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觸媒壽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金屬觸媒壽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西山喜代司寫的 3小時讀通奈米科技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工程系所 黃志彬所指導 何心平的 應用催化氧化型活性碳結合臭氧處理乙氧基胺水溶液 (2021),提出金屬觸媒壽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催化臭氧化、釕觸媒、有機廢水、觸媒活性、活性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林春強、吳子和所指導 顏戍鋒的 以循環伏安法沉積鎳硫化物/鎳鈷硒化物改質氮摻雜奈米碳管/石墨 烯複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之電極材料 (2021),提出因為有 鎳硫化物/鈷鎳硒化物電極、化學氣相沉積法、泡沫銅、奈米碳管、石墨烯、氮摻雜改質、循環伏安沉積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屬觸媒壽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屬觸媒壽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3小時讀通奈米科技

為了解決金屬觸媒壽命的問題,作者西山喜代司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腳步正隨奈米科技的發達而到來!!  花3小時成為「奈米通」,這場革命你不會置身事外!!   十億分之一的奈米世界,正在用「Top-down& Bottom-up」技術改變你我的未來!!   奈米科技的入門書--只要花3小時就能讀通奈米科技,從入門到未來趨勢的詳細解說,輕鬆易讀、生動有趣。   從「基礎」到「應用」完全解析--從資訊技術到生物科技.醫療.環保.能源產業,全領域解析,從這一本書可以了解奈米科技的全貌。   照片.圖解式精采說明--透過圖片、圖說,更能迅速且具體、具像的理解這個所謂的十億分之一的奈米世界,如何運用「由上而下」(Top-down

)、「由下而上」(Bottom-up)的技術。   當奈米遇上生活--從生活中談奈米科技,不是遙不可及的科學理論,而是對人類生活有重大貢獻的,在我們生活之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預知未來世界--人類基因的謎團、生物晶片、訂製式醫療,所面臨的暖化等環境問題如何解決?各國奈米科技的開發競賽、未來世界,一一告訴你。   ◎奈米科技無限魅力    十億分之一的奈米世界,如今我們已經把這個微小世界掌握在手中,並運用在各式各樣的領域裡。從奈米科技中看到未來有無限實現的可能性!!   ◎極小世界中的穿隧效應   想要把奈米世界掌握在手中,首先就要能看、能操控奈米世界才可以。以這點來說,顯微鏡的進步帶

來了極大的貢獻。奈米科技所不可或缺的就是最尖端電子顯微鏡!!   ◎千變萬化奈米碳   象徵奈米科技的材料之一,就是碳。碳依據結晶構造不同,可以變成木炭或鑽石,也可以變成奈米科技材料的奈米碳管或奈米碳角,運用於半導體、FED、燃料電池世界。   ◎資訊技術挑戰細微化的極限   資訊技術(IT)的進步神速,新技術的展開則是由下而上(Bottom-up)技術,帶你進入分子電子科技所製作的分子電腦、超高速量子電腦的世界!!   ◎奈米生技解開基因謎團   奈米科技能解開基因的謎團。符合個人需求的訂製式醫療、傷病部位發揮作用的單點藥物傳遞技術、使用生物晶片提早發現體內異常、生化技術的人體建構技術、奈米

馬達等生物科技都是奈米的應用。   ◎環保抗暖化   人類正面臨溫室效應等等環保問題。眾人寄予厚望的解決手段,包含了使用奈米科技所製造的燃料電池或奈米過濾器等等。奈米科技可以對地球環保做出極大的貢獻。   ◎奈米未來   美國、歐盟、亞洲各國,都在全力進行奈米科技的開發競賽。告訴你各國如何投入奈米科技的狀況,以及目前的進步情況,還有我們往後所該遵循的方針。 作者簡介 西山喜代司 Nishiyama Kiyoshi   1950年生於日本滋賀縣。1973年畢業於秋田大學工學資源學系。從1974年到2002年為止,在日本IBM野洲營業處負責半導體技術以及液晶技術工作。期間擔任財團法人日本電子機械工

業會(現為財團法人電子資訊技術產業協會)會員,編寫了電子零件的規格書。從2003年開始成為獨立技術作家。透過與IT、奈米科技相關的國際展覽等等取材,在雜誌上發表奈米科技的走向和未來展望。最近的著作有《一窺化學神秘的書》(合著,成美堂出版)。 審定者簡介 林鴻明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專長電子顯微鏡與奈米科技、化學、金屬及陶瓷材料工程。目前為大同大學教授,自1984年以來從事奈米科技相關研究,並獲得奈米合成及應用等國際多項專利發明,過去二十多?已建?純?屬及?屬氧化物之?米微粉製程,也開發部分合?系統之合成技術,同時發展?用放電加工技術研製批?級?米粉體,並探討相關?米混成材?之合成

、性質及應用。   截至目前為止著有一百五十篇奈米科技論文並擁有五件奈米科技相關的國際專利。在教學與研究之餘,協助國立編譯館進行奈米科技專業名詞翻譯審訂工作,並從事於奈米科技圖書相關的寫作與審訂的工作。著作有《奈米科技導論》(合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出版)及《奈米科技與技術》(審訂,世茂出版)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1979年生,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自學日文小成。2003年進入專利事務所開始從事翻譯工作,2006年底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小常識、生活醫學、科技等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目前嚐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有各方面之作品。往後仍希望能

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

應用催化氧化型活性碳結合臭氧處理乙氧基胺水溶液

為了解決金屬觸媒壽命的問題,作者何心平 這樣論述:

