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自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金星自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atrickMoore、ChrisNorth寫的 仰望夜空:全世界最想知道的362個宇宙奧祕 和雅瑟的 知識百科開心問答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金星也說明:金星 與太陽間的平均距離是10,821萬公里,繞太陽一周需時225天,自轉一周需時243 ... 金星的大氣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並會有少量鹽酸,濃度則大約是地球大氣的100倍。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貓頭鷹 和智學堂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天文研究所 葉永烜所指導 賴宣庭的 在亞可夫斯基作用下近地小行星的動力演化和半衰期 (2020),提出金星自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近地小行星、數值模擬、亞可夫斯基效應、非重力效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天文物理研究所 李太楓所指導 蔡尚旻的 熱木星上熱潮汐和赤道環流的交互作用 (2010),提出因為有 系外行星、熱木星、大氣、赤道環流、熱潮汐、內部重力波、超自轉風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星自轉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國MOVA光能自轉太空星球金星桌面禮品行星擺件家居模型 ...則補充:歡迎前來淘寶網實力旺鋪,選購美國MOVA光能自轉太空星球金星桌面禮品行星擺件家居模型工藝禮品擺飾,該商品由MOVA光能自轉品牌店店鋪提供,有問題可以直接諮詢商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星自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仰望夜空:全世界最想知道的362個宇宙奧祕

為了解決金星自轉的問題,作者PatrickMoore、ChrisNorth 這樣論述:

宇宙有四季變化嗎?為什麼土星的環幾乎是由冰組成的?想探索宇宙的神祕之處,快打開天文世界的終極入門書! ◎Amazon UK讀者★★★★★好評推薦◎全世界最熱門的科普節目──BBC電視台「The Sky At Night」同名書籍   一九五七年,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升空,點燃了大家對天文的好奇與期待,但早在半年前,BBC就已推出天文節目「The Sky at Night」,此節目開播至今已有五十六年,主持人由全世界最知名的業餘天文學家摩爾爵士擔任,也成為了全世界以同一人主持之最長壽的節目。   遼闊的天空本身就蘊含了無限迷人的知識,人類對宇宙的好奇與困惑更是無窮無盡。為了慶祝節目

開播五十五周年,滿腔熱血的摩爾爵士與新生代天文學家諾斯博士,邀請全世界的觀眾提出心中最想知道答案的天文問題,並將所有問答收錄在本書中。   從彗星到黑洞、從獵戶座到日蝕、從水星到隕石,本書收錄的問題千奇百怪,來看看「大吸引子」是什麼?又是什麼讓行星成為球體?太空航行的基本原則又有哪些?我們該不該回外星人電話呢?太陽每秒鐘減少四百萬噸的重量是真的嗎?   本書將所有問題分門別類,從觀察星空開始解答,主題接著進入距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太陽系,再延伸到遙遠的星系和宇宙未解的謎團,讓你從中了解科學家如何算出各行星的重力,如何測量地球與恆星間的距離,以及我們在太空中能移動得多快……。   摩爾爵士以他主持

半世紀所累積的天文知識、諾斯以專業的天文物理及宇宙學背景,一起用最生動的方式,為有志一同的新手天文學家以及終生的觀星愛好者解惑。快翻開這本書,跟著作者來一趟刺激的太空之旅吧!   影片連結:www.bbc.co.uk/programmes/b00z9n1z 作者簡介 摩爾(Patrick Moore)   摩爾是英國二等勛位爵士、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天文研究者、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英國皇家學院院士、英國天文協會前會長及普羅天文學協會前會長暨共同創辦人。他是觀察月亮的專家,曾出版七十多本與天文學有關的書籍。   摩爾是最受英國人喜愛的熱門電視節目《仰望夜空》(The Sky at Night)主

持人,於二○○一年獲頒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特別獎。所佩帶的單片眼鏡使他在英國電視圈中極具個人特色。他的未婚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死於轟炸,於是他終身未娶,幾乎把一生全奉獻給天文世界。摩爾於二○一二年十二月九日辭世,享年八十九歲,主持《仰望夜空》五十五年來,只缺席過一次,直到過世前仍堅守最愛的電視節目崗位。 諾斯(Chris North)   諾斯是卡地夫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學院的學術研究者。研究主題為天文望遠鏡及其他儀器的設計、建造與操作。他熱衷參與面對大眾與教育的活動。曾參與普朗克衛星及赫歇爾太空望遠鏡計畫,也是廣受歡迎的線上天文學具象化工具「驗色器」幕後小組成員。 譯者簡介 鍾沛君   台灣大

學外文系、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有《大腦、演化、人》、《魚翅與花椒》、《與神共餐》、《打包去火星》、《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在亞可夫斯基作用下近地小行星的動力演化和半衰期

