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擠型原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鋁擠型原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克里斯•萊夫特瑞寫的 面向產品設計的製造技術手冊--案例精析 (原書第2版) 和李文旭等的 陶瓷添加劑--配方·性能·應用(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奈米材料碩士班 王子奇所指導 洪丞奕的 使用鑄造業回收物製造 使用溫度1600oC可塑性耐火泥 (2021),提出鋁擠型原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回收鑄造砂、耐火材料、矽酸鋯、莫萊石、耐腐蝕、鑄造再生砂、模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EMBA華南專班 林志平所指導 簡文彥的 提升鋁合金製程品質之研究-以XC公司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鋁合金、釩V元素、皺摺、開裂、田口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鋁擠型原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鋁擠型原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面向產品設計的製造技術手冊--案例精析 (原書第2版)

為了解決鋁擠型原料的問題,作者(英)克里斯•萊夫特瑞 這樣論述:

本書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針對來自14個國家73種具有不同特徵的產品,介紹了131種製造工藝。全書共分8章,分別介紹了6種固態切割加工工藝、21種板材加工工藝、10種連續長度材料的加工工藝、19種薄壁中空件加工工藝、11種其他態轉固態的材料加工工藝、16種具有複雜形狀和表面的製品的加工工藝、微模電鑄等8種新工藝,以及40種表面處理技術。 全書涵蓋了所有與大規模和批量生產有關的近現代製造技術,覆蓋面之廣超出了絕大部分同類書籍。書中所介紹的各類技術均包括工藝流程、單價與投資成本、加工速度、表面品質、形狀類型/複雜程度、尺寸規格、精度、相關材料、典型產品、類似方法、可持續問題等內容,且圖文並茂,好

讀易懂。 本書適用面廣,可供產品設計師使用,也可供需要瞭解產品製造技術的管理人員、投資人員參考,還可供製造業相關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使用。   3 引言 6 工藝對比 16 1:固態切割——用切割工具進    .行製品的加工 18 機械加工 21 電腦數控(CNC)切割 24 電子束加工(EBM) 26 車削 29 旋坯成形和盤車拉坯成形 33 等離子弧切割 36 2:板材——以板材為原料的    .製品的加工 38 化學蝕刻 40 模切 42 水射流切割 44 電火花線切割(EDM) 46 鐳射切割 48 氧乙炔焰切割 50 板料成形 52 熱彎玻璃 54 鋼板電磁成形 5

6 金屬旋壓 59 金屬切割 61 工業折疊 64 熱成型 67 爆炸成形 70 鋁板超塑成形 73 鋼的無模內壓成形 76 金屬脹形 78 紙漿壓制 80 膠合板彎曲 83 膠合板深度三維成型 86 膠合板模壓成型 88 3:連續——由連續長度的材料    .所製成的製品的加工 90 壓延 92 吹塑薄膜 94 擠注成型 96 擠壓成型. 99 拉擠成型 102 拉擠複合成型TM 104 輥壓成形 106 旋轉鍛造 108 預彎成形金屬絲編織 112 單板剪裁 114 4:薄壁中空——薄壁中空製品    ..的加工 116 手工吹制玻璃 118 燒拉玻璃管 120 機吹玻璃吹制成型 124 

機壓玻璃吹制成型 127 塑膠吹塑成型 129 注射吹塑成型和注拉吹塑成型 132 擠出吹塑成型和共擠吹塑成型 134 浸漬成型 137 旋轉鑄塑 140 注漿成型 143 金屬液壓成形 146 反向衝擊擠壓 149 紙漿成型 152 接觸成型 154 真空澆注工藝(VIP) 156 高壓釜成型 158 纏繞成型 161 離心鑄造 164 電鑄 166 5:其他態轉固態——將材料     轉變為固態製品的加工 168 燒結 170 熱等靜壓(HIP) 172 冷等靜壓(CIP) 174 模壓成型 176 傳遞成型 178 發泡成型 181 膠合板殼發泡成型 184 膨脹木材法 187 鍛造 1

