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醫院殘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金山醫院殘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耕榕寫的 男性雄風再造解密 和劉惠敏周子勛葉北辰的 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11個練習,讓你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市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也說明: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醫療院所名稱:財團法人私立 ... 高雄巿立岡山醫院(委託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經營). 醫療院所名稱:高雄巿立 ... 董金山診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如何所出版 。

最後網站金山醫院怎麼樣– 金山景點介紹 - Nissinken則補充:【金山快訊】居家照護在金山作者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護理部劉旭華護理師臺大花絮2013 ... 雙北大型醫院外,其餘全台疫苗接種院所名單一覽延伸閱讀新冠疫苗殘劑怎麼預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山醫院殘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男性雄風再造解密

為了解決金山醫院殘劑的問題,作者許耕榕 這樣論述:

男性醫學史的台灣之光     當代醫家共識:男士超過25%機率不能達成或維持堅挺的勃起以完成滿意的性交,即為陽痿,無怪乎患者滿人間?     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等藥物相繼問世,對治療陽痿起到偉大的成就,但許多人初始使用有效,卻漸漸失效;基因療法則有些「雷聲大,雨點小」;植入人工陰莖看似可靠,可惜違反自然。     作者身為泌尿科醫師,為解救萬千為陽痿所苦的男性,苦思更合乎自然的治療方式,長時間鑽研文獻、科學試驗,甚至不惜親身、親手試「刀」,終於,陽痿救星「陰莖靜脈截除術」練成了!     該術如今已是世界公認治療陽痿最有效的「臺灣妙方」,許耕榕醫師不愧是男性醫學史的台灣之光!    

 從齊全的檢驗轉為解決問題的治療     1985〜1988年間,我門診診斷的項目包括,夜間陰莖勃起既硬度試驗(Rigiscan Recording)、陰莖動脈杜卜勒超音波檢查、灌注式陰莖海綿體測量術及造影術(Dynamic Infusion Cavernosometry and Cavernosography)、陰莖動脈攝影術(Angiography)、陰莖球海綿體反射延遲時間記錄(Bulbocavernous Reflex Latency Time)、頭皮肢體感覺刺激反射電位記錄(Scalp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鹽酸罌粟鹼(Papaverine

)注射試驗,或前列腺素E1注射試驗。     歷經百例齊全的檢驗,單純為診斷的檢查,每人必得住院3日,以陰莖球海綿體反射延遲時間記錄為例,必須在受試者會陰插入金屬針、龜頭部電擊,以記錄球海綿體肌與骼海綿體肌的反射電位,多人直言宛如身歷電影中伺候間諜的刑場。這一系列折磨人的檢查,對醫師的文獻報告很有價值,然而對病人的權益與福利何在?患者不但受罪且破財,1986年有位連先生就花費21萬台幣。他們最後幾乎皆因陰莖靜脈滲漏而接受手術,52例是陰莖靜脈截除術者,只有4例因陰莖動脈功能欠佳而接受陰莖動脈手術,這4人的前列腺素E1注射試驗已證動脈功能不佳,所以還需如此招待病人「滿漢全席」嗎?行醫的目的無非為

病人解決問題,病人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治療,這些折磨人的檢查對病人實質上並沒有太多意義。     基於將心比心的立場,我們現今之診斷只要詳細病史、前列腺素注射試驗,以及陰莖雙套海綿體造影術的檢查即足夠,加上針灸輔助的局部麻醉技術,毫無例外地採門診治療,所以沒有住院的必要。在我們的臨床應用,85%以上的陽萎患者均可考慮採用。雖然必須強調本手術僅適用於仔細篩選的病人,但只要不是慢性病纏身且不配合治療的人,手術後受益良多,真所謂「血管手術有多宗,靜脈截除稱首功」。     以正確的地圖引導開車     雙套海綿體造影術是把19號頭皮針固定在海綿體內,注射顯影劑,設定造影術速度,完成第一套海綿體造影

