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酒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ÉtienneDavodeau寫的 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和楊怡祥的 喝葡萄酒有學問 非知不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1家樂福酒展集結千種酒款!酒展必逛亮點+高CP值重點酒 ...也說明:家樂福一年一度的酒展到來,2021家樂福酒展精選千種酒款! ... Rothschild)」 2018年紅酒酒標與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合作以中文書法思維將酒莊英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家出版 和元神館所出版 。

康寧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劉瀚榆所指導 黃榮全的 策略聯盟創新行銷模式之研究 —以金門高粱酒「戰酒」為例 (2018),提出酒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策略聯盟、創新行銷、金門高粱酒、戰酒。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 雷孟篤所指導 吳怡賢的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台灣及西班牙廣告內容之應用 (2015),提出因為有 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文化、台灣廣告、西班牙廣告的重點而找出了 酒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调酒专业名词及英文翻译 - 豆瓣則補充:调酒专业名词和英文翻译 調酒學Mixology 點叫品牌Call Brand 調酒師Bartender 飲料Drinks 酒吧Pub、Lounge、Bar 飲料單Beverage Menu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酒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為了解決酒英文的問題,作者ÉtienneDavodeau 這樣論述:

一無所知,才自由     你能否記起,上一次不仰賴任何權威資訊,只憑自己的感官和心去體驗一件產品/創作品,是什麼時候?   漫畫家達文多向葡萄酒農樂華提出邀約,以一年為期,帶領彼此進入自己的田園與工作室、探訪自己認可的圈內人物,也一同品鑑兩種領域中的頂級名作與無聞佳釀。   於是,在釀酒加不加硫的討論中,在解釋圖像藝術與非典型敘事的言談中;在多次品飲與許多為漫畫情節興奮失眠(或相反)的夜晚過後,兩位創造者不斷對話,或質疑、挑戰彼此,或分享相同感觸。正因為對彼此的領域一無所知,才能不受潮流或外在權威資訊影響,坦然說出真實的感受:名不見經傳的餐酒不比拍賣會中的搶手名酒遜色,備受推崇的漫畫

家作品也不盡然能打動所有讀者的心。   同時,我們也看到樂華選擇小規模生產、不申請有機認證,寧願退出法定產區,讓自己生產的酒僅標註為「地區餐酒」。看到達文多為樂華開的書單包含了紀實、歷史傷痕、英雄、深度自省等類型,既向樂華展現漫畫世界的廣大,更隱然勾勒出達文多對漫畫的信仰。看到他們在向門外漢介紹自己的領域時,是如何透過點點滴滴的選擇,揭開他們堅守的價值。這些對價值及細節的堅持,使作品有個性,使我們與他人有別,也使我們遇見理念相同的夥伴,以及更多認同這些價值,而非單憑包裝與既定印象認識我們的支持者。     漫畫家將這精彩的一年濃縮為本書,邀請讀者走入兩個世界奇妙的交會點,不僅看見兩種技藝與視

野的交流、圈內指標人士的自信與脆弱,也從生產者與消費者角度反覆辯證小規模、不從眾的產品的存在價值與成功之道。作者藉由這部作品演示了紀實漫畫的敘事能力與文學價值,也彷彿驅使讀者自我探問,我們是否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所做的選擇,又是否反映了自己所信仰的價值? 本書特色   法國最近二十年多有個突出的現象,即漫畫與葡萄酒的復興,此一成功,正是漫畫家及葡萄酒小農拒不妥協、堅守價值的結果。而這本紀實漫畫,正是在向這群「真實」的人物致敬。   也許有些讀者會和我一樣驚訝於這本漫畫的對話之繁多,這些密密麻麻的對白文字擠滿了許多漫畫框格,往往比人物占有更多空間。但奇妙的是,這些對白幾乎都是真的,由

每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口中說出,帶著切實的響聲出現在這世上,然後被記錄下來,送到我們眼前。當某位漫畫家吐露他對創作的熱愛、擔憂著作能否獲得讀者青睞,當某位酒農以爽朗神情說出自己在釀酒思維上的轉變,作為讀者,我們看到的都是真實的情感,從未謀面的他人所表露的自信與脆弱。   這些細碎的片段使我們得以進入他們的世界,窺看他人的生之欲望,其迷人程度甚至不下於本書的主體故事。若說文學滿足的是活在他方的想像,漫畫家確實帶領我們遨遊了許多憑一己之力難以企及的他方。就像葡萄酒的味道可分為前中後段,香氣的感知有鼻腔與喉間的不同,這本書也展現了十分繁複的層次與悠長的餘韻,教人捨不得狼吞虎嚥。   本書自2011年