90 粉末鍛造 192 精密鑄造原型(pcPRO.) 194 6:複雜——具有複雜形狀和     表面的製品的加工 196 注射成型 199 反應注射成型(RIM) 201 氣體輔助注射成型 203 Mucell.微發泡注射成型 206 嵌件成型 209 多重注射 212 模內裝飾 214 模外裝飾 216 金屬注射成形(MIM) 219 高壓壓鑄 222 陶瓷注射成型(CIM) 224 熔模鑄造 228 砂型鑄造 231 玻璃壓制 234 壓力輔助注漿成型 236 黏塑性加工(VPP) 238 7:先進——先進的加工技術 240 噴墨列印 242 紙基快速原型 244 輪廓工藝 246 立體

光刻(SLA) 250 微模電鑄 252 選擇性鐳射燒結(SLS) 255 用於纖維纏繞的Smart MandrelsTM 工藝 257 金屬板料漸進成形 260 8:精加工工藝——表面處理 262.裝飾 262.染料昇華印染 262.真空金屬噴塗 263.植絨 263.酸蝕 264.鐳射雕刻 264.絲印 265.電解拋光 265.移印 266.絨面塗料 266.熱箔沖印 267.包覆成型 267.噴砂 268.功能 268.i-SD系統 268.模內裝飾技術(薄膜嵌入成型) 269.自癒合塗層 269.防液塗層 270.陶瓷塗層 270.粉末塗層 271.磷酸鹽塗層 271.熱噴塗 272

.表面硬化 272.高溫塗層 273.厚膜金屬化 273.防護塗層 274.噴丸 274.等離子弧噴塗 275.鍍鋅 275.去毛刺 276.化學拋光(又名電解拋光) 276.金屬蒸鍍 277.汽蒸 277.酸洗 278.不粘塗料(有機) 278.不粘塗料(無機) 279.裝飾與功能 279.鍍鉻 279.陽極氧化 280.收縮性薄膜包裝 280.浸塗 281.陶瓷上釉 281.搪瓷  

鋁擠型原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敲碗已久的環保產品終於來囉
統整了到目前為止用過的環保餐具、用具
也把它們的優缺點跟使用時機都列出來給你們參考
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對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各位
千萬不要為了新造型、新功能就衝動購物喔
任何物品都要物盡其用才是真環保🌍


【杯子】

#大象杯 #Elephant Cuppa
優點:大容量、收納吸管、防漏、輕巧(170g)、大開口好清洗
缺點:蓋子不易清洗、裝酸或柑橘類的易霧化(吸管也是)
用途:買飲料專用、出遠門開車、逛街邊喝都方便
價錢:700元(含杯身、粗細吸管、吸管刷、吸管蓋)
材質:[杯身/吸管/蓋子]TritanTX1001、食品級矽膠
容量:700ml
耐溫:-40~1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 Tritan原料產地:美國
🔸哪裡買:https://elephantcuppa.com/tw/home1/

#Kinto保溫瓶
優點:防刮、質感好、保溫效果好、雙層蓋口設計
缺點:不適合裝飲料
用途:不愛喝飲料愛喝溫開水的人
價錢:1000元左右
材質:304不銹鋼、聚丙烯、矽膠、外層磨砂塗層
容量:500ml
耐溫:保溫保冷6小時
品牌:日本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www.facebook.com/KINTO.TW/

#仁舟捲捲矽水瓶
優點:可捲起吊掛、收納攜帶性好、750ml大容量、防漏
缺點:不易上手、易殘留味道、清洗不易
用途:爬山旅遊、包包很亂的人適合(可以掛在包上)
價錢:59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PP、PC
容量:750ml
耐溫:(杯身)-40~200 (蓋子)-20~1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仁舟矽密咖啡杯(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優點:500ml、可折疊、防燙防漏設計
缺點:易殘留味道、適合裝單一飲品
用途:下樓外帶咖啡、外出開會帶著走
價錢:35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PP(杯蓋)
容量:500ml
耐溫:(杯身)-40~200 (蓋子)-20~1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吸管】

#不鏽鋼吸管
優點:耐摔、耐用、安全
缺點:很硬、看不到裡面、清洗較費心
*注意原料級別:一般市售常見的是304(食品級不鏽鋼)和316(醫療級不鏽鋼)。挑選時要避免耐腐蝕較差的200、400系列。