圖,深背靜脈、海綿體靜脈皆無所遁形,有的人動脈旁靜脈看來如鋸齒狀,後兩者在陰莖的遠端尤其明顯,也有人龜頭及尿道海綿體異常地被顯影;緊接著經由同一條頭皮針,注入20微克前列腺素E1,本套顯影圖可充分顯示陰莖靜脈解剖學的分布細節,據此發展出手術的藍本,手術進行中持續參考本影像,好比以正確的地圖來引導開車,也像循施工藍圖指引進行中的工程。     15〜30分鐘後,在前列腺素E1發揮作用時,進行第二套造影術,其間即使陰莖堅硬勃起,深背靜脈、海綿體靜脈照樣滲漏,亦即海綿體內壓120毫米汞柱以上,陰莖海綿竇的血液還是經由靜脈系統「努力地」引回體循環,像飆車中的高速胎不斷漏氣,陰莖經此「漏氣」,怎能謝絕「

陽萎」呢?     病人的陰莖海綿體迅速被顯影劑均勻擴散,顯示海綿竇流通順暢,伸縮情況良好,陰莖動脈功能正常。檢查後發現只有陰莖靜脈功能閉鎖不全,這是陰莖靜脈滲漏的典型寫照,所以應是陰莖靜脈截除術的好對象。本套顯影圖能獲得陰莖勃起動力生理學的資訊,如無靜脈滲漏現象,在海綿體內壓高達動脈壓時,陰莖白膜與巴氏膜間不應該有靜脈被顯影。     歷經兩年研發出最合乎生理學的手術方法     1985年伊始,歷經三旬解剖學、組織學的精密探討,一系列嶄新發現,配合臨床的應用經驗,經過多次修改,終於研發出最合乎生理學的手術方法。如果患者沒有包皮過長、體重過重的情形,現今我們所採取的方式為:在恥骨部表皮縱切長

度僅約3.5公分的傷口,保留表淺較明顯的靜脈,小心游離傷口內面組織,將陰莖幹外翻,因海綿竇的血液匯集後由釋出靜脈穿越白膜,再匯流到深背靜脈,為求鼓脹的靜脈容易被看見,故以擠牛奶的手法擠壓海綿體,令深背靜脈更容易現出原形。     儘量貼近白膜、龜頭部及陰莖海綿體與尿道海綿體的交界處,以6-0尼龍線結紮,應用類似拔河的手法將深背靜脈由冠狀溝往陰莖基部有系統地截除。在截除過程中,以深背靜脈主幹當導引,在巴氏膜跳躍式打洞,而非完全打開此膜以減少組織傷害,過程中任何靜脈的斷端均以6-0尼龍線盡量貼近白膜牢牢紮住,否則猛烈出血將模糊視野而無法繼續進行手術,甚至迫使術者驚嚇,讓手術「流產」,最後僅以包紮止

血草草收場。     如果靜脈斷端不幸溜掉,切勿使用電刀應付,建議以靈活的指頭從下往上托住陰莖幹,亦即掐住海綿竇,讓附近的海綿竇停止出血,即能找到靜脈斷端。持續截除陰莖靜脈抵達陰莖基部3〜5公分深處,過程中將長度10餘公分的靜脈主幹以適度的拉扯力量維持管腔在閉鎖狀態,以防出血,否則如湧的出血量必使手術「夭折」。     如果拉扯力量超過靜脈主幹所能承受,靜脈叢可能「爽朗地自我了斷」,此時一一找回脫疆靜脈的難度無與倫比,當然與滿意的手術效果無緣。接著把翻出的陰莖歸回原位,並立即以紗布纏繞以防滲血。以同一方法截除我們新發現的海綿體靜脈,最後結紮陰莖腳靜脈迄尿道海綿體肌為止,由於這些靜脈深藏於距表皮

5〜10公分處,處理起來格外需要技巧。最進化的陰莖靜脈截除術2012年8月14日榮獲美國專利(Hsu, G. L.(2011). Physiological approach to penile venous stripping surgical procedure for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Google patents;US 8,240,313 B2, www.google.com/patents/US20110271966.),針灸輔助不變,但手術技巧更臻上乘;以包皮切開起步雖稍嫌費功,卻易於完整截除靜脈。     醫學上的驚人發現  

