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琮裕,陳韋志寫的 畜牧業循環經濟 和毛欣宇的 電動修復及其改進聯用技術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土壤重金屬知多少|最新文章 - 科技大觀園也說明:鐵在一般岩石、礦物和土壤中的含量,是僅次於鋁的巨量重金屬元素,往往可把岩石風化層染成紅色。 人類自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經濟發展與工業 ...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東華 和河海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嘉南藥理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劉瑞美所指導 洪振愷的 生物炭和植物生長促進根圈細菌對污染土壤中鎘移動性與植物吸收之影響 (2021),提出重金屬污染土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物炭、植物生長促進根圈細菌、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闕蓓德所指導 葛凡宇的 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評估工具-以桃園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土地利用適宜性分析、生命週期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成本效益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解答。

最後網站重金屬污染土壤危害性評估之種子發芽快速測定則補充:子發芽快速測定實驗,以作為評估重金屬污. 染危害性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稻穀、蘿蔔等種子作為研究. 對象。研究標的之重金屬污染土壤則採集高. 雄縣境內之農田土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重金屬污染土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畜牧業循環經濟

為了解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問題,作者葉琮裕,陳韋志 這樣論述:

  「肥水不落外人田」,這是老一輩種田人資源循環之寫照。曾幾何時,因化學肥料大量使用,畜牧糞尿變成廢水,過去都輔導畜牧業要用三段式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才能放流到地面水體,不但浪費能源也浪費氮、磷等營養鹽。環保署為改善河川污染、清淨鄉村空氣品質,同時落實畜牧糞尿循環經濟回收氮肥政策,參酌國外畜牧糞尿資源化作法,改變以往傳統將畜牧糞水視為廢棄物加強管制之作法,採取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策略。高濃度有機廢水採取厭氧發酵最省能源,又可產生沼氣,經過脫硫處後可以發電或當燃料,從中獲取再生能源,剩餘之沼渣沼液又可作為農作物肥分使用,這是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創造畜牧業、農民及環境三贏之政策。

重金屬污染土壤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民國83年間發生震驚社會的輻射鋼筋事件中,經查係由中壢的鋼鐵廠製造,原能會立即封鎖場址並將現場地上所有物品全數清除,同時土壤因為多種重金屬高度污染,由環保署公告「欣榮鋼鐵廠」為列管之污染控制場址。

📍日前接獲民眾檢舉,「欣榮鋼鐵廠」疑似施工單位私自偷運出內部高污染土壤棄置、再回填營建剩餘土石方,為了避免重金屬擴大污染或有可疑的鋼筋出現,影響民眾健康,應立即停工查明真相。

📍這些鋼筋從何而來?是否為當年受污染的輻射鋼筋?為何鋼筋露天置放長達半個月之久,環保局竟然一無所知?!

📍我要求市府警察局盡速調閱周遭天羅地網監視器追查開挖出來的重金屬污染土方是否已經外運棄置?以及出土流向?

生物炭和植物生長促進根圈細菌對污染土壤中鎘移動性與植物吸收之影響

為了解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問題,作者洪振愷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工業發展產生不少環境污染問題,其中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增加,也提高對人體危害風險發生之可能。添加生物炭與植物生長促進根圈細菌(plant-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簡稱PGPR)作為重要的土壤改良劑,利用PGPR之特性與生物炭相互作用增強土壤修復過程,對重金屬污染土壤復育應用具有極大潛力。本研究探討聯合施用生物炭與耐重金屬PGPR對受鎘污染之農田土壤中植物有效性鎘含量與吸收之影響。主要成果分述如下:1.利用熱裂解技術將菱角殼、稻殼和雜木等農業廢棄物轉化成良好生物炭,生物炭之pH值(1:5,生物炭/水)均為鹼性,約為8.35~10.75,其中以菱殼炭之

pH值與EC值較高,約為0.98~5.02 mS/cm,生物炭EC值因質材不同而有所不同。生物炭之孔隙性、比表面積與元素組成不盡相同,以雜木炭的比表面積(173 m^2/g)為最高。2.收集台南地區4處鎘污染土壤的9個植物根圈土壤樣品,篩選出53株耐受20 mg/L鎘之菌株,其中41株菌株具有固氮能力;34株菌株具有溶磷能力;其中13株菌株同時具有固氮、溶磷與IAA產生能力。3.挑選出5株具有4項以上植物促進功能的菌株並完成菌種鑑定;耐鎘菌TA794-9之溶磷能力最佳,培養50小時(菌數達10^8 CFU/mL),即可產生132.9 mg/L的水溶性磷酸鹽;各菌株之IAA產生量介於4.0~29