出版以來,一直是法國漫畫書店的熱門暢銷書,也證明了兩人彼此啟蒙的故事已跨越產業界限,獲得芸芸讀者的共鳴。 名人推薦   Hally Chen/專欄作家   毛奇/飲食作家.聯合報專欄作家   阮光民/漫畫家   吳志寧/929樂團主唱   李取中/The Big Issue大誌總編輯   李瑾倫/插畫家   李絲絲/誠品書店Cooking Studio資深企劃   何宣瑩/好口福品牌創辦人   馮小非/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   杜祖業/《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林欣琦/田文社社長   臥斧/作家   查爾斯/風和日麗唱片行創辦人   高耀威/彩虹來了負責人   陳柏欽/台南生活美學

館館長   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黃國彥/「台灣深耕園葡萄酒」釀酒師   馮忠恬/《好吃》雜誌主編   楊子葆/文化部次長‧葡萄酒作家   楊仁亞/Weightstone威石東酒莊   楊博智/RUFOUS COFFEE創辦人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鄒駿昇/視覺藝術家   鄭宜農/創作歌手   蔡瑞珊/青鳥 Bleu&Book店長   蔡南昇/薄霧書店店長‧書籍設計師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農伕   鍾尚樺/三餘書店店長   羅文嘉/水牛文化社長   蘇彥彰/「我愛你學田」餐廳主廚   顧瑋/土生土長創辦人──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   ■「收到很喜歡的書的推薦邀請,覺得很榮幸。這是一部法國的葡萄酒漫畫,漫畫家花了一年來到葡萄園向釀酒師Richard Leroy參與釀造與種植的學習。葡萄酒圈子有一個樂花Leroy很有名,就是勃根地的樂花夫人,可比美價值連城的DRC。而這位樂華是先生,他從銀行業轉到羅亞爾河區從農釀酒,從幫葡萄酒剪枝學起。法國的產區制度和葡萄酒釀造傳統,讓這項農產變得是最為嚴格遵守地方風土特色以及農藝傳統的農產,更是土地的驕傲。對小農有興趣的朋友、愛喝酒的朋友,都很值得一看。」——飲食作家/合報專欄作家‧毛奇   ■「寫實溫暖的筆觸,彷彿進入真實的葡萄園,與主人翁一起脫去權威的迷思,用身體與感官品嚐美

好的一年。」——929樂團主唱/吳志寧   ■「這本書會讓人理解:所有創作的核心,皆在展現創作者的理念、引導接受者理解,並且觸發新想法。畫漫畫如此,製酒亦同。」——臥斧/作家   ■「真正在意的事物,即便旁人看不出來,你還是會知道其中的差別和意義。1mm距離的美感平衡,1db聲響的細微調整,如果你也能感受當中細微卻必須的堅持,一定會跟我一樣,在這本書裡得到無與倫比的感動與樂趣」——風和日麗唱片行創辦人/查爾斯   ■「成為一個無知者,世界變得更多彩,精彩的辯證與反思,懂得歸零才能再生。」——彩虹來了負責人/高耀威   ■「從頂樓自種葡萄、實驗釀酒,到彰化二林酒莊琢磨實踐,誕生了『深耕園

』,一連串的從無知到啟蒙的探索、理論與實際的拉扯與印證,不管有沒有價值,每一瓶都是靈魂的展現。如本書,『唯有無知,才能自由。』」——「台灣深耕園葡萄酒」/釀酒師黃國彥   ■「釀酒,英文作Winemaking,直譯就是『做』酒;而法文是Vinification,這個字脫胎於vin(葡萄酒),意為將葡萄果實轉化成為葡萄酒的過程,無以名之,我翻譯為「成酒」。   『做』雖是重點,『成』才更是目標。   但若要成事,得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做事的人可以任性,成事的人卻必須顧全大局;做事的人可以過癮,成事的人卻必須隱忍;做事的人可以光芒四射,成事的人卻必須謙虛自持;做事的人做成了可以有成就感,成事

