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管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都市管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班・格林寫的 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 和李淳一的 都市發展診斷與策略 :運用中醫理論解決城市問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人 和五南所出版 。

逢甲大學 土木水利工程與建設規劃博士學位學程 周天穎、穆青雲所指導 李勇慶的 建立都市計畫區違章建築物面積推估多元非線性迴歸模式之研究-以臺中市8個行政區為例 (2021),提出都市管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違章建築物、都市化、逐步迴歸、多元非線性迴歸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 涂瑞德所指導 安莉珠的 社區發展模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逐鹿部落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社區發展、地區行銷策略、體驗行銷的重點而找出了 都市管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都市管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

為了解決都市管理的問題,作者班・格林 這樣論述:

  ●科技很是很棒的工具,但不是最終答案!   ●當台灣許多都市正準備轉型成智慧城市時,我們真的已經瞭解這代表什麼了嗎?或者我們只是被科技沖昏頭罷了?這本書將會改變你對科技的看法!   ●深入且敏銳觀察當代智慧城市發展,生動舉出許多實際案例,帶你看見智慧城市發展趨勢與困境!   你知道你被科技系統監控了嗎?   你知道免費WI-FI可能竊取你個資的大數據嗎?   你知道影響你是否被判定可能犯罪而遭到逮捕的科學數據,可能充滿歧視與偏見嗎?   在「科技決定論」的邏輯下,   我們該如何脫掉「科技有色眼鏡」,不以科技作為改善都市的唯一方法?   我們該如何警覺到「智慧城市」背後所隱含的政治性、

階級性,及其被特定集團把持的危險?   我們該如何以「適當的智慧」,打造出一個民主、公正與平等的「適宜智慧城市」?   當全世界暢談智慧城市的好處──科技大量介入日常後,會使生活更便利、更有效率時,班.格林在《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一書中,透過分析眾多的案例,讓我們看見「科技至上」邏輯的限制與危險,並提醒我們對於科技過度美好的想像,反倒可能會忽略人真實的需求、加重社會不平等或被特定集團掌握監控。   我們總是期待科技或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都市的諸多問題,因而積極嘗試以其提升全人類的生活品質,但本書透過未來交通的想像規劃、預測犯罪系統的運用到免費Wi-Fi的使用等,一一解析智慧城市忽略的問題與可

能陷入的困境,指出我們創新新穎的科技並非解決都市問題的唯一方法,及被這種方式所忽略的人文關懷。是以,班.格林以此書提醒我們,唯有讓科技歸於適當的位置,我們才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公正、民主與平等的社會,不至於讓科技反客為主,取回未來城市的掌控權。   格林為應用數學家,曾任職於紐約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科技研究機構,更曾服務於與美國波士頓的公共服務與市民參與案例的相關數據分析機構。目前他致力於關注科技與社會的研究和創新,注重人性的科技服務。因此,在此書中,格林才能如此詳盡地分析美國城市發展中科技應用的優缺點,並切中要點地批判當代城市發展中科技導向的弊端。   在「智慧城市」的觀念日漸在全世界蓬勃發展,

甚至被視為是解決都市問題的唯一解方時,《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一書帶領我們拉高視野,在全世界被「科技」全面凌駕之前,先發出警訊,點亮一盞警示燈,讓我們看到在科技發展的亮光之下,未被即時發覺的陰暗角落。 國內外好評推薦   王郁倫|《數位時代》編輯部主編   杜奕瑾|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唐鳳|CONSUL 民主基金會理事   Jonathan Zittrain |哈佛大學國際法、計算機科學教授.《網際網路的未來》作者   Mary L. Gray|哈佛大學互聯網與社會中心研究員.微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Michael Batty|英國城市規劃師.倫敦大學榮譽教授   (按姓氏筆劃

