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局借錢條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郵局借錢條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淳孝寫的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和千田琢哉的 30歲了,未來你想要當將才還是庸才?:總結3300位高階主管的人生思維,想要成功就一定要知道的77個守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有事問Richart 就對了 - Richart - 最能幫年輕人存到錢的銀行也說明:高利活存:最高3.2%新臺幣高利活存專案條件(請由此進入)。 2. 超優惠外幣帳戶:Richart時時都有超優匯率,線上就能換!即時換匯試算,讓你拋開計算的繁雜,換多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麥田所出版 。

最後網站原來還可以在郵局借錢呢?有什麼方法讓你知!則補充:△借貸人的資格需年滿20歲以上,68歲以下。 有穩定的收入狀況,以及能按期按月繳款本利攤的人。 當你要在郵局借錢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郵局借錢條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

為了解決郵局借錢條件的問題,作者邱淳孝 這樣論述:

  我們每一天,   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

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你也會這樣嗎?   ‧「我太憤恨了,但我不能表現出來,不然別人會覺得我很難搞啊。」   ‧「我竟然嫉妒我的好朋友?我怎麼那麼小心眼?!」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默默在心裡詛咒他一千遍,怎麼辦?我好邪惡!」   ‧「我一直哭,停不下來。我太沒用了,我好糟

糕。」   當你心裡滋生一些暗黑情緒,你是否總習慣性地質疑與指責自己?但那就像是你身體已經受傷,卻仍往傷口上撒鹽般殘忍。因為暗黑情緒除了提醒你辨識當下的危險或需要外,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久遠以前你心裡所埋藏的傷,或是原生家庭不適切的教養模式……暗黑情緒下的傷口,需要你上藥、包紮;暗黑情緒下的你,需要你疼惜與擁抱。   曾見過數以百計個案的邱淳孝心理師,也曾在青少年時期,走過一段被暗黑所圍困的憂鬱、痛苦日子。他曾藉著咬自己,以度過那段煎熬,而鏤刻在血液裡的孤寂與無助,他未曾遺忘,因此本書的書寫,他期待是一道光,照進每個人心裡的荒蕪,以及讓內心荒蕪的人理解,你並不孤單。   正面情緒,幫助

我們「向外」與人連結;   而暗黑情緒,幫助我們「向內」更深地認識、療癒自己。   這份認識,能讓你更自在與強大。 本書特色   重要行銷資料:   ◎「還記得在某一次的課堂上,我經歷了一場對我來說攸關重要的心靈手術。當時的心理劇導演賴念華老師,一開始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試圖去接觸我的情緒,但我都像喝醉,還是迷路一般:「不知道欸,就沒有什麼感覺……」後來,賴念華老師在某個關鍵點問我:「你一直都是這樣子的嗎?讓自己沒有感覺……」   在那一瞬間,我首先感覺到自己的胸口熱熱的,眼眶濕濕的,但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也無法真的掉淚。   有一股能量往上衝,但我又本能性地把這股能量往下壓。那種難以

言喻的感覺,讓我有點興奮,但更多的是因為陌生,所以害怕。   帶著這些無比混亂的感覺,接著,我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從喉頭擠出一點點的聲音說:「對……」   在講出那個「對」字之後,我內在好像有些什麼我說不清楚的東西,變得不太一樣了。我可以感覺到我的內在,原本有著厚厚一層包裹住我的情緒隔絕保護罩,那個保護罩終於裂開了一點點的縫隙,透進了一絲絲的光線與空氣。   在賴念華老師挑戰我的那個當下,我感覺到很深地被懂、被穿透、被挑戰:「原來是我自己,讓我自己沒有感覺的。」   好像有一些枷鎖、封印,在那一瞬間,慢慢地開始「剝落」……   還記得那天下課後,大約是黃昏五、六點,我走到常吃飯的118

巷美食街。我第一次真正地「聽見」旁邊店家的叫賣聲,以及「聞到」撲鼻而來的炒飯味道,開始「感覺到」原來有微風輕拂過我的臉龐,我開始可以感覺到我「正在呼吸」。   在那當下,我非常非常感動。我很清楚地意識到,那一刻,在我心中浮現一個清楚的念頭是:「原來,這就是活著的感覺嗎?」──邱淳孝心理師 名人推薦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周慕姿(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

