。我們的大俠也是。她也是用這種直率的亞斯作風,領導著她的學校,堅持說實話,做對的事,讓諾瓦的教育模式成為台灣的一股

清流。她的風範值得我們重新思考一個成功者所需具備的特質。過去我們以為要成功必須能察言觀色,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這樣的思維,重新審視,是不是太過於注重做人,而非做事?我們的大俠,在幼教亂世中直言,如童話國王新衣中的小男孩,擁有相當多的粉絲。這是不是反映社會已經在變,我們渴望有敢說實話的人,領導我們做對的事。   除了直言外,維基百科中記載亞斯伯格症最大的困難是無法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或是玄外之音。但有不少學者和我一樣,不認為亞斯伯格特質是一種「症狀」或「疾病」,而是擁有另一種認知方式的人種。誠如Simon Baron-Cohen 所言,亞斯伯格特質所具有的各種能力,在歷史上經常帶來卓越的貢

獻。米開朗基羅、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茲都被懷疑具有亞斯伯格基因。亞斯伯格的特質雖然不利於社交,但其他的許多特質卻可能引領他們踏上成功之途。   但在台灣僵化的教育環境中,擁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學童,很容易被誤解,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籤,從此一蹶不振。亞斯學童在台灣教育體制下如何掙扎,大俠在《不會游泳的魚》一書中已經略有著墨。我們接下來好奇的是,不會游泳的魚如何蛻變成今日的大俠。穿上盔甲的亞斯又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創辦出獨特的諾瓦,讓許多家庭能認識教育的本質,還給幼兒單純,真實的生活。   可能是因著亞斯的慈悲特質,穿上盔甲的大俠在二○一五年開始採用亞斯摩西的稱號,定義她的本質以及她從今而後的使

命。在帶領幼教界走出新契機的同時,她願意暫時卸下盔甲,剖析自己,將自己的特質分為本質、態度、能力三方面,用生活中的實例娓娓道出。閱讀此書,可以看到亞斯的認知思考方式如何與我們相異,卻又與許多成功者相似。   在我與亞斯的互動中,我發現教科書對亞斯的描述並不確實。她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不擅長人際互動,雖然她會直接說你穿的衣服像浴室中的磁磚,讓人尷尬。但也是這種說實話的特質,讓她能直指問題的核心,戳破國王新衣的假象。她一次只能思考一個重點,所以會把「回收資源玩創意」拆開單點思考「回收。資源。玩。創意。」其實這種單點思考後的連結,反而能讓事情更清楚。她做事不太容易轉彎,這種態度讓她展現異於常人的堅持

,是我們一般人所欠缺的。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般人所稱的「缺陷」,是不是只因它不符眾人期待。但不講場面話,單點思考,不轉彎妥協等特質,真的是一種缺陷嗎?或者只是不同?善用這些特質,是不是更容易引導一個人邁向成功。閱讀此書你會發現,亞斯伯格「症」,這些在我們一般人眼中視為「缺陷」的特質,卻也是成就亞斯的特質。而本書珍貴之處,在於以亞斯的觀點看有助於適應社會的生存力。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們破除偏見,重新審視不同特質的優勢。我相信這些特質,也是我們這些沒有亞斯伯格基因的人,需要練習擁有的生存力。   透過閱讀亞斯大俠的文章以及與她的互動對談,我發覺自己也漸漸改變。最明顯的是在溝通時,對訊息的

判斷更為精準,對模糊的回答會確實追問,例如「我想要……」到底是「想」或「要」已經不能混為一談。其他潛移默化的改變,是對「真」的追求,希望孩子的學習更真實,更貼近生活,讓我再也無法容忍虛應故事、走馬看花的學習方式。我可以確定的是,我會以這種新的態度面對未來的每一個課題。

鐵鋁罐回收時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中很多盒子和保鮮膜是家人用剩下,我拿來用完,沒有多買,覺得不環保♻️的同學可以不要買喔!🙏
⚠️奶泡機獲得大家的喜愛❤️ 不過注意 加太多奶的話它會滿出來的呦 一次不要太貪心加太多呦!
☕️ 𝐍𝐞𝐬𝐩𝐫𝐞𝐬𝐬𝐨 𝐄𝐬𝐬𝐞𝐧𝐳𝐚 𝐌𝐢𝐧𝐢膠囊咖啡機:https://reurl.cc/yEgKl6
🍅 居家佈置𝙂𝙤𝙤𝙙 𝙊𝙡𝙙 𝘿𝙖𝙮𝙨:https://bit.ly/3iNFhQb
🥕 𝐈𝐧𝐬𝐭𝐚𝐠𝐫𝐚𝐦:𝐭𝐚𝐢𝐩𝐞𝐢_𝐬𝐞𝐫𝐞𝐧𝐚𝐝𝐞 ▶ 來玩:)

從去年改造𝐠𝐢𝐠𝐢家不小心入鏡之後
大家就瘋狂詢問這台咖啡機!!!問到我自己都想要一台了!!!
結果真的...太愛了啦~
義式、拿鐵、摩卡、瑪奇朵...都完全很可以!
最讓我愛的是自動奶泡機
我第一次!在家裡!真實的打出這麼綿密的奶泡啊~~~(抱頭)
還可以形成超完美的內圈奶泡!
厲害一點還可以拉出愛心形狀~~
研究所時在咖啡廳打工,就一直夢想在家裡面拉花
(因為都被叫去外場整理桌子)
竟然完成了我的小夢想啊><
真的好喜歡~~!好喜歡它~!

