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擠型專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鋁擠型專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國雄寫的 國際行銷學:建構全球行銷能力(六版) 和LeanderKahney的 蘋果設計的靈魂:強尼.艾夫傳〔附全彩年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鋁擠型哪裡買 :: 美容美髮公開資訊也說明:... 鋁擠型專賣,鋁擠型零售,鋁擠型廠商,鋁擠型材料行,鋁擠型工廠,鋁擠型diy,鋁擠型 ... 買鋁擠型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雙葉書廊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邱炳樟所指導 賴俊光的 基於Raspberry Pi之可擴充雙軸移動平台 (2017),提出鋁擠型專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Raspberry Pi、步進馬達驅動、3D 列印機。

而第二篇論文中州科技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 黃立仁、朱正民所指導 曾坤富的 利用田口實驗分析3D列印機成型參數最佳化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3D印表機、測試試片、快速原型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鋁擠型專賣的解答。

最後網站鋁擠型專賣/ 客製化印刷 - 露天拍賣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鋁擠型專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際行銷學:建構全球行銷能力(六版)

為了解決鋁擠型專賣的問題,作者張國雄 這樣論述:

  本書是從全球行銷的觀點,為有志從事國際行銷業務的讀者而撰寫,書中除了有堅實的學術理論基礎外,還提供許多豐富且實用的國際行銷案例,可以提升學習者的思考空間,擴大讀者寬闊的視野,更能強化學習動機。 本書特色   1. 多元的專欄.精彩的實務   於章首提供「國際市場瞭望」個案,透過與主題相關的時事案例來進行討論,引發學習動機;內文則有「國際行銷典範」、「國際行銷 Discovery」、「全球焦點」等專欄,強化及補充課文內容說明;章末更設有「洞悉行銷市場」案例,整合該章節的學習內容,進行課堂互動討論。   2. 清晰的架構.務實的觀點   有鑑於臺灣中小企業本質與產業內

涵的獨特性,本書特別針對臺灣企業在面對全球競爭的行銷環境與問題中,提供全面性的剖析。本版為因應國際行銷趨勢,新增「臺灣隱形冠軍」、「CPTPP」、「賓士與帝寶專利訴訟」等相關資訊,與時俱進。   3. 適量的理論.充實的內涵   部分章節介紹晚近流行主題,並適時加入國際行銷領域的重要理論,包括資源基礎觀點、來源國效果、整合回應架構等,使讀者有充足的理論知識來解析個案,並有效解決國際行銷實務問題。

鋁擠型專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HTC在5月16日發表「U11」旗艦新機,延續 U Ultra、U Play 「3D 曲面水漾玻璃」,結合金屬中框以及正面3D玻璃。螢幕則搭載5.5吋的2K解析度SLCD5,前後鏡頭分別採用1200萬畫素、1600萬畫素,主鏡頭使用上最新的UltraPixel 3,並加入UltraSpeed AF、HDR Boost技術,也讓 U11 獲得專業媒體「DxOMark」,90分的評價,同時也是目前所有智慧型手機的最高分。除了OIS光學防手震,錄影也加入EIS數位防震。另外使用上四個指向性麥克風,能夠收到360度全方位的聲音,如果想要錄製主體的聲音,可利用「Acoustic Focus」技術,讓主體聲音更清楚。主要硬體則內建高通S835八核心處理器。4GB RAM/64GB ROM 空機建議售價為NT$19,900元,6GB RAM/128GB ROM為NT$ 21,900元。共有五種顏色可選,包含亮麗黑、寶石藍、冰雪白、豔陽紅,以及炫藍銀。

【最新消息】
05/18:U11正面使用3D玻璃非2.5D,另外HTC 10的記憶體使用 LPDDR4(更正)

【預購資訊】
NT$19,900(4GB/64GB)、NT$21,900(6GB/128GB),今日起至 25 日將於 HTC 網路商店舉辦預購活動,26 日至 31 日 HTC 網路商店與專賣店同步搶先開賣,6/1 起除亞太電信外的四大電信業者門市都會開始販售。 另外,HTC 專賣店也推出購買 U11 的加碼優惠,5/26 - 5/31 持任一 HTC 舊款商品或秀出手機內 HTC VIP App 會員至專賣店購買 HTC U11,可以 2 折優惠價購買 HTC 原廠 QC3.0 Type C 旅充(原價 1,190 元,特價 238 元),及 10050 mAh 行動電源(原價 2,390 元,特價 478 元),並能以 999 元購買 U Care,以及享有兩年保固、HTC VIP 專屬好禮、配件九折等優惠。亮麗黑、寶石藍、冰雪白、炫藍銀會率先開賣,豔陽紅則要等到六月。

