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75調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酒精75調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崔東波郝生宏寫的 調味品加工 和肖冬光的 白酒生產技術(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中原大學 應用數學系 王牧民所指導 王怡婷的 臺灣香檬萃取物對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之保護效果的統計研究 (2021),提出酒精75調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香檬萃取物、變異數分析、無母數統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陳怡君所指導 陳潔怡的 應用紅外線特徵波段於塑膠微粒 吸收響應之檢測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塑膠微粒、紅外光、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的重點而找出了 酒精75調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酒精75調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調味品加工

為了解決酒精75調配的問題,作者崔東波郝生宏 這樣論述:

本書介紹了醬油、食醋、醬類、腐乳的分類,以及調味品原輔料的種類及處理、生產工藝、技術參數、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對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的生產做了詳細描述。書中還介紹了月桂葉、花椒、八角茴香、辣椒、姜等天然香辛料的特點及在食品調味中的應用。因為複合調味料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書中對炸雞粉複合調味料、膨化粉、五香粉、湯料、燒烤汁等複合調味料也有詳細介紹,包括很多複合調味料的配方、工藝流程和操作要點。 本書可作為從事調味品加工的技術管理人員的案頭資料,也可供餐飲業從業人員、廣大家庭烹飪愛好者參考。 第一章醬油1 第一節概述1 一、醬油的分類1 二、醬油中風味物質的來源2 三、醬油中色、

香、味物質的形成機理3 四、醬油釀造過程中的主要微生物5 第二節原輔料及處理7 一、原料7 二、輔料及其添加劑9 三、原料的處理10 第三節制曲14 一、種曲的製備14 二、成曲製備18 第四節發酵29 一、低鹽固態發酵法29 二、高鹽稀態發酵法37 三、固稀發酵法38 第五節醬油提取及調配39 一、醬油的浸出39 二、醬油的加熱及配製42 第六節各類醬油生產實例45 一、廣東生抽45 二、福建琯頭豉油46 三、湖南湘潭龍牌醬油48 四、隆昌醬油49 五、日式醬油51 第二章食醋54 第一節概述54 一、食醋的種類55 二、食醋釀造原理56 三、食醋釀造過程中的微生物58 第二節原輔料及處理

60 一、原料60 二、輔料61 三、填充料62 四、添加劑63 五、原料的處理63 第三節糖化發酵劑製備64 一、糖化劑製備64 二、糖化工藝74 三、酒母與酒精發酵75 四、醋酸菌與醋酸發酵78 第四節生產工藝80 一、固態發酵法制醋80 二、液體發酵制醋83 三、大麯制醋89 四、多酶法制醋91 五、酶法液化通風回流制醋91 第五節食醋釀造實例93 一、鎮江香醋93 二、山西老陳醋95 三、四川麩醋97 四、永春老醋98 第六節果醋製作與調配99 一、柑橘果醋的加工99 二、石榴果醋的加工100 第三章醬類102 第一節醬品的分類102 一、發酵醬102 二、非發酵醬105 第二節麵醬

106 一、曲法麵醬106 二、酶法麵醬110 三、多酶法速釀稀甜醬113 四、多菌種釀制甜麵醬114 五、兩種特色甜麵醬116 第三節豆醬117 一、黃豆醬117 二、蠶豆醬120 三、豆餅麩皮制醬122 第四節複合調味醬生產實例123 一、佐餐花色醬123 二、麵條調味醬136 三、肉類及海鮮風味醬141 四、果蔬複合調味醬149 五、火鍋底料155 六、肉類風味膏158 七、其他複合調味醬162 八、番茄沙司165 九、辣椒沙司166 十、辣根沙司166 十一、果蓉沙司167 十二、蛋黃醬168 十三、美式烤肉醬168 十四、墨西哥塔可醬169 十五、咖喱醬170 十六、燒烤醬170

第四章腐乳172 第一節概述172 一、腐乳的分類172 二、腐乳中色、香、味、體物質的形成175 三、腐乳釀造過程中的主要微生物177 第二節原輔料及處理182 一、主要原料182 二、輔助原料183 第三節豆腐乳的發酵186 一、前期發酵186 二、後期發酵190 三、腐乳生產中常見的幾種品質問題193 第四節腐乳生產實例194 一、王致和腐乳194 二、紹興腐乳196 三、克東腐乳198 第五章天然香辛料200 第一節芳香類調味料200 一、月桂葉200 二、花椒200 三、丁香201 四、小茴香202 五、砂仁202 六、百里香202 七、安息茴香203 八、肉桂203 九、歐芹20