的人成了事卻必須感謝眾人,或者,一切榮耀歸於主。   這已經是價值選擇了。   呼應這個價值觀念,我又想到一個英法之別:英文稱釀酒師為Winemaker,法國人卻喜歡用 Vigneron葡萄農。因為在法國人的哲學裡,一位好的釀酒師首先應該是一位好的酒農,如同釀出一款高品質的葡萄酒的前提是能夠收成高品質的葡萄,未曾深入參與葡萄園工作的人,不熟悉葡萄成長過程中所有細節的人,不可能釀出好酒。   也正如同《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一書所說,農不只耕,還要種、育、養、穫,收與藏,尋求的是整體之和諧,反映的是大地之母的創造力,是『成』。好酒,應該不僅是做出的酒,也該是做成之酒。」—

—文化部次長/葡萄酒作家‧楊子葆(部分節選自〈「做酒」與「成酒」〉一文)   ■「一個職人對待他的工藝的專注行為,難以言述的美麗感人。酒農與漫畫家,表面看來無交集,但他們對待所有接觸的生命、事物,都慎重又認真。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有無私的大愛才能生產出的尊重與愛護。從第一章就層層啟發我內省自己要如何對待我的農園與相關的人事物。」 ——楊仁亞/Weightstone威石東酒莊   ■「這是一個關於『真誠』的故事」。釀酒師與漫畫家彼此以一年為期的認真生活,相處過程讓人覺得親切而溫暖,他們真誠的面對葡萄養成過程,從剪枝、糞便農法、加硫與否和釀酒步驟的踏實,釀酒師與漫畫家謹守的價值都是真誠。     

他們也曾經在數字上,技法上,有過世俗的聲音在心裡迴盪著,或許猶豫、或許斟酌,最後依舊走向最初的質樸真誠。     兩人彷彿不同世界,在想像的虛構世界與需現實觸碰的生活間,卻擁有相似的共同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作品符合我想建構的世界觀……,然後,想進去的人就進去吧。』漫畫家點出他們在創作概念上的殊途同歸。」——蔡瑞珊/青鳥 Bleu&Book店長   ■「這是一本充滿土地力量的好書,也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誠實作品」——穀東俱樂部農伕/賴青松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其中關於價值的論述,真是再同意不過了!沒想到漫畫放上這麼多的論述,卻一點也沒讓閱讀無味,反而常有令人叫絕之語。」——土生土長

創辦人/顧瑋 國際媒體推薦   ‧「出色的寫作、角色刻劃以及令人迷醉又振奮的氛圍描寫,都使得這本書像葡萄酒般值得細細品味。達文多的寫實手法十分直獷,儘管以黑白圖像創作,仍完整描繪出了葡萄園中的各種天候變化。酒類愛好者絕對會愛上這本書,而即便只是因些許好奇而翻開本書的讀者,也將獲得極大的滿足。」 ——《圖書館雜誌》   ‧「這部優秀的圖像作品將給所有渴望跨出個人與職業舒適圈的讀者帶來絕佳靈感。」——詹姆森・芬克《葡萄酒愛好者》雜誌編輯   ‧「可說是幫助了解葡萄酒的最佳漫畫,同時也是藉以認識漫畫的最佳著作。」——《The Gourmand》雜誌   ‧「引人入勝、充滿趣味與教育意義的故

事,將圖像的敘事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邁阿密論壇報》

酒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英文想變更好嗎?快來 PressPlay 訂閱賓狗:
https://www.pressplay.cc/bingobilingual

· 免費試用 3 天
· 手機背景播放,善用零碎時間學習
· 一次掌握頂尖學習資源:文法、發音、口說及更多



這集會聊到:

1 睡眠中複習有助於外語學習?

2 喝酒英文會變好?

3 為什麼講英文會緊張?

4 用外語來思考會更理性?

聽聽賓狗跟蔡宇哲教授怎麼說吧!