在過去工業有機廢水因佔地限制,無法使用生物處理系統而採用高級氧化程序進行處理,然而高級氧化程序如芬頓法具有高加藥成本、高污泥量等缺點。而異相催化臭氧化程序(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 HCOP)為一種新穎的的處理程序,FeOOH、MnO2等常用的HCOP觸媒具有低加藥成本、無污泥等優點。然而這些觸媒亦具有低臭氧利用率和低降解能力等缺點。故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一種負載釕複合金屬之催化氧化型活性碳 (catalytic oxidative activated carbon, COAC)之新興材料搭配HCOP,降解處理乙氧基胺(amine e

thoxylate, AE)溶液,其中釕做為主要催化成分經臭氧氧化可形成高氧化態之RuO_4^(2-), RuO_4^-。此現象稱為”氧化溶解”(oxidative dissolution)。本研究首先探討COAC之物化特性;第二部份研究以活性碳和COAC進行十批次HCOP實驗,探討負載之金屬氧化物之氧化能力;第三部分則探討四個操作因子下如pH (5-11)、溫度(25-80°C)、批次反應時間(30-60 min)和臭氧質量流率(2-2.8 g/hr)等處理AE溶液 ([COD]0= 2518 mg/L),對降解COD以及COAC上釕氧化溶解之影響,並進一步進行10至15批次HCOP對COA

C添加量和水樣體積比例對活性影響之探討;最後評估COAC之穩定性,並將最適條件應用於實廠進行個案先導試驗。COAC為含有釕等三種活性金屬氧化物之活性碳,而釕含量為0.0062% (w/w),經元素線面掃描成像發現釕氧化物均勻批覆於COAC表面。為了比較COAC進行HCOP和既有的高級氧化程序處理AE之降解能力,以單純臭氧化(single ozonation process, SOP,)、Fenton處理AE作為控制組,研究發現SOP之COD去除速率較低 (60分鐘僅達到18%);COAC吸附與COAC進行HCOP處理AE之COD變化趨勢將近一致,於10分鐘便達到89%之COD去除率。為了進一步

釐清COAC進行HCOP之效能,以COAC和活性碳分別搭配HCOP進行10批次重複實驗,發現COAC第10批次反應COD去除率仍有87%,而活性碳第10批次COD去除率僅53%。在操作因子對COAC活性影響的研究部分,發現較高pH (pH 9以上)或較高溫度(80°C)時,COAC進行HCOP之整體效果越好。此研究以5批次重複實驗的平均COD去除率(CODr, avg)及每批次平均COD衰退率(CODr, decay)作為比較基準,比較 pH 5和pH 11 (溫度均為25°C)兩實驗組,pH 11的CODr, decay僅為1.3% (釕溶出量為4.76 μg/L),pH 5 卻高達6% (

無釕溶出現象);另比較溫度25°C(無釕溶出現象)和80°C (釕溶出量為4.12 μg/L)兩組(pH均為5),也發現後者也較前者有較好的CODr, avg和較低的CODr, decay。故推測在鹼性及高溫下釕溶解量較高,且與降解能力呈正相關。根據本研究討論之條件範圍,操作參數對整體CODr, decay的影響能力由大至小依序為pH > 溫度 > 臭氧質量流率 ≈ 反應時間。經由上述研究得到最適化之操作參數(分別為pH 11、批次反應時間60 min、溫度80°C、臭氧質量流率2.8 g/hr)實驗得到最高的CODr, avg為 89%和最低的CODr, avg 0.27%,而COAC佔總反

應體積比約為19% (v/v)。於穩定性研究發現,以COAC佔總反應體積比約為19%進行10批次HCOP處理時,最終Ru總流失量為0.47%。另外釕溶出濃度可藉由停止添加臭氧後大幅降低,此現象推斷溶出之RuO_4^(2-)or RuO_4^-在停止提供氧化劑後還原沉積於COAC表面,表示藉由停止添加臭氧操作可避免釕金屬流失來延長使用壽命。最後綜合實驗室實驗得到之較佳的實驗條件,於實廠進行50 L Pilot試驗,進行HCOP處理AE廢水(不同批次[COD]0= 1824-3570 mg/L),經12批次處理後仍可維持良好COD去除率,表示COAC應用於HCOP處理實廠廢水亦具有相當的操作穩定性

和處理效能。

以循環伏安法沉積鎳硫化物/鎳鈷硒化物改質氮摻雜奈米碳管/石墨 烯複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之電極材料

為了解決金屬觸媒壽命的問題,作者顏戍鋒 這樣論述:

近年科技產業的發展十分快速,因此擁有循環壽命穩定以及高效能的儲能元件之需求增加。超級電容器是一種介於二次電池與傳統電容器之間的高性能的儲能元件。成本較低的碳材料最常被應用在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上。本實驗藉由化學氣相沉積法於泡沫銅基材生長奈米碳管/石墨烯複合材料。再以對氮電漿對奈米碳管/石墨烯複合材料進行氮摻雜改質。最後以循環伏安法來製備鎳硫化物/鈷鎳硒化物電極,設定不同的沉積速率及沉積圈數進行電沉積。最後對材料進行 SEM、EDS、Raman、XPS、AFM 與電化學性能的分析,探討氮摻雜以及電沉積鎳硫化物/鈷鎳硒化物對於奈米碳管/石墨烯複合材料之電容特性的影響。實驗結果為電極材料在沉積速率

50 mV/s 與沉積圈數 3 cycle 的條件下電沉積,可以得到參數中最高的電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