3 十、草果204 十一、蒔蘿204 十二、山柰204 十三、八角茴香205 十四、芫荽205 十五、葫蘆巴205 十六、陳皮206 十七、薑黃206 十八、迷迭香206 第二節辛辣味調料207 一、辣根207 二、芥菜207 三、辣椒207 四、胡椒207 五、薑208 六、洋蔥208 七、大蒜209 八、大蔥209 第六章固態複合調味料210 第一節固態複合調味品的特點和應用210 一、粉狀複合調味品210 二、顆粒狀複合調味品211 三、塊狀複合調味品211 第二節粉狀複合調味料生產實例211 一、五香粉211 二、十三香212 三、辣椒味調味鹽212 四、咖喱粉213 五、檸檬風味調

味鹽213 六、孜然調料粉214 七、洋蔥複合調味粉214 八、醬油粉末215 九、醬粉215 十、餃餡調味粉216 十一、麻辣鮮湯料217 十二、速食麵調味粉217 十三、七味辣椒粉218 十四、風味湯料218 十五、幾種膨化粉219 十六、幾種即溶湯220 十七、炸雞粉複合調味料221 十八、海鹽風味複合調味粉221 十九、牛肝菌複合調味粉222 二十、新風味薑粉222 第三節顆粒狀複合調味料生產實例223 一、雞精調味料223 二、牛肉粉調味料223 三、排骨粉調味料224 四、貝精調味料225 五、鰹魚精調味料226 六、菇精調味料227 第四節塊狀複合調味料的生產實例229 一、雞肉

味塊狀複合調味料229 二、牛肉味塊狀複合調味料229 三、咖喱味塊狀複合調味料230 四、洋蔥味塊狀複合調味料231 五、骨湯味塊狀複合調味料231 第七章液態複合調味料的生產233 第一節液態複合調味料的種類及特點233 一、概述233 二、種類及特點233 第二節液態複合調味料生產實例234 一、醬汁類234 二、湯料類238 三、火鍋類241 四、日式滋佑汁242 五、生鮮蔬菜調味汁243 六、其他調味汁244 參考文獻249 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市場上食物的口味和品種也越來越多。食品之所以能呈現出風

格各異、口味獨特的口感,與調味品的使用有很大關係。本書立足於國內調味品的基本種類,全面介紹了目前市場上使用較為廣泛的醬油、醋、腐乳、醬類、香辛料、複合調味料等品種,從調味料的功能、應用、配方、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該書內容豐富,文字淺顯易懂,可操作性強,易於掌握,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技術操作工具書。可供從事調味品加工的技術管理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餐飲業從業人員,以及廣大家庭烹飪愛好者參考。 本書由崔東波和郝生宏擔任主編,兩位元主編全面負責了本書大綱起草、體例設計、人員組織及組稿、審稿工作。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由崔東波、苑廣志負責編寫,第三章由劉嘉琳、郝生宏負責

編寫,第四章由苑廣志、崔東波負責編寫,第五章、第七章由王心哲、郝生宏負責編寫,第六章由高鯤、崔東波負責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近年相關文獻,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列出,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誠摯謝意。 鑒於作者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21年4月

臺灣香檬萃取物對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之保護效果的統計研究

為了解決酒精75調配的問題,作者王怡婷 這樣論述:

在現今這個資訊發達的世代,我們的生活範圍越來越為廣泛,長時間下來也產生了許多對於身體不好的習慣,像是熬夜通宵,導致日夜顛倒,或者是交際應酬…等等,讓我們的肝臟功能出現了問題。在臺灣這個有著水果王國之稱的地方,產出了臺灣香檬,也有「扁實檸檬」的稱號,是一種柑橘類水果,不管是果皮,還是果肉都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在果皮之中屬川陳皮素(Nobiletin)及橘紅素(Tangeretin)的含量最高,目前有研究證實此水果具有助於抗癌、抗發炎、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等功效。本研究探討關於臺灣香檬果皮萃取物在高脂飲食所誘導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護成效,此實驗為期18週,總共分為六組,分別為控制