為了解決金星自轉的問題,作者賴宣庭 這樣論述:

近地小行星的特徵在於它的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會和地球的公轉軌道會有交錯且接近地球,因此具有撞擊地球的危險性。根據小行星的軌道性質,可以細分成4個子分類:阿提拉Atira (1.017 < 近日距q < 1.3 AU), 阿登Aten (半長軸 a < 1.0 AU, 遠日距 Q > 0.983 AU), 阿波羅 Apollo (半長軸 a > 1.0 AU, 近日距 q < 1.017 AU), 阿莫Amor (0.718 < 遠日距Q < 0.983 AU)。在2020年1月4月時,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參與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 (ZTF)的曙光計畫(Tw

ilight project)裡,觀測到位於金星軌道以內的小行星,2020 AV2,並且成為第一顆被觀測的凡提拉 Vatira (0.307 AU < 遠日距 Q < 0.718 AU)。這項發現使我們好奇這顆凡提拉Vatira的來源和演化,並有研究推測凡提拉 Vatira很有可能是從近地小行星中的阿提拉Atira遷移到金星軌道以內(Greenstreet et al, 2020; De la Fuente Marcos et al, 2020)。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Mercury6數值模擬, 除了考慮現有行星的重力擾動外,也考慮了非重力效應的亞可夫斯基效應作用在小行星上。在長期的軌道演化中,根

據小行星的物理和軌道特徵(例如小行星的大小、自轉傾角、熱慣量和半長軸等),亞可夫斯基效應造成的微小熱推力會影響小行星漸漸地向內或向外遷移。從研究結果中,我們估計近地小行星短期和長期的半衰期分別為大約270萬年和2400萬年。而現有觀測到阿提拉Atira根據不同的自轉傾角(即0度、90度和180度),短期的半衰期分別大約為536萬年、824萬年和330萬年;而長期的半衰期為2510萬年、2870萬年和2410萬年。再者,我們發現凡提拉Vatira和阿提拉Atira兩者的軌道演化主要由行星的重力擾動所導致,非重力效應的亞可夫斯基效應造成的改變極其微小。接著從小行星的遷移機率機算中,根據不同的自轉傾

角,阿提拉Atira遷移到凡提拉Vatira的機率分別為~3.87±0.263,~4.79±0.365和 ~6.14±0.149 %,。這代表著亞可夫斯基效應在小行星長期遷移演化中仍佔了某部分的影響。最後,我們在統計中考慮了2020AV2的光譜類型(S-型小行星)及絕對星等大小(15.625 < H < 17.175),並推估S-型的凡提拉Vatira現在大約有0.9 ± 0.8個,而阿提拉Atira大約有7.8 ± 4.47個,這個數量級和我們現今在JPL資料庫找到的數量很接近。

知識百科開心問答

為了解決金星自轉的問題,作者雅瑟 這樣論述:

一本簡單又輕鬆的百科全書,讓您在無壓力的愉悅氣氛下,享受無窮無盡的趣味生活。   省錢時尚的環保知識,  神祕廣闊的天文地理,  充滿文化的國學藝術,  還有現代人必備的金融常識,  通通都在這裡!   負責出題目的朋友不用發愁了!  這裡什麼都有!   抱著這本書,你的台詞只剩下三個字:  請 搶 答!

熱木星上熱潮汐和赤道環流的交互作用

為了解決金星自轉的問題,作者蔡尚旻 這樣論述:

迄今已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大多數是暴露在強烈的恆星輻射下的巨大氣體行星,而且有可能已被母恆星潮汐鎖定。這些系外行星的3D大氣模擬,和部分觀測結果顯示其赤道區域的大氣有超自轉風的現象,即赤道區域的環流移動的比行星自轉還要快。此現象在太陽系內幾個自轉緩慢的行星,例如金星和泰坦(土衛六)上被觀察到。人們嘗試提出不同的物理機制來解釋赤道區域的超自轉風。我們採用首先由 Fels 和 Lindzen(1974)所提的假設,在金星上的赤道超自轉風的來源是熱潮汐引起的垂直動量傳送。熱潮汐是恆星加熱大氣所驅動的大氣中溫度,密度,壓力,和風速的週期性振盪,熱潮汐的垂直結構基本上就是週期對應於母恆星的大尺度內部重力

波。在行星大氣中,在被加熱的區域(波的來源區)所產生的熱潮汐和重力波有往和母恆星視運動相反方向加速的效果,造成超自轉風。我們應用HD 209458b的參數進行線性分析,探討超自轉風的形成和維持。研究的結果指出,當被加熱的區域在環流的中心(垂直方向)附近時,熱潮汐可以解釋超自轉風的動量來源,並且在垂直方向上重新分布大氣中的水平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