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我們內在有個恐懼是,如果不表現出那個「好」的樣子,而壓抑下那些見不得光的暗黑,我們就是不好的,我們就不會被接受。但你所恐懼的陰影,會在你否認、壓抑、累積了之後,某一天回過頭來找你,甚至用爆發的方式反噬,毀滅登場。尤其是,那些自己覺得見不得人的「暗黑情緒」。   ◎本書不是教你戰勝暗黑情緒,而是請你去牽起暗黑情緒的手,聽聽它要告訴你些什麼。暗黑情緒裡或許埋藏著久遠以前的傷,以及很多的情緒起初是為了保護你而產生,你的聆聽、接納與陪伴,能讓暗黑情

緒成為你生命中很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 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

、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臉書粉專: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www.facebook.com/sincerepika/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009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018 【推薦序】暗黑情緒,可能是源自過去的傷害/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022 【自序】原來,這就是活

著的感覺嗎? 027   第零章、序 第一節、暗黑情緒,如影隨形 042 第二節、雖然暗黑,卻很真實 045  第三節、面對暗黑情緒,才不會被反噬 048   第一章、情緒的重要觀念 第一節、化「暗黑情緒」為友──負面情緒的重要 052 一、沒有所謂的「負面情緒」 053 二、負面情緒的功能  054 第二節、華人文化緊箍咒  057 一、以和為貴  058 二、集體主義──關係至上  068 三、用「恥感」訓練孩子  071 第三節、情緒能量守恆定律──壓抑的情緒,不會真的消失 073 第四節、面對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  077 第二章、情緒七宗罪 第一節、憤怒  087 一、憤怒的

本質──敵意vs.破壞性 088 二、憤怒的功能──護衛軍  091 三、憤怒,反而讓我們更親密  096 四、憤怒的變形  098 五、除了憤怒,其實還有……  103 六、如何面對自己的憤怒 111 第二節、憂鬱  116 一、憂鬱症與憂鬱  117 二、憂鬱=不愉快+對過去自己的負向評價  119 三、過度的憂鬱──變相的自我傷害  120 四、憂鬱為什麼這麼難擺脫?──肯證偏誤、情緒關連記憶、反芻性思考  129 五、憂鬱的目的  134 六、如何與憂鬱共處? 136    第三節、焦慮  140 一、焦慮幫助我們提前做準備  141 二、焦慮的心理機制──不愉快+對未來的負向預期 

142 四、焦慮的上癮循環圈  145 五、如何應對自己的焦慮?  150 第四節、羞愧與罪惡  159 一、羞愧感  160 二、罪惡感  161 三、從羞愧到罪惡  162 四、羞愧感讓情緒「暗黑化」  168 五、如何應對羞愧感與罪惡感?  169    第五節、絕望  173 一、絕望等級  173 二、習得性的無助感  174 三、絕望的好處  179 四、怎麼面對絕望?  182 第六節、羨慕與嫉妒  188  一、羨慕與嫉妒的異同  190 二、羨慕、嫉妒、「恨」──情緒暗黑化的來源  194 三、如何善用羨慕與嫉妒  198 第七節、恐懼  207 一、恐懼的內涵──天生內建的

避險機制  208 二、恐懼的生理機制  209 三、恐懼的分類  211 四、恐懼──改變最大的敵人  217 五、如何克服恐懼?  221 第三章、潘朵拉的盒子──情緒隔絕的機制 第一節、情緒隔絕概述  234 一、自我保護的保險絲  234 二、情緒隔絕是有用的  235 三、超出「容納之窗」  237 第二節、情緒隔絕的方式  240 一、斷電──感覺不到感覺  240 二、否認感覺──無法辨識或不想承認自己的感覺  242 三、不讓自己停下來──工作狂、喋喋不休、焦慮型媽媽  245  四、延宕反應  246 第三節、隔絕情緒的風險與代價  249 一、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  24

9 二、失去應對挑戰的能力  250 三、壓抑之後的反彈  251 四、「說」不出來的,就會用「做」的  255 第四章、暗黑情緒的延伸──為何人性中有這麼多的「惡」? 第一節、自殺  261 一、自傷不等於自殺  262  二、自殺  265 第二節、暴力  268 一、家庭暴力  269 二、衝動控制障礙:把「壞」投射出去  212 第三節、罷凌  274 一、尋找代罪羔羊  274 二、團體的情緒出口、創傷的承載者  275 三、因未知而恐懼  277 四、總結:創傷傳遞的過程  278 第五章、情緒急救手冊 一、拒絕失控的正向思考  282 二、請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情緒  284 三