組(Control)、高脂飲食組(HFD)、高脂飲食配合臺灣香檬果皮萃取的低劑量組(HFD + CDEEL_L)、高脂飲食配合臺灣香檬果皮萃取的高劑量組(HFD + CDEEL_H)、高脂飲食配合臺灣香檬果皮萃取物之川陳皮素組(HFD + Nob)以及高脂飲食配合臺灣香檬果皮萃取物之橘紅素組(HFD + Tan),對以上六組進行比對。在第18週犧牲後,對小鼠進行心臟血液測量,分別有丙胺酸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TG)、總膽固

醇(totalcholesterol, TC)、體脂率、副睪脂肪以及腎週脂肪,根據以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此實驗是使用R及SPSS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以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及無母數統計為主要分析方法。

白酒生產技術(第二版)

為了解決酒精75調配的問題,作者肖冬光 這樣論述:

《白酒生產技術(第二版)》主要介紹了白酒釀造微生物基礎知識、白酒生產原料、糖化發酵劑、白酒生產機理、大麯酒生產技術、小曲酒生產技術、液態發酵法白酒生產技術、低度白酒生產工藝、新型白酒生產技術、副產物綜合利用、白酒風味與品評等內容。該書是一本比較全面、有較高實用價值和參考意義的白酒生產專著,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刪減、修改、補充和更新,充分反映了白酒行業技術的發展狀況與當前的實際生產技術。 《白酒生產技術(第二版)》適合於從事白酒生產的相關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閱讀,也可供從事白酒科研及相關大專院校的師生參考。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釀酒工業概述1 一、酒的起源1 二、酒麴的起源

2 三、酒的分類3 第二節白酒發展史3 一、白酒的起源3 二、白酒技術發展史5 三、白酒工業展望10 第三節白酒的分類12 一、按生產方式分類12 二、按糖化發酵劑分類12 三、按白酒香型分類13 四、其他分類法15 第四節世界蒸餾酒概述15 一、白蘭地15 二、威士卡15 三、蘭姆酒16 四、俄得克16 五、金酒16 六、其他蒸餾酒16 第二章白酒釀造微生物基礎知識18 第一節黴菌18 一、根黴19 二、麯黴19 三、毛黴20 四、木黴21 五、紅麯黴21 六、青黴22 第二節酵母菌22 一、酵母菌的形態23 二、酵母菌的細胞結構24 三、酵母菌的繁殖25 四、白酒生產常見酵母菌27 第三

節細菌31 一、細菌的形態32 二、細菌的細胞結構33 三、細菌的繁殖36 四、白酒生產的常見細菌37 第四節微生物培養的基本知識39 一、培養基的分類39 二、釀酒生產中主要培養基的製備40 三、培養基的滅菌42 四、接種與培養43 五、菌種的分離、復壯與保存47 第三章原料50 第一節制曲原料50 一、制曲原料的基本要求50 二、制曲原料51 第二節制酒原料51 一、原料成分與釀酒的關係51 二、穀物原料53 三、薯類原料54 四、其他原料55 五、輔料56 第三節白酒生產用水57 一、概述57 二、白酒釀造用水58 三、白酒降度用水59 第四節原輔料的準備61 一、原輔料的選購與貯存6

1 二、原輔料的輸送62 三、原輔料的除雜與粉碎64 第五節原料浸潤與蒸煮64 一、原料浸潤64 二、原料蒸煮65 第四章糖化發酵劑70 第一節大麯製作技術70 一、大麯概述70 二、大麯製作的一般工藝72 三、典型大麯生產工藝75 四、大麯生產新技術79 五、大麯的品質81 第二節小曲製作技術81 一、小曲概述81 二、典型小曲的生產工藝83 第三節純種制曲技術87 一、麩曲培養概述87 二、根黴曲的生產工藝90 三、紅麴酯化酶的生產工藝95 第四節純種酵母培養技術96 一、概述96 二、液態純種擴大培養98 三、固態發酵培養100 四、乾燥101 第五節純種細菌培養技術102 一、己酸菌

102 二、丁酸菌106 三、丙酸菌108 四、甲烷菌108 第六節酶製劑與活性乾酵母109 一、酶製劑109 二、釀酒活性乾酵母111 第五章白酒生產機理115 第一節與白酒生產有關的酶類115 一、澱粉酶類115 二、蛋白酶類119 三、纖維素酶類119 四、脂肪酶120 五、酵母菌胞內酶121 六、其他酶類121 七、綜合認識123 第二節糖化與發酵126 一、澱粉的糖化126 二、糖化過程中其他物質的變化127 三、酒精發酵128 第三節風味物質的形成129 一、酸類物質130 二、高級醇132 三、多元醇133 四、酯類物質134 五、醛酮化合物135 六、芳香族化合物137 七、

