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鍛造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康永林等寫的 固態成形原理與控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7. 下列何者屬於金屬熱作之方法? (A)剪切(B)彎曲(C)鍛造(D..也說明:機械原理(機械概論). 40 有關剛性轉子之平衡設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轉子軸上選定一個平衡面進行增、減質量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電工程系 楊俊彬所指導 王憲鋒的 多軸徑向鍛造參數對A1100純鋁晶粒細化之研究 (2021),提出鍛造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軸徑向鍛造、晶粒細化、DEFORM-3D。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電工程系 楊俊彬所指導 吳禎倫的 純鋁應用四模旋鍛熱機處理之晶粒細化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徑向鍛造、晶粒細化、DEFORM-3D的重點而找出了 鍛造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7 種常見的金屬產品製造成形工藝則補充:相對而言若非人力生產的小型物品,鍛造零件的生產會需要資本浩大的加工機具,考量稼動率外形也不如鑄造自由。 金工手工鍛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鍛造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固態成形原理與控制

為了解決鍛造原理的問題,作者康永林等 這樣論述:

本書是根據高等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規划教材大綱,針對「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專業本科課程教學、畢業設計及「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研究生和相關科研設計人員需要編寫的一本全面介紹金屬材料軋制、鍛造、板料成形、擠壓及拉拔成形原理與控制方法的參考書。 前言緒論1第1章 軋制原理與控制51.1軋制過程的基本概念51.1.1軋制變形區的幾何參數51.1.2咬入條件和軋制過程的建立81.2軋制過程中金屬的變形111.2.1軋制時金屬變形的基本概念及變形系數111.2.2軋制時金屬的寬展131.2.3軋制過程中的不均勻變形201.3軋制過程中的前滑和后滑221.3.1平輥軋制前滑、后滑的計算2

21.3.2平輥軋制時中性角的確定251.3.3影響前滑的主要因素271.4軋制過程中的摩擦291.4.1摩擦的基本概念291.4.2金屬塑性成形時摩擦的特點301.4.3接觸摩擦理論301.4.4確定軋制時摩擦系數的方法321.5金屬的變形抗力361.5.1變形抗力的基本概念361.5.2影響變形抗力的因素391.5.3冷變形抗力431.5.4熱變形抗力451.6軋制壓力、軋制力矩及功率481.6.1軋制單位壓力的理論及實驗481.6.2軋制力計算551.6.3軋制力矩及功率651.7連續軋制理論731.7.1連續軋制基本規律731.7.2連續軋制中的前滑751.7.3連續軋制的靜態特性76

1.7.4連續軋制的動態特性781.8板帶軋制原理與控制821.8.1厚度控制AGC821.8.2寬度控制AWC851.8.3板形控制AFC891.8.4智能控制技術在軋制中的應用921.9熱軋板帶工藝控制新技術971.9.1薄板坯連鑄連軋971.9.2熱軋板帶無頭軋制、半無頭軋制99復習思考題102參考文獻104第2章 鍛造原理與控制1052.1鐓粗成形原理1052.1.1平砧鐓粗1052.1.2墊環鐓粗1082.1.3局部鐓粗1092.1.4鐓粗工序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1092.2拔長成形原理1112.2.1實心件拔長變形特點1112.2.2空心件拔長特點1132.2.3拔長工序中常

見的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1142.3沖孔成形原理1192.3.1開式沖孔1192.3.2閉式沖孔(反擠)1202.3.3沖孔工序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1202.4擴孔成形原理1222.4.1沖子擴孔1222.4.2馬杠擴孔1222.4.3輾壓擴孔(輾擴)1222.4.4擴孔工序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1232.5模鍛成形原理1242.5.1開式模鍛1242.5.2閉式模鍛1272.5.3模鍛過程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措施1282.6回轉成形原理1302.6.1擺動輾壓1302.6.2旋轉鍛造1322.6.3輥鍛1332.7特種合金及其鍛造1352.7.1特種合金的鍛造特點及其對策1352.7.2

特種工藝方法及其對鍛件質量的影響1362.8鍛造成形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控制及應用1372.8.1數字化制造技術1372.8.2智能化的材料制備與成形加工技術138復習思考題138參考文獻139第3章 板料成形原理與控制1403.1板料成形的基本變形方式1403.1.1板料成形過程中金屬的流動特點1403.1.2板料成形中的應力應變分析1443.1.3板料成形的基本變形方式1483.2板料成形性的基本概念1503.2.1厚向異性系數r值1513.2.2平面各向異性與壓延凸耳1563.2.3應變硬化指數n值1583.3金屬板料成形性能的表征和成形極限圖1623.3.1鑒定板料成形性能的基本試驗163