#Tritan吸管
優點:輕巧、防摔、透明
缺點:材質容易霧化

#矽膠吸管
優點:柔軟、耐用、適合愛咬吸管的人
缺點:吸附毛屑灰塵,伸進液體裡不太安心,也會吸附味道和染色

【餐盒】

#仁舟矽密盒(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優點:一體成型無膠條、可徹底翻洗、半透明設計、可微波
缺點:邊條非硬質,受擠壓會漏
用途:外帶乾性食物食材、儲存食物
價錢:430-58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
容量:600~1200ml
耐溫:-40~2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餐袋】

#Pockeat食物袋
優點:3000ml超大容量、適合裝麵包、炸物、外帶湯品回家、好清洗
缺點:不防漏、不防燙、無法當做外食食器
用途:大容量裝麵包或炸物、外帶湯水回家
價錢:640-690元
材質:(內袋)TPU可熱塑性橡膠 (外袋)聚脂纖維
容量:2000-3000ml
耐溫:-18~120
品牌:台灣 / 產地:台灣
🔸哪裡買:https://agooday.com/

#Luumi外食袋
優點:防漏最安心、可站立可反折(適合當作外食食器)
缺點:價格較高、收納不是很理想、矽膠沾染毛屑灰塵
用途:外帶食物直接食用、買湯水類宵夜使用
價錢:88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鋁合金(密封夾)
容量:1400ml
耐溫:-40~175
品牌:加拿大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www.facebook.com/LUUMI.Taiwan/

#仁舟矽密袋(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優點:好收納、可站立可反折(適合當作外食食器)、半透明設計
缺點:矽膠沾染毛屑灰塵
用途:裸買食材、盛裝水果輕食、保存食材
價錢:350-420元
材質:食品級矽膠、Tritan
容量:1000~1500ml
耐溫:-40~200
品牌:台灣 / 產地:中國
🔸哪裡買:https://bit.ly/30ZJKpv (現正團購中,只到9/17🔥)

#米愛林食物袋
優點:防燙、好拿、適合裝小點心邊走邊吃
缺點:容量小、晾乾時間久
用途:逛夜市逛市集、烤麵包帶出門手拿著吃
價錢:250元
材質:棉布(無漂白無染色)
品牌:台灣
🔸哪裡買:https://www.facebook.com/Medodostudi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 |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追蹤找蔬食 | FOLLOW TRAVEGGO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
Taipei Vegan Map 台北捷運純素地圖 https://reurl.cc/yZ4Yr8

#素食 #蔬食 #找蔬食

使用鑄造業回收物製造 使用溫度1600oC可塑性耐火泥

為了解決鋁擠型原料的問題,作者洪丞奕 這樣論述: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及節能減碳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資源回收利用成為熱門的研究課題。在台灣鑄造產業是本國相當重要的基礎產業,以生產高品質產品聞名全球,可是在高產率的背後就有高廢棄物的產生,本研究利用鑄造業的回收鑄造砂(再利用廢棄物代碼 R-1201) 回收利用製作成實際應用於熔爐及鋼鐵工業等所用的可塑性耐火泥,利用其中含有SiO2 、Al2O3和矽酸鋯,均為製作耐火材料主要成分,經過分析確定成分,以不同配比投入攪拌機內用不同轉速及水量充分攪拌混合,經真空練土機攪拌後擠出切塊包裝,成品裝箱。首先收集可塑性耐火泥的原料、製程技術、檢測方法及相關文獻,在取得回收物後進行成分分析,分析後將資料與收集到的

文獻進行交叉比對,整理出各理論成分配比和實驗計畫及製作方法,最後樣品製作完成時,測試體密度、抗壓強度、再熱收縮等…數據,其中抗侵蝕實驗最為重要,由於熔爐中的鋼液有熔損的特性,如果沒有經過耐侵蝕實驗會導致熔爐,盛鋼桶鋼液洩漏。本次實驗的模殼回收料中分析出含有矽酸鋯,所以本次實驗以配置耐火材料中加入氧化鋯來探討矽酸鋯對耐火泥的影響。發現隨著矽酸鋯的增加其體密度逐漸增加和抗壓強度逐漸增加和耐侵蝕性更佳,用鑄造業回收模殼製作,可塑性耐火泥成品符和ASTM C64-72 High-Duty grade 的規範進行比對。