排序)   格林對「適宜智慧城市」的展望,對科技導向的城市規劃的侷限,提供了一個尖銳的批判。他生動地描繪出為何當我們談起智慧城市時,必須放入價值與政治。更重要的是,格林給予我們一個對於道德和民主地參與創新道路的地圖。——Beth Coleman (滑鐵盧大學實驗性科技媒體教授.新媒體研究者)   這是一本深思熟慮,充滿了倫理感、技術精確的著作。書中講述了大數據、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如何在不以公共的自由與精神的平靜為代價的情況下,進一步促進城市的效率與移居。——Frank Pasquale(馬里蘭大學法律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會大數據與社會倫理領域的諮詢委員) 作者簡介 班.格林 

Ben Green   哈佛應用數學系博士候選人,曾於2016年至2017年間,擔任美國波士頓創新與科技部門的數據科學家。長期關注數據科學對於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並著重在大數據演算法公平性的處理和監測犯罪系統的建置等細節。   更多作者資訊:www.benzevgreen.com/ 譯者簡介 廖亭雲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現為專業譯者。   翻譯作品包括:《內容電力公司》、《慶祝失敗》、《性愛好科學》、《黑暗網路》等書。 序言 謝辭 一、緒論:智慧城市的盲點――科技有色眼鏡 二、建設宜居城市:自駕車的限制與危險 三、鍛造民主城市:科技有色眼鏡下

的民主與政治參與困境 四、維護公正城市:隱藏在機器學習演算法下的歧視與偏見 五、建設負責城市:侵犯民眾的隱私和自主權 六、打造創新城市:市政府內部技術與非技術部門的交互影響 七、結論:探索「適宜智慧城市」的架構與未來發展   序言     「智慧城市」的時代來臨了!只是,我們根本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還沒搞清楚。──〈波士頓智慧城市教戰守則〉(The Boston Smart City Playbook),二○一六年     我在二○一四年到二○一八年擔任波士頓市首席資訊長,期間聽過許多「智慧城市」科技公司的行銷說詞。其中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家財富美國五百強(Fo

rtune 500,譯注:《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美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企業聯手合作,推出可以裝設在路燈頂端的連線裝置,讓全波士頓數萬個地點都能具備攝影機、感應器和運算功能。     就如同大多數的智慧城市產品,這項裝置號稱是可以蒐集多種資料的「平台」,只要搭配合適的分析模型,就能幫助我們進行多項改善,包括交通車流、公共安全和市政服務效率。   有位同事向前來的廠商提問,有沒有哪一項益處是已經實現的,結果其中一位公司部門主管一臉熱切地回答:「這就是最讓人期待的部分:我們提供平台和資料,這樣你們就能找出各種方法來從中找出價值。」最讓人驚訝的是價格,我們得知單是每年的服務費,就幾乎等同於市政府

花在除雪和收垃圾的費用。我絕對不會隨隨便便就把這個提案送到市長辦公室。   這樣的經驗突顯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存在著常見的隔閡:企業看到了各種可能性(以及金錢),而市政府員工卻看到棘手的財務交易,以及將科技轉換為真正的公共價值所需的複雜過程。此外,這也顯現出眾人是用完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城市所面對的挑戰。對於科技專家來說,城市集結了各種需要直接且最佳解決方案的問題,因此,越多資料和運算能力就越有助於解決問題,畢竟讓交通車流更順暢,並且更有效率地提供服務,不就是大家的共識嗎?     但是對於在前線的員工來說,「更順暢」和「更有效率」這些詞彙不過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真正難解的是市政府和市民之間的利益

競爭和價值衝突。即便是改善交通如此簡單的概念,一經分析馬上就會變成涉及優先順序和不同觀點的棘手問題:我們是否該在巴士接近十字路口時讓燈號自動切換成綠燈,就算這樣做會影響其他駕駛的車速?零售商店把路邊停車位規劃成Uber上車區的做法公平嗎?如果預測性交通號誌定時可以加速交通車流,但是會導致馬路對行人和自行車騎士比較危險,我們應該要採用這項技術嗎?這些都不是技術問題,再多的感測器資料也無法提供正確答案。     我在經營自行創立的科技公司十年之後,進入波士頓市政府工作,我很快發現以「我們可不可以只要……」開頭的句子,經常是我說錯話的前兆。長年努力解決特定問題的同僚經常向我解釋,問題核心其實牽涉到複