3.3.2鑒定板料成形性能的模擬試驗1643.3.3板料成形極限圖1673.3.4板料成形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控制及應用1703.4金屬板料成形的計算機模擬1743.4.1杯突試驗計算機模擬1743.4.2擴孔試驗計算機模擬1773.4.3小結1813.5影響板料成形性能的主要因素1813.5.1材料特性對成形性能的影響1813.5.2加工條件對成形性能的影響1853.6金屬板料成形缺陷及控制1903.6.1彎曲成形缺陷及控制1913.6.2拉深成形缺陷及控制191復習思考題195參考文獻195第4章 擠壓成形原理與控制1964.1概述1964.2擠壓的基本方法1964.3擠壓時金屬的流動1974

.3.1研究金屬流動的方法1974.3.2擠壓時材料的變形特點1974.3.3影響金屬流動的因素2034.4連續擠壓原理及特點2074.4.1概述2074.4.2Conform連續擠壓法2074.4.3連續鑄擠2114.5擠壓制品的組織性能及質量控制2144.5.1擠壓制品的組織2144.5.2擠壓制品的力學性能2164.5.3擠壓制品的質量控制2174.6影響擠壓力的因素219復習思考題220參考文獻221第5章 拉拔成形原理與控制2225.1概述2225.2線棒材拉拔原理2225.2.1建立拉拔過程的條件2225.2.2拉拔時變形區內金屬流動規律和應力分布特點2235.3管材拉拔的基本原理

2265.3.1無芯棒拔管過程2295.3.2短芯棒拔管過程2345.3.3長芯棒拔制過程2365.3.4游動芯棒拔管過程2375.4拉拔制品中的殘余應力5.4.1拉拔棒材中的殘余應力5.4.2拉拔管材中的殘余應力5.4.3殘余應力的消除5.5拉拔制品的主要缺陷5.5.1實心制品的主要缺陷5.5.2管材制品的主要缺陷5.6影響批拔力的主要因素5.6.1金屬材質的影響5.6.2拉拔模角的影響5.6.3模具材質的影響5.6.4潤滑劑的影響5.6.5拉拔速度的影響5.6.6減面率的影響5.6.7反拉力對拉拔力的影響5.6.8振動的影響復習思考題參考文獻

鍛造原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也包涵在創作時,對金屬材料造形構成的重要因素。
  
  金工創作者—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他將創作時律動的肢體與心意合而為一,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出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達成身心合一的融合境界,也提升工藝創作的精神層次。總是全心地投入創作,廖偉淇在謙虛中學習並體驗,就像是一位虔心修習的僧侶,在藝術的世界之中修練,探究真善美的境界。
  
浸心在萬物與自然之間
  週末的休閒時光,廖偉淇經常與家人出遊,往返臺北文山區附近的山林中,他特別喜愛在散步時,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鬆的愉快感受,他試著去感受那空氣裡,因各種花草植物、土壤、山石,伴隨著風所帶來的豐富生機。每當靜心在自然之中,由山林間所帶來的各種感官經驗,不僅使廖偉淇的心境產生變化,對於萬物的空間讓他更覺親近,不禁忘卻時間的步伐。如此的存在感受,就像專注投入創作時的心境,專注體察週遭環境帶來的感官體驗,成為廖偉淇閱讀大自然詩歌的線索,閱讀這些詩歌的感動,也體現於他的想像力當中,成為日後作品造形的基礎。
  
  這些藉由大自然空間誕生的感官詩歌,將廖偉淇的想像加以轉化,再運用鍛敲工藝來敲塑作品,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裡,虔心來表達他得之於大自然的感受。經過金工敲塑創作的完成及自述,廖偉淇也希望從作品的造形來映照觀者,去反映人們內在的美感精神。
  
  萬物之於廖偉淇—是生命共同體,對一草、一花、一木及一切的眾生,都生起同理心,需以真心對待,對於萬物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內在的慈悲之門就悄悄的開啟了。我們也從此可見,他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來領受空間中更親近萬物的存在。
  
  談到創作中使用的鍛敲造形技法,廖偉淇必需不斷反覆將金屬材料運用高溫來退火,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特性,接著再操作許多的鎚塑工具,反覆敲鎚材料來塑形,使敲鎚受力之處延展,變長變薄或收縮變厚緊密,其中反覆的鍛造工藝過程,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技術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協調肌肉的肢體運動經驗。
  
從原生藝術到禪藝美學
  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Jean Philippe Arthur Dubuffet)拋開了傳統的美學標準,他認為繪畫、雕塑及工藝等創作,皆來自創作者對於事物的強烈感受,過程完全始於創作者自己內在的動力,盡可能地不模仿,依賴古典、傳統藝術,及減少受流行與文化的訓練與薰陶。多顯現自我的心靈的創作特徵與自發性、神秘性及非商業性,形式上並非於描寫外在世界的敘述性,而多是著重於創作者的內心一面。因此尚•杜布菲提倡出著名的藝術運動Art Brut「原生藝術」。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提出「禪」是一種神秘主義,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超越者,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理性。無論藝術家作品所選擇媒材、形式與表現,這都是創作者一種觀念的延伸,脫離神秘主義的曖昧差異之後,東西方文化對於禪的藝術詮釋,仍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創作的精神關照。
  