、有意識地轉移情緒──模式中斷法  285 四、痛苦承受力──降低自我傷害的五個練習  290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310     【特別企劃一】   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當我憤怒,怎麼辦?   對於「害怕憤怒」的人:   ‧能說,就不會做。   ‧練習憤怒,增加戰鬥經驗。        壓抑憤怒,反而會讓憤怒變成帶有毀滅性的行為,因此練習合宜地用語言表達憤怒,藉此樹立你的原則與界線,反而能讓別人懂得尊重你。   對於時常被憤怒控制的人:   ‧保持憤怒──但降低破壞性,保持關係。   ‧完成憤怒的目的──自我保護,減少衝動。       

 憤怒是好的,憤怒裡的「破壞性」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所以若你時常被憤怒控制,你需要優先管理「傷害對方」、「同歸於盡」的衝動,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以及保護那些你愛的人。   當我憂鬱,怎麼辦?   ‧停止反芻式自我傷害。   ‧微調「月亮」與「太陽」的比例。   ‧接納自己現在的狀態。   憂鬱的核心是反覆地「自我虐待」,也就是向內的「自我攻擊」:拿鞭子的人是自己,被鞭打的人也是自己。   因此接納現在這個不完美、讓自己不滿意的自己。提醒自己,除了最糟糕、災難的部分之外,還有其他的「例外」,這能有效幫助你面對憂鬱。   當我焦慮,怎麼辦?   ‧打破自己的焦慮上癮循環。   ※尋找「

刺激源」。   ※替代行為。   ‧學習「不用腦」──「活在當下」。   ‧讓自己「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培養自信。   ‧將焦慮視為「興奮」。   焦慮最惱人的部分是具有「成癮性」,你以為當你焦慮地做好萬全準備,就不會失敗、不會失控,但這反而讓你被焦慮折磨,卻又離不開焦慮。   因此面對焦慮的關鍵,在於打破內在這個「必須完美」的信念與循環,用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面對未知。   當我羞愧與罪惡,怎麼辦?   ‧從「羞愧」移動到「罪惡」。   ‧知恥,但不羞愧。   ‧承擔能承擔的,接納改變不了的。   罪惡感推動我們補償與修復,羞愧讓我們想把自己藏起來。因此面對羞愧與罪惡最具有建設性

的方式,就是「承擔起責任」。讓新的自己,慢慢更新過去那個不滿意的自己。   當我絕望,怎麼辦?   ‧區分憂鬱與絕望的不同。   ‧當你放棄──打敗自己的,其實是你自己。   ‧願意努力面對的你,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尋找「例外」經驗。   絕望讓人逃避、退縮,陷入一個絕望的孤島。然而「習得性的無助感」,雖迴避了失敗與挫折,但也讓你失去了改變的機會。   記得:「可以被打倒,不要被打死」,只要站起來,比倒下來多一次,那就會讓你的人生有未來與新的可能性。   當我羨慕/嫉妒,怎麼辦?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自己身上。   ※直問內在恐懼。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   ‧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   ‧適當區分「想像」與「真實」。   ‧表達「脆弱」與「連結」,而不是「攻擊」與「控制」。   羨慕與嫉妒的對象往往是「別人」,但羨慕與嫉妒的核心,其實與自卑感及自我價值有關,因此把重心回到自己的匱乏感,用羨慕超越自己,用嫉妒建設關係,你更能感覺到你的成長與力量。   當我恐懼,怎麼辦?   ‧區分「想像」與「真實」的恐懼──恐懼循環的四個階段。   1.過度想像。   2.恐懼的反撲:搜尋線索。   3.癱瘓或加速失敗。   4.恐懼的根源:第一個記憶。   ‧直面恐懼   1.思考最糟糕的結果,但不被其控制。   2.挑戰自己的害怕──

100天恐懼挑戰計畫。   3.洪水法與系統減敏感法。   4.小結──訓練你的恐懼肌肉。   ‧改編你恐懼的故事。   ‧增加自信──練習自我肯定。   恐懼是因為未知,有許多想像,就像恐怖箱在揭曉謎題之前,最令人害怕,殊不知那只是一隻無害的絨毛娃娃。   所以克服恐懼的方式,就是直面你最害怕的事情。透過嘗試與冒險,你才能感受到,其實你擁有面對恐懼的力量!   【特別企劃二】   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1.高強度有氧運動。   根據科學實證研究,運動會分泌腦內啡與多巴胺,直接改變你的大腦狀態。高強度有氧運動更能讓你正當地宣洩能量,恢復身心平衡。   2.深吸慢吐。   呼吸