-------------------------------------------------------------------------

主題:超炫擠壓功能!HTC U11美型玻璃旗艦
資料來源:HTC
製作者:小翔 XIANG

【個人專區】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Blog: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E-mail:[email protected]

-------------------------------------------------------------------------

【精選影片】

《4K螢幕回歸!Sony 發表 Xperia XZs、Xperia XZ Premium》
https://youtu.be/NQABFgREBqM

《4000mAh大電池!HTC 中階金屬機 ONE X10》
https://youtu.be/rJwKemlKt2U

《大螢幕小機身!SAMSUNG 旗艦雙機 Galaxy S8、S8+》
https://youtu.be/1O30FOQ0dQg

《單手也好掌控!大螢幕手機 LG G6 正式登台》
https://youtu.be/Y6yIy2pdzy0

-------------------------------------------------------------------------

【HTC U11】詳細規格:

◎外觀
尺寸:153.9 x 75.9 x 7.9 mm
重量:169g
材質:鋁合金邊框、玻璃背蓋
顏色:亮麗黑、寶石藍、冰雪白、豔陽紅、炫藍銀

◎螢幕
尺寸:5.5吋
材質:Super LCD5
解析度:2560 x 1440p(534ppi)
技術:500 nits、NTSC 92% 廣色域、鮮豔模式、標準模式
玻璃:3D康寧大猩猩玻璃(第五代)
多點觸碰:支援

◎硬體
作業系統:Android 7.1 + HTC Sense UI + Edge Sense
處理器名稱:Qualcomm Snapdragon 835
CPU:八核心(4x2.45 GHz Kryo + 4x1.9 GHz Kryo)
GPU:Adreno 540
記憶體:4/6GB RAM(LPDDR4)
儲存空間:64/128GB ROM(UFS 2.1)
記憶卡:支援(最大擴充容量2TB)
電池:3000mAh(固定式)支援QC 3.0快充

◎主相機
畫素:1,200萬
光圈:f/1.7
技術:UltraPixel 3、等效焦距26mm、IMX362、1/2.55″感光元件、單像素尺寸1.4μm、UltraSpeed AF、HDR Boost、EIS數位防手震、OIS光學防手震、雙色溫閃光燈、自拍計時器最長10秒、臉部偵測、Pro手動模式、支援手動控制、32 秒長時間曝光和 RAW 格式、全景、高動態縮時攝影、支援 3D Audio、高解析音效、Acoustic Focus 聽覺焦點、動態拍照。

錄影:4K、慢動作影片1080P@120 fps


◎前相機:1600萬畫素
光圈:f/2.0
技術:等效焦距28mm、IMX351、1/3.1″感光元件、單像素尺寸1μm、HDR Boost、美顏模式、自動自拍、聲控自拍、自拍計時器最長10秒、150度全景自拍。
錄影:Full HD 1080P

◎通訊
SIM卡:nanoSIM(雙卡雙待、4G+3G、3選2)
通訊網路:2G GSM 四頻、3G WCDMA 850 + 900 +2100、台灣4G全頻。
LTE等級:Cat.15(下載800 Mbps、上傳75 Mbps)
載波聚合:4CA
VoLTE:有

◎連結
連接埠:USB Type-C 3.1
Wi-Fi:802.11 a/b/g/n/ac、Wi-Fi Direct、DLNA、熱點、雙通道
藍牙:v4.2、A2DP、LE
GPS:GPS、A-GPS、GLONASS、BDS
其他:NFC、OTG、Chromecast、DLNA、AirPlay、Miracast、Wi-Fi Direct…

◎音訊
技術:HTC BoomSond、HTC Usonic主動除噪,、Hi-Res Audio、3D音效錄製
格式:mp3、mp4、3gp、wma、ogg、amr、aac、flac、wav、midi、ra…
3.5耳機孔:無
雙喇叭:有
FM收音機:無

