銠觸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銠觸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大嶋建一寫的 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讓你反覆翻閱、讚嘆欣賞的化學元素圖鑑。 和TheodoreGray的 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聯合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碩士班 郭家宏所指導 盧冠宇的 微波輔助聯合原子捕捉法及二階段退火法製備耐高溫Pt-Ni/LaAl2O3/CeO2氣化觸媒提升合成氣中氫氣之研究 (2021),提出銠觸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抗燒結觸媒、原子捕捉法、微波輔助、二階段退火法、產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周志儒所指導 蘇恆杰的 透過微波誘導Ni-Mo、Co-Mo觸媒產製為合成氣 (2020),提出因為有 Ni-Mo觸媒、Co-Mo觸媒、甲烷、合成氣、微波的重點而找出了 銠觸媒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銠觸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讓你反覆翻閱、讚嘆欣賞的化學元素圖鑑。

為了解決銠觸媒的問題,作者大嶋建一 這樣論述:

  出版《大人的科學》等科普書權威「學研Plus」出品、筑波大學名譽教授監修,   集合化學元素拍攝、解說生活應用的超精美圖鑑!   日本bookmeter網站97%★★★★★絕讚好評   本書從元素週期表的第一個「氫」開始,介紹目前已知118種元素的   性質──硫很臭?其實無味。煙火很美,是哪些金屬燃燒後產生的鮮豔火焰?   歷史──為什麼天文學家會發現化學元素?哪個元素是解開恐龍滅絕之謎的線索?   應用──手機螢幕為什麼能透明又導電?什麼元素從單車、飛機到火箭都用到?   獨家搭配無以倫比的美麗照片:   氧化的鉍綻放彩虹光澤、菱錳礦美到有「印加玫瑰」之稱……     ◎看過這本

書,你拿到週期表不再死背,而是慢慢欣賞:   ‧元素的起源,從宇宙誕生談起:   138億年前宇宙誕生後,最初的元素「氫」出現了。   之後恆星進行核融合反應,許多元素出現。但為何不會產生比鐵還重的元素?   ‧看懂週期表──學會化學的第一步:   週期表的化學符號是用什麼順序排列?   週期表相當於化學世界的地圖,我們能根據某元素在週期表上的位置,   在某種程度上明白其化學性質。(所以化學不用背!)   ◎不只是化學,更是你我的生活應用:   ‧大量存在於太陽系中,地球上卻很稀有的「氦」:   從飛船、磁振造影檢查到磁浮列車都用得到氦,   但發現它的竟然是天文學家,而非化學家。  

 ‧製造硫酸的主角「硫」:   其實硫本身無臭無味?那溫泉的刺鼻味哪裡來?   切洋蔥時會流淚、臭鼬放出的刺激性液體都和硫有關。   ‧強度高、耐腐蝕、又耐熱的「鈦」:   鈦常製成電腦機殼、防晒乳等,且因人體不排斥,可製成人工關節。   「二氧化鈦光觸媒」能靠光的能量去汙,因環保、實用而受注目。   ‧有殺菌效果的貴金屬「銀」:   銀自古即作為貨幣和飾品使用,也被用來驗毒。   現代甚至能應用在相機底片、甜點的裝飾、抗菌劑上。   ‧表示一秒基準的「銫」:   目前的一秒時間,是依據銫原子的震動頻率為基準定義。   放射性同位素銫-137,是2011年福島核災的主要外洩物質,半衰期達

30年。   ‧在極低溫下成為超導體的「鉍」:   銀白色的鉍金屬氧化後竟呈現彩虹光澤?   自動消防灑水器、胃潰瘍藥劑都會用到它。   你一定不知道,遊戲機PS2狂賣竟然在剛果引發戰爭?這和某些金屬有關;   到了21世紀,鍊金術不再是騙術?只不過鍊金成本比黃金價格還高。怎麼鍊……   當你發現這些元素的綺麗身影,就能看見這個世界的變化多端。 名人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祐慈 審定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黃貞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主任/林文偉     