  因本術不僅需精細的技巧,陰莖靜脈的解剖知識更為重要,我們所根據的解剖藍本與教科書上所教不盡相同,1999年春季,有數位靜脈術後0.5〜7年的病人,術後效果由好漸差而來門診再次進行海綿體造影術,這些造影圖出現雷同已被移除的深背靜脈,如果不經審慎研究,我們會「從善如流」,響應世界共識「靜脈再生」的論調。但經過與手術前照影圖的詳細對比,發現其直徑稍小,直接懷疑應是先前手術留下來的,促使我們回到人體解剖實驗室重新研究,發現陰莖靜脈絕不「單純」,白膜與巴氏膜之間的靜脈,陰莖幹的部分有獨立的7條,而非醫學文獻上共識的1條,這些是解剖書上完全沒被提起過的靜脈,有這種驚人的發現,謝謝世界上眾多優秀的解剖

學家「手下留情」,留下些許破綻,讓我這個外科匠有機會來突破。     原來因為人體靜脈管壁遠比動脈單薄,經過福馬林浸泡過的靜脈壁尤其脆弱,完全承受不起解剖過程的操作。經由實驗室與臨床應用數度反復驗證,證實那是海綿體靜脈及動脈旁靜脈,這些靜脈與陰莖海綿體的海綿竇直接相通,論其份量有的人甚至與深背靜脈「等量齊觀」,另一些人頂多較為瘦小而已,靜脈手術時若不截除,殘留下來的靜脈片刻迅速長大,或日後漸漸茁壯而侵襲病人的勃起功能。     因不當電燒形成「結疤體」     其後我們將本「陰莖靜脈解剖學」視為截除術的藍本,相較於大而淺的傳統陰莖深背靜脈、海綿體靜脈較深且脆,截除起來較難,但需細心操作,過程中

千萬不可用電刀處理,否則不聽指揮的電流,燒灼能力順勢損傷動脈、神經、淋巴等組織,更嚴重的是沿著釋出靜脈的主幹,深入海綿體內將一干原本伸縮自如的海綿竇「烤焦」,研究顯示,當海綿體因不當電燒後將變成程度不等的「結疤體」,熟度與牛排可相比擬,更要命的是海綿體的這種結疤程度與時俱增,術後的勃起功能每況愈下,如何能不以「摃龜」收場?     至於動脈旁靜脈,因緊鄰背動脈,且脆弱、細小,所以只能一段一段結紮,若用電刀,烈火必定傷害緊鄰、併行的動脈及神經,無辜的它們真值得同情,難怪傳統手術法有陰莖麻木與陰莖變形的後遺症。     整個手術過程中、及在截除靜脈後,必須仔細結紮的靜脈端多達100處以上,如果結紮

得夠牢固,即使擠壓海綿體也不至於滲血。當深背靜脈截除後,海綿體靜脈及動脈旁靜脈幾乎立刻脹大起來,所以處理這兩個靜脈系統應在深背靜脈被截除之後。     以5-0羊腸線或6-0尼龍線縫合傷口,縫合中必須囑咐助手,以拇指及食指分別置放於病人龜頭部3點鐘及9點鐘位置,並向病人腳側輕拉陰莖幹,以利清楚地辨識各層,免得層與層之間不分青紅皂白地混在一起,術後陰莖像「縮頭烏龜」,因為「能屈能伸」的陰莖體與皮層及恥骨部組織的關係,將因縫合不當而使術後的陰莖「不能伸」而變短。最後用紗布鬆緊適度地包紮好陰莖幹,因為截除之後的海綿竇成半充血狀態,所以包紮好的陰莖幹常呈半勃起狀態,宛如棒球比賽中準備出擊的球棒。  