◎感應器
環境光感測器、趨近感應器、加速度感測器、數位羅盤、陀螺儀、磁力感測器、指紋感應器、感測器中樞、側框感應器。

◎其他
指紋辨識:有
防水防塵:IP67(可在水深一公尺浸泡30分鐘)
個人智慧助理:HTC Sense Companion、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

◎資訊
售價:NT$19,900(4GB/64GB)、NT$21,900(6GB/128GB)
上市:2017/05/26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官方網站:https://goo.gl/EjcQnl
網路頻段查詢:

-------------------------------------------------------------------------
#HTCU11 #U11 #宏達電U11 #HTC旗艦機 #HTC手機 #宏達電手機 #HTC智慧型手機 #HTC雙卡手機 #小翔XIANG

基於Raspberry Pi之可擴充雙軸移動平台

為了解決鋁擠型專賣的問題,作者賴俊光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3D列印機相關專利的解除,諸多自動化零組件商紛紛投入這個市場,但價錢普遍昂貴。其主要運作原理為掃描物件後,經由影像處理,產生步進馬達路徑,馬達驅動器再隨著路徑驅動可三軸活動的高溫噴頭擠出塑料建構而成。基於以上模式,我嘗試著使用低廉成本來購買DIY組件,相互搭配以達到3D列印機的效果。本論文是以王建富學長所著基於Raspberry Pi 之2D 移動繪圖筆平台為本,處理器方面依然選用RPi,此平臺較為友善且便宜,而主要更動處在於硬體平臺,選用原平臺一半的成本建構,但可達到相同功能得機械物件,並且大為優化原平臺的強度與擴張性,使原架構無法達到得功能,可於此平臺實現。

蘋果設計的靈魂:強尼.艾夫傳〔附全彩年表〕

為了解決鋁擠型專賣的問題,作者LeanderKahney 這樣論述:

賈伯斯寫下了蘋果榮耀的篇章 ——強尼‧艾夫卻是蘋果最關鍵的未來—— ◆ |蘋果設計天才・全球唯一傳記| 《商業周刊》第1400期封面報導 從iMac、iPod、iPhone、iPad到iOS 7 艾夫始終貫徹純粹簡約的設計美學 重塑科技、文化與生活的定義,徹底改變未來的面貌   假如我在蘋果有一個心靈伴侶,那一定就是強尼了。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強尼和我一起想出來的⋯⋯他在蘋果擁有的執行權力僅次於我,沒有人可以叫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是我的安排。———賈伯斯   1997年,賈伯斯回歸當年一手創立的蘋果重掌執行長大位,扛起將公司轉虧為盈的重責大任。某晚在辦公室裡,他發現有個不修邊幅

的英籍設計師正埋首工作,周圍貼滿了數百張素描與產品原型。賈伯斯當下驚為天人,覺得這個小伙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能是蘋果逆轉勝的關鍵。   他,就是強尼‧艾夫。   賈伯斯與艾夫一拍即合,聯手改變了當時蘋果工程導向的企業文化,將設計視為營運主軸,不以成本預算為優先考量。艾夫更秉持對簡約美學的堅持,以及對製程、材質的充分掌握,成功打造出iMac、iPod、iPad、iPhone等眾所矚目的科技精品。不僅讓蘋果躍居身價不凡的大企業,更以獨特的美學培養出許多忠誠蘋果迷,樹立引領全球潮流的品牌。艾夫也成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創意天才,獲頒多項設計大獎;2012年受封大英帝國司令騎士勳章爵士、2013年榮登

《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但儘管成就顯赫,這位賈伯斯所稱的「心靈伴侶」卻低調樸實,凡事總以設計團隊為先,將榮耀與同伴共享,外界對他的認識並不多。在英國出生成長的艾夫,接受的是講求實作的英倫設計教育,自求學時期便難掩其過人的天分與才華,多次獲獎。在加入蘋果後,因為賈伯斯的全力支持,更得以無拘無束地發揮其創意天才,以種種遠見及對美學的堅持,改變了全世界的面貌。   本書作者利安德.凱尼訪問多位重要消息人士、彙整諸多文本,加上自身多年來對蘋果的觀察,翔實勾勒艾夫成為當代設計大師及蘋果美學掌舵者的歷程。艾夫在設計之路的種種堅持與迷人風采,都在本書一一揭露。   ———All About