你想在其他平台上追蹤賓狗嗎?
這裡請:https://bingolinks.carrd.c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ingobilingual_bb

YouTube 也有日更喔,歡迎來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BingoBilingual

你比較想聽廢廢傻傻的賓狗嗎?
歡迎加入 Telegram 上的專屬社群,跟賓狗碎碎念、嘻嘻哈哈:
https://t.me/joinchat/Rq_MDn8QaS1IkvQR

策略聯盟創新行銷模式之研究 —以金門高粱酒「戰酒」為例

為了解決酒英文的問題,作者黃榮全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金門酒廠如何透過策略聯盟方式,以創新模式訂定金門高粱酒行銷方向,進而了解代銷味丹公司於廣告策略上如何導入「戰酒」創新行銷策略,活化金酒公司及提升其競爭力,並延續金門高粱酒的產品生命週期及競爭力。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與次級資料的收集,採文獻分析法的方式,以次級資料為主,訪談為輔,進行質化探索性研究。為了解企業如何憑藉產品定位來配合策略聯盟公司在創新行銷策略上之運用,跟隨時代趨勢及市場脈動,進而完全掌握整體市場;將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策略聯盟特色,顯示出具有獨特的「戰酒」品牌形象及明確的策略運用;最後,期望本研究之結論能提供業界及研究者未來在實務管理及學術研究之參考。

喝葡萄酒有學問 非知不可

為了解決酒英文的問題,作者楊怡祥 這樣論述:

喝葡萄酒之前要先看「酒標」,之後從倒酒、舉杯到看軟木塞、試飲都要講究;書中細談紅、白酒種類、等級、價格與辨別好壞妙法,不管行家或初入門者都要準備一本,隨時比對……。   「年份好」加上釀造技術,才能成就優質葡萄酒的令名,其價格當然跟著水漲船高;不僅讓行家著迷,還成為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物。   本書列出60多年來紅、白酒的好年份,細說世界各大酒莊的美酒與價格;不管是剛入門還是葡萄酒愛好者,一定要放一本在身邊,隨時比對,才不會被人笑外行…。   請注意以下這些年份:   近年來法國波爾多好年份的紅葡萄酒:1982、1986、1990、1996、2000、2005、2009、2010年。   「不理

想年份」為:1960、 1963、 1965、 1968、1969、 1972、1974、1977、1980、1987、1991、1997、2007和2011年。   其他「不可不知」的常識,請細讀內容。 作者簡介 楊怡祥   知名的耳鼻喉科醫師,專攻平衡神經學,尤以眩暈診治最受稱道,有《揮別頭暈目眩:診治眩暈聖經》、《癌不必積極治療》、《醫生愛說笑》、《頭暈目眩再見》等書傳世。   對近代史與藝術品亦深感興趣、頗有研究,共同出版過《梅樹上的櫻花:日本假面部隊與太原五百完人真相》、《名畫投資與品味》等書。   酷愛品味世界頂尖美食,經常全家出國旅遊,目的之一就是嘗嘗當地最負盛名的菜餚、點心,並

拍照、紀錄。《世界第一美食 非吃不可》為其走過名店三十年的心得精華,描述十分生動,老饕非看不可。   曾留學日本,受舅父邱永漢的影響,對美食、繪畫、美酒、瓷器都有涉獵,自成一格。   曾出版《頭暈目眩再見》、《揮別頭暈目眩》、《癌不必積極治療》、《世界第一美食非吃不可》、《名畫投資與品味》、《梅樹上的櫻花》等書。 自序:品葡萄美酒從淺嘗「百大」開始 一、葡萄酒發展史: 據傳葡萄酒最早出現在中東:葡萄酒的西方史 唐朝最盛並由中土東傳:葡萄酒的東方史 二、不可不知的小常識 1.葡萄酒的定義與種類: wine、red wine與Alcoholic drinks 2.認識世界知名的葡萄酒產地 3.認

識葡萄的品種  (1) 卡本內.蘇維翁 (2) 卡本內.弗朗  (3) 梅洛 (4) 黑皮諾 (5) 甘美   (6) 希哈 (7) 格納希 (8) 納比奧羅   (9) 金芬黛 (10) 鄧普尼洛 白葡萄酒的品種  (1) 夏多內 (2) 雷絲玲 (3) 白蘇維翁  (4) 塞米雍 (5) 慕斯卡黛 (6) 皮諾莫尼耶  (7) 維歐尼 4. 酒中的單寧與酒石酸  單寧為紅酒風味的魔術師   酒石酸會沉澱在瓶底 三、怎樣將葡萄變成美酒---製造葡萄美酒是一門學問 1. 樹齡30年以上最佳 2. 最適合釀造的氣候與雨量 3. 土壤成就葡萄酒的特色 4. 氣候、緯度與日照:關係到口感濃淡與糖度 