  龜頭部相對也有同樣的情況,所以必須根據龜頭部與陰莖幹的比例鬆緊進行適度包紮。用於本手術的縫線材料,我們歷經近3千個病例的考驗,證明只要使用得當,纖細的縫線能提供足夠的強度,早已改用細小的5-0羊腸線或6-0尼龍線,技術上爐火純青,局部麻醉門診手術無一例外,來自國外的患者接受陽萎手術後,停留3日,同時觀光本島美景的患者大有人在。     如果病人有包皮過長的問題,上述方法容易導致術後皮層腫脹,不僅影響療程的順利,且可能變形如「萬巒豬腳」。如果有體重過重的問題,且不慣於縮小腹,術後有陰莖幹內縮數月的短暫現象,如今改用合乎這些人的生理學方法,就是採用冠狀溝後0.5公分包皮環切傷口,並用3〜5公分

的恥骨部縱向傷口,以能「捷徑」直趨被截除的靜脈,所以組織的傷害最輕,療程近乎理想中的要求。     縫合痊癒後如船過水無痕     陰莖靜脈截除術必在確定局部麻醉發揮作用以後,在恥部縱向切開長度約3.5公分的傷口,切記不能傷到陰莖淺背靜脈,即看起來像鰻魚苗的透明淋巴管,為避免術後水腫,尤應儘量保留。處理陰莖幹部位的血管,應用內部外翻手法將陰莖幹外翻,以擠牛奶的手法擠壓陰莖海綿體,在巴氏膜層於釋出靜脈的出口處打洞,仔細將釋出靜脈的斷端儘量貼近白膜,用6-0尼龍線結紮好,切勿仰賴如外科醫師理所當然地使用電刀。把深背靜脈的主幹以類似拔河的手法截除,經3〜5個「洞」作,可截除深背靜脈迄陰莖基部2〜3公

分深處。同法截除海綿體靜脈後,將陰莖幹歸位並暫時以紗布包紮,分別以深背靜脈幹及海綿體靜脈幹為導引,往深部截除,迄恥骨下角為止,用6-0尼龍線或5-0羊腸線縫好傷口。     傷口位於此敏感的位置,有人質疑如何能完成靜脈截除?其實本傷口真的「進可攻,退可守」,但由於傷口很小,精密而講究的技法是先決條件,縫合痊癒後簡直「船過水無痕」。最後用紗布鬆緊適度地包紮好陰莖幹,使其宛如勃起狀。     包紮過程中,吩咐助手以拇指及食指分別置放於病人龜頭部3點鐘及9點鐘位置,輕拉陰莖幹。建議這種方法的包紮維持1周,如用6-0尼龍線,1周後拆線,使用5-0羊腸線則2〜3周會自動脫落,不需拆線。     推翻教科

書的新解剖學版本     這個描述不同於其他任何版本,公認陰莖白膜與巴氏膜之間的血管有粗且大的深背靜脈1條,其兩側各1條背動脈,所以動、靜脈的比例是2:1,本比例僅見於胎兒的臍帶血管系統,與成年人體內任何動脈必定伴隨2條靜脈的通則相違背,在成年人體中,這種比例在陰莖是唯一例外,這種說法站得住腳嗎?     靜脈手術時,不知或因太困難而不能全部截除,則留下來的靜脈血管很快脹大,短暫改善的勃起功能必定故態復萌。如果術者的腦海中沒有這個嶄新的靜脈截除藍本,只擁有傳統教科書的靜脈截剖認知,我們可以充分了解,何以手術殘餘的靜脈顯現在術後的海綿體攝影圖會被解讀為「再生」的靜脈。靜脈截除術僅限於巴氏膜與白膜

間的靜脈,而非截除所有靜脈,術者必須保留陰莖淺背靜脈及球尿道靜脈,因為前者是淺部陰莖組織生理所需回血的管道,後者則負責深部組織的循環,兩者若被截除,注定有術後腫痛經月的併發症。     年輕的陽萎患者在醫學文獻有20%的報告,以往各國的醫學專家共同認定,他們全部是心理因素惹的禍,然而,我們的臨床經驗顯示,這些人幾乎都是陰莖靜脈滲漏的受害者,他們的海綿體造影圖顯示靜脈血管直接引流陰莖海綿竇,且這些靜脈異常發達,術後「立竿見影」,長久以來不少受惠者抱怨,在尋求我們的診療之前,都被歸類「不勇敢」的心因性陽痿患者,亦即問題出在腦袋,經靜脈截除術後,他們都宣稱人生由「黑白變彩色」,認定是靜脈滲漏惹的禍。