也同樣能直接改變生理機制,降低壓力皮質醇,啟動放鬆的副交感神經。然而,呼吸的重點不在於「深」,而在於「慢」。當你放慢速度,把重心回到身體感官,自然可以得到深刻的「平靜」。   3.替代自我傷害的其他發洩。   ※握冰塊。   ※用橡皮筋彈自己、用指甲掐自己。   ※「畫出」自己的傷口。   ※不與他人互動的情況下,發洩對人的不滿。   ※用力地哭。   自我傷害許多時候都是「衝動行為」,事後會帶來後悔。因此若用一些替代自我傷害的其他發洩,讓自己不留下永久性的傷害,或引起自責與羞愧,能有效度過「自我傷害的危險高峰期」。   4.數數。   轉移注意力是處理情緒的方法之一,然而若用電視、手機

等高強度的刺激,有時反而會有被影響與擾動得更厲害的風險,因此,透過「數數」轉移注意力,讓一切簡化,反而能夠更純粹地幫助你安定下來。   5.誘發感官。   ※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   ※正念──從一顆「葡萄乾」開始   當你還是個嬰兒時,不會說話、不會思考,你就已經用你的感官,在與世界連結。所以透過誘發不同的感官,能夠幫助你回歸身體最原初的感官力量,找回你與自己身體的連結。 推薦序 暗黑情緒,可能是源自過去的傷害/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多年前曾看過一部由皮爾斯.布洛斯南和蘇菲.瑪索主演的007系列電影《縱橫天下》(

The World Is Not Enough),其中有一個反派角色,相當的引人注意,因為他全身沒有了痛覺,因此當起殺手,幾乎天下無敵。而同樣的設定,在《龍紋身女孩》系列中,另一位反派身上也出現過。當然也不是只有反派,一部印度電影《跳痛先生》(The Man Who Feels No Pain)就把這樣的人物設定為好人主角。由於不怕痛,所以幾乎不被這樣的感受所限制,他們在電影中就像獲得了某種超人能力般的,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   聽起來似乎令人羨慕?在看著這樣設定的電影時,幾乎所有人都無條件的接受了這類的「超人」觀點。畢竟對多數人來說,疼痛幾乎與一切傷害有關、是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枷鎖,我

們一般人本能的就想逃避任何疼痛,也會因為各種疼痛而屈服。   但真正的的狀況是,這類「無痛症」的人,有百分之二十活不過三歲,就算撐過了這個關卡,絕大多數也都會在二十五歲之前死亡。   何以如此?答案不難想像,因為痛覺雖然讓所有人都厭惡,但它卻是保護人類免於遭受重大傷害、協助幫忙復原、幫忙人類牢記,並避免再次創傷的最重要幫手。沒有痛覺,人沒有辦法在正經歷致命傷害時,做出各種即時的自救與迴避的反應,而多數人就算在他人的幫助下,僥倖躲過一、兩次死亡的威脅,也還是無法學會害怕、學會逃避各種具有嚴重傷害性的事物,像小心刀具、避免燒燙傷等,最終多數人仍不免因各種意外而提早走向死亡。   反過來說,人

人都追求的快樂情緒,很多時候,也會給人帶來嚴重的傷害。世上的毒品種類繁多,但它們的共通點,都是透過化學結構誘發人體的愉悅反應,讓使用過它們的人不斷的沉迷其中。但這樣的愉悅背後,完全沒有快樂情緒本來所應該擁有的正常與現實基礎,它不是來自你的任何一種現實上的自我實現或成功,而單純只是透過外力攝入的化學物質,騙過了你執掌快樂的神經系統而己。類似的,還有一種特殊的躁症患者,他們躁狂狀態的症狀,常常以極度的快樂為核心,因為絕對的自信、亢旺的精神,做出像毫無節制的借錢購物、狂放的性濫交等任何一般人都會害怕負面後果,而多所自我約束的逸樂行為。雖然當下充滿了幸福感,但最後還是要面對各種脫序行為,對自己和他人所