陶瓷添加劑--配方·性能·應用(第二版)

為了解決鋁擠型原料的問題,作者李文旭等 這樣論述:

本書在概述陶瓷添加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現狀基礎上系統介紹了分散劑、助濾劑、助磨劑、塑化劑、助燒劑、著色劑、消泡劑等傳統陶瓷添加劑,以及稀土改性添加劑、納米添加劑、增韌劑、造孔劑和偶聯劑等新型陶瓷添加劑的分類、性能、配方、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在各種陶瓷中的應用。 第二版在保留第一版基本體系和主要特點的基礎上,完善了陶瓷添加劑的品種,增補了近年的新原料、新配方、新應用,同時總結了陶瓷添加劑領域新的研究成果。修訂後,本書進一步增強了新穎性和實用性,可作為精細化工、陶瓷材料等專業的學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科研和生產人員的參考用書。 緒論1 0.1陶瓷添加劑的定義和分類1 0.1.1陶

瓷添加劑的定義1 0.1.2陶瓷添加劑的分類2 0.2陶瓷添加劑的功能與作用機理3 0.2.1分散作用3 0.2.2懸浮穩定作用6 0.2.3助磨作用7 0.2.4增強作用9 0.2.5黏結作用9 0.2.6助燒作用9 0.2.7減水作用11 0.2.8消泡作用13 0.2.9著色作用14 0.2.10偶聯作用16 0.2.11潤滑作用17 0.3陶瓷添加劑的使用原則19 0.4陶瓷添加劑的研究現狀和主要產品20 0.4.1陶瓷添加劑的研究現狀20 0.4.2陶瓷添加劑主要產品21 0.5陶瓷添加劑的發展前景23 第一篇傳統陶瓷添加劑 第1章分散劑26 1.1概述26 1.2分散劑的分類26

1.2.1按分散介質分類26 1.2.2按荷電性質分類27 1.2.3按化學組成分類28 1.3分散劑的作用29 1.3.1分散納米粉體的作用30 1.3.2在坯體製備中的作用32 1.3.3在噴霧乾燥泥漿中的應用33 1.3.4在釉料製備中的應用33 1.4分散劑分散效果的影響因素34 1.4.1分散劑的種類34 1.4.2聚合物分子量35 1.4.3分散劑用量35 1.4.4料漿pH值37 1.4.5其他影響因素38 1.5分散劑分散效果的評價方法39 1.5.1沉降法39 1.5.2細微性觀測法39 1.5.3Zeta電位法39 1.5.4透光率法40 1.6分散劑選擇和使用原則40

1.6.1不同料漿選擇不同的分散劑41 1.6.2使用水化能力大且能與有害離子形成配合物的分散劑41 1.6.3選擇合適分子量的高分子分散劑41 1.6.4適當加入助溶劑41 1.6.5使用複配型分散劑41 1.7典型分散劑簡介及配方42 1.7.1傳統陶瓷分散劑42 1.7.2新型陶瓷分散劑——高分子分散劑46 1.7.3新型陶瓷分散劑的高性能化53 1.8陶瓷分散劑的研究發展趨勢54 第2章助濾劑56 2.1概述56 2.2助濾劑的分類57 2.2.1按物質種類分類57 2.2.2按作用性質分類57 2.3助濾減水效果的影響因素59 2.3.1黏土的組分與性質的影響59 2.3.2雜質離子

的影響61 2.3.3固相顆粒形狀與大小的影響61 2.3.4泥漿pH值的影響61 2.4陶瓷常用助濾劑61 2.4.1聚丙烯醯胺62 2.4.2聚乙烯亞胺62 2.4.3陽離子丙烯酸樹脂62 2.4.4聚氧化乙烯62 2.4.5膠體二氧化矽加陽離子聚合物63 2.4.6減水劑UFN-263 2.4.7減水劑AF64 2.4.8減水劑MY64 2.4.9木質素磺酸鈣64 2.4.10單寧酸鈉64 2.5助濾劑配方64 2.6新型助濾劑的合成及性質研究65 2.6.1腐殖酸鈉-丙烯酸銨-丙烯酸鈉複合減水劑的合成65 2.6.2水玻璃-三聚磷酸鈉複合型陶瓷減水劑的合成65 2.6.3新型聚羧酸系高