雜的政治和結構性挑戰,但表面上看來卻只要用一點科技魔法就能克服。忽視價值和利益交換這類深層問題,而偏好簡化問題、解決導向的方法,這種傾向正是許多科技專家的盲點。     《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一書深入探討將科技解決方案應用在以人為中心的都市管理領域時,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班.格林清楚陳述了新科技可以為城市建構出多麼美好的理想,同時也正視應用科技可能帶來的複雜和難解問題。班摒棄了許多智慧城市概念背後以科技為中心的思維,提醒我們如何避開用看似簡單的方法,解決棘手問題的陷阱。   班也為政府內部落實科技的員工設想了新的角色,這也是他在波士頓市政府服務期間對自己的要求。在我管理的創新與科技部門團隊

擔任資料科學家時,班就是個對創新深思熟慮的合作夥伴,他深知其重要性,也明白這對市民會造成哪些棘手而複雜的衝擊。不論是擴大公共Wi-Fi或是修繕人行道等議題,班都曾協助市政府在應用嶄新科技的同時,細心照顧到各社區重視的價值和優先順序。他在市政府部門的實務工作中,成功破解了錯誤的假象,包括僅止於表面上的最佳化技術,以及沒有權衡利弊的改善方案。     班具備深厚的資料科學專業技能,因此曾支援波士頓緊急醫療服務(Bosto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簡稱「EMS」),協助處理救護車反應時間過長的難解問題。他的方法是進行調查,分析關於使用趨勢、電話通報類型和救護車布局,而

最關鍵的是,他和EMS的領導階層以及現場醫護人員建立了良好關係。救護車隨行人員不僅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回報病患情況,也能協助詮釋可能影響到反應時間的因子。在建構資料模型的過程中,同時參考醫療人員的意見,由於他們的工作正是這些資料所代表的內容,模型產出了一些相當有效的分析結果。   班成功找出救護車無法滿足緊急照護需求的原因和地點,而他的全面周到的分析結果,也突顯出EMS服務模型需要改善之處。有大量的救護車使用時間是耗費在與醫療無關的緊急電話通報,例如,通報者無家可歸、藥物成癮或兩者皆是,因此,EMS第一線人員實際上是在扮演社會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儘管這也是很重要的工作,這項責任卻不該落在配備完整的

救護車醫療人員身上。     班採用的方法是以人為中心,並且需要協同合作,於是催生出專門處理藥物濫用的EMS社區援助團隊(Community Assistance Team),還有擴大服務範圍的工作人員,可以為深陷危機的市民媒合社會服務。如此一來,經過特殊訓練和擁有特定資源的第一線人員,就能提供品質更好的照護和支援,同時也能讓救護車團隊有時間可以處理真正需要這些技能和設備協助的通報案件。     《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的主旨在於破解迷思,並非只要神通廣大的都市創新者利用破壞性科技,就能如同施展魔法般地輕鬆改造城市。本書不僅提出了警告,也為智慧城市相關產業提供了指引:唯有結合深厚的科技專業和周

全的方案設計,並且正視都市中所有成員的複雜性和衝突,科技專家才能真正發揮正向的影響力。至於我們這些抱持樂觀態度,認為科技有潛力能為長年未解的都市問題帶來新解方的讀者,這本書則提供了值得參考的新觀點和周全的未來展望。   賈莎.富蘭克林|賀智(Jascha Franklin-Hodge) 前波士頓市資訊長 Blue State Digital共同創辦人 一、緒論:智慧城市的盲點――科技有色眼鏡(節選) 二〇一六年,《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刊登了一篇報導,標題道出了各地城市駕駛的共同夢想:「向交通號誌說再見。」 當然,波士頓並沒有突然撤除城裡的所有交通號誌,但這項變革已經近在