硫化物139 第四節蒸餾139 一、固態酒醅蒸餾法139 二、液態發酵醪的蒸餾142 三、固、液結合的串香蒸餾法142 四、固態法與液態法蒸餾的差異142 五、蒸餾過程中物質的變化143 第五節白酒的貯存143 一、白酒貯存的老熟機理143 二、貯存時間與人工老熟145 第六節白酒的勾兌與調味146 一、勾兌調味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146 二、勾兌調味用酒148 三、勾兌調味方法151 四、勾兌人員的基本要求152 五、微機勾兌153 第六章大麯酒生產技術154 第一節濃香型大麯酒154 一、濃香型大麯酒概述154 二、瀘型大麯酒生產工藝157 三、其他濃香型大麯酒生產工藝簡介160 四、提高

濃香型大麯酒品質的工藝改革和技術措施161 第二節清香型大麯酒167 一、工藝特點及流程167 二、工藝操作168 三、汾酒釀造工藝操作原則171 四、有關技術問題探討173 第三節醬香型大麯酒175 一、工藝特點及流程176 二、工藝操作176 三、入窖發酵條件177 四、有關技術問題探討182 第四節其他香型大麯酒186 一、鳳香型大麯酒186 二、特香型大麯酒188 三、兼香型大麯酒189 四、老白乾型大麯酒192 五、芝麻香型大麯酒193 第五節酶製劑和活性乾酵母的應用196 一、糖化酶與ADY在糧糟中的應用196 二、糖化酶與ADY在回糟或二中的應用198 三、糖化酶與ADY在丟糟中

的應用199 四、ADY在其他釀酒環節中的應用200 五、酸性蛋白酶、酯化酶和纖維素酶的應用200 六、發展方向與展望200 第七章小曲酒生產技術202 第一節概述202 第二節半固態發酵工藝203 一、先培菌糖化後發酵工藝203 二、邊糖化邊發酵工藝205 第三節固態發酵工藝207 一、原料的糊化208 二、培菌糖化209 三、入池發酵210 四、蒸餾211 五、酒的風格與品質改進212 第四節大小曲混用工藝212 一、小曲糖化大麯發酵法213 二、大小曲串香工藝213 第五節酶製劑和活性乾酵母的應用215 一、在先培菌糖化後半固態發酵工藝中的應用216 二、在邊糖化邊發酵工藝中的應用21

7 三、在固態法小曲酒中的應用217 第八章麩曲白酒生產技術218 第一節概述218 第二節麩曲白酒生產工藝219 一、麩曲白酒生產工藝原則219 二、麩曲白酒生產工藝222 第三節提高麩曲白酒品質的技術措施225 一、多菌種釀造發酵優質麩曲白酒225 二、大麯與麩曲相結合釀造優質白酒229 三、其他技術措施230 第四節麩曲白酒生產新技術230 一、糖化酶和酒精ADY應用技術230 二、生香ADY應用技術234 三、生料發酵技術237 第九章液態發酵法白酒生產技術239 第一節概述239 第二節液態發酵工藝240 一、液態熟料發酵法240 二、液態生料發酵法241 三、提高液態發酵法白酒

品質的技術措施245 第三節液、固結合法生產工藝247 一、固態香醅的製備247 二、串香法248 三、浸蒸法248 第十章低度白酒生產工藝250 第一節概述250 一、低度白酒的發展250 二、低度白酒生產的工藝路線251 三、降度白酒渾濁的成因251 第二節低度白酒的除濁253 一、冷凍過濾法253 二、吸附法254 三、離子交換法257 四、矽藻土過濾法260 五、分子篩與膜過濾261 六、其他除濁法262 第三節低度白酒的勾兌與調味263 一、低度白酒的勾兌263 二、低度白酒的調味266 三、提高低度白酒品質的技術關鍵270 第十一章新工藝白酒生產技術272 第一節概述272 第

二節新工藝白酒生產方法272 一、酒體設計272 二、基礎物料選擇與處理274 三、其他配料276 第三節酒精與各香型酒的調配經驗278 第四節配製實例278 一、清香型278 二、濃香型279 三、兼香型279 第五節營養型複製白酒279 第六節新工藝白酒可能出現的問題280 一、白色片狀或白色粉末狀沉澱280 二、棕黃色沉澱280 三、白色絮狀沉澱或失光280 四、油狀物281 第七節新工藝白酒的其他特性281 第十二章副產物的綜合利用283 第一節黃漿水與底鍋水的綜合利用283 一、黃漿水的綜合利用283 二、底鍋水的利用284 第二節固態酒糟的綜合利用285 一、稻殼的回收與利用28

