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指示劑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酸鹼指示劑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eganOliviaHal寫的 小學生STEAM廚房科學創客教室:5大主題 X 50款料理,成為廚房裡的小小科學家 和左卷健男的 3小時搞懂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圖解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采實文化 和好讀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系 陳淑慧所指導 許晉嘉的 發展精準酸鹼值量測的螢光法 (2021),提出酸鹼指示劑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螢光酸鹼感測器、茜素紅、酸解離常數。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陳春賢所指導 呂宇祥的 自動滴定監控與資訊管理系統 (2020),提出因為有 資訊管理系統、自動滴定、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酸鹼指示劑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酸鹼指示劑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學生STEAM廚房科學創客教室:5大主題 X 50款料理,成為廚房裡的小小科學家

為了解決酸鹼指示劑原理的問題,作者MeganOliviaHal 這樣論述:

★★★STEAM跨領域學習創意製作指南★★★ 符合108課綱核心素養 科學X科技X工程X藝術X數學 做中玩,玩中學 培養創意思維、科學探索、邏輯思考 掌握關鍵能力,成為小小食品科學家!     ◎好吃又好玩的廚房科學實驗,結合美味與科學的饗宴   科學在哪裡呢?是在實驗室裡,還是在學校的科學課本上?   其實科學無所不在,在家裡就能動手做科學!   好吃又好玩的廚房科學,從燃燒的起司玉米泡芙到自製太陽能電池,   用平易近人又有趣的方式探索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領域!   自己動手料理,加上大人的一點點指引,   每場科學實驗都是最美味的一餐!     自製碳酸飲料→認識碳酸化,並了

解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差異。   自製分子料理→認識晶球化,如何將食物的美味濃縮成球體。   棉花糖投石器→認識槓桿原理,好吃又好玩。     ◎活用5種優勢,不僅幫助孩子探索科學,更能促進家人感情   1.「食」用性科學:收錄50個可以自己「嚐」試的廚房實驗。   2.符合108課綱:以STEAM跨領域學科分為5大章節,培養孩子核心素養。   3.難易度分級:每個實驗皆有難易度分級,可以自行挑選合適的料理。   4.新手老手都能讀:無論是第一次進廚房或已經有烹飪經驗,都適合讀這本書!   5.創造家庭時光:全家人一起進廚房,分工合作並一起享用實驗成果,凝聚感情。     帶領孩子學習每道料理

背後真實的科學原理,   成為廚房裡的小小科學家!   本書特色     ◇STEAM精神:結合跨領域、生活應用、解決問題與五感學習。   ◇手作遊戲書:強調自己動手、完成遊戲,符合教育部108新課綱。   ◇科學原理解說:解釋每個機器人的科學原理,讓學習更透徹。   ◇強調實驗精神:培養實驗精神和孩子們找到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名人推薦     王湘妤|亞太STEM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   吳念祺|每天都要一起玩STEAM x Play親子學習社群創辦人     【適讀年齡】   ◆10~15歲,小學中高年級、國中適讀。

發展精準酸鹼值量測的螢光法

為了解決酸鹼指示劑原理的問題,作者許晉嘉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pH值的檢測在許多領域當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指標,酸鹼值的測量方式有很多,目前大多數量測酸鹼值的方式為使用傳統玻璃薄膜電極的pH meter,優點為快速、簡單且便於攜帶,但是電極非常脆弱且準確度僅能到達小數點後一位;而螢光具有極高的靈敏度與螢光染劑結合檢測酸鹼值近年來陸續的被發表,因此本研究嘗試開發出螢光酸鹼感測器,使用不同的解離常數(pKa)酸鹼指示劑或修飾酸鹼指示劑的官能基,來增加可檢測範圍。 首先需要會隨pH改變,而螢光放光強度也會改變的酸鹼指示劑,我們先選用茜素紅(Alizarin Red S, ARS)作為此酸鹼感測器的主要酸鹼指示劑,根據文獻顯示,最酸的兩個

pka分別為5.5及10.8,在Phosphate buffer pH 2-12中,利用485 nm作為激發波長,在pH酸性的範圍會出現570 nm以及鹼性的範圍會有670 nm的放光,利用這個特性推算出未知溶液的酸鹼值,並將ARS的羥基接上硼化合物改變pKa和UV吸收以及螢光的強度,也可改變在不同pH值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螢光強度回應,使可偵測的pH值範圍改變,以增加可以利用的範圍,並使用不同酸鹼指示劑螢光素( Fluorescein, Flu )來擴增我們的偵測範圍。 在緩衝溶液的配置中利用Debye-Hückel equation來分別校正在0.1 M的濃度情況下的Phosphate b

uffer (PB)、Acetate buffer (Ac)以及Sodium bicarbonate buffer (Sbc)的pKa,再利用Henderson-Hasselbalch equation計算出欲配置的pH值緩衝溶液所需要加入的酸鹼鹽克數。使用我們的方法配置出的buffer pH值可精準到小數點後第二或甚至第三位。 接著為了使我們的偵測訊號能夠有更好的R2,因此分別針對螢光儀參數 (slit、激發波長) 以及指示劑的濃度作改變,以優化出最佳的偵測條件,再利用優化好的條件決定出每種酸鹼指示劑可以偵測的範圍,總結出三種指示劑所能覆蓋的範圍,ARS為PB pH 5.00-5.90以及