    術後的復原時間,3周內不宜恢復性交,休息3個月後即可重振雄風,但也有人歷經整年才臻如意境界。一般而言,如患者術前從未有成功的性經驗,術後較可能讓醫者費心輔導。我們的靜脈手術「一枝獨秀」,應歸功於解剖學的新解、手術方法的精進與外科新技三項之綜合應用。   本書特色     專業──作者經歷嚴謹的顯微手術訓練,以不用電刀、不需吸血設備,完成小鼠睪丸移植,其後能以肉眼施行一般人必須用顯微鏡才能做到的精密手術;此後更接連革新人類陰莖解剖學與勃起的生理機制,更於1992年在世界研討會獲三項首獎。     實用──從案例、學理,到特殊技法的解密過程,以詳細的文字佐以高清解析繪圖,說明獨步全球的男

性雄風再造技法,並整理出該術式常見問題,為有疑者輕鬆解惑。     好讀──作者不僅深具泌尿醫學專業,更有極高的文學造詣,筆觸輕鬆幽默,將艱澀的醫學專業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寫成,對有這類醫療需求的讀者來說,一看就懂。

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11個練習,讓你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

為了解決金山醫院殘劑的問題,作者劉惠敏周子勛葉北辰 這樣論述:

首刷限量贈【情緒相伴明信片】*1,4款隨機出貨,跨界藝術家眼球先生暖心繪製   生活中,我們都難免產生負面情緒   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念頭:   活著好累,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   憂鬱彷彿永不散去的烏雲,好像再也無法快樂了。   你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也別忘了對自己說聲:「你辛苦了!」   一想到就緊張得無法思考、眼前一片空白。   越去想就越焦慮的感覺,讓你反覆煎熬,更加難受。   請你反其道而行,停止思考,先做再說吧!   太可惡了!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不公平、不合理的感受累積而成的憤怒,卻時常無處發洩。   請你接納生氣的自己,正視怒氣的背後,其實是沒有被滿足的渴望。

  我的歸屬在哪裡?好像沒有一個屬於我的地方。   孤單常在不知不覺中悄悄來訪,寂靜的空氣讓人窒息。   發覺生命中的歸屬,體悟生活不是每一刻要與人共享,也不用都要獨自面對。   情緒,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也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練習「尊重自己的感受」,嘗試與自己的生命困境和解,   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比想像中更堅強。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王正旭   時尚美妝部落客  田以熙   藝術創作者  阿布布思義   知名主持人 林青蓉   詩人、畫家 席慕蓉   跨界藝術家  眼球先生   金曲療癒歌后  彭佳慧   大愛電視台節目部經理  靳秀麗

  律師  賴芳玉   癌友有嘻哈、我們都有病共同創辦人  謝采倪   作者簡介 劉惠敏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碩士,曾任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者、《聯合報》醫藥記者,現為自由撰稿、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癌症希望基金會專員、瑜伽老師,著有《營養聖戰40年》《台灣長照資源地圖》等。   好奇型,過敏座,小小腦袋趕不上好奇心,人生不甘於一種選擇,採訪書寫是社會參與之其一。曾是癌友家屬、現是癌症病友,正在嘗試多種治療及養生。 周子勛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原就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四年後因為愛上心理學,而投入心理助人工作,現為台灣藝

