銻毒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銻毒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英德寫的 塑膠製造業勞工銻暴露評估IOSH95-A301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 王耀德所指導 梁智能的 研究氨氣退火對摻銻氧化鋅薄膜特性之影響 (2021),提出銻毒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氧化鋅、超音波噴霧熱解法、銻摻雜氧化鋅、氨氣退火、p-type半導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碩士班 林澤聖所指導 吳俊緯的 苗栗地區街道粉塵中重金屬分布與環境健康風險評估 (2020),提出因為有 街道粉塵、重金屬、濃度分布、環境風險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銻毒性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銻毒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膠製造業勞工銻暴露評估IOSH95-A301

為了解決銻毒性的問題,作者蕭英德 這樣論述:

  物研究顯示三氧化二銻(Sb2O3)對老鼠造成肺癌與心肺疾病,高濃度之氫化銻會造成中樞神經危害與溶血。ACGIH已對三氧化二銻毒性列為A2級,IARC將其列為2B級,歐盟亦將其列為第三類;另美國ACGIH之BEI委員會已決定發展銻之生物偵測指標,且鼓勵各國進行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進行塑膠製造業勞工銻暴露評估資料庫建立。研究結果顯示,三氧化二銻製造廠(A)、工程塑膠製造廠(B)、工程塑膠製造廠(C)、環氧樹脂廠(D)等各廠有直接接觸三氧化二銻勞工其暴露濃度平均值(標準差)分別為,5.31(5.88)、0.498(0.309)、0.453(0.793)、0.111(0.101) mg/m3

,A廠作業勞工普遍嚴重超過法規規定,B、C二廠整體平均暴露雖未超過法規的0.5 mg/m3,但都相當接近規定值。C廠另外有進行只有投料時間的採樣,整體平均為3.923(4.401) mg/m3,表示若以TWA做為勞工實際銻暴露情形有嚴重低估現象。另外將上述勞工單當天尿液計算平均值,A、B、C、D廠分別為313.7(437.4)、40.1(32.8)、14.7(7.3)、4.8(4.2) μg Sb/g cre.。將A、B、C三廠勞工以作業時間接觸三氧化二銻時間長短為序列對暴露濃度進行One-way ANOVA分析(p=0.003),表示作業時間內接觸三氧化二銻時間長短對全程暴露濃度有顯著影響。

研究氨氣退火對摻銻氧化鋅薄膜特性之影響

為了解決銻毒性的問題,作者梁智能 這樣論述:

氧化鋅(ZnO)為目前很有潛力的光電半導體材料之一,具有易蝕刻、無毒性、價廉等優點,由於目前的ZnO大多屬於n-type的半導體,如果能製造出穩定且電性良好的p-type ZnO,將可以與n-type ZnO搭配,創造出更多不同的應用。本研究於ZnO中摻雜銻(Sb),探討其對載子濃度之影響。並使用氨氣退火,探討不同的退火壓力、退火時間、退火溫度對載子濃度之影響。本實驗使用超音波噴霧熱解法,在矽基板(100)上成長摻銻氧化鋅薄膜,並在氨氣環境下進行退火,樣品使用霍爾量測以及干涉光譜儀分析其電性,探討不同摻雜比例,以及退火參數對摻銻氧化鋅薄膜的載子濃度之影響。本實驗首先藉由改變不同的摻雜比例,找

出最佳摻雜比例。得到結果為在基板溫度480 °C、沉積時間20 min,進行1at%之摻雜時,氧化鋅薄膜之電性,便從n-type轉為p-type,在摻雜比例3at%時,有最高的載子濃度2.89×1017 cm-3。接著以改變退火壓力、退火時間、退火溫度,探討最佳之退火參數。透過分別改變氨氣壓力(500 torr~900 torr)、退火時間(45 min~120 min)、退火溫度(400 °C~600 °C),再經由霍爾量測,可以得到在氨氣壓力(700 torr)、退火時間(60 min)、退火溫度(500 °C)的情況下,有最高的載子濃度3.74×1017 cm-3。與退火前的載子濃度2.

89×1017 cm-3相比,可以發現經由退火製程確實可以有效增加載子濃度。

苗栗地區街道粉塵中重金屬分布與環境健康風險評估

為了解決銻毒性的問題,作者吳俊緯 這樣論述:

  重金屬為常見的污染物,廣泛存在於環境中,並且有許多重金屬對人體暴露具有健康不良效應,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亦將部分重金屬列為致癌物。當重金屬排放於大氣中,再經過大氣長時間地沉降,容易累積高濃度重金屬於街道粉塵中,尤其苗栗地區因工業區繁多,交通密度隨之增高,可能導致街道粉塵中重金屬含量較高,進而對人體與環境具有潛在危害風險。  本研究針對苗栗地區中11個區域進行街道粉塵採集,並透過75 µm金屬篩網過篩以及55℃烘箱的烘烤,再藉由王水(1:3)進行溫度梯度的微波消化,最終以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

譜(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ES)分析12種重金屬,包含砷(As)、鎘(Cd)、鉻(Cr)、銅(Cu)、鉛(Pb)、鎳(Ni)、鐵(Fe)、鋅(Zn)、錳(Mn)、銻(Sb)、鍶(Sr)及鈷(Co),並透過富集因子(EF)、地質累積指數(Igeo)、生態風險(Ei r)、非致癌與終生致癌風險、濃度分布、PMF、主成分分析及皮爾森相關係數等多種統計方法進行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與重金屬可能污染來源。  研究結果顯示,苗栗地區街道粉塵重金屬平均濃度(mg/kg)以鐵(Fe)>鋅(Zn)>錳(Mn)>銅(

Cu)>鉻(Cr)>鎳(Ni)>鉛(Pb)>鍶(Sr)>鈷(Co)>銻(Sb)依序遞減,其中Igeo結果顯示重金屬平均污染程度,鈷(Co)、鐵(Fe)及錳(Mn)並無人為污染,銻(Sb)為無污染至中度污染,鉻(Cr)、鍶(Sr)及鎳(Ni)中度污染,鋅(Zn)、銅(Cu)及鉛(Pb)則分別為中度至重度污染、重度污染至嚴重污染及極度嚴重污染。平均生態風險分析結果顯示,鉛(Pb)與銅(Cu)具有極度嚴重風險,其餘重金屬則皆為低度風險。由平均EF值與來源鑑定方法結果推估鈷(Co)與鍶(Sr)為自然來源為主,鋅(Zn)、錳(Mn)及鉛(Pb)可能有相似人為來源以及鉻(Cr)、鎳(Ni)、銻(Sb)及鐵

(Fe)可能有相似人為來源,並推估皆可能來自車輛相關的磨損為主要來源,例如:輪胎、來令片、瀝青及車輛潤滑油等。由非致癌與終生致癌風險顯示,大多數重金屬對人體並未造成嚴重的非致癌風險,但在終生致癌風險中發現鉻(Cr)對人體有較高的致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