JONY IVE———   「你怎麼看世界,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設計師。   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很簡單;想做出真正更好的產品,卻很困難。」——強尼・艾夫   2002年/以iPod獲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DSA)頒發傑出工業設計獎金獎。   2003年/榮獲倫敦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首屆年度設計師大獎、英國皇家工業設計師(Royal Designer for Industry)頭銜。   2004年/獲頒英國皇家工藝與商業協會(RSA)富蘭克林獎章。   2005年/首度贏得英國設計與藝術協會(D&AD)的設計大獎(之後亦多次獲獎)。   2006年/因在設計產業貢獻卓著,

受封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2007年/以iPhone榮獲美國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2008年/以iPhone榮獲行動數據協會(MDA)個人成就獎。   2009年/榮獲羅德島設計學院與皇家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2012年/受封大英帝國司令騎士勳章爵士。   2013年/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名人推薦   安  大|AppleCorner負責人   胡湘雲|奧美集團首席創意長   徐人強|數位原力總經理   陳文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陳禧冠|仁寶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   陶韻智|韓商連加(LINE)台灣區副總經理  

 劉奕成|《小日子》雜誌創辦人   蕭上農|Inside創辦人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STUDIO A 特別贊助   蘋果何其有幸,能同時擁有賈伯斯和艾夫。太陽與月光、熾烈與冷靜、嚴峻與溫文、哲思與實踐,看似截然不同的兩人,實質又極其相似,在對卓越無止境追求的路上,將自身獨特而迷人的光芒反射映照給對方。   設計,不僅是概念與覺察的呈現,問題與使用的解決之道,更是一段實現的旅程。設計的最終樣貌,往往不是取決於概念本身,而是被行動所引導。本書與其說是艾夫的傳寫,不如說是帶著人群重回蘋果每一場戰役、每一個決定、每一個靈感瞬間、每一個完美轉折、每一張成就今日蘋果聚焦與失焦身影的現場

。透過本書,我們看到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團隊,如何讓理想凌駕現實的快意、聞到他們散發的腎上腺素、見識了創意管理的非理性價值、也明瞭了為何蘋果始終能重新定義他人習以為常的事物,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語言。   幸運的話,也許你也能從中讀到莫名的激情,吹開在創意之上那層干擾你前進的灰塵。Have Fun。———胡湘雲|奧美集團首席創意長   藝術逸品與大量生產品的分界一向涇渭分明。無論是其被創造的市場目的與意義、乃至量產的經濟規模,兩者存在的屬性與價值從來就不曾混淆⋯⋯直到賈伯斯遇上了艾夫。賈伯斯異常精準的市場敏銳度,加上艾夫深沈的創新文化厚度及幾近歇斯底里的完美演繹個性,將大量生產品的本質意義與可

能性之極限,推展至一個無人踏足的新境界。如果賈伯斯是將蘋果拱上全球市值第一寶座之推手,那艾夫無疑是架構蘋果成功基石的藍圖建築師。———陳禧冠|仁寶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   蘋果公司是這世代最偉大的公司之一。iPod、iPhone、iPad的發明直接開創了整個行動世代。而這些令世人深深喜愛的創新,背後的成功原因都來自他們對設計與打造用戶體驗最佳產品的堅持。本書中文版問世,希望台灣都能從中習得蘋果設計的靈魂,從製造專業提升到世界一流的設計專業。———陶韻智|韓商連加(LINE)台灣區副總經理   我們身處深愛造神的社會,而且只膜拜單一神祉,因此對於蘋果這家公司,我們只記得賈伯斯。彷彿從頭到尾,

所有的設計到製造只有他一個人,沒了他什麼都不行。其實賈伯斯曾離開蘋果十二年,在眾人驚嘆下告別人世也倏忽三年。彷彿是他去世後,我們才知道蘋果有位執行長庫克。但蘋果還是持續推出有質感的產品——是的,還有強尼・艾夫。眾聲喧嘩之後,許多人才注意到這個橫空出世的奇才。從工業設計師到如今主導蘋果軟硬體介面,我想,是時候好好聽一下強尼的故事了。———劉奕成|《小日子》雜誌創辦人   本書精彩勾勒出蘋果首席設計師的發跡過程。———《華盛頓郵報》   不管你是死忠的蘋果迷或是對產品設計有興趣,本書絕對值得一看!———Techzei網站   英國籍的作者對強尼.艾夫的設計背景著墨甚深......讓人看到賈伯