眼前: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嶄新的「智慧十字路口」 ,可以讓駛進的自駕車流順暢切入,並且毫無阻礙地通過十字路口。 一旦這種新技術布署完成,塞車將會成為歷史的灰燼,而這些未來街道的模擬似乎預示著新紀元的黎明,先進科技將能有效緩解長期困擾都市的交通問題。 然而,MIT所設計的數學模型和模擬仍有不足之處:人群。他們的城市街道中除了車流之外,沒有任何生命體存在,而這項缺失之所以特別值得一提,是因為MIT模型核心中的十字路口其實是波士頓市中心最繁忙的行人和運輸要道,也是全美國最適合步行的地點之一。 沒

有人喜歡交通阻塞,但是如果必須要讓人群從街道上消失,才能解決交通問題,那麼我們究竟是準備打造出什麼樣的都市? 除了這些MIT研究員以外,更有前仆後繼的研究團隊期待科技突破可以為都市帶來明顯好處。每一項提案聽起來都很有雄心壯志,但只要稍微瞭解一下這些未來模型和烏托邦願景,令人感到擔憂的情景就會浮現。 想想看「預測性警務」(predictive policing):這種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分析過往犯罪模式,並且預測下一次犯行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許多人認為,掌握這些資訊之後,員警可以有效率地預防犯罪和保障社區安全。預測性警務演算法似乎能提供客觀且科學的方法,讓有限的警力資源發揮最大效益,而過去十年來,美

國各地的警察部門都已經採用相關軟體,更有警官高呼這項技術可以協助「我們以更有智慧的方式打擊犯罪」 。

都市管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常有市民問及中福夜市、舊魚市場、舊果菜市場、玉山一村、玉山二村、精忠市場、舊市公所,其佔地寬廣卻都閒置,也好多年了,這樣丟著不知還要多久?嚴重影響市容景觀。
做為都市管理者,文旭希望市長能夠主動與業主溝通、協調,儘量讓市容景觀保持衛生及美觀。若是空地,可協調業主短期內規劃為停車場,既有收入又能改善環境。如舊魚市場、舊果菜市場、玉山一村、玉山二村可局部整理成停車場供參加文化中心、博物館活動的民眾停車。
1. 中福夜市,位於博愛路與玉山路口,占地5,873坪,閒置10多年了,欲申請變更為商業區。
2. 舊魚市場、舊果菜市場,位於博愛陸橋下,占地6,300坪,閒置5年,預規劃為阿里山林業村,有購物中心和度假村,但多次流標。
3. 玉山一村、玉山二村,位於博物館後面,占地13,466坪,閒置30年,預規劃為阿里山林業村,但計劃變更中。
4. 精忠市場,位於林森東路,占地770坪,已經發包出租做為零售大賣場,簽約6年。
5. 舊市公所,位於民生北路,占地1,369坪,閒置22年、規劃設計中。
文旭建議閒置空間應1.優先環境維護與美化。2.短期做為停車場供社區使用。3.委請副市長溝通、協調。

建立都市計畫區違章建築物面積推估多元非線性迴歸模式之研究-以臺中市8個行政區為例

為了解決都市管理的問題,作者李勇慶 這樣論述:

都市化過程,導致人口集中以及違章建築物大量出現,早期這些違章建築物,確實提供依賴都市生活的貧窮弱勢人民部分居住空間,長久以來,這些違章建築物也成為都市發展的嚴重問題。世界各國對於違章建築物的研究相當多,也發現違章建築物的空間型態,從社區型土地非法增建演變成自有建築非法增建,而違章建築物所有權人,從貧窮的弱勢人民變成富有的房屋所有人,而臺灣在1980年開始拆除社區型土地非法增建,導致自有建築非法增建變多以及面積變大了。而自有建築非法增建案件,成為臺灣各都市管理者研擬未來都市發展政策時,首先要克服的問題。違章建築物(Illegal buildings)是都市化(Urbanization)過程常見

的現象,違章建築物面積的受到各種因子影響,也影響未來研擬都市發展政策,因此掌握影響違章建築物面積及其影響因素,對於違章建築管理以及都市發展實際重要課題。本研究以臺灣臺中市地區為例,透過相關文獻回顧,選擇導致出現違章建築物因子,但是各都市發展有不同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環境條件,交互影響程度也不同。本研究蒐集臺中市2001年至2018年共18年資料的違章建築物(illegal buildings), 約8萬筆資料,並從相關文獻中找出影響違章建築物面積大小的13種因子。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因子對於違章建築面積不單單是線性影響,更出現平方、三次方非線性關係,因此,採有必要使用逐步迴歸方式,建立臺中

