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傷病類別代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健保IC卡存放內容也說明:健保局確定為重大傷病時, 即予登錄重大傷. 病代碼(ICD-9-CM)及有效期限 ... 本保留欄位原為重大傷病代碼欄,醫事機構只 ... 除8-1就醫類別: 不須累計就醫序號及不扣.

國防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朱基銘所指導 高曉怡的 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合併假體周圍骨折的相關因素探討 (2019),提出重大傷病類別代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假體周圍骨折、共病症、危險因子、併發症、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所指導 陳怡安的 社區住民長期照護潛在風險的探討 - 以北部社群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潛在長期照護風險(LTCR)、介護預防基本篩檢表(kihon checklist)、新三段五級預防保健的重點而找出了 重大傷病類別代碼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央健康保險局公告 -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則補充:保險慢性腎衰竭需定期透析治療患者重大傷病證明申請附 ... 應塡中英文診斷及國際疾病分類代碼 ... 若申報之個案資料為【重大傷病類別=04-慢性腎衰竭】,才需要填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重大傷病類別代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合併假體周圍骨折的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重大傷病類別代碼的問題,作者高曉怡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全球人口老化(global ageing)已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變革之一,接受初次全人工髖關節置換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故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合併假體周圍骨折也在增加且為全人工髖關節嚴重合併症之一,平均發生年齡為80±13歲,骨折後住院接受手術治療為最普遍有效的處理方式,因年齡較大手術後恢復期長、失能率高,經常需要依賴他人照顧,耗費龐大的醫療及社會成本,已為高齡化社會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研究目的:探討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骨折的流行病學之特性,近一步分析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骨折的共伴疾病及醫療資源利用情形。研究方法:本研究屬回溯世代研究,使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

庫(NHIRD)之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HOSB)及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DD)等兩個檔案,分析1997至2013年,共16年,針對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合併假體周圍骨折(ICD-9-CM 手術碼:81.51、79.3、78.00;診斷碼:996.4)之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SPSS 20.0統計軟體進行統整與分析,以存活分析之Cox regression analysis及kaplan-Meier method檢定可能影響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骨折的危險因子;最後針對發生密度、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等進行分析。結果: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合併假體周圍骨折發生密度為0.83%,平均年齡為63.

09歲,標準差:14.86,其中,男性占56.4%,女性占43.6%;假體周圍骨折的人口基本特性之具有重大傷病者、戶籍所在地之區域性、共病症之充血性心衰竭、肝臟疾病為負相關,而骨質疏鬆症經確認為對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合併假體周圍骨折正相關。平均住院天數為12.18天,標準差:9.57,醫療費用中位數是臺幣82881元。結論:骨質疏鬆症發生假體周圍骨折風險會上升,而健康照護者在執行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計畫時,應將可能影響造成假體骨折的獨立因子作完整性評估,將它們列入選擇治療計畫時的考量依據,以降低再住院率及醫療資源之耗用。

社區住民長期照護潛在風險的探討 - 以北部社群為例

為了解決重大傷病類別代碼的問題,作者陳怡安 這樣論述: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我國老化指數指標在2017年2月首度破百,反應出我國老化情形嚴峻,伴隨漸增的長期照護問題。本研究以台灣北部社區40歲以上未使用長期照護資源的住民為對象,透過橫斷面描述性設計,收集有效問卷302份,以社會人口學特性與身心健康功能狀態為自變項,參採日本發展之介護預防基本篩檢表作為結果之依變項,嘗試早期發掘隱於社區中具有潛在長期照護風險者,並探討其不同向度優序之潛在長期照護風險。本研究的302受訪者平均年齡66.4±9.0歲,具整體上潛在長期照護風險者約佔15.2%;至於不同次向度之潛在長期照護風險優序為:具綜合性向度之潛在風險者僅2人(0.7%);活動/運動潛在風險者共16人

(5.3%);膳食營養潛在風險者共1人(0.3%);口牙潛在風險者,稍多達20人(6.6%);依序墊後之憂鬱潛在風險者共7人(2.3%)。研究分析之結果呈現,40歲以上社區之人口學特性中,年齡、婚姻狀態、家戶結構、教育程度與都市化程度,均與整體性之潛在長照需求風險有顯著相關;其中,隨年齡日增的長照潛在風險易直接掌握,為最直接影響到長期照護之潛在風險因素,因此隨著年齡的增加,整體性之潛在長照需求風險即攀升。已婚者在潛在照護風險比鰥寡者低;單身家戶相較於核心家戶在整體性之潛在長照需求的風險有正相關。教育程度愈低,整體性之潛在長照需求風險愈高。都市化程度愈高,整體性之潛在長照需求風險愈低。身心健康功

能狀態與潛在長期照護需求之相關性方面,在日本公定16種加速或提前老化疾病、CCI-Q合併罹病指數及慢性病罹病群組歸類及用藥(ATC)種類的變項中,唯有慢性病罹病群組與潛在長期照護風險呈現正相關,意謂罹患慢性病群數愈多,其潛在長期照護風險愈高;此或與罹病資訊不完整有關。本研究似先進之照護預防篩檢,初步顯示出一般中老年人隱藏之長照需求風險傾向,妥善運用此經驗,將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失能個案,探究其潛在的長照需求並進行早期介入之改善投注。相信對台灣當下長照政策2.0版之努力方向,不無可能參考先進之經驗,發展類似之篩檢工具,以新世紀健康預防保健觀念,共同為國內的長期照護推動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