術大學實習諮商心理師。   喜歡充滿變化、跳脫框架的挑戰,熱衷於設計心理學方案活動,包括愛情、自信心、性別、生涯探索等。   平時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與情緒共處是生活的日常。2018年成為了癌友家屬,因為深感癌症對人帶來的影響,期盼能協助更多相似經歷的人們,讓這條路可以走得不孤單。 葉北辰   台大心理系學士,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國北護生死教育與輔導所碩士。曾任台大醫院幹細胞移植中心和淡水馬偕安寧中心實習心理師、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及安寧病房的諮商心理師。   在第一個碩士就讀期間罹患淋巴癌,因為自己的心理學背景和生病經驗,建構出諮商心理師的職涯。目前擔任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在癌症希望基金會和樂為診所接個案,也在各大醫院、各級學校、政府機關、企業等單位演講和提供心理相關課程,從事自己熱愛的心理治療、演講和教學,希望從各層面對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有貢獻。 繪者簡介 眼球先生   「一個旅居地球的外星人,企圖用不同的創作方式,讓地球生活可以更有趣」。地球職業︰跨界藝術家,於2002年成立「眼球愛地球」工作室,便開始以眼球的形象大量創作,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開一點!」則是他的創作哲學。   時而瘋狂搞怪,時而療癒溫暖,天馬行空又多變的他,是同時擁有劇場編導、演員、歌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藝人造型師、圖文作家等多重身分的創作人

。多年來他持續將自己的創作與公益結合,並堅持「愛自己、愛地球」的初衷。   推薦序 希望能讓所有人身心愉悅的一份禮物 王正旭 曾以為與我不相干的,我們卻成為好朋友了 眼球先生 我們的生命故事 信心的力量 是最好的醫治—惠敏 謝謝你,最後一次陪伴我—子勛 路還在走—北辰 憂鬱 活著好累,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 焦慮 一想到就緊張得無法思考,眼前一片空白 無意義感 這輩子,感覺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人際困擾 為什麼總是被誤解?要怎樣做別人才會懂我? 憤怒 x!太可惡了!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壓力調節劑 孤單 我的歸屬在哪?好像沒有一個屬於我的地方 沒自信 一定是我

不夠好! 恐懼 我做不到,我受不了了 接納共存 我就是我,不會跟別人一樣,也不用跟別人一樣 創傷後成長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我比想像中更堅強   推薦序 希望能讓所有人身心愉悅的一份禮物   人生在世,我們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在不同的身心情感水域中載浮載沉。生理的不適大多數可察覺、被檢驗、診斷,然後尋求醫治;但是心理的不安,即便感受到,也不容易面對、審視,或尋求協助。   這本書的誕生,來自於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榮譽流行病學教授李明瑱。   明瑱老師多年來鑽研癌症與營養生活習慣的關係,同時也是相關機構的義工,她接觸許多癌友,同理癌友面對的疼痛與哀傷

,因而結合東西方哲學思考、設計完成並出版了《10堂愛與療癒的體驗課》一書,以期協助癌友面對悲傷、進而改善心靈。   然而,面臨失去、壓力、傷痛、挫折⋯⋯這些不僅是癌友的人生經歷,也是身而為人難以避免的情感記憶,甚至可能深深影響各人的生命樣貌。   癌症希望基金會在明瑱老師的首肯及殷殷期盼中,依著她的原創精神,在如何出版社協助下,促成了本書的付梓,希望能協助所有病友、家人朋友突破身、心和社會環境的難處。   本書四位作者,各有心理、藝術、文字專業,他們在癌症病友、癌友家屬的角色經歷了人生的失去、傷悲,不過他們真正最大的共通點,是藉著從經歷及轉念、成長過程中,將癌化成愛,並且成為助人者。

  謝謝他們在書中的分享與創作,有助於讓更多人可以坦然面對身心的挫折。從這本書中,我們也認識到,原來所有經常被認為屬於負向的情緒,竟是如此的正常及正向,關鍵就在於如何轉換念頭。   啟於癌,化成愛。期待這本書能乘著明瑱老師和癌症希望基金會的關懷之翼,並且成為一份帶著愛的禮物,把愛傳出去。   (本文作者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   王正旭 曾以為與我不相干的,我們卻成為好朋友了   「嗯∼是個常常聽到但又感覺跟我不相干的名詞。」   「感覺一得到就會蠻嚴重的吧!?」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念頭,在我心裡約莫停留了數十年之久。然而,人生無常,老天爺寫的劇本終