市全區,以及8個行政區各自迴歸模型。因此,本研究先利用2001年至2011年資料,透過逐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建立推估臺中市違章建築物面積多元迴非線性歸模型(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接著利用2012年至2018年資料,使用 R square與RMSLE方法進行模型驗證,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立違章建築物面積預測模型並通過實證,本研究成果可以提供都市管理者研擬都市發展政策重要工具。

都市發展診斷與策略 :運用中醫理論解決城市問題

為了解決都市管理的問題,作者李淳一 這樣論述:

  望、聞、問、切,診治城市問題!   都市發展不再是冷冰冰的傳統行政管理   從中醫脈絡重新賦予城市價值!   城市是一個有機體,各部門有如人體之組織,亦有疾病產生。   透過中醫治法來治理城市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書係依據中醫理論,將城市將當作一個人,以中醫診斷與治療之原理來針對城市是否健康良好。若有不適,即予以提出理、法、方、藥加以治療(理),建立一套都市管理的新理論。   全書共分七章:   第一章 臺灣五大都市之診治:以中醫理論為基礎。   第二章 城市經絡。介紹城市的12經絡。   第三章 城市的子午流注:臺北市為例。借助中醫針灸理論,作為城市管理依據。   第四章 城

市重力場。借助愛因斯坦相對論重力場理論,配合經絡共振原理,作為城市管理監控指標。   第五章 城市脈象。將城市把脈,以車流量代表血脈加以診斷。   第六章 城市精神。介紹五大城市精神及五都情治。   第七章 城市治理方劑。運用中醫八種治療方法,導出城市治理策略。   第八章 城市的復原。借助虹膜學復原理論解說城市受創後復原情況。 專業推薦   曾參寶 博士   中興工程顧問社董事長   都市計畫專家   郭育誠 醫師   當代漢醫苑中醫診所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李淳一   現職   佳境工程顧問(股)公司都市計畫技師顧問   學歷   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

士   相關經歷   臺北市工務局都市計畫勘測大隊技士   基隆市政府國宅局課長   臺灣省政府住都局正工程司   立法院簡任秘書   經濟委員會簡任秘書   文化大學市政系講師   明新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相關證照及獎項   1994年中醫師檢定及格   1980年高考都市計劃科榜首(都市計劃技師)   2017年獲得「金規獎」(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為執業的都市計畫技師所設立)   推薦序 自 序 第一章 臺灣五大都市之診治:以中醫理論為基礎(Five Major Cities of Taiwan Diagnosis and Treatmen

t-Bas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壹、前言 貳、中醫基礎理論 參、都市結構 肆、都市十二經脈與五行、經絡、八綱 伍、人體病機與都市問題之關聯 陸、中醫治則 柒、都市診治 捌、小結 玖、建立指標 拾、五都診斷 拾壹、五都處方箋 拾貳、結論 第二章 城市經絡(Urban Meridiam) 壹、經絡學說 貳、城市五俞 參、城市經絡分析 肆、城市奇經八脈 第三章 城市的子午流注:臺北市為例(Midnight-Noon and Ebb-Flow Doctrine of City-A Case Study of Taipei) 壹、前言 貳、子午流注 參

