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密度g/cm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梁誠所指導 林凱文的 鈦鉭鈷合金添加Cr3C2微粉以真空燒結法製備之微觀組織與強化機制之探討 (2020),提出銅密度g/cm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粉末冶金、Cr3C2、鈦鉭鈷合金、真空燒結、電子微探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邱煌仁所指導 陳震的 48 V-12 V高功率密度LLC諧振式轉換器 之新型變壓器設計與研製 (2020),提出因為有 48V電壓調節模組、新型鐵心結構、新型整合式變壓器、氮化鎵、高功率密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銅密度g/cm3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銅密度g/cm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鈦鉭鈷合金添加Cr3C2微粉以真空燒結法製備之微觀組織與強化機制之探討

為了解決銅密度g/cm3的問題,作者林凱文 這樣論述:

鈦合金擁有高比強度、優異的耐腐蝕性和良好之生物相容性,而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工業,航太工業與生醫等領域中。而利用粉末冶金法治備鈦合金,可以減少材料在後續加工所造成之浪費,有效降低成本。此外,於鈦基合金中添加Cr3C2做為強化介質,使合金知析出物造成細晶強化與散佈強化,且分解出之鉻原子,可以做為β相穩定劑固溶進鈦基底中,進一步提升鈦合金知機械性質。因此,本實驗第一階段使用鈦粉、鉭粉及鈷粉三種純金屬粉末,配製成Ti-10Ta-4Co、Ti-10Ta-6Co及Ti-10Ta-8Co三種不同配比之鈦鉭鎳鈷合金,並於1200°C、1225°C與1250°C之溫度下持溫一小時,進行真空燒結。並以第一階段性質

較佳之參數的鉭鈷合金,分別添加1、3及5 wt%之Cr3C2作為強化相添加物,並在1225°C 、1250°C、1275°C和1300°C之溫度下持溫一小時,進行真空燒結。最後,利用體收縮率、相對密度、視孔隙率、橫向破裂強度(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TRS)和硬度來評估燒結後之機械性質,並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和X光繞射(XRD)等方式進行微觀結構觀察與分析。第一階段實驗結果顯示,Ti-10Ta-6Co合金於1225°C燒結一小時具有較佳之性質,燒結密度達到4.90g/cm3、硬度為68.7 HRA,最高橫向破裂強度為1492.83 MPa。因此本實驗第

二階段研究將選用Ti-10Ta-6Co合金,添加Cr3C2作為強化相添加物,做進一步的性質改善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添加Cr3C2於Ti-10Ta-6Co合金中,以添加3 wt% Cr3C2的試片,在1275°C燒結一小時後,擁有優良之燒結密度(5.06 g/cm3)、不錯之硬度值(71.34 HRA)和最高之橫向破裂強度(1706.13 MPa),且 Cr3C2在燒結過程中會自發分解成TiC,並均勻散佈在鈦基地中,同時還原出來之鉻原子,則成為β相的穩定元素,固溶在鈦基地中。

48 V-12 V高功率密度LLC諧振式轉換器 之新型變壓器設計與研製

為了解決銅密度g/cm3的問題,作者陳震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應用於資料中心48 V電壓調節模組的48 V-12 V隔離式直流-直流轉換器。考量到在1 MHz的開關切換頻率下,開關切換損耗大幅上升,因此選擇具有一次側開關零電壓切換與二次側開關零電流切換特性的LLC諧振式轉換器做為電路架構,以及採用寬能隙元件氮化鎵取代傳統的矽元件降低功率開關的截止損耗。本論文針對先前文獻中提出的數種鐵心損耗模型進行探討和分析,並利用ANSYS Maxwell模擬驗證鐵心模型在損耗計算上的差異,接著針對變壓器繞組高頻阻抗損耗模型進行推導和分析。本論文採用新型平板變壓器結構並提出新型鐵心結構,同時分析如何利用新型整合式變壓器達到兩相LLC諧振式轉換器並聯和提升效率

的目的。根據鐵心磁通分布優化鐵心結構,分析繞組堆疊排列的方式降低磁動勢進而降低交流阻抗損耗和繞組並聯均流分布。並且將鐵心尺寸以參數化的形式,在數種不同的電路面積下得到最佳的變壓器損耗設計點。最後結合ANSYS Maxwell和參數化形式優化邊緣磁通對於變壓器繞組損耗影響。最終實現輸入電壓48 V、輸出電壓12 V、切換頻率操作於1 MHz、輸出功率為850 W、效率96.7%和功率密度為56 W/cm3的LLC串聯諧振式轉換器,達到兩相之間均留、高功率密度和高轉換效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