5. 釀造技巧最關鍵 6. 橡木桶也要講究 四、包裝器具也是一門學問----從外觀認識葡萄酒 1. 酒瓶:每種造型都有特殊用意 2. 酒標:就是酒的「身分證」 3. 葡萄酒酒杯:品酒的主要工具 4. 軟木塞 五、怎樣品葡萄酒才不會被笑外行 1. 要瞭解葡萄酒的等級 2. 什麼年份才是葡萄美酒? 「年份」指生長年而非裝瓶時間 白葡萄酒的好年份與紅酒略有不同    生日或婚宴時開名酒試真情 3. 開酒要有技巧 4. 一定要醒酒(Decanting)嗎? 何謂「醒酒」?多久最適當? 不只是拔除瓶塞、直立靜置而已 白葡萄酒及劣質紅酒無需醒酒 5. 從品酒看品味 6. 如何保存才能更香醇 7. 美食要搭

配美酒 六、香檳、薄酒萊與副牌酒 1. 副牌酒 (Second Wine) 2.香檳酒 3.薄酒萊酒 4.雪莉酒 5.貴腐甜葡萄酒 6.冰酒 7.波特酒 七、怎樣以合理價格享受美酒? 認識法國三大產區的名酒:波爾多、勃根地與隆河 什麼樣的價錢才算合理? 影響定價策略的幾個因素  必要時可上網訪價 不同需要、不同階段的選酒策略 依自己的能力與需要決定選酒策略 八、趣談 紅酒投資與品味 頂級名酒如黃金 投資紅酒兩大原則與四大管道 最好以法國八大酒莊名酒為目標 迎合評審口味也獲得高分 投資者紛將眼光轉向美澳等新勢力 九、20世紀夢幻美酒 陳新民教授與狄仙德推薦「百大名酒」  法國香檳騎士黃煇宏心目中

的17款美酒 1.紅酒之王:羅曼尼.康帝 (La Romanee-Conti) 2.彼德祿(Petrus) 3.花堡(Chateau Lafleur) 4.拉斐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5. 樂邦(Le Pin) 6.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7.拉圖堡(Chateau Latour) 8.瑪歌堡(Chateau Margaux) 9.奧松堡(Chateau Ausone) 10.歐.布里昂堡 (Chateau Haut-Brion) 11.白馬堡(Chateau Cheval Blanc) 12.澳洲代表酒:彭福(P

enfolds Grange) 13.義大利代表酒: Gaja 14.加州鷹嘯膜拜酒(Screaming Eagle) 15.蒙哈謝(Le Montrachet) 16.狄康堡(Chateau d’Yquem) 17.夏布利.頂級布蘭碩(Chablis Grand Cru, Les Blanchots) 推介幾款「庶民美酒」 附錄一:陳新民教授所推薦的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附錄二:Decanter推薦:一生必喝的百款葡萄美酒 本書參考書目 自序 品葡萄美酒從淺嘗「百大」開始   自從在元神館出版《世界第一美食,非吃不可》之後,很多人就以「美食家」恭維我;後來又出版了《人生不要無聊就好:邱

永漢以美食建立人脈》,主要介紹邱先生的美食人生,許多讀者不免要問說:「大多數的世界第一美食都要有好酒搭配才是,為何獨不見您的書中談及?」美食家不懂酒似乎有欺世盜名之嫌,因此只好厚顏應元神館林社長之請,續寫「美食系列」之第三本有關葡萄酒的書,事實上本書可說是一面請教行家、一面品嚐、學習才勉強交差的。   作為一個專治眩暈的醫師,本來是滴酒不沾的,我也一再告誡眩暈病人,喝酒可能引發或加重症狀。奇怪的是當診治好眩暈病患(特別是企業界朋友)後,他們不約而同地請我品嚐其珍藏多年的法國五大名酒,拂不過人家的美意,才開始淺嘗拉圖堡、木桐堡、拉斐堡、歐 .布里昂堡、奧松堡、白馬堡等五大名酒,感覺喝起來相當順口