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快樂的功能,確實是趨動人類行為的重要推力,但如果那樣的快樂與現實脫節,這種人類趨力所引導出來的,最終都只會變成當事人的悲劇。   黑格爾曾說過,凡存在即合理。在人類身上,多數存在的功能是千萬年自然演化下來的結果。它們的存在,其實都有著維護生命的特定功能,但重點是不能偏廢,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必須針對現實,發揮其正確的功能、目的。而人類的情緒,就是其中最需要達到平衡的功能之一。在台灣這種多元文化和價值交錯,但多數人又還在混亂夾縫中求生存的社會中,我認為邱淳孝諮商心理師的這本書,在情緒的平衡上,為我們指出一條很值得參考的道路。   「黑」作為顏色的概念

,其實是中性的。它可以承載著優雅與氣質,但作為與偏見接壤的顏色,它也常被各種人類的文化賦予不少負面的形象。史派克.李執導的電影《黑潮麥爾坎》(Malcolm X)就有這樣的一段,主角在獄中面對著啟蒙的獄友,拿著字典去比較「白」與「黑」的概念時,赫然發現黑色與白色,竟然可以在英語世界裡包含著貶與褒的反差。   在這樣的狀態下,用「黑暗情緒」來替代「負面情緒」是很有意思的用法。因為這正是我們直面這種人類固有,且重要情緒的第一步。我們確實排斥、討厭黑暗情緒,但它本質上並非負面,就像痛覺,它的存在有其功能面的意義。接著本書從文化的觀點,帶著讀者檢視這種被視為個人的、私密的情緒成分,其實不能不從社會的

角度來看待,這更是協助了習慣被「反求諸己」的文化觀點所挾持的狀態下,真正踏出尋求人、我平衡的重要關鍵。   接著,邱心理師循序帶領著讀者分別檢視憤怒、憂鬱、焦慮、羞愧/罪惡、絕望、嫉妒與恐懼等暗黑情緒,解析它們的構成,讓讀者能夠在理性的層次上,看透暗黑情緒如何在人類身上運作,並提出面對這些暗黑情緒,讓它們的功能得到正常發揮的方法,這讓我們可以很有準備的面對正身處其中,或未來即將要面對的各種暗黑情緒的挑戰。   接著本書又帶著讀者回顧各種可能的「過去」。一如面對疼痛,就像不是每一種痛都可以揉一樣,人類常常會有很多本能的自我保護反應,這些反應並非沒用,但在某些狀態下,卻也不見得是最佳的方式。暗

黑情緒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   最後邱心理師再度呼應了本書一開始的角度,畢竟文化講的就是人、我之間,而暗黑情緒除了在過去、未來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之外,也會透過他人間接的影響到我們,面對他人的暗黑情緒,同樣也是個必須正視的問題,理解暗黑情緒如何產生了人性中的惡,會讓我們從中看清,並預測各種可能的人際傷害的軌跡。   最後本書做了相當好的總結,在清楚了解了暗黑情緒在自己的過去、即將的未來和人我之間的平衡觀點後,提

出了幾個面對暗黑情緒時相當好的方法,個人相當推薦。因為將暗黑情緒標記為全然負面,就像是追求永遠處於不會疼痛的麻醉狀態一樣,是不必要,而且危險的;正確的方式,是追求暗黑情緒的正常功能發揮,而本書就是這樣一本相當好的參考書籍。   如何善用羨慕與嫉妒   我們華人社會很矛盾,一方面在升學主義的文化底下,鼓勵大家競爭、要優秀、要出頭,以此光宗耀祖,激起我們內在很多羨慕與嫉妒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在集體主義的文化底下,又非常需要以和為貴的友善氣氛,強調分享、相親相愛、不自私,因此大多數的人,對於自己有羨慕與嫉妒的情緒,都會覺得自己好像「太現實」、「太小心眼」,應該「更寬宏大量」一點,也就是,我們其實

很壓抑羨慕與嫉妒的情緒。 但實際上,如前面所說,所有的情緒都有好的一面,端看你怎麼使用。因此,接下來談談可以怎麼更好地接納自己這些,看起來鋒利但卻真實存在的情緒,並且更好地使用它們。 (一)   將投射出去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1.     直問內在恐懼 首先,羨慕與嫉妒有一個特色,也就是關注的焦點大多都是在「其他人」身上,所以要一個人要把眼光放回到自己身上,逼自己看自身內在的不足,這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羨慕與嫉妒暗黑化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與自卑,因此要妥善地面對羨慕與嫉妒,就必須要勇敢地認識自己。因此,當你意識到,自己過於羨慕或嫉妒其他人時,就應該讓自己停下來。 你要回到自己身上,