微波輔助聯合原子捕捉法及二階段退火法製備耐高溫Pt-Ni/LaAl2O3/CeO2氣化觸媒提升合成氣中氫氣之研究

為了解決銠觸媒的問題,作者盧冠宇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嘗試利用微波輔助原子捕捉法及二階段退火法製備具有高熱穩定性及高催化活性之 Pt-Ni/CeO2/Al2O3 雙金屬氣化觸媒應用於提升合成氣氫氣比例之探討。首先,著重於探討以原子捕捉法製備耐高溫 Pt-Ni/CeO2/Al2O3 雙金屬觸媒之技術與最佳操作條件,包括 Ni/Pt 金屬含量比例、載體混合比例、高溫合成時間、合成溫度、合成氣氛等。之後,加入微波加熱技術及二階段退火法,在原子捕捉法製備觸媒的過程中,高溫環境的條件對於金屬遷移及催化活性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因此,此階段探討不同微波輔助原子捕捉法合成條件及二階段退火法對合成觸媒之產氫特性影響,再經由響應曲面法進行最佳化處理,可預

測最佳製備條件及結果。  本研究比較傳統加熱及微波加熱兩者的效益,結果發現微波加熱的輔助之下,製備時間可以節省約一半,且能提升將近一倍之產氫效益。本研究藉由原子捕捉法修飾鉑金屬,利用金屬粒子在高溫時會因自由能變大而發生移動的特性,將其轉移至第二載體,從而降低鉑金屬燒結、團聚成塊的現象發生;經由 SEM 、 XRD 及 XPS 也可證實鉑金屬確實有轉移至 CeO2 載體上;此階段之最佳產氫效率為 13.41 mol/g-hr 、 CO2 轉換率為 77.2 %、 CH4 轉換率為 85.1 % 。本研究藉由二階段退火法修飾鎳金屬,透過第一階段的低溫退火除去多餘的金屬粒子,且將已附著在觸媒表面的金

屬粒子錨定得更加確實,再透過第二階段的高溫退火程序除去剩餘的配位基,從而降低鎳金屬燒結、團聚成塊的現象發生;經由 SEM 證實二階段退火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金屬之分散性,依實驗結果也可知產氫效率有大幅上升;此階段之最佳產氫效率為 13.77 mol/g-hr 、 CO2 轉換率為 88.9 %、 CH4 轉換率為 87.2 %。

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

為了解決銠觸媒的問題,作者TheodoreGray 這樣論述: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推薦  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本集合所有化學元素拍攝成的寫真書!(附贈精美週期表海報)   不論你以前有沒有學過化學,這本書保證會成為你的第一堂化學課,作者用有史以來的最華麗的視覺饗宴,打開你學習(或者重溫)「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的美麗旅程。   打開本書,你很難想像:這麼美的化學元素,竟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   作者Theodore Gray把化學元素的樣貌全部拍成美麗的照片,讓你一睹化學元素的真面目,你一看就能永遠記住這些生活裡頭一定會遇到的化學:  .閃耀的星光,是氫氣變成氦氣的過程  .派對上的氣球一下子就不飄了,裡頭的氦氣跑哪去了?  .手機、筆記型電腦裡頭都有鋰

電池,為什麼用鋰?  .綠寶石裡頭有鈹、高爾夫球桿裡頭也有鈹。  .硼氮化物比鑽石硬,沒想到吧?部首不在「金」部,卻可以用來研磨金屬。  .碳化矽和鑽石一樣美,為什麼鑽石特別貴?  .有些製造氮肥的過程會產生氯,很不環保。  .氧,佔地球總重量的一半,佔海洋總重量的86%。  .氟氣可以讓所有物品燒成火焰,我們利用這種特性來作不沾鍋。  .氖元素的英文意思是霓虹燈,為什麼霓虹燈要用氖?  .登陸月亮的火箭,燃料燒的是「柴油」!   怎麼樣?原子序排前面的10個就夠好玩了吧?這裡總共有118個元素的故事!  鑀、鐨、侖琴……既是人名、也是元素名稱,全都跟你有關。還有,為什麼有一串化學元素沒有中文