,因此以為葡萄酒都是如此順口。直到有次參加同事的喜宴,喝了一口桌上餐廳準備的紅酒,才知道原來葡萄酒的級數相差那麼多,我真是被寵壞的酒客而不自知,因為一入門就喝世界級美酒,正如同人生第一餐就吃米其林三星,以後就沒什麼值得驚豔的食物了。   我喝酒的啟蒙老師是鴻海副總裁盧松青先生,承他美意,幾乎請我喝遍全世界最好的百大名酒。有次在台北,他還請掌廚的法國米其林三星名廚侯布松,喝一大杯1982年帕克給一百分的拉圖堡紅酒,侯布松不可置信地說:「這是夢幻名酒,沒想到能在台灣喝到!」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記得當時同桌的陳秋樺董事長也拿出1992年兩瓶裝的李其堡名酒共襄盛舉,誠盛情感人。我為了撰寫此書,經常請教藏

酒甚豐又不吝分享的松青兄,有時問到某一款百大名酒的特點,他竟有點驚訝地問道:「這支酒我們以前不是喝過嗎?」讓我甚感尷尬。原來某次喝的就是這款名酒,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入寶山而空手回,因此暗下決心,非把葡萄酒弄懂不可。   前監委王玉珍董事長、高碧峰董事長也不遑多讓,他倆每次請客總備妥超級好年份的五大酒莊名酒半打以上,以讓賓客喝到爽為樂事;連當時在場的法蘭絲黃安中董座都不禁說:「開了眼界」。方元開發張書泓董事長宴客時一樣豪氣萬千,他總是從Krug(庫克)香檳開始,每道菜必嚴選一瓶百大名酒搭配;餐後則饗以匈牙利拓凱(Tokaji Essencia)貴腐甜酒,另外再送給賓客幾支百大名酒充當伴手禮。  

 其他請我喝過好酒的還有:香檳騎士黃煇宏、畫家陳正雄大師、御醫李平、西園醫院陳淳院長、廣明DVD教父簡貞介、三商集團董事長陳翔立、漢友投顧董事長周邦基、PC Home董事長詹宏志、大眾證券陳田稻董事長、台裕橡膠張盈泉董事長、法蘭絲企業黃安中董事長、豪勉科技彭以豪董事長、張慧如小姐等等。感謝這些事業有成的大老闆們,能秉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胸襟,不吝與人分享,才使在下有幸登入美祿天堂,體會勃根地、波爾多一級美酒,知道好酒的共同特徵就是酒體醇厚,口味細緻、複雜,餘味無窮,酒一入口有如百人交響樂團演奏一般,高潮迭起。即便是法國二級酒莊的酒,也有數十人管絃樂團合奏的丰采。其實一支動輒數萬元的名酒,絕非一

般普羅大眾所能負擔,所以在書中也特別推薦了幾款「庶民葡萄酒」,只要花上一、兩千元,也可享受差可比擬的滋味,這全有賴眾方酒友的鼎力賜告。   近年來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免稅商店亦有全套的法國八大名酒出售,訂價尚屬合理,但收銀員告知如果不是搭乘直航班機千萬別買,因為極有可能在中途轉機國遭安檢沒入,蓋九一一事件後任何液體是不能上機的,這點希望讀者留意。   最後要特別感謝法國香檳騎士黃煇宏與羅冠伶小姐,在百忙之中撥空為本書精心改錯;也感謝大法官陳新民教授,慨然惠贈榮獲馬德里世界美食圖書大展第一大獎巨作:《稀世珍釀》與《酒緣彙述》、《酒海南針》,本書許多資料都是參考其內容編寫而成,這些書也是個人品酒的聖

經。   雖然作者已力求寫的深入淺出、鉅細靡遺,但畢竟如「和尚寫肉」,深感罪過,疏漏之處恐怕難免,還請行家不要見笑。 楊怡祥 2013年8月吉日 不可不知的小常識現在舉世瘋喝紅酒,那麼到底葡萄酒是怎麼製造出來的?該怎麼稱呼才正確?其價值與葡萄產地、製造的酒莊有關嗎?影響葡萄酒品質的要素有哪些?在品酒之前,這些基本常識不可不知……葡萄酒的定義與種類:Wine、Red wine 與Alcoholic drinks自從醫學報導認為喝紅酒有助於預防、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狀之後,葡萄酒乃從增強食物美味,一躍而成為保健飲品,現在世界各地都流行喝葡萄酒養生。但究竟如何定義「葡萄酒」?為什麼坊間各種不同口味、不