/*

𝐍𝐞𝐬𝐩𝐫𝐞𝐬𝐬𝐨鋁製膠囊整顆都可回收的,
可以分離成鋁和咖啡渣,
所以完全不用擔心環保問題~!
全台灣精品櫃位以及i郵箱都可以免郵資回收
也可以在線上購買咖啡時,再用$𝟏加購膠囊回收袋
真的是很響應環保的品牌:)

*/

在家裡的時間多了,
就開始東摸摸西弄弄,
一點一滴把平常的小角落清理乾淨:)
這次輪到冰箱~那個萬年不想面對的地方:P
用了各種冰箱收納,真的差超級多!
現在冰箱非常整齊乾淨!已經維持一陣子了~
推薦給大家這些小小的整理辦法~

𝙂𝙤𝙤𝙙 𝙊𝙡𝙙 𝘿𝙖𝙮𝙨的好物集合🙆
❶ 摺疊收納籃:可以摺疊很好收納,方方正正各種櫃子都好用!!
❷ 密封罐造型夾鏈袋:上一集用來放餅乾糖果,這一集用來醃雞肉
❸ 藤編收納籃:小款放我為唯一養成功的植物(⁎⁍̴̛ᴗ⁍̴̛⁎)大款放我的膠囊們
❹ 微笑杯墊:超可愛的杯墊:)而且好便宜才𝟐𝟗元...!!超愛
-*
𝘿𝘼𝙄𝙎𝙊得好物集合🙆
❶ 鋁罐飲料架:這絕對是我在大創買過最愛的東西🥴
❷ 冰箱長型盒:不推不推!蓋子不好用~
❸ 冰箱小抽屜:可以利用到100%的空間,很療癒
❹ 冰箱分隔夾:這個是超神奇的小物,東西都可以站好不東倒西歪
❺ 側門收納盒:要注意放在門關得起來的地方
-*
其他好物
❶ 可堆疊收納盒:蝦皮上買來放乾貨,沒有到密封,但是可堆疊好用
❷ 冷凍庫扁扁盒:也是亂買的,扁扁形狀用來分裝,也沒有密封
❸ 各種形狀冰箱收納:很多是宜得利買的~宜得利真的很好逛

♫𝙈𝙐𝙎𝙄𝘾
...
𝙎𝙣𝙤𝙬 𝘿𝙖𝙣𝙘𝙚𝙧 𝙗𝙮 𝙍𝙤𝙖 𝙝𝙩𝙩𝙥𝙨://𝙨𝙤𝙪𝙣𝙙𝙘𝙡𝙤𝙪𝙙.𝙘𝙤𝙢/𝙧𝙤𝙖_𝙢𝙪𝙨𝙞𝙘𝟏𝟎𝟑𝟏
𝘾𝙧𝙚𝙖𝙩𝙞𝙫𝙚 𝘾𝙤𝙢𝙢𝙤𝙣𝙨 — 𝘼𝙩𝙩𝙧𝙞𝙗𝙪𝙩𝙞𝙤𝙣 𝟑.𝟎 𝙐𝙣𝙥𝙤𝙧𝙩𝙚𝙙 — 𝘾𝘾 𝘽𝙔 𝟑.𝟎
𝙁𝙧𝙚𝙚 𝘿𝙤𝙬𝙣𝙡𝙤𝙖𝙙 / 𝙎𝙩𝙧𝙚𝙖𝙢: 𝙝𝙩𝙩𝙥://𝙗𝙞𝙩.𝙡𝙮/-𝙨𝙣𝙤𝙬-𝙙𝙖𝙣𝙘𝙚𝙧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𝙥𝙧𝙤𝙢𝙤𝙩𝙚𝙙 𝙗𝙮 𝘼𝙪𝙙𝙞𝙤 𝙇𝙞𝙗𝙧𝙖𝙧𝙮 𝙝𝙩𝙩𝙥𝙨://𝙮𝙤𝙪𝙩𝙪.𝙗𝙚/𝙐𝙨𝙒𝙤𝟎𝙪𝙚𝙜𝙮𝙠𝙘
...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𝙗𝙮 𝙅𝙤𝙖𝙠𝙞𝙢 𝙆𝙖𝙧𝙪𝙙 𝙝𝙩𝙩𝙥://𝙮𝙤𝙪𝙩𝙪𝙗𝙚.𝙘𝙤𝙢/𝙟𝙤𝙖𝙠𝙞𝙢𝙠𝙖𝙧𝙪𝙙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𝙗𝙮 @𝙟𝙤𝙖𝙠𝙞𝙢𝙠𝙖𝙧𝙪𝙙𝙢𝙪𝙨𝙞𝙘
...
𝙋𝙪𝙧𝙚 𝙄𝙢𝙖𝙜𝙞𝙣𝙖𝙩𝙞𝙤𝙣 𝙗𝙮 𝙁𝙪𝙩𝙪𝙧𝙚 𝙅𝙖𝙢𝙚𝙨 (𝙍&𝘽 / 𝙀𝙡𝙚𝙘𝙩𝙧𝙤𝙣𝙞𝙘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𝙈𝙖𝙠𝙚𝙧)
𝙝𝙩𝙩𝙥𝙨://𝙬𝙬𝙬.𝙞𝙣𝙨𝙩𝙖𝙜𝙧𝙖𝙢.𝙘𝙤𝙢/𝙤𝙝𝙝𝙝𝙞𝙩𝙨𝙟𝙖𝙢𝙚𝙨/​
...
𝘼𝙣𝙙 𝙎𝙤 𝙄𝙩 𝘽𝙚𝙜𝙞𝙣𝙨 𝙗𝙮 𝘼𝙧𝙩𝙞𝙛𝙞𝙘𝙞𝙖𝙡.𝙈𝙪𝙨𝙞𝙘 𝙝𝙩𝙩𝙥𝙨://𝙨𝙤𝙪𝙣𝙙𝙘𝙡𝙤𝙪𝙙.𝙘𝙤𝙢/𝙖𝙧𝙩𝙞𝙛𝙞𝙘𝙞𝙖𝙡-𝙢𝙪𝙨𝙞𝙘
𝘾𝙧𝙚𝙖𝙩𝙞𝙫𝙚 𝘾𝙤𝙢𝙢𝙤𝙣𝙨 — 𝘼𝙩𝙩𝙧𝙞𝙗𝙪𝙩𝙞𝙤𝙣 𝟑.𝟎 𝙐𝙣𝙥𝙤𝙧𝙩𝙚𝙙— 𝘾𝘾 𝘽𝙔 𝟑.𝟎
𝙁𝙧𝙚𝙚 𝘿𝙤𝙬𝙣𝙡𝙤𝙖𝙙 / 𝙎𝙩𝙧𝙚𝙖𝙢: 𝙝𝙩𝙩𝙥𝙨://𝙗𝙞𝙩.𝙡𝙮/𝙖𝙣𝙙-𝙨𝙤-𝙞𝙩-𝙗𝙚𝙜𝙞𝙣𝙨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𝙥𝙧𝙤𝙢𝙤𝙩𝙚𝙙 𝙗𝙮 𝘼𝙪𝙙𝙞𝙤 𝙇𝙞𝙗𝙧𝙖𝙧𝙮 𝙝𝙩𝙩𝙥𝙨://𝙮𝙤𝙪𝙩𝙪.𝙗𝙚/𝙅𝙥𝙤𝙀𝙁𝙞𝘼𝙅𝙙𝙭𝙤