效減水劑的合成66 2.6.4環糊精接枝共聚物型減水劑的合成66 2.7高效減水劑的研究發展趨勢67 第3章助磨劑68 3.1概述68 3.2助磨劑的分類69 3.2.1按成分組成分類69 3.2.2按物理狀態分類69 3.2.3按助磨劑的性能分類70 3.3助磨劑助磨效果的影響因素70 3.3.1助磨劑種類的影響71 3.3.2助磨劑用量的影響72 3.3.3被粉磨物料的性質的影響73 3.3.4粉磨設備的工藝條件的影響74 3.4使用助磨劑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75 3.4.1明確加入助磨劑的目的75 3.4.2選擇合適的摻加量75 3.4.3準確計量,穩定加入75 3.4.4採用必要的配套

工藝措施,合理調節工藝參數76 3.4.5選擇優質高效的助磨劑,嚴把品質關76 3.5常用助磨劑品種76 3.5.1低級醇76 3.5.2烷基醇胺類76 3.5.3脂肪酸及其酯類77 3.5.4長鏈脂肪酸乙醇醯胺77 3.5.5羊毛脂77 3.5.6高分子助磨劑77 3.5.7腐殖酸鈉77 3.5.8其他78 3.6新型助磨劑的研究發展趨勢78 第4章塑化劑80 4.1概述80 4.2塑化劑的分類80 4.2.1機塑化劑80 4.2.2有機塑化劑81 4.3塑化劑在陶瓷成型工藝中的應用85 4.3.1塑化劑在幹壓成型中的應用85 4.3.2塑化劑在注射成型中的應用86 4.3.3塑化劑在擠制成

型中的應用88 4.3.4塑化劑在熱壓鑄成型中的應用90 4.3.5塑化劑在軋膜成型中的應用90 4.3.6塑化劑在流延成型中的應用91 第5章助燒劑95 5.1概述95 5.2助燒劑的分類96 5.2.1鋰鹽96 5.2.2氧化物97 5.2.3低熔點玻璃97 5.3燒結助劑的加入方式98 5.4助燒劑在傳統陶瓷中的應用98 5.4.1在建築陶瓷領域的應用98 5.4.2在日用陶瓷領域的應用100 5.5助燒劑在新型陶瓷中的應用101 5.5.1助燒劑在多層陶瓷電容器基材料中的應用101 5.5.2助燒劑在微波介質陶瓷中的應用102 5.5.3助燒劑在熱電陶瓷中的應用105 5.5.4助燒劑

在高溫陶瓷中的應用114 5.6助燒劑的研究發展趨勢123 第6章著色劑124 6.1概述124 6.2顏色的測試與控制方法125 6.2.11931CIE-XYZ表色系125 6.2.2CIE1976(L*a*b*)Lab表色系125 6.2.3陶瓷顏色測定方法126 6.3常用陶瓷著色劑的分類127 6.3.1按著色方法分類127 6.3.2按著色機理分類127 6.3.3按照所呈顏色分類127 6.4陶瓷色料的性質130 6.4.1陶瓷色料的共性130 6.4.2陶瓷色料的特性131 6.5陶瓷著色劑配方131 6.6著色劑在新型陶瓷中的應用132 6.6.1著色劑在氧化鋁電子陶瓷中的應

用132 6.6.2著色劑在羥基磷灰石牙科陶瓷中的應用133 6.6.3著色劑在氧化鋯牙科陶瓷中的應用134 6.7陶瓷著色劑的發展趨勢139 第7章消泡劑141 7.1概述141 7.2消泡劑的分類141 7.2.1按來源分類141 7.2.2按作用分類142 7.2.3按物質種類分類142 7.3消泡劑消泡效果的評價方法143 7.3.1消泡速度143 7.3.2抑泡性能144 7.3.3貯藏穩定性144 7.3.4動態穩定性144 7.4常用消泡劑144 7.5使用消泡劑的注意事項146 7.6消泡劑的應用147 7.7消泡劑的研究發展趨勢147 第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劑149 8.1概述