當下即是的禪藝
  的內心態度決定其對應之關係,常受到爭議的是禪思維過於抽象,如同以「空」來解釋虛實之間的對應關係,無法以科學的依據衡量而辯證定論。
  
  「即使一切皆空,但也不等於虛無。」廖偉淇表示:這是其所形成的觀念真實存於人們腦海之中,創作者藉由生活行動、創作過程、作品的產出呈現等等.....任何形式所呈現的都是禪思語彙所傳達「當下即是」的美學精神與體驗。對於他來說,這種「空」本身並非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情況,而是代表另一種精神層次的參悟本質。   
  
廖偉淇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藝術學士畢 
個展紀錄:
2016 「拙納自在」廖偉淇工藝創作個展,新北市板橋,致理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5 「恩喆洁金工木印」廖偉淇金工個展,臺北市,亞典藝術空間

多軸徑向鍛造參數對A1100純鋁晶粒細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鍛造原理的問題,作者王憲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JIS A1100 5N5純鋁銅合金為載具,搭配既有四面徑向鍛造模組和設計兩種尺寸模仁及一套胚料夾持進給旋轉機構來取代機械手臂及600噸鍛機來取代較為昂貴的四面徑向鍛造機,此模組以四面徑向垂直於材料進行同步鍛打,使材料產生一定量的劇烈塑性變形,於後續退火處理,產生再結晶,達到晶粒變形與細化效果。藉由多軸徑向塑性鍛造模組對A1100純鋁銅合金以冷鍛的方式進行以單次徑向縮減率10%及導程40mm反覆多次鍛打,得到比原材料外徑較小、長度較長、晶粒較小之產品,將外徑由ᴓ178mm鍛打至ᴓ75mm,其斷面縮減率接近82%,並經過熱處理溫度下觀察純鋁材料的晶粒大小變化。 首先,使用DEFOR

M-3D軟體進行冷間多軸徑向塑性鍛造模組之模擬,探討A1100純鋁銅材料在單次徑向縮減率10%及導程40mm的成形性及成形負荷,使用DEFORM-3D軟體模擬出成形負荷是否符合機台噸數之參數,模擬結果為每單次徑向縮減率10%及導程40mm,模擬最大成形噸數為668tons,接著使用多軸徑向塑性鍛造模組搭配胚料夾持進給旋轉機構對A1100純鋁材料進行實際鍛打,以鍛打至ᴓ75mm為目標,探討每單次徑向縮減率10%及導程40mm與總鍛壓量所產生之應變程度對鍛造負荷與晶粒尺寸的影響,並建立對應資料庫,並進行四個溫度之熱處理,其分別為200℃持溫20小時、200℃持溫30小時、300℃、400℃,持溫一

小時,觀察其晶粒細化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本實驗中材料經過外徑縮減10%的連續鍛壓後,取材料直徑160mm、117mm、75mm的端面部位,經由溫度200℃、時間20小時的熱處理進行金相觀察晶粒尺寸變化,由起始材料晶粒尺寸:179.6µm鍛打後晶粒變形經過熱處理產生再結晶得到晶粒尺寸:37.8µm,最多能夠改變晶粒尺寸約22%,經而達到晶粒細化之效果。

純鋁應用四模旋鍛熱機處理之晶粒細化研究

為了解決鍛造原理的問題,作者吳禎倫 這樣論述:

本研究載具為純鋁材料,搭配自行開發的一套類似四面徑向鍛造機之模組及一般鍛機來取代較為昂貴的四面徑向鍛造機,此模組以四面鍛打方式垂直於材料進行同步鍛打,使材料產生塑性變形,達到晶粒細化之效果。藉由四模旋鍛模組對純鋁材料以冷鍛的方式進行反覆多次鍛打,得到比原材料外徑較小、長度較長之產品,將外徑由ᴓ140mm鍛打至ᴓ90mm,其斷面縮減率接近60%,並經過不同熱處理溫度下觀察純鋁材料的晶粒大小變化。首先,使用DEFORM-3D軟體進行冷間四模旋鍛之模擬,探討純鋁材料在不同進給量下的成形性及成形負荷,先設定每次進給量為材料初始外徑之1%、1.5%、8%觀察其成形性,接著再使用DEFORM-3D軟體找

出一個成形性佳、進給量較大且成形負荷符合機台噸數之最佳參數,模擬結果為一次外徑下壓量是材料初始外徑之8%,模擬最大成形噸數為672tons,接著使用四模旋鍛模組對純鋁材料進行實際鍛打,並進行五個溫度之熱處理,其分別為270℃、300℃、325℃、350℃、400℃,持溫一小時,觀察其晶粒細化程度。研究結果顯示,所得之最佳晶粒細化成果為進給量8%、熱處理溫度270度,能夠將晶粒尺寸由447µm縮小至155µm,最多能夠縮減晶粒尺寸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