一價鉈在零價鋁及鐵離子系統中之氧化和移除

為了解決鐵鋁罐回收時間的問題,作者郭俊緯 這樣論述:

鉈(Thallium, Tl)是一種微量元素,由於其對動植物與人類具有相當高的毒性作用,已被許多國家列為優先列管毒害汙染物(Priority pollutant),近年來主要應用於光學、電子及半導體產業的製程中,若排放的廢水與殘渣未經過妥善處理,一旦進入環境將造成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並透過動植物吸收進入食物鏈,進一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Tl一般以Tl(I)與Tl(III)的形態存在自然環境中,Tl(I)相對穩定且可以在廣泛的pH範圍下穩定存在,若在高度氧化狀態下,Tl(I)會被氧化為Tl(III),且在pH 2.0至12.0時會轉變為Tl(OH)3並形成Tl2O3沉澱,因此,預先將水體環境中

的Tl(I)氧化為Tl(III),是一種有效移除Tl污染的方式。過去已有研究將零價鐵(ZVI)及零價鋁(ZVAl)應用於有機與無機汙染物的氧化處理,其原理是ZVI與ZVAl在酸性且有氧氣的環境下,會將電子提供給氧並產生H2O2,而H2O2會再進一步反應生成具有強氧化能力的氫氧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此反應過程即為Fenton或類Fenton反應。考量此反應系統會生成強氧化劑hydroxyl radical,推測對於Tl(I)氧化為Tl(III)應具有一定的潛力,因此本實驗將利用此方法氧化並移除水體中的Tl(I),並利用隨手可得的廢棄物鋁罐,將其磨成粉狀後的鋁粉(alumin

um can powder, AlCP)取代ZVAl進行反應,探討AlCP在酸性通氧環境下氧化Tl(I)的能力與機制,亦添加不同濃度的Fe(II)與Fe(III)觀察其對於氧化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AlCP/O2系統在酸性(pH 1.0)條件下與100 µM Tl(I)反應,120 min內可吸附及氧化98%的Tl(I),若添加1.0 mM Fe(II)或Fe(III)於系統中,可以與H2O2快速反應生成更多的hydroxyl radical,分別於5及15 min內即可完全氧化Tl(I),表示鐵離子存在下明顯促進H2O2生成hydroxyl radical。在H2O2濃度測定過程中,Al

CP/O2系統在反應30 min時累積大約947.10 µM,而在添加1.0 mM Fe(II)及Fe(III)的系統中僅測得137.49 µM與88.41 µM的H2O2。此外,為了探討Fe(II)濃度與H2O2濃度之間的關係,針對溶液中的Fe(II)濃度變化進行測定,在AlCP/O2/Fe(II)系統,Fe(II)會與H2O2反應生成hydroxyl radical並氧化為Fe(III),導致Fe(II)濃度隨時間快速降低;而AlCP/O2/Fe(III)系統,Fe(III)會藉由Al0還原為Fe(II)並與H2O2反應,亦可透過Tl(I)氧化為Tl(III)時所產生的超氧自由基(supe

roxide radical),將Fe(III)還原為Fe(II),使Fe(II)濃度逐漸增加。最後,當Tl(I)氧化後,將溶液pH值調至10.0,使其與鐵鋁(氫)氧化物產生共沉澱,即可有效從水體中移除Tl。三種系統(AlCP/O2、AlCP/O2/Fe(II)及AlCP/O2/Fe(III))的Tl L3-edge X光吸收近邊緣結構(XANES)結果均顯示,約有10%的Tl會吸附於AlCP上,其中約有72.2-85.5%為Tl(I),僅14.5-27.8%為Tl(III),然而氧化反應後共沉澱物的物種則為Tl(III)。另外,為評估AlCP氧化Tl(I)的循環再利用能力,將AlCP/O2與

AlCP/O2/0.1 mM Fe(II)系統進行重複氧化Tl(I)反應,每個循環實驗分別反應180 min與60 min,反應後過濾收集AlCP並連續反應四次,其氧化效率皆能維持在88%與94%以上。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可以提供一個低成本且有效將廢水中的Tl(I)氧化並移除之方法。

向老天借膽的旅程:世界貧民窟絕對體驗

為了解決鐵鋁罐回收時間的問題,作者石井光太 這樣論述:

去別人沒去過的地方,看別人沒看過的事物,是一種旅行的奧義。第一本世界貧民窟Homestay紀實,轟動全日本的大膽遊記!用輕快的文筆,描寫最嚴酷的生命體驗。地球公民必看的一本書。──《旅行人》總編輯   隻身前往背包客未曾挑戰的土地.10年冒險的精采見聞錄   作者從大一就開始周遊第三世界國家,與中東、非洲、亞洲各國的貧民寢食與共,深入了解貧民的居住環境、吃喝拉撒、愛、性以及工作型態。   他曾經蹲踞架在河上的廁所方便,被河裡游泳的小孩和豬隻撞上屁股;他曾經與露宿街頭的貧民共眠,慘遭中年婦女上下其手,最後還上演「愛不到你就毀了你」的戲碼;他曾經試飲伊斯蘭教貧民私釀的酒,狂拉十天狂瘦十公斤;他曾經

無數次被迫傾聽夫妻或情侶的活春宮秀,年輕的心在憤怒之餘也充滿了寂寥;他曾經在曼谷結識一位賣彩券的殘障女孩,兩人墜入情網,終因文化背景差異而別離……書中滿載任何論文、新聞報導都前所未有的見聞,令人大開眼界。   本書分成「前進貧民窟篇」「在街頭漫舞篇」「春色無邊篇」三大部分,詳細描述貧民窟的生活百景,有時發人深省,有時引人落淚,有時教人捧腹大笑,揭露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不可不知的另一個世界。 作者簡介 石井光太   一九七七年出生於東京都,職業為作家。   發表過許多有關國外生活及文化的作品。主要的著作有描寫亞洲殘障人士和乞丐的《乞討的佛陀》、描寫伊斯蘭教徒不為人知的性事與賣春行為的《神所拋棄的裸

體──漫步伊斯蘭之夜》等。除了寫作以外,也參與NHK等媒體的紀錄片製作,並且活躍於攝影、漫畫劇本、廣播節目等眾多領域,同時也在日本各地舉辦演講和授課。   作者網址:www.kotaism.com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譯者簡介 王華懋   熱愛閱讀,嗜讀故事成癮,尤其喜愛推理小說與懸疑小說。現為兼職譯者,譯有《白色巨塔》(合譯)《華麗的喪服》《無止境的殺人》《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完美的藍》《蚱蜢》《沙漠》《富豪刑事》等作品。 推薦序 一本讓旅程和生命都更加豐富的書  「背包客棧」站長小眼睛先生 推薦序 擴大自己的包容,看見自己的幸福  文化導遊.旅遊

講師.背包客馬繼康 推薦序 貧窮的風物詩  資深文史導遊謝哲青 寫在開始之前 第一部 前進貧民窟 篇 第一課 貧民窟是怎麼來的? 第二課 貧民的生活與性愛 第三課 表面的職業、背後的職業 第四課 貧民的IN與OUT 第二部 在街頭漫舞 篇 第五課 遊民SOP 第六課 從戀愛到婚姻 第七課 從生產到喪禮 第八課 亂賣亂買真要命 第九課 乞討的經濟學 第十課 街角的童年 第十一課 不罪不歸 第三部 春色無邊 篇 第十二課 春意盎然面面觀 第十三課 娼妓的真實生活 第十四課 性的全球產業化 寫在結束之後 講師介紹 推薦序一一本讓旅程和生命都更加豐富的書「背包客棧」站長小眼睛先生   世界上有十二

億的人,每天靠一塊美金過日子。   根據聯合國世界社會發展高峰會的聲明,絕對貧困是:在一種被嚴重剝奪人的基本需求條件特徵(包括食物、安全飲用水、公共衛生設備、健康、居住處所、教育以及資訊)的情形。而以金錢來說,每天收入低於一美元的人被列為絕對貧困。其中因不同國家的國情而略有差異。附帶一提,全世界有三十億的人,每天的收入低於兩塊美金。   這些數據看起來很嚇人。不過究竟代表著什麼,其實是很難想像的。畢竟在資訊氾濫的現今,我們已經習慣對於不知根據為何的數據、聳動的標題,或者圖像畫面做出直接反應,而少了對完整事件了解的欲望。   我曾經有幾次意外的機會,到比較貧困的地方拜訪。當時自己身無長物,在台北

租屋而居,又辭了工作,生活雖不敢說是拮据,但實在也沒有什麼閒錢,正猶豫著未來該何去何從。但是在當地,當周遭充滿向我要求施捨的人時,一種羞愧的情緒隱然出現。原本對未來感到茫然的我,對自己竟然在這裡扮演這樣的角色感到困惑。   我也曾經因看到旅行照片而心情複雜。那些貧困髒亂的地方,對鏡頭感到好奇的街童們的燦爛笑容背後,真實生活又是如何呢?有錢人家的孩子,是不會在街頭玩耍或乞討的。   做為一個旅人,雖然我們可以用自己只是經過,還有其他行程,或停留時間太短來避開這些問題,但我們還是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把「旅行」當成護身符,去看到我們想看的世界,避開我們不想看到的世界。   或許有人覺得這太嚴肅

了,旅行該是一種休閒、一種放鬆,或是自我探索。(恕我無法使用「享受」這兩個字。)但是否也正因這種心態,而讓旅行處在一種虛假的美好之中而脫離了真實?   這本書的作者石井光太先生,親身參與了絕對貧困者的生活,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了所見到的一切,再輔以有系統的數據和資料,讓我們知道許多我們可能從未想過,但貧困者卻是時時刻刻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並不是要告訴我們貧困的可怕,而是以一種人的角度去描述絕對貧困者如何面對衣食住行、情感和性的各種基本需求。也說明了他們的生存方式和所面臨的無奈。   在書中第二部第十一章的「街頭犯罪」中,有一段和我自身極為類似的遭遇。地點是在加爾各達的街頭。一個