PB pH 10.00-11.35;Flu為PB pH 2-3 (HCl、NaOH調配)、Ac pH 4-5以及PB pH 5.00-6.35;ARS-PBA Complex為pH 3.50-5.00,而在精密度及準確度的分析也能夠超越傳統的pH meter,並且在螢光法和吸收法的精密度及準確度比較中,證明螢光法是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最後,我們利用Forster cycle求出ARS的理論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pKa,並推得化合物如果帶比較多推電子基,其excited state的pKa通常都會比ground state的pKa低上許多,因為形成共軛鹼後的電子

會提供到芳香環上,使結構變得更穩定,讓氫更容易解離,因此讓激發態的pKa變得更低,但是利用Forster cycle所求出的激發態pKa,只能幫助我們做基本的判斷,但得到的結果無法到很精準,因為由Van't Hoff equation的公式得知,如果測量的溫度條件無法固定,其解離常數便會受到影響,故無法得到準確的pKa*值但是可以知道其改變的趨勢。

3小時搞懂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圖解版】

為了解決酸鹼指示劑原理的問題,作者左卷健男 這樣論述:

  我們周遭都是科技產品,你知道它們是怎麼運作的嗎?   若不知道原理,使用起來不會擔心嗎?     科學,不只是一門學問,更是大人得知道的基本知識。   身邊所有的科學與技術,以及日常中與之相關的問題,在本書都可以找到答案。     【打開這些生活產品的黑盒子!】   相信多數人都認同,現在的生活如此便利,極大部分仰賴科學與創新技術所賜。但你可曾想過這些技術以及產品,運作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他們又是透過怎樣的方式,幫助我們過上舒適的生活?     在這本書裡,作者盡可能用淺顯的詞彙,說明這些科學與技術的發明原理,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從「只懂得操作」,轉變為「了解其中的發明原理,在生活中充分運用

它們」。     【本書獻給這樣的你!】   ●對理科(科學)不在行但很有興趣。   ●希望了解生活中各項物品的製造或應用原理。   ●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想要深入探究。     【5大章節、55個主題,日常科學輕鬆讀!】   ●生活中的科學:人類發出的熱量等同於一個電燈泡?電插座的插孔為什麼左右不一樣大?   ●打掃.洗衣.烹調的科學:洗潔劑放太多也沒有效果?加酵素的洗潔劑與一般洗潔劑有什麼不同?   ●舒適生活的科學:「會隱形的原子筆」並不是擦掉墨水?抗菌用品真的有效果嗎?   ●健康.安全管理的科學:殺蟲劑、防蟲劑、除蟲噴劑對人體無害嗎?營養飲料有多大的效果?   ●尖端技術、交通工具的

科學:觸控板如何測知手指的動作?生物辨識真的安全嗎?     黑箱化的事物構造,即使不知道也能活得好好的。很多製品只要會用按鍵開/關就能使用。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認為「了解這些小知識,會有幫助、有用處,讓人深感還好早知道。」──左卷健男

自動滴定監控與資訊管理系統

為了解決酸鹼指示劑原理的問題,作者呂宇祥 這樣論述:

印刷電路板產業在台灣發展超過50年,各項製程中所使用的化學藥劑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濃度範圍內,以有效將印刷電路板上的目標元素去除或轉換,但在大量的化學反應之後會造成各項製程化學藥劑濃度有所改變。傳統上利用人工去檢測印刷電路板各製程的化學藥劑濃度,利用手動滴定指示劑與化學反應中的氧化還原或是酸鹼中和,並且利用肉眼判斷滴定終點,就此回推出化學藥劑的濃度,然而這個程序常常會有交接和瓶頸工作項,相互影響之下,造成分析時間拉長。本研究基於這些議題,設計一套自動滴定監控與資訊管理系統並管控批量分析的自動化設備,以自動處理檢測時的滴定終點以及資料分析處理,可精簡人事成本、提升效率並降低錯誤率。本研究的監控系統

整合了一些機電端模組,包含可編程控制器、色彩辨識感光耦合元件、氧化還原電極以及其他機構動作模組,此系統負責發送管控指令給機電端、接收儀器設備所偵測到的訊息、監控整個滴定系統是否正常運作,並運算這些訊息成為資訊、圖和表。本系統的資訊管理功能包含權限分層與登入功能、滴定藥水項目管理功能、滴定藥水參數管理功能、動態監控操作及報表呈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