、城市的子午流注 肆、臺北市的子午流注運用 伍、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1 五運六氣 附錄2 逐日按時及合日互用 第四章 城市的重力場(Urban Gravitational Field) 壹、概說 貳、城市重力場域 參、城市重力場分析 肆、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城市脈象(Urban Pulse) 壹、中醫脈象 貳、城市交通 參、城市脈象分析 第六章 城市精神(Urban Spirit) 壹、為何要研究城市精神 貳、中醫中的「神」是什麼意思? 參、臺灣五大城市的城市精神 肆、城市的神治 伍、臺灣五大城市五形志 第七章 城市的治理方劑(Urban Gorernance Prescripti

ons) 壹、前言 貳、中醫治則 參、城市治法 肆、外治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城市的復原(Urban Healing) 壹、 復原理論(Healing theory):自我修復能力 貳、城市的復原與再生 肆、中醫治未病 伍、城市治未病 陸、結論 參考文獻   序   城市如同人體一樣,為一有機體。本書係依據中醫理論,將城市當作一個人,如有疾病予以診斷並治療。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臺灣五大都市之診治—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介紹基本理論,並以臺灣五都做案例分析,發表於2016年浙江大學第一屆城市管理年會。第二章城市經絡,介紹城市的12經絡。第三章城市的子午流注—臺北市為例,借助中醫針灸理

論,將城市五俞穴導出,以作為城市管理依據,發表於2017年華東理工大學第二屆城市管理年會。第四章城市重力場,係借助愛因斯坦相對論重力場理論,利用經絡共振原理,計算城市重力數,以作為城市管理監控指標。第五章城市脈象,將城市把脈,以車流量代表血脈加以診斷。第六章城市精神首先介紹五大城市精神,其次介紹五都情治。第七章城市治理方劑,運用中醫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八種治療方法,導出城市治理方法。雖篇數不多,但言簡意賅。第八章城市的復原,借助詹森博士虹膜學復原理論闡明城市受創後復原之情況並舉5例說明。為筆者多年研究中醫與都市心得,尚屬首創。希望建立一套都市管理新理論。感謝郭育誠博士醫師賜序。個人

才疏學淺,不耑鄙陋,尚祈讀者批評指教。   都市為一有機體,形同人體,本文借助傳統中醫理論,即結構上的整體性、功能上的整體性、病理上的整體性、診斷上的整體性、治療上的整體性,以及強調人與天地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黃帝內經靈樞第十卷.邪客第七十一》1:「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2,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聲音;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3,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聯合國人類

居住中心《關於健全的城市管理規範:建設「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對城市管理有如下定義:「城市管理是個人和公私機構用以規劃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務眾多方法的總和。它是一個解決各種衝突或不同利益以及採取合作行動的持續過程,包括正式的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公民社會資本。」其中強調了作為人的各類利益相關者在城市管理中的參與。作為複雜巨系統的人及其利益和意識的參與,也進一步增加了城市管理系統的複雜性。丁成日教授所撰《都市發展—制定計畫的邏輯》一書中的序言提到:「由於都市設計和物質規劃很少考慮市場力量,以它們為基礎的城市規劃所帶來的城市空間不能最大地發展土地資源和資本在空間配置上的效率。」因此,本文拋磚引玉

,期盼更多有助於都市管理的方法。4將都市各項機能,回歸為天地,予以對應人,而以診斷,並予以治理,使都市達於永續成長之境地。 

社區發展模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逐鹿部落為例

為了解決都市管理的問題,作者安莉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逐鹿部落社區發展現況與地區行銷策略,藉由個案研究,選擇6位逐鹿部落社區幹部和店家負責人研究對象,並且採取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逐鹿部落社區發展模式著重在:(1)文化健康站,照顧部落長輩;(2)文化共學教室,提供孩子們課後輔導並透過共學方式學習鄒族傳統文化與工藝技能。逐鹿部落的行銷策略,主要透過:(1)節慶觀光的促銷推廣方式,將節慶活動之資訊傳播到各地,吸引民眾前往參加,並且帶動消費人潮;(2)結合地方節慶活動來帶動商品發展策略,讓社區居民發揮以逐鹿為主軸之創意商品與傳統美食的開發;(3)將社區資源統整,運用各項資源與多元的宣傳管道,配合周遭景點,提升逐鹿部

落之商圈品牌,並且進行聯合促銷;(4)發展特色風味餐,藉此進行新產品開發,並且提升部落共同經營與創造的競爭力。至於地方特色產業未來之發展重點,主要包括,(1)結合地方觀光產業來發展文化園區;(2)建立地方特色產業聚落及(3)強化逐鹿部落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