斯以外的蘋果面向。———《GQ》   強尼.艾夫跟蘋果的產品設計經常劃上等號⋯⋯透過他的巧思讓蘋果產品發光發熱,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環節,無所不在。———《金融時報》網站   頂尖設計師必須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可從本書的精彩細節看出端倪。———ZDNet 作者簡介 利安德.凱尼Leander Kahney   報導蘋果逾十年,當今書寫蘋果首屈一指的作者。已有三本介紹蘋果與蘋果迷現象的暢銷書:《紐約時報》暢銷書《賈伯斯在想什麼?》(Inside Steve's Brain)、《Mac教派》(The Cult of Mac)及《iPod教派》(The Cult of iPod)。   曾

任「連線」網站(Wired.com)新聞編輯,現為CultofMac.com網站編輯與負責人。定居舊金山。 譯者簡介 連育德   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所畢業,曾任東吳英文系口筆譯兼任講師、證券業內部譯者。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檢定通過,亦曾獲梁實秋翻譯評審獎,專精財經與科技領域的中英雙向翻譯。另從事商業人士英文家教,並熱中於全腦開發學習,著有《新多益3冠王教你腦力全開記單字》一書,譯作有《轉念間,全世界都聽你的》、《自造者時代》等。 |序言——邂逅| 01    天縱之才——中小學時期 02    英倫設計教育——刻苦實作、大膽創新 03    倫敦生活——設計哲學的探尋

04    初入蘋果——工程導向的企業文化 05    賈伯斯重返蘋果——燃燒的設計魂 06    連連告捷——嶄新的產品開發流程 07    鐵幕後的設計工作室 08    iPod誕生——蘋果存世的意義 09    製程、材質與其他二三事 10    iPhone——我們重新發明了電話 11    iPad——前所未有,獨霸全球 12    一體成型——蘋果的製程革命 13    蘋果的靈魂人物 |致謝| 序言 邂逅      第一次遇到強尼.艾夫,竟然害他幫我拎了一整晚的背包。      那時是2003年麥金塔世界大會的傍晚派對,身為「連線」網站(Wired.com)特約記者的我,

怎麼會不知道他的身份。他是即將成為全球最著名設計師的強尼.艾夫。      而他,竟然願意跟我聊天。      這一聊,才發現兩人的共同之處,除了愛喝啤酒,也因為同是遷居舊金山的英國人,免不了都有文化衝擊的困擾。他的妻子海瑟也加入寒暄,我們三人就這樣緬懷起英國酒館、英國報紙與英式音樂(尤其是浩室電音)。但幾杯啤酒下肚後,我突然想到另外約了人已經遲到,於是匆匆離去,把筆記型電腦背包留在現場。      時間快轉到午夜過後,我又碰到強尼,地點換成城市另一頭的飯店酒吧。萬萬沒想到,我的背包竟然在他肩上;這個全球最夯的設計師,願意整晚拎著一個糊塗記者的背包,我當下只有瞠目結舌可以形容。現在回想起來,我

懂了。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設計團隊成員、合作夥伴,尤其是蘋果,都給予百分之百的用心。對強尼來說,工作就是一切,講到工作的時候,他從來不提到自己如何如何,凡事都以團隊為主。      幾個月後,蘋果6月時在舊金山舉辦2003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我又有機會與他碰面。台上,賈伯斯正滔滔不絕地發表塔型電腦機種PowerMacG5,對它的超強性能與鋁製機殼讚不絕口。強尼站在台下一旁,旁邊兩、三個公關部門的女員工忙著跟他聊天。等到賈伯斯演講結束,我朝強尼走去。      他一見到我,便給我一個大大的微笑,說:「又見面了,真有緣。」      握

了握手,他親切地問我:「最近還好嗎?」      背包的事實在太丟臉,我連提都不敢提。      寒暄一下子後,我問:「我能做一點正式採訪嗎?」蘋果一向以低調作風聞名,所以我看到旁邊的幾位公關同時搖頭拒絕,並不訝異。但沒想到強尼卻說:「沒問題。」      他把我帶到附近的展示座看產品,我原本只想請他發表幾句話,但他卻熱情地介紹起這款最新產品,一講就是20分鐘,我連話都插不進。這也怪不了他,誰叫設計是他的熱誠所在呢!      由一大片鋁材擠壓成型的PowerMacG5,銀灰造型簡單俐落,活像是衝鋒殺敵的隱形轟炸機。當年的科技產業確實也瀰漫濃濃的煙硝味,蘋果與英特爾競相要研發出最快、最好的晶片