149 8.2脫模劑150 8.2.1油、石蠟系列脫模劑150 8.2.2乳化矽油脫模劑151 8.2.3碳化矽陶瓷脫模劑151 8.3防腐殺菌劑152 8.3.1銀系納米釉料殺菌劑152 8.3.2氧化鎂釉料殺菌劑153 8.3.3新型光催化殺菌劑——稀土改性四針氧化鋅153 8.3.4其他釉料抗菌劑154 8.3.5防腐殺菌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155 8.4懸浮穩定劑156 8.5負離子陶瓷添加劑157 8.6耐汙釉料改性添加劑158 8.7釉料黏結劑159 8.8解凝劑159 8.9潤濕劑160 8.10釉漿保護劑160 8.11有機染料160 第二篇新型陶瓷添加劑 第9章稀土改性添

加劑162 9.1概述162 9.2稀土改性添加劑在生物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63 9.2.1氧化鈰在羥基磷灰石陶瓷中的應用163 9.2.2氧化鑭在羥基磷灰石陶瓷中的應用165 9.3稀土改性添加劑在電子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66 9.3.1超導陶瓷167 9.3.2熱電陶瓷167 9.3.3壓電陶瓷168 9.3.4導電陶瓷170 9.3.5介電陶瓷171 9.4稀土改性添加劑在敏感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72 9.4.1壓敏陶瓷172 9.4.2氣敏陶瓷173 9.4.3熱敏陶瓷174 9.4.4濕敏陶瓷175 9.5稀土改性添加劑在結構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75 9.6稀土改性添加劑在光學陶瓷領域中的應

用176 9.6.1透明陶瓷176 9.6.2發光陶瓷177 9.7稀土改性添加劑在陶瓷塗層/薄膜領域中的應用177 9.7.1陰極射線發光陶瓷薄膜177 9.7.2高力學性能陶瓷塗層178 9.7.3生物活性陶瓷塗層178 第10章納米添加劑180 10.1概述180 10.2納米添加劑的特性180 10.2.1納米材料特殊的熱學特性180 10.2.2納米粒子特殊的光學特性181 10.2.3納米材料優異的力學特性182 10.2.4納米微粒奇異的磁學特性182 10.2.5納米材料特殊的電學性能182 10.3常見納米添加劑182 10.3.1納米稀土氧化物182 10.3.2納米金屬氧

化物183 10.3.3納米碳化矽185 10.3.4納米氮化鈦187 10.4納米添加劑在氧化鋯陶瓷中的應用187 10.4.1納米添加劑對陶瓷顯微結構的影響188 10.4.2納米添加劑對陶瓷緻密度的影響189 10.4.3納米添加劑對陶瓷燒結溫度的影響190 10.4.4納米添加劑對陶瓷力學性能的影響191 10.5納米添加劑的應用現狀及研究發展前景194 第11章增韌劑195 11.1概述195 11.2纖維增韌195 11.2.1碳纖維增韌196 11.2.2碳納米管增韌196 11.2.3SiC晶須增韌197 11.3顆粒彌散增韌197 11.4自增韌198 11.5納米複合增韌1

99 11.6氧化鋯增韌劑的應用200 11.6.1氧化鋯增韌劑的增韌原理200 11.6.2氧化鋯增韌Al2O3複合陶瓷(ZTA)201 11.6.3氧化鋯增韌磷酸鈣複合生物陶瓷203 第12章造孔劑210 12.1概述210 12.2多孔陶瓷性能的表徵212 12.2.1氣孔率212 12.2.2平均孔徑、最大孔徑和孔道長度212 12.2.3滲透能力212 12.3造孔劑的分類213 12.3.1按物質種類分類213 12.3.2按造孔機理分類213 12.3.3按來源分類214 12.4造孔劑造孔效果的影響因素215 12.4.1多孔陶瓷的配方設計215 12.4.2造孔劑的用量215