究是我等凡人難以捉摸的啊!當故事的轉折這次降臨在我身上,我也就必須擔綱起劇中的腳色了。   幾年前的某個中午,一頓輕鬆的用餐後,我們陪同爸爸到醫院看報告,醫生拿出了一張我從未見過的腫瘤片子,他平靜地說:「這腦部腫瘤有3.5 公分,明天就準備住院開刀。」   沒搞錯吧?也太讓人措手不及了!當時,我們唯一能準備的,就只有回家收拾生活用品了。完全沒給我們時間反應那些擔心害怕、焦慮複雜的思緒。   畫面一下子跳到開刀前的幾個小時,我和爸爸待在病房裡看著電視,聊著聊著,他忽然說到即將離開這世界的心情。我急著糾正他別想太多,並快速轉移這沉重話題,而當時強顏歡笑下的刺痛,至今我依舊印象深刻。   如

果說,爸爸是這齣「人生劇展」的男一,那我應該就演男二吧!接下來的時光,就是跟爸爸與癌症相處的揪心歲月了。這不到兩年的時間,一家人共同體會了很多,難過當然比快樂多得更多。   而今,爸爸還是會不時地出現在我夢中,而每次他出場的模樣,都不是生病時的樣子耶,這是殘酷現實中的溫馨片刻嗎?這代表著我跟癌症的徹底分手嗎!?   在一次跟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連瓔姊的聊天中,我提到了當時陪伴父親時,用創作點綴生活以及腦海中的一些想法。   我們聊得很開心,後來更促成了一連串療癒癌友的藝術創作,如今,這本書很難確定是我們的第幾號作品了。但唯一確定的是,它已成為了我發自內心,並且會一直持續做下去的事。  

 (本文作者為跨界藝術家)  眼球先生 憂鬱:活著好累,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 熱愛工作的Ann,好不容易在職場上嶄露頭角,卻在這個節骨眼罹患乳癌。 不想改變工作節奏的她,先尋求中醫治療,但沒想到腫瘤並沒有好轉,她只好轉向西醫治療,卻需要長期住院。雖然老闆想幫忙,提出調整分工的建議,但是Ann 不想讓同事知道病情,因此決定辭去工作。 在家人與男友的陪伴下,Ann 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並開始進行化療。化療期間按表操課的生活讓她找不到重心,往返醫院及家,只剩下了治療、吃飯、睡覺⋯⋯以前喜歡聽的音樂、喜歡吃的美食,對她都漸漸失去吸引力。 更讓她沮喪的是,胸前的疤痕持續提醒她那消失的乳房⋯⋯A

nn 變得很討厭自己,覺得現在的自己只會成為別人的負擔。 最後,捨不得拖累男友的她,向男友提出分手。沒想到, 男友沒有想太久就答應了。即便不意外,Ann 也無法釋懷,相識多年的他居然毫不眷顧地離開了。 隨著生活中每一個面向都大不如前,Ann 開始感覺到「生活中只有治療,這樣活著幹什麼?」「好像再也快樂不起來了⋯⋯如果能早點解脫就好了!」 漸漸的,她不想要繼續吃藥,也不想復健⋯⋯ 這一場突然其來的疾病,不只奪走了Ann 的健康,還奪走了她曾經擁有的快樂,甚至是繼續往前走的動力。生活彷彿戴上了灰色的濾鏡,變得好黯淡、好無望⋯⋯ 憂鬱,是一種「沒有辦法感受到快樂」的狀態,就像一片烏雲,蓋住了陽光。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在生命中體驗過。可能是遭遇過生命中的重大轉變,例如痛徹心扉的分手、意外失去家人、丟了工作、或被迫轉學。也可能是得了重大疾病,知道時間所剩不多、視力正在退化,或是骨折、肌腱損傷,不能在運動場上揮灑青春汗水。 憂鬱也可能發生在生活中不順的每個時刻。工作壓力太大,沒有時間休息;不喜歡自己念的科系,感到鬱悶;遭遇了挫折,卻沒有管道抒發。 憂鬱,往往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在每一次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埋下了種子,我們便會逐漸感受不到,生命中曾經擁有的快樂。 有些時候是生理因素的影響。當我們的神經迴路產生異常,大腦的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異常時,我們便無法輕易控制不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