。電腦大廠以性能為宣傳亮點,蘋果更誇口說這款新機種的性能無人能比。但強尼卻不講電腦性能。      「這個真的很難。」他說。他提到簡單俐落是這款電腦的設計哲學。「我們只保留最有必要的元素,其他的全部拋掉,但消費者看不到我們在背後的努力。我們不斷回到起點,反問這個零件有沒有需要?這個零件可以執行其他四個零件的功能嗎?所以我們精簡再精簡,成品不但更容易生產,使用上也更加方便。」      精簡再精簡?這實在不像科技公司會說的話。科技企業推出新產品時,通常是功能多多益善,但強尼的說法卻一反產業的習慣做法。精簡,是每個設計科系學生學到的基礎概念,並非創新之舉,但擺在2003年那年,似乎就是格格不入。

     事隔幾年後我才明瞭,強尼在那個6月天早上向我透露了一個天大的祕密,原來,精簡正是蘋果創意思維的祕密,因為簡單而能屢屢突破業界傳統,躍居縱橫全球的大企業。      強尼與賈伯斯合作無間,聯手打造出iMac、iPod、iPhone、iPad一連串經典產品,但他甘於讓賈伯斯站在鎂光燈前,自己守在幕後,以他的創新思維與設計美感帶來重大突破。身為工業設計部門副總裁的強尼,如今已是形塑當今高度資訊化社會的重要人物,重新定義我們工作、娛樂、溝通的方式,地位無人能及。      這個昔日畢業於英國設計學校、患有閱讀障礙的小伙子,是如何變成全球科技業數一數二的工業設計師的?本書將帶領各位一探強尼的成

長歷程與發跡經過,認識這位才華洋溢卻又光芒內斂的設計狂人。你我的生活,皆因他的設計哲學而改頭換面。      |神祕的蘋果與消息來源|      蘋果總公司園區的專賣店可以買到紀念T恤,上面寫著:「本人到過蘋果總公司,但所見所聞都不能透露!」這句話拿來形容報導蘋果的過程,再貼切不過。      要說動消息人士談論蘋果,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蘋果人是不討論自家事的,即使是三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他們也不願意表達看法。蘋果作風相當神祕,員工若是洩露一絲一毫的細節,都會因此遭到開除。不管是員工、承包商還是合作夥伴,只要跟蘋果有關係,都簽過一大堆保密協議,一有違規,不但可能終止聘僱或合作關係,更可能被蘋果告

上法庭。員工對目前產品計畫三緘其口,不難理解;但他們連過去的產品也不肯談論。不只是產品,其他營運環節也瀰漫神祕色彩,最嚴重的是蘋果視為商業機密的內部流程。以開會為例,蘋果似乎認為會議流程若流入競爭對手手中,可能會助長對方實力。      蘋果的企業文化把撲朔迷離發揮到極致,彷彿是一家情報組織。員工除了自身工作(多屬高度專業分工)之外,其餘所知甚少,只有少數主管與資深副總裁才清楚整體規劃。但即使如此,他們也常常不知道其他部門或隸屬員工的事。      在低調已成企業DNA的蘋果裡,三緘其口就跟呼吸一樣自然。員工生活在蘋果的大泡沫裡,不參加外界的研討會或公開演講,也很少出沒在矽谷其他專業或社交場合

。蘋果員工的朋友都知道不要過問他們的工作情況,有人提到時,他們只會笑笑地不回話。他們甚至連另一半都不說。有位女性設計師接受本書訪問時說,她與先生兩人會特別小心不提到工作情形,深怕不小心說溜嘴。      為了蒐集本書材料,我們聯絡了超過兩百人,大多數是蘋果現職或剛離職不久的員工,其中有些人願意具名,但許多選擇在書中匿名表達意見。我們多次聯絡蘋果針對訪談內容說明,但沒有得到回應。      儘管如此,我與研究夥伴最後仍訪談到許多消息人士,請他們分享對蘋果、強尼、企業文化的看法。我們很難得地採訪到一些重量級人物,有些甚至與強尼共事過數十個年頭,透過他們,我們得以一窺設計部門工作室與蘋果思維,以前所