問問自己:「我怕什麼?」是匱乏嗎?「我在那些我羨慕/嫉妒的人身上,看到了什麼,是我自己身上所缺少的?」 是自卑嗎?「我看到對方的好、擁有的東西,我自己有嗎?他們的好,撩起了我心中的什麼痛點嗎?」 或許當你這麼問的同時,你會感到另一種無力感是:「我知道我對自己沒自信已經很久了,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是一種羞愧感,很想讓自己躲起來:「我知道我有很多問題、不足,我真的不想再去想這些了……」 這感覺很不舒服,但卻是認識自己,更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2.     減少把自己放上「比較」的機會 由於現在社群媒體的大量曝光與使用,我們常常會過度仰賴網路上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再加上大家總會有個

傾向,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而把不完美的部分藏起來,因此社群網站往往是個滋生羨慕與嫉妒的大本營。 另外,人往往有個機制與習慣,就是自己愈在意的事情,愈會放大它的影響力。所以對你來說,愈自卑的事情,你就愈會去在意;但是愈在意,反而會愈自卑。

30歲了,未來你想要當將才還是庸才?:總結3300位高階主管的人生思維,想要成功就一定要知道的77個守則

為了解決郵局借錢條件的問題,作者千田琢哉 這樣論述:

  這世界除了部分天才之外,其餘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人:   一種是30出頭更加嶄露頭角;另一種則是30歲之後逐漸失意墮落。   是什麼樣的差別,導致這兩種人在起跑點相近,結果卻截然不同?   如果你總是在問「為什麼成功的不是我?」,在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77個總結出超過3300位高階主管成功人生的守則,   只要學會了,即使現在居於劣勢也能全面逆轉,反敗為勝。   ★《你不知道絕對會後悔的100句話》、《這樣講你一定會後悔的100句話》作者「千田琢哉」最新力作   ★來自超過3300名高階主管X10000名商務人士的親身經驗總結   ★工作、公司、客戶、人際、金錢與戀愛

,決定你一生成敗的關鍵守則都在這本書   以下,你是哪一種人?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   ◎ 首先觀察對方   ◎ 堅持名片夾中只有少量名片   ◎ 將眼前工作視為下個工作的行銷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   ◎ 首先想要看穿對方   ◎ 以名片夾的厚度自豪   ◎ 認為開發新客源才是一切   20歲時,初出社會,每個人最大的差異是學歷,但成功的差距並沒有很大;   30歲時,學歷已經不重要,但成功的距離卻逐漸拉開……   大部分的人都是在20歲左右步入社會,工作近10年,到了30歲,多少都會擁有過幾次小小的成功,但卻經歷更多的不順遂。而這些不如意、曾

被拋出既定軌道的經驗,其實都是從逆境反敗為勝的重要關鍵。   逆轉勝只有2個必要條件:   第一,曾經不如意,被拋出既定軌道。   第二,即使是被拋出既定軌道,也不自暴自棄。   如果說20歲是人生一個新的開始,   那麼30歲,其實才是一個人成敗的最關鍵時期,   怎麼看待人生、怎麼思考事物、怎麼面對問題……   決定了你一輩子在天堂或地獄,現在才是真正決定勝負的時候。   【工作】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在工作中發現人生。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將工作與人生一分為二。   →工作佔去人生大半時間,這樣未免太可惜了。很多人都討厭自己的工作,那等於是討厭自

己的人生。如果沒有轉職或獨立創業等念頭,就去證明目前待的地方自有其魅力。   【組織】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獲得名不符實的過高評價會覺得危險。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獲得過低評價會爆怒。   →名不符實的「過高評價」,遲早會被看破。不只如此,之前獲得的評價有多高,被看破後所獲得的評價就有多負面,這是很恐怖的事。實力只有60分,卻獲得80分過高評價的人,一旦被看破,就會從原本的60分倒扣20分,被視為只有40分;相反的,實力60分卻持續獲得50分或40分等過低評價的人,當旁人瞭解這人的實力原來有60分,評價就會瞬間暴漲。   【感受力】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在