5 二、香醅培養285 三、菌體蛋白的生產285 四、酒糟乾粉加工286 第三節液態酒糟的綜合利用287 一、固液分離技術287 二、廢液利用技術287 第四節環境保護288 一、污染物的來源與排放標準288 二、汙水處理290 三、廢氣處理294 四、廢棄物處理294 第十三章白酒風味與品評295 第一節白酒風味的特點295 一、白酒風味的特點及形成原因295 二、白酒中的香味組分及其感官特徵296 第二節白酒中香味成分與風格的關係298 一、白酒的色、香、味、格298 二、不同香型酒的風味特徵299 三、不同類型酒微量成分比較304 第三節白酒的異味及有害成分307 一、常見的異雜味及防

治措施307 二、白酒有害成分及預防措施308 三、白酒品質標準310 第四節白酒的品評310 一、品評的作用310 二、感官分析的基礎知識310 三、白酒的品評方法312 四、白酒評酒記錄表及計分標準313 五、對品酒環境與評酒員的要求315 六、白酒品評新方法315 附錄白酒產品標準316 參考文獻338 《白酒生產技術》(第一版)自2005年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以來,受到廣大讀者、專家和同行們的關懷、鼓勵和指教,在本書修訂再版之際,特向諸位致以衷心的感謝。 自2005年以來,白酒生產連續五年實現快速增長,2009年全國白酒產量達706.93萬噸,工業總產值超過2

000億元,分別是2004年的2.2倍和3.0倍。隨著白酒生產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湧現,第一版中的有些內容亟待更新。特別是第一版中缺少“白酒微生物基礎知識”,白酒分類部分香型缺少一半以上,2008年頒佈了白酒新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以及當前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有必要對第一版的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 與本書第一版比較,增加和修改的主要內容有:原第一章(緒論)增加“釀酒工業概述”一節,原第四章(白酒生產機理)的“原料浸潤與蒸煮”一節調至第三章(原料),原第四章(新第五章)增加“與白酒生產有關的酶類”一節,原第八章(液態發酵法與新型白酒生產技術)拆分充實為第九章“液態法白酒生產技術”和第十一章

“新型白酒生產技術”,原第十一章(新第十二章)增加“環境保護”一節,在緒論後增加一章“白酒釀造微生物基礎知識”,在正文後增加附錄“白酒產品標準”,此外其他各章都有一定內容的更新與刪減。 本書第一、四、六章及第七章第五節、第八章第四節由肖冬光編寫,第二、五、九章由陳葉福編寫,第三、十、十二章及第七、八章其餘節由杜麗平編寫,第十一、十三章由趙樹欣編寫。 限於作者水準,本書不當之處,誠懇希望讀者批評指教。

應用紅外線特徵波段於塑膠微粒 吸收響應之檢測分析

為了解決酒精75調配的問題,作者陳潔怡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誌謝 iii目錄 iv圖目錄 vii表目錄 x第一章 緒論 11-1 前言 11-2 研究動機 21-3 文獻回顧 21-3-1 塑膠微粒的發現與分布 21-3-2 塑膠微粒檢驗方法 31-3-3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 4第二章 基本理論 112-1 紅外線 112-1-1 紅外光與黑體輻射 112-1-2 分子鍵結與紅外光之關係 122-1-3 紅外線光譜 142-2 塑膠微

粒 172-2-1 塑膠微粒的組成與型態 172-2-2 塑膠微粒的檢驗 18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13-1 系統架構 213-2 系統設備 233-2-1 紅外線光源 253-2-2 鏡片 293-2-3 偵測器 293-2-4 儀控程式 313-3 實驗溶液 323-3-1 塑膠微粒尺寸 323-3-2 實驗溶液調配 33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 344-1 實驗一 純水及分散劑對紅外線之吸收響應 344-2

實驗二 鹽水及分散劑對紅外線之吸收響應 374-3 實驗三 不同酒精密度對紅外線之吸收響應 404-4 實驗四 塑膠微粒對紅外線之吸收響應 424-5 實驗五 塑膠微粒在酒精內對紅外線之吸收響應 45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485-1 結論 485-2 未來展望 49參考文獻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