未有的觀點認識蘋果。他們所提供的資訊與細節建構起蘋果多年的進展脈絡,彌足珍貴。      除了訪談之外,我們進行廣泛研究,從影片、文字紀錄、產品發表會檔案、相關書籍、文章以及產品本身抽絲剝繭,針對強尼的職業生涯與他在蘋果的影響力,勾勒出最詳實的全貌。 摘自第3章/倫敦生活 |設計風格逐漸成型| 愛看書的強尼,涉獵的書籍從設計理論、行為學派大師史金納(B.F.Skinner),到19世紀文學都不偏食。他也喜歡逛博物館,過去常跟父親光顧倫敦的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andAlbertMuseum,全球一流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 他研究艾琳.可蕾(EileenGray)的作品,

向這位20世紀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家具設計師與建築師取經。強尼對現代設計大師很著迷,其中一個是義大利曼菲斯(Memphis)設計師團體的米歇爾.德.洛奇(MicheleDeLucchi),高科技產品在他手下變得更溫柔、更親民、更加人性化,不再晦澀難懂。 葛林爾還記得強尼愛上家具設計師賈士柏.墨利森(JasperMorrison)的設計風,輪廓相當純粹,全部都是直線條,絲毫不見曲線。他也很迷百靈的傳奇設計師迪特.朗姆斯(DieterRams)。葛林爾說:「我們都把迪特.朗姆斯當成榜樣。在設計學校時,他的設計原則就在我們心中扎根,但橘子設計的作品看起來並不像百靈的產品。強尼只是喜歡他們的簡單俐落。」 

橘子設計的四個人都對設計哲學很感興趣,尤其是強尼。葛林爾與達比夏還有教職,會想辦法將公司的設計哲學表達出來。兩人都曾在IDTwo/IDEO與比爾.莫古吉(BillMoggridge)共事過,深受他的影響。葛林爾回憶說,他們兩個人從莫古吉學到許多重要的觀念,一個是「不要有強烈的意識型態」,另一個是「團隊合作」。 菲力普斯說:「IDEO有一個共識系統,作品都要有每個人的同意才算數,所以葛林爾與達比夏在橘子設計時,要求作品必須經過每個人的認可,大家多次討論過後才會交出成品。這樣的做法很好,因為你隨時隨地都在考驗自己的能力。而且在讓客戶滿意的同時,也能挑戰自我極限,覺得這樣的過程很刺激。」 設計美學方

面,橘子設計也受到一些風格的影響,但從來不會為了講究風格而固定在某個路線。設計任何東西都要有理由,這是強尼跟我們其他人的堅持。」葛林爾說。 「強尼認為一款設計要做到對,也要做得有意義。他堅持科技要符合人性。一件東西應該長怎麼樣,向來是強尼在設計時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他有能力把產品的現有模樣褪除,或者是不去理它,對於工程師說產品一定要怎麼做,他也可以不管。無論是什麼產品設計或使用者介面設計,他都有辦法回歸基本面。我們在橘子設計的理念也類似如此,倒也不是學校教育的關係,而是我們對其他設計做法產生的一種反動。」

利用田口實驗分析3D列印機成型參數最佳化探討

為了解決鋁擠型專賣的問題,作者曾坤富 這樣論述:

國內產業逐漸擺脫以往的傳統代工角色,尤其以五金產品、自行車設計、生活用品等具有自行研發產品的能力,且是國內重要的產業,才能跟其他國家競爭。而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 RP)技術蓬勃發展,並且可以運用於產品開發與簡單功能測試,以加速產品研發。本研究對自主開發機型進行功能性的測試,增強成型效果與列印精細度,提供使用者有更好的選擇。本研究探討自行組裝3D列印機,並利用田口方法實驗探討Simplify3D的參數設定的影響(如:輪廓方向、Z軸升降、回抽速度、慣性滑行距離、擦拭距離、噴頭溫度、回縮時執行擦拭運動),實際利用Solid Works繪製3D測試之試片(含圓形、方形、厚件

、薄件等),並將轉檔後的G-code檔儲存至SD記憶卡,插進3D列印機的SD插槽,並且讀入其值以執行列印測試。本實驗對列印試片進行翹曲、牽絲量、外觀等量測觀察之田口實驗分析,再與市售的3D列印機比較其製程能力、尺寸精確度與設計差異,作為以後3D列印組裝、設計機台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