名字?   .這套解說化學入門知識的元素週期表實在太美了,美到蘋果電腦、賈伯斯愛死它,在iPad上市的第一天就推出電子版。當然,你還是得買我們這本紙張印刷版,因為比較便宜、更好攜帶,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們翻譯成中文了!   .這本書還出現在Discovery頻道的MythBusters節目,紅遍全美國的迪士尼青少年喜劇孟漢娜(Hannah Montana)裡頭,你也能看到這本書成了美國青少年的理科必讀本。   .因為葛雷的公司同事擔任熱門影集《數字搜查線》的數學顧問,他這本介紹化學元素週期表的書,也登上在這個熱門影集的場景裡。   .日文版已經上市。網友推崇為「史上最美」的元素週期表。   任何

一樣你所能碰觸到的物品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元素純粹的原貌,另一種是它和其他化學元素結合的樣貌。於是……   作者讓每一個元素都以一個跨頁呈現,左頁是這個元素單獨出場,呈現它最純粹的樣貌。右頁則盡可能蒐羅這種元素在自然界現身的絢麗身影,並且佐以幽默又精簡的文字說明。   化學元素週期表怎麼會背不起來?它再也不是煩惱,而是你接觸美麗世界的敲門磚。閱讀時不必擔心會有深奧的名詞讓你頭痛,但並不是說不會有化學專有名詞,而是在你閱讀的瞬間,你已經都弄懂了。   ◎本書內附化學元素週期表精美海報一張。 作者簡介 西奧多.葛雷(Theodore Gray)   知名科學軟體公司Wolfram Research

Inc.的共同創辦人,參與創造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軟體系統Mathematica以及WolframlAlpha(TM)。   著有《瘋狂科學:你能在家做的實驗,但最好別做》。作者從2002年開始蒐集所有實體可見的元素出現的實物,他原本以為這個計畫要花上他三十年的時間,沒想到在2009年就大功告成。他居住在美國伊利諾州香檳-Urbana 攝影者簡介 西奧多.葛雷(Theodore Gray)及尼克.曼恩(Nick Mann)   Nick Mann是自由接案攝影師,除了是世界上拍攝過最多元素的人之外,他是非常傑出的風景、運動和事件攝影師。 譯者簡介 吳瑤玲   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美國杜克大學環

境管理學院碩士。喜好閱讀、音樂、電影、運動、親近大自然、和生活一切美好事物。現為專職的自由譯者。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中文版審定 劉香舍   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光仁中學資深化學教師。

透過微波誘導Ni-Mo、Co-Mo觸媒產製為合成氣

為了解決銠觸媒的問題,作者蘇恆杰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Ni-Mo、Co-Mo觸媒利用微波誘導甲烷產製出合成氣,結合能有效吸收微波能量轉化為熱能之鐵粉和活性碳兩種高介電耗損的物質,提供甲烷進行部分氧化及乾式重組反應所需要的熱量。在相同實驗條件中(微波功率450W、總微波時間210分鐘),進行部分氧化的進氣條件甲烷+空氣流量比1:2,添加Ni-Mo觸媒/活性碳時平均氫氣、一氧化碳產率為43%、35.7%,H2/CO比為2.2;乾式重組的進氣條件甲烷+二氧化碳2:1,添加Ni-Mo觸媒/活性碳時平均氫氣、一氧化碳產率為44.4%、24.9%,H2/CO比為1.8。相較於Co-Mo觸媒,Ni-Mo觸媒的活性較高,同時也容易隨著焦炭沉積遮蔽表面塗

覆的金屬,使觸媒活性隨著反應時間下降,降低合成氣的產率。添加鐵粉作為介質時,因介電常數高於活性碳,微波吸收的效率較佳,在微波照射下有較高的溫度,會加強甲烷的重組反應,產出合成氣中H2/CO比上升;活性碳由於會和氧氣或二氧化碳進行反應,與添加鐵粉相比會提高一氧化碳產率,產出合成氣中H2/CO比降低。以Ni-Mo、Co-Mo觸媒透過微波誘導甲烷產製出合成氣具有可行性,因觸媒本身吸收微波效率有限,結合能快速且有效吸收微波能量轉化為熱能的鐵粉、活性碳兩種介質提供熱源,以利產製合成氣,並且能根據需求改變添加的介質與進氣條件來決定產出的合成氣中H2/CO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