抱著嬰兒的年輕女性向我要求施捨。她露出孩子大腿上因燙傷而出現的大水泡。嬰兒還不會走路,那水泡幾乎和細瘦大腿同粗。我當下哪想得到要給錢,只覺得應該要被治療,而帶著她們回當時服務的地方找修女治療包紮。沒想到一向和藹的修女一見到那名年輕女性,竟然厲聲的指責她:「你這是在殺這孩子!」還一度不讓她把孩子帶走。我不明所以,後來修女才解釋,這位年輕女性早上已經被其他人帶進來過一次。她本來已經幫小孩子包紮好,並且告誡過那名年輕女性不可再犯,沒想到紗布又被拆掉。當時的我,實在很難想像會有母親拿孩子的傷當作乞討的工具,甚至故意讓其傷勢加重。   看完這本書裡的介紹,我才真正相信,原來這種事真的不是偶例。刻意製造傷

害、出租嬰兒博取同情,這些方式在貧困的地方早已被有心人士有系統的利用了。每當想起世界上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總是讓我覺得悲傷卻又無奈。   從開始自助旅行,進而成立以自助旅行為主題的論壇網站至今,我看過了不算少的各式旅行文章,也認識了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旅行者,所以很能接受每個人因自身的不同,而對旅行有各自的堅持與追求。無須論斷好壞,也無所謂好壞,一切都是反映了自身需要所做的選擇而已。   雖然以何種方式旅行完全是個人的選擇,但我實在很推薦對每一個熱愛旅行,或對旅行抱有期待的朋友,能夠看完這本書。這不一定會改變你的旅行方式或角度。不過知道了書中所寫的事,無形中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讓你在旅行時,能用

更多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讓旅程和生命都更加豐富。謹以真心,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二擴大自己的包容,看見自己的幸福文化導遊.旅遊講師.背包客馬繼康   世界是平的!這樣的說法旅行者感受最深,隨著旅行觀念的普及,再加上交通工具的方便,只要你願意也有能力,早上在自己的家,到了晚上或隔天就能將自己放置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也許在塞納河畔品嘗巴黎左岸的咖啡,也許搭著遊輪在北極圈觀賞「熊淹沒」的景觀,或許在印度泰姬瑪哈陵歌詠沙賈汗王永誌不渝的愛情。我們嘗試用不同的感官體驗旅行中的所有事物。   不過觀光客或旅行者所認識的世界其實都是建構出來的,透過電影、照片或是行腳類節目,不斷的告訴大家世界各國與城市

的美好,所有的國家觀光局也都將自己最良善的一面呈現在遊客面前。但無可否認的,這些景點其實都是在精心的規畫下展現的,方便、美觀、舒適、符合想像,雖有時難免匠氣,但卻也滿足了絕大多數人的需求。   但是全球化後,貧富不均是世界各國都面臨到的社會問題,生活富足的我們也很難想像在貧窮線下生活的辛酸與掙扎。多半的旅行者不願也不想把貧民窟當作「景點」,哪怕屢屢有人大聲的說:「我喜歡跟當地人在一起!」在旅行者口中的當地人,十之八九是小康的中產階級,最好還能碰到慷慨的有錢人,邂逅一段百說不厭的奇遇。   然而,因為貧民的外表長相、居住區域、衛生條件、飲食內容以及生活作息,我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這是由於我們對他

們不熟悉,再加上不時與犯罪、搶奪、晦暗等負面字詞相連結,因此貧民窟永遠是旅行者被再三告誡、不可碰觸的另一個佛地魔世界。   我也以為自己是個喜歡深度體驗當地文化的旅行者,不過看到作者文中所描述,像個田野調查家,以自己為試金石的親身經歷,除了佩服,還是佩服。這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必須有著非常寬大的文化包容性。雖然我們都知道文化沒有好壞之分,但要沒有偏見,沒有顧忌的做到,確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人們都對無法參與或親眼看見的總是感到好奇,當我們閱讀作者書寫的文字,猶如身歷其境,也許描寫起來雲淡風輕,卻又是暗潮洶湧。這也許已經不是旅行,而是真實的生活;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其實生活就是一場大旅行

,作者把生活與旅行的界線抹去,才足以錘鍊出這樣的觀察與體驗。   我想這本書的最大價值,不只是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各國貧民窟裡不可思議的真相與生活,更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幸福,好好的緊抓這份幸福。 推薦序三貧窮的風物詩資深文史導遊謝哲青   我站在這裡,離首都薩納(Sana‘a)將近七百公里,紅海畔的偏遠港灣──摩卡(Mocha),這個十五世紀掌握東方航路門戶的商港,在歲月的剝蝕後,只留下殘舊的碼頭與破落的倉庫。二月的冬季季風將港灣內寥寥可數的漁船吹得嘎嘎作響,從西方捲來的沙塵將小鎮覆上一層厚厚的黃土。如果用點想像,將街上的人們從視線中移去,你就會看見一座中世紀的漁村。現在是用餐時間,餐廳裡充滿了各式

各樣我可以辨認:南阿拉伯語、海灣方言、索馬利亞語、提格雷語、斯瓦希里語、阿姆哈拉語,以及我辨認不出來的語言口音。室內的照明只有幾支閃爍的日光燈管,廁所裡也沒有方便的自來水可供洗手,唯一的清潔來源是一條不知道有多少人用過的二手毛巾。主菜是火烤得焦黑的刺尾魚,配菜是膩得出油的炸薯條,我環顧四週,幾乎所有人的桌上都是一模一樣的菜色。桌上沒有常見的刀叉,大家用報紙擦擦手後就開動,對他們而言,每餐就是如此,或許說,世界就是如此。儘管賣相不佳,卻是我阿拉伯半島之行吃過最鮮美的烤魚──價格八十美分。   我站在這裡,印度洋的另一端-孟買(Mumbai),大航海時代的殖民政府在這裡蒐集東方的財富,並為蒙兀兒式