12.4.3造孔劑的形狀和大小215 12.4.4造孔劑與原料的混合方式216 12.4.5燒結制度216 12.5典型造孔劑應用216 12.5.1碳類造孔劑216 12.5.2生物造孔劑218 12.5.3有機物造孔劑219 12.5.4複合造孔劑221 12.5.5短效造孔劑222 12.6其他造孔劑的應用223 12.6.1多孔氧化鋁陶瓷223 12.6.2多孔羥基灰石生物陶瓷224 12.7氣凝膠新型多孔材料225 12.7.1凝膠注模成型工藝過程225 12.7.2氣凝膠含量對多孔材料微觀結構的影響226 12.7.3氣凝膠含量對多孔材料開氣孔率及表觀密度的影響228 12.7.

4熱處理溫度對多孔材料開氣孔率及表觀密度的影響228 第13章偶聯劑230 13.1概述230 13.2偶聯劑的主要類型和化學結構231 13.2.1矽烷偶聯劑231 13.2.2鈦酸酯偶聯劑233 13.2.3其他類型偶聯劑234 13.3偶聯劑的使用方法234 13.3.1矽烷偶聯劑的使用方法235 13.3.2鈦酸酯偶聯劑的使用方法236 13.4偶聯效果的評價方法和常用的測試手段236 13.4.1偶聯效果的評價方法236 13.4.2分析和測試手段237 13.5偶聯劑偶聯效果的影響因素237 13.5.1偶聯劑種類的影響237 13.5.2反應介質的影響238 13.5.3偶聯劑添

加量的影響238 13.5.4反應時間的影響240 13.5.5表面改性氧化鋯的表徵241 13.5.6選用矽烷偶聯劑的一般原則242 13.6偶聯劑的合成243 13.6.1矽烷偶聯劑的合成243 13.6.2鈦酸酯偶聯劑的合成245 13.7偶聯劑的應用現狀和研究發展趨勢245 參考文獻247 《陶瓷添加劑——配方·性能·應用》第一版自2011年出版以來,以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受到讀者的歡迎。近年來,書中所述陶瓷添加劑的生產技術、原料類型、配方組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為使本書進一步增強新穎性和準確性,使讀者對陶瓷添加劑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有進一步的瞭解,本書作者根據技術和產業

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保留第一版的基本體系和主要特點的基礎上,對本書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主要體現在完善部分陶瓷添加劑的品種,刪除實用性欠佳、老舊的內容,增補近些年的新原料、新配方、新應用,以及改進第一版出版時因編寫時間倉促而遺留的不足、缺憾和疏漏。 修訂內容主要包括: (1)第2章助濾劑,更新了部分新型助濾劑的合成及性質研究的內容。 (2)第5章助燒劑,新增了5.4助燒劑在傳統陶瓷中的應用;5.5.3助燒劑在熱電陶瓷中的應用;5.5.4.5ZrO2陶瓷。 (3)第6章著色劑,補充了新型陶瓷著色劑配方,重寫了著色劑在新型陶瓷中的應用。 (4)第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劑,對脫模劑和防腐殺菌劑的

內容進行了擴充,增補了8.6耐汙釉料添加劑。 (5)第9章稀土改性添加劑,刪除了9.2氧化釔稀土添加劑,並對原有各節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6)第10章納米添加劑,刪除了10.2納米添加劑的特殊物理效應、10.4.3納米添加劑對陶瓷晶粒尺寸的影響、10.4.6納米添加劑對陶瓷物相組成和晶胞參數的影響,增加了10.3常見納米添加劑、10.4納米添加劑在氧化鋯陶瓷中的應用。 (7)第一版第12章增韌劑在本版列為了第11章,刪除了原書中氧化鋯增韌劑的製備、氧化鋯增韌磷酸鈣複合生物材料的研究的部分內容,增加了纖維增韌、顆粒彌散增韌、自增韌和納米複合增韌的內容。 (8)第一版第13章造孔劑在本