同酒精濃度的酒都號稱葡萄酒,卻沒有葡萄味道?有的人搭飛機時想喝啤酒,依照自己所學的英文,跟空服員說要Wine(酒),結果送來的是葡萄酒,大感錯愕。其實在英語世界裡,Wine 指的是葡萄酒,而非泛指所有的酒類;若葡萄酒之中添加了其他成份,通常都會有其他命名。啤酒的英文叫Beer,不能用Wine 取代。因此如果有人詢問:Do you want some wine ?意指「要不要喝點葡萄酒(以葡萄為原料製成的酒)」,絕對不是啤酒;因為兩者的原料不同(啤酒由小麥發酵而成)。如果不一定要喝葡萄酒,只是想喝點酒,那麼就應該說Alcoholic drinks 才正確,例如問人家Do you want som

e alcoholic drinks ?這裡的Alcoholic drinks 泛指一般含酒精飲料,包含所有酒類。依照歐盟經濟共同體的定義,「葡萄酒」是指「含皮或不含皮的新鮮葡萄或葡萄汁,經過全部或部份酒精發酵而得的產物。」亦即「含皮或不含皮」為葡萄酒的製造要件,例如在發酵過程中,採用紅葡萄連同葡萄皮一起浸泡、發酵、釀造,中途不加糖,釀好的酒含有極高的單寧和色素,就是所謂的紅酒,英文為Red wine,酒精濃度約11-14%。若以果皮與果汁一起發酵,經過一段時間後取出果皮,其餘的再繼續發酵,則製造完成後的葡萄呈粉紅色,如台灣公賣局生產的玫瑰紅酒、紅露酒。如果發酵一半就裝瓶,讓後段發酵在瓶內進行

,使得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瓶內,就成為汽泡酒,例如香檳。所以說葡萄酒可以依有無「起泡」,而大致分為「不起泡葡萄酒」及「氣泡葡萄酒」兩大類;不起泡葡萄酒包括白酒、紅酒及玫瑰紅酒三種,氣泡葡萄酒則以香檳為代表。葡萄酒釀造完成後,還可依需要添加其他酒類,例如加入中性烈酒(如白蘭地)之後,就變成雪莉(Sherry)、波特(Port)、馬沙拉酒(Marsala)、彼諾甜酒(Pineau Des Charentes)等飯後甜酒,其酒精濃度約18% 至22%。以白酒為底加入艾草、樹皮香料藥酒浸漬,則變成苦艾酒(Vermouth); 以葡萄酒為底加入奎寧皮、香料,稱為多寶力(Dubonnet)。這些都算是葡

萄酒的同類品。至於白蘭地則是葡萄發酵後蒸餾出來的酒,酒精濃度約40%。可是對於不善品酒或初入門者而言,每次看到葡萄酒瓶外琳瑯滿目的產地標示時,往往有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緒之感,究竟這些產地或名稱代表什麼意義呢?這就必須從認識葡萄酒的故鄉法國談起。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台灣及西班牙廣告內容之應用

為了解決酒英文的問題,作者吳怡賢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吉爾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之個人主義及集體主義為根據,應用台灣及西班牙之廣告案例,探討兩國間有關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體現,並比較其文化差異。此外,「文化」一詞之概念,為本研究延伸之基礎。誠如霍夫斯塔德實驗所言,台灣為集體主義之傾向之國家,西班牙則較偏向個人主義之思想;然而,面對全球化浪潮襲來,我們將透過廣告文案重新檢視台灣及西班牙兩國間固有的文化價值。當然,廣告的歷史發展亦有助於理解廣告與全球化兩者間之相互關聯,本文也為各位讀者呈現精簡扼要的關鍵事件,掌握造就現代廣告之歷史脈絡。最後,期望本研究能提供對於台灣及西班牙文化差異有興趣之讀者參考,進而利用廣告此

一媒介作為文化對比的佐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