的華美精緻注入些許矯情的巴洛克與資本主義式的貪婪。短短幾個世代,孟買從阿拉伯海旁的七座小島化身為東印度公司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東方快速道路(Eastern Express Hwy)將城區一分為二,左邊是新開發的金融商城,林立的玻璃帷幕大樓就如世界其他所在一樣,展現出來的是旺盛的企圖心,模稜兩可的經濟願景與後工業文明式的冷漠。也因此孟買的富裕吸引了全國不同種姓、不同宗教的人前來尋夢。在我的右方,可能是地球上最有生機活力的人類聚落,也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Dharavi)。   走在達拉維最主要的九十呎大道(90 Feet Rd),從其中流露出來的生命力與韌性令人歎為觀止。人們使用各式各樣難

以想像的垃圾、廢材──冰箱、漂流木、巴士拉門、漁網、引擎蓋,稍微像樣的用波浪鐵皮、破帆布、殘磚破瓦,搭建出一座座遮風避雨的小天地。就這樣,近百萬人簇擁在這一點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達拉維的存在為孟買提供了廣大密集而廉價的勞動力。如果說孟買是印度經濟的火車頭,那麼達拉維的居民就是讓火車運作不可或缺的鍋爐工人,但市政府似乎對此地視而不見。即使是貧民窟,地段也有高級與邊緣的階級差別。有的區域住家擁有乾淨的自來水及衛生設備,巷口還有香火鼎盛的濕婆神廟;貧民窟的另一端,流淌的溝渠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小朋友卻在其中跳水、游泳。達拉維的父母,每兩個小孩裡就有一個會在十二歲之前夭折,原因是小朋友喝到其中不乾淨的

水而得到霍亂,或是痢疾。在這些父母為孩子辦完喪禮之後,家裡其他的小朋友依舊每天來這裡游泳,在岸邊拾荒,因為,他們的生活就是如此,世界就是如此。   石井光太所打開的視野,正是真實呈現貧民窟生活的多元面貌。這是一本世界貧窮學的講座與行腳紀錄,作者悉心地為讀者描繪一幅幅充滿戲劇張力的風物詩,在字句轉折之處,為我們揭露社會底層的死與生、沉淪與昇華,拓展更寬宏溫柔的人道視野。 推薦序四 貧窮主義,震撼教育              公益旅行作家褚士瑩   不曾去過巴西旅遊的人可能難以置信,2010年底,巴西政府竟然在「Rio Top Tour: Rio de Janeiro in a Differen

t Perspective」的對外觀光宣傳活動中,正式邀請各國觀光客下次到里約熱內盧時,除了嘉年華之外,也別忘了參加貧民窟一日遊。   住了五千多人的Santa Marta是第一個正式變成旅遊景點的里約貧民窟,過去許多人因為毒品跟犯罪而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如今卻被認為是許多民間音樂和藝術的發源地。貧民窟之旅的導覽,都是當地貧民窟出身的在地人,為了方便外國觀光客,還樹立了英文招牌,讓遊客知道哪裡是Michael Jackson拍音樂影帶的地方、哪裡有森巴舞學校、哪裡又是藝術家的工作坊,甚至哪裡是當地談戀愛的年輕男女看夜景的地方,都有詳細說明。如果這個計畫成功,就有可能複製到巴西其他貧民窟。   

政府將貧民窟觀光化,可想而知肯定是毀譽參半,很多媒體說這不是觀光,而是「獵奇」,甚至有人說這根本是在推行「貧窮主義(Poorism)」。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政府正式推廣貧民窟作為景點之前,私人旅行社已經默默推銷了這種所謂的「貧民窟之旅(Fevela Tour)」至少十五年了,觀光客坐在加裝鐵欄杆的吉普車或悍馬車到里約最大的貧民窟大街小巷裡鑽,名符其實的都市叢林之旅。貧民窟之旅就和貧民窟本身一樣,不會因為視而不見就自然而然消失,所以像巴西的嘉年華,以每一個貧民窟為單位,每年推出一個森巴舞學校參加大賽,讓來自貧民窟的男女,一年有這麼幾天能夠站在舞台的中心,讓他們被看見、他們的聲音被聽到,其實是很

重要的。貧民窟的年輕人,有了這樣一年一度的目標值得努力,自然也就不那麼容易被幫派或毒品耗竭。每隔一年,我都付費去親自參加嘉年華會,就是我支持貧民窟被看見的一種具體行動。   在巴西之後,印度孟買的貧民窟Dharavi也推出類似的行程,而且逐漸受到歡迎。平心而論,如果能讓從來沒有見識過貧民窟生態的文明中產階級,親自到貧民窟走一圈,影響不見得都會是負面的。許多巴西人或印度人,一輩子從來沒有機會接觸到自己國家絕大多數人民生活的赤貧場景,或許第一眼是震撼而赤裸的,但是各行各業的商人、程式設計師、土木工程師,如果因為這樣的導覽,未來將貧民窟的消費型態納入商業設計的考慮之中,或許不是壞事。比如說非洲肯亞N

airobi的商人,就因此為貧民窟購買力低的消費者,製造分量特別小的包裝,從洗衣粉到調味料,都是剛好一人份、一次使用的分量,單價雖然很低,但人人都買得起、用得上,結果在大公司紛紛針對富裕階層的顧客設計產品,卻面臨滯銷破產的同時,專門針對貧民窟消費型態的廠商,卻因此得到很高的獲利盈餘。如果沒有親自窺探貧民窟,誰能想像這群被遺忘的消費者的需要,並且轉換成雙贏的商機?   我之所以立志從事NGO的工作,也是因為在學生時代當背包客旅行時,見到那麼多的乞丐,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給也不知道該給多少,不給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良知,因此走上追尋「遇到乞丐該怎麼辦?」這個答案的道路。後來,我決定透過NGO有組織的