.9 mg/L,以耐鎘菌TA751-8分泌IAA的能力為最佳。4.在不同稀釋倍率下,TA751-4與TA751-6菌株胞外分泌物有較佳之促進萵苣胚根與胚莖生長作用。5.芥菜盆栽試驗中,施用生物炭對於土壤pH值、EC值與有機質含量有顯著提升作用,單獨接種TA751-6對植體鮮重、乾重與降低植物吸收鎘有顯著效應;施用雜木炭與稻殼炭對植體鮮重、乾重與降低植物吸收鎘有顯著效應;耐鎘菌TA751-6配合生物炭之共同施用時,對提升植物生長與降低植體吸收重金屬之功效較為顯著。

電動修復及其改進聯用技術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

為了解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問題,作者毛欣宇 這樣論述:

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評估工具-以桃園市為例

為了解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問題,作者葛凡宇 這樣論述:

政府機關近年積極投入整治農地污染場址,不僅採納傳統整治工法,亦推廣轉作非食用作物、植生復育,以及作為生質能原料方法,然而土壤污染濃度達到整治標準而解除列管的農地,由於未善加管理或無法阻斷污染源,出現再次污染或農產品重金屬超標情形;農民考量投入成本和改善時程,不願轉作或採用植生復育改善方法;作為生質能原料則因農地狹小分散,不適合於國內發展。上述情形突顯政府機關耗資經費的整治作為,並未達到農地恢復種植功能的預期成效。因此本研究旨於建立一個兼顧環境面和經濟社會面的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評估工具,透過探討住宅、商業、工業、太陽光電和農業五種方案的再利用適宜性和效益,作為決策者優化農地污染場址管理效用以及

國土規劃策略之參考。 本評估工具分為兩階段,首先為再利用方案適宜性分析,採納18個環境面和社會經濟面因子,設定住宅、商業、工業、太陽光電和農業共五種再利用方案,透過土地利用適宜性分析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LUSA) 評選適宜性分數最高方案為未來的再利用方案。第二階段運用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計算場址以適宜方案再利用的耗費成本和產出效益,成本效益項目劃分為外部成本效益與內部成本效益;外部成本效益包括透過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計算的碳排成本與碳減緩效

益,以及藉由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法 (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 ESV) 量化的農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內部成本效益定義場址以適宜方案再利用的商品生產或服務提供所涵蓋的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最後採用淨現值方法 (net present value, NPV) 整合場址生命週期所有的外部成本效益和內部成本效益,評定適宜方案中淨效益最高方案為最佳再利用方案;若再利用成本高於再利用效益則恢復農業使用。 本研究以桃園市農地污染控制場址為研究案例,方案適宜性分析結果指出三個農地污染場址密集區適合採用太陽光電方案,剩下二個農地污染場址密集區適合採用農業方案。內部效益評估結

果說明五個密集區的場址,25年生命週期共能產出97,246,975~776,238,657元的內部效益,顯示污染農地整治後恢復耕作或是開發作為太陽能發電設施皆能帶來直接的經濟價值,具有內部效益;然而因為蒸發散量和期作天數的不確定性,太陽能發電量約為926.77~1162.01 kWh/kWp/yr,售電效益可能低於整治改善成本,而造成五個密集區內採太陽光電方案之場址產生約為0~-1,662,839元的內部成本。外部效益評估結果包含溫室氣體排放衝擊評估結果和農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溫室氣體排放衝擊評估結果指出由於三個密集區以太陽光電方案再利用,因此五個密集區可產出約324,396,311~

409,605,211元的溫室氣體減緩效益;不過也因為三個密集區開發作為太陽能發電設施,因此造成五個密集區約-218,943,042~-276,225,400元的農地生態系統價值損失。整合以上兩項外部效益評估結果,五個農地污染場址密集區整治改善後再利用能產出約48,170,913~190,662,182元的外部效益,突顯將污染農地開發作為其他用途,會損失高額的農地生態系統服務效益,因此相較採用太陽光電方案,污染農地整治後回復耕作能創造更高的外部效益。 本評估工具最後一個步驟係整合外部效益評估結果和內部效益評估結果,透過以NPV方法計算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的生命週期淨效益。由於應用太陽光電方

案的場址再利用所產生的外部成本衝擊高於再生能源販售的效益,造成淨效益為負值,說明本研究區域內之污染農地不宜作為太陽能發電設施,應回復農業耕作以創造更高的淨效益。因此本研究建議五個密集區內的場址最佳再利用方案為農業方案,約能帶來1,602,586,602~1,966,861,607元的淨效益,證明整治改善污染農地場址能帶來換環境價值和實際經濟效益,提供兼顧環境面和社會經濟面的土地利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