版列為了第12章,補充了各種新型造孔劑的配方和應用,並增加了關於氣凝膠多孔材料的內容。 (9)第一版第11章偶聯劑在本版列為了第13章,對部分內容及小節設置作了調整。 (10)對各章節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全書文字進行了推敲、精煉,使內容更具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參加第二版修訂工作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李文旭、吳金珠、宋英。吳金珠編寫了第9(部分內容)、10、11章,宋英編寫了第4、5、9(部分內容)章,其餘各章由李文旭和吳金珠編寫,全書由李文旭統稿。 在本書的修訂過程中,本書責任編輯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強亮生教授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儘管作者在修訂過程中力求完美

,但限於編者水準,難免存在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6年10月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第一版前言 陶瓷的研究和生產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領域,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陶瓷分為傳統陶瓷和先進陶瓷,先進陶瓷按其性能和應用領域又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傳統陶瓷的研究和生產在起步較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先進陶瓷在是近30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類陶瓷。隨著陶瓷工業的迅速發展,陶瓷的品種和產量日益增加。為了提高和改善陶瓷的性能,在陶瓷的生產工序中都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添加劑的加入可以賦予陶瓷製品加工所需的各種工藝性能,如分散性、可塑性、懸浮性等,而且對於

改善工藝條件及產品結構與性能也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先進陶瓷不斷發展,對添加劑的要求更高,陶瓷添加劑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廣大科學工作者、研發單位和使用部門的關注。 目前市場上關於陶瓷添加劑的圖書相對較少,且主要從精細化學品的角度介紹陶瓷添加劑的原理和應用,內容基本以應用於傳統陶瓷的添加劑為主。而本書內容除傳統的陶瓷添加劑外,還重點介紹了包括稀土添加劑、納米添加劑、氧化鋯陶瓷增韌劑等添加劑以及這些添加劑對新型功能陶瓷性能的影響,並結合作者多年從事功能陶瓷的教學和研究的實踐,把部分研究成果引入本書,適當介紹了陶瓷添加劑在新型陶瓷領域的作用以及發展新動態。 全書共分為緒論、傳統陶瓷添加劑、新

型陶瓷添加劑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陶瓷添加劑的基本原理、研究現狀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已經廣泛應用在陶瓷領域中的各種傳統陶瓷添加劑。第三部分主要介紹新型陶瓷添加劑的特點、作用和應用。本書由李文旭、宋英編寫,其中宋英編寫了塑化劑和助燒劑兩章及稀土添加劑中的部分內容,其他內容由李文旭編寫,全書由李文旭統稿。書中各種添加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介紹均佐以實例和具體配方,力求結合實際,希望能夠對從事陶瓷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相關領域的生產人員有所幫助,有助於讀者的學習和科研思路的建立。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化學工業出版社領導和本書責任編輯提出了許多寶貴的編寫意見,哈爾濱工業大學強亮生教授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和幫

助,在此表示感謝。 陶瓷添加劑種類繁多,雖然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完美,但由於水準所限,難免存在疏漏和其他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0年6月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提升鋁合金製程品質之研究-以XC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鋁擠型原料的問題,作者簡文彥 這樣論述:

本研究在於探討鋁合金擠型材料以電視邊框為例,在後段沖壓折彎加工過程產生裂紋、皺摺等品質問題之源頭改善研究。鋁擠型材料俗稱型材,擠型加工過程鋁合金錠是固熔狀態,在擠壓溫度以及擠壓速度的變化下,影響材料組織的金相變化。在此種變異的製程往往產生後續加工的品質問題。本研究主題除了對於牌號6063-鋁合金加入微量V釩元素,改善其抗拉強度之外,重點在擠型製程如何經過田口式實驗分析法,找到理想的鋁棒溫度以及擠壓速度之參數。在經指導教授研究以及反反覆覆討論研究下,以多種條件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一組理想鋁棒溫度以及擠壓速度的參數進行樣本實驗,然後經過抗拉強度測試取得穩定的數據,再使用原本電視邊框型材模具進

行型材生產,在後段沖壓折彎製程結果證實本實驗的有效性,可以符合沖壓製程折彎之強度需求,改善以往開裂以及皺摺等品質瑕疵問題,以降低企業製造成本的重要指標,對傳統鋁製品加工行業具有實質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