方式,幫助願意一起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弱勢族群。這個答案,讓我後來遇到乞丐時,再也沒有內心的掙扎跟行動上的慌張。後來住在泰國曼谷的時候,住家旁邊甚至就是一個貧民窟,我跟一些朋友能參與協助貧民窟裡設立的圖書館,讓貧民窟的孩子課後能有一個安全、正面的環境打發時間,一直到後來貧民窟兩次遭祝融吞噬殆盡為止。   日本記者石井光太在日本國內校園裡持續推行的「世界真實貧窮學課程」,起源也是在他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只因為「到沒什麼人去的國家旅行吧!」這樣的好奇心,毫無理由地去了巴基斯坦,一路搭乘巴士前往阿富汗,看到當地陷於長達二十多年的內戰,遭到全世界遺棄,整個沙漠舉目所見全是難民的帳篷,乞丐淹沒了道路。人們蓬

頭垢面,失去手腳和雙眼,傷口流血不絕,不斷地哀訴:「請施捨一點錢。」   初次目睹的貧窮情景震驚了石井先生。為了要回答「為什麼他們會乞討?為什麼他們不得不曝露出殘障的肢體,在街頭生活?」這樣的疑問,成為他未來記者專業的契機,大學時代便已經巡迴幾十個國家,一邊與當地人共同生活,一邊進行採訪。二十五歲時巡迴亞洲各地、採訪殘障者和乞丐,寫成了《乞討的佛陀》這本書,在日本掀起極大的話題,從此以後,石井先生主要採訪海外的貧窮地區,寫成書本出版,或在雜誌連載專欄、在HNK電視台等製作報導節目,有時候他貼近街頭遊民的性生活,有時候留意殘障者的收入,或採訪妓女的家庭。那裡有許多過去在日本從未被報導的重要現實,

許多人知道這些事以後,對貧窮的印象以及世界觀都完全改變了。   無論是從事新聞工作的石井先生,或是NGO工作的我,或是任何一個走入民間疾苦的旅行者,這樣的親身經驗,教導我們體認並不是所有的貧民窟之旅,都是在消費窮人。過去對於貧窮問題,人們總是只以「悲慘」這一面來思考,但是如果可以用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正視過去沒有任何人傳達的世界現實,毋寧不是一件好事。   我也見過有些一開始原本只是為了撈一筆而舉辦貧民窟一日遊的旅行社,隨著跟社區互動加深,開始將行程做得更細緻,除了參觀之外,還提供乾淨的飲水,或當場煮食供應貧民的志工活動,融入在參觀行程中;貧民窟的居民也接受簡單的訓練,學習如何就地取材,用

瓶蓋、鋁罐、塑膠袋,甚至樹葉等不用成本的廢物,製作成紀念品,賣給來參觀的遊客,因此培養了一些未來的創業者;也有些旅行社,有合理的回捐機制,將部分收入捐給貧民窟,用來建造或經營社區中心。   當然,巴西聯邦政府鼓吹的貧民窟之旅也好,石井先生的「貧窮學」教材也好,都不能取代正式的發展計畫,但若執行得當,站在人與人平等尊重的立場,觀光客作為親切的觀察者,貧民窟之旅也可以成為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住在貧民窟的導覽員,能帶著外國人到他們住的家,跟他們的家人和鄰居自然地見面相處,而不是讓遊客躲在裝甲車的防彈玻璃後面,拚命按快門後揚長而去,那麼這些或許一輩子從來沒有機會跟外界接觸的貧民窟成員,因此有機會對

世界有更立體的了解,孩子們因此能夠做更大的夢、未來成為更好的人。   如果還無法理解的話,我們就用路邊攤跟五星級飯店來比喻吧!電視上時常出現的名廚Adrian Bouldwin,曾經在接受《Budget Travel》這本旅遊雜誌的專訪時說,路邊攤是餵養整個城市的主力,所以總是很新鮮、乾淨;相較起來,在五星級飯店吃自助餐拉肚子的機率,恐怕還比較高呢! (Street stalls are in the business of feeding their neighbors. You're far more likely to be poisoned by a big hotel chain b

uffet.)   就像石井先生書中說的:「……我必須聲明,貧民窟絕對不恐怖。貧民窟的居民有九成做著正當的工作,富有正義感,活得光明正大。他們也像我們一樣運動、一樣念書。」   我們睜開第三隻眼睛,到開羅除了看金字塔,也要看「死人之城」的賊仔市,販賣著從屍骨未寒的死人身上脫下來的衣服、手錶;到曼谷,除了看金碧輝煌的皇宮,也要看貧民窟火災時,搶救每個月五十塊泰銖租來的彈簧床墊跟電風扇的居民;看好萊塢電影,也要看紀錄片《Waste Land》裡,垃圾山中如畜牲般生活的回收員,如何因為一個移民加拿大的巴西藝術家Vik Muniz的裝置藝術計畫而產生生命的衝擊;看新聞裡孟加拉天災人禍不斷之外,也別忘

了有兩個女乞丐,從1964年鼓勵其它乞丐每人存下一把他們乞討來的米,作為共同遇難時的救急金,到今天成為全國最大的NGO組織Thengamara Mahila Sabuj Sangha (TMSS) 。   極端貧窮的景象,是一種震撼教育,雖然令人不舒服,卻提供絕佳的契機,讓我們學習用人生而平等的尊重態度來看待貧窮。我們智識中世界的面貌,也會因此更加真實、更加立體。 ◎貧民窟的飲食接下來談談食物吧。日本最值得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之一,是「各階級吃的食物都一樣」。例如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一樣吃豬排飯、吃烏龍麵、享受親子丼。或許有在哪家餐廳用餐的差別,不過料理的種類是一樣的。不過在國外,不同階級

有不同的飲食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事。上流人士吃A,中流人士吃B,下流人士吃C──就像這樣,階級不同,吃的食物也完全不同。上流吃B,或下流吃A,這是絕不會發生的事。這種情形在發展中國家特別顯著,明確地區分為名流的食物、商業人士的食物、庶民的食物、貧民窟居民的食物。然後貧民窟有專屬於貧民窟居民的食物及料理方式。每個國家和地區的貧民窟食物大不相同,不過有一點是大致上共通的:「多是使用火和油的料理」。使用火和油,是為了讓不新鮮的東西也能夠入口。透過徹底地燒烤或油炸,可以殺死病菌,並大幅延長保存期限。如果無法用火,就放在陽光底下曬乾之後再吃。不管什麼樣的食物,都一定要加熱之後才吃,窮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徹底

。這樣的飲食文化有時候也會誕生出「貧窮食物」這種貧民窟獨特的食物。將一般庶民不吃的魚頭油炸,或是把骨頭烤得酥酥的,或烤老鼠、烤昆蟲等,就屬於這類食物。這類貧窮食物中,也有一些廣受全世界歡迎,甚至發展為全球性食物。最有名的一樣,再怎麼說都非炸雞莫屬吧。炸雞的起源地是美國。當時美國有許多黑人奴隸,他們非常貧窮,無法獲得充足的食物。於是黑人蒐集白人不吃的雞腳,用油反覆油炸,這麼一來,即使不新鮮的肉也可以下嚥,還能夠攝取到肉體勞動所須的熱量。就這樣,黑人奴隸的「靈魂食物」(soul food)──炸雞誕生了。現在我們所吃的炸雞,就是在原本的炸雞添加調味,稍加改良的版本。年輕讀者中或許有人會想:「每天都

可以吃炸雞,好好唷~」可是這背後是有許多苦衷的。我有一段印象深刻的體驗。以前我曾經在菲律賓鐵路沿線的貧民窟生活。當時我和那家人吃著相同的食物,而他們每天都只吃炸雞。當然,老是吃炸雞,皮膚會變得粗糙不堪,嘴巴裡到處破皮發炎,想吃蔬菜想得不得了。於是我問:「為什麼你們都不吃蔬菜?」結果先生從袋子裡拿出幾個裝著維生素的瓶子應道:「我們很窮,才會吃最富有熱量的炸雞。我們沒錢花在沒有熱量的蔬菜上面。你想要補充維生素的話,就吃這些維生素錠吧。」沒錯,他們因為沒錢,所以只買高熱量的炸雞吃,維生素全靠市售的錠劑來補充。至少我待過的貧民窟裡,居民的飲食生活都是如此。當然,這也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窮人只吃高熱量的

肉,但他們大部分都是失業者,沒有工作。光攝取熱量,卻無所事事,當然就會愈來愈胖,變成肥胖體型,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纏身。因此很意外地,貧民窟的居民中有不少胖子。特別是非洲,這種情形更是嚴重。只要去非洲的貧民窟看看,就可以發現胖子意外地多。儘管貧窮,卻有許多胖子。這乍看之下似乎很矛盾,但因為窮人的飲食生活不佳,才會發生這樣的現象。美國的貧窮問題也是如此。美國的窮人拿著國家配給的食物券,淨是吃些垃圾食物,因此愈來愈胖,更難找到工作,還會因為生病而早死,這就是現實的狀況。這與「奢侈的肥胖」不同,可以說是「貧窮造成的容易早死的肥胖」。去國外的貧窮地區旅行,看到肥胖的人,或許你會想:「他們意外地過得不錯

嘛。」不過請別忘記,背後是存在著這樣的飲食問題的。

資收站建構對民眾參與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為了解決鐵鋁罐回收時間的問題,作者王培霖 這樣論述: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提供民眾更完善及便利的資源回收管道,105年起至今,已在高雄市各行政區建構75處村里資收站,讓各區里的民眾可將自家產出的一般廢棄物,進行分類後將資源回收物送至村里資收站回收,兌換生活用品,讓民眾實質受益,達到「全民一起做回收、村里各站有回饋」的目標。本研究針對村里資收站設置地點之屬性,區分為「都市商業型態」、「工業發展型態」、「農業發展型態」、「沿海漁業型態」及「偏遠山區」等五大組別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25份問卷,扣除17份無效問卷,計回收了508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比較,除探討高雄市資收站建構政策之成效外,期能了解資收站建構對民眾資源回收行為之影響,作為後續政策推動

之參考。研究發現,高雄市資收站建構政策,除了讓民眾習慣透過資收站回收兌換民生用品外,也會主動撿拾棄置於路邊的回收物。75處資收站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投入資源回收之行為有60%為女性,年齡層為40~60歲以上的長者,教育程度在高中職以下佔56%,各資收站的回收物,以玻璃容器回收96萬5,540公斤最多,佔資收站總回收量的72.2%,其次分別為廢紙類12%、綜合類5.7%、小家電2.7%、資訊物品2.6%、鐵罐2.2%、寶特瓶2.2%、鋁罐為0.3%。民眾透過資收站兌換民生用品提高他們回收意願,並會主動撿拾路邊、空地及堆置於販賣場所旁的玻璃容器,降低玻璃容器因一般回收商不收而造成任意棄置的比例。但

是建構資收站政策,目前是由行政院環保署編列預算採購民生用品提供民眾兌換,現階段廢玻璃容器市場回收單價約白色1.3元、褐色0.8元及綠色0.1元,若採三者單價平均值每公斤為0.7元;目前玻璃兌換標準平均為每公斤1元,仍高於市價0.3元,建議可逐步調整兌換標準以降低成本,並推動各處村里資收站利用回收物變賣金,採購民生用品自行營運,始可避免地方財政缺口無法及時採購民生用品等問題,進而影響民眾參與資源回收工作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