聚會中結識一人、與之深交。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在聚會中與一票人交換名片。   →有人在聚會中總忙著到處與人交換名片並炫耀,然而事實上,這些人睡一覺起來就誰也不記得誰,只是重複著毫無改變的人生罷了。逆轉勝的人在聚會時,只會結識一人。他們會認真傾聽,將眼前的人視為全世界最重要的人,對方很可能對此有所回應,雙方的關係也很容易就此延續下去。   【數字】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在研習會的即席問答中,問題總是只有一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口頭禪就是「我有三個問題」。   →轉敗的人,在即席問答時間,總會說什麼「我有三個問題」,讓週遭旁人倒盡胃口。而且往往說著說著,

連自己都忘了最先的問題是什麼。而逆轉勝的人,永遠就是一個問題,感覺簡潔俐落,會鎖定最想問的,出聲提問。正因為對於另外捨棄的九十九個問題的遺憾,這唯一的問題才更顯貴重。提出好問題的人,將來就會成為回答問題的人。   【人際關係】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有十年被持續當成笨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有十年持續將他人當成笨蛋。   →逆轉勝的人,是以挑戰者的身分面對人生,擁有勇氣的挑戰者,總得遭受缺乏勇氣的旁觀者在背後指指點點。而逆轉敗的人,總以旁觀者的身分生活,所以他們的使命就是藏在他人身後的陰影,向挑戰者扔石子。   【金錢】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厭惡毫無理由

的打折。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為求訂單,很乾脆地自己先打折。   →或許有很多人認為,打折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打折並非理所當然。請注意,這是大幅降低信賴感的可恥行為。逆轉敗的人,為求更多訂單,會不問理由、毫不在乎地打折。但風聲遲早會傳到以原價購入的客戶耳裡。更何況,獲得打折的客戶也不會因此心存感激,他們反而會懷抱不信任感,認為:「既然可以打折,一開始為什麼不明講呢?」最後不管是你或對方,又或其他原有客戶,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從中獲得幸福感。逆轉勝的人,厭惡毫無理由的打折,會毫無例外地一律拒絕。   【戀愛】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憑直覺談戀愛。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

條件齊備後才談戀愛。   →當一個人逐漸喪失自信,就會開始要求對方的條件,逐一列出收入、職業、身高、學歷、家世……等完全不曾反躬自省的各項條件。到了最後,慢慢地也只能與這些熱門對象談戀愛。逆轉勝的人,毫無例外地都靠直覺談戀愛。因為靠直覺談戀愛,一邊慢慢發覺對方優點才是正確流程。戀愛若非「因為喜歡所以喜歡」,就難以燃起熊熊愛火,其他什麼條件都是多餘。 作者簡介 千田琢哉   次代創造館代表。出生於愛知縣犬山市,成長於岐阜縣各務原市。畢業於東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科,歷經日系損害保險會社總公司、大型經營顧問公司等工作經驗後獨立開業。於顧問公司服務時,以總指揮的身分領導眾多業種、業界大型

專案的戰略擬定乃至於執行支援。   至今曾與總計3300位高階主管,以及超過萬名商務人士對話。除了這些實際對話經驗,本身也因投入人材流動性極高,同時要求短期收效的顧問界職場環境,獲得豐富實戰經驗並從中累積相關智慧。目前以活用上述業界經驗與智慧自我期許,以「挑戰禁忌、創造新時代」為己任,從事創作。此外,也擔任眾多上市企業、商工會議所或TSUTAYA BUSINESE COLLEGE等研修講師,也是多數組織的社外顧問。   已出版多部暢銷書籍,包括《死前不為工作所苦,20多歲就想邂逅的100句話》(KANKI出版)等,本書為其第四十五本著作,總銷量逾期百萬冊。   曾接受《朝日新聞》、

《日經 Business Associe》、《日經Woman》、《週刊Diamond》、《別冊寶島》、《宣傳會議》、《週刊 Play Boy》、《週刊SPA! 》、《BIG tomorrow》等媒體訪問報導。目前定居南青山。   E-mail: [email protected]   官網:www.senda-takuya.com/ 譯者簡介 鄭曉蘭   古怪難搞的水瓶女,興趣是與主流唱反調,夢想是踏遍世界各個角落,身分是日文口筆譯者、華語教師與特約記者,曾客串國際新聞編譯與日語教師。熱愛文字與創作,將閱讀寫作還有錢領的「翻譯」,視為老天賞賜的終極夢幻職業。其他譯作包括

《黃眼睛的魚》、《公園生活》(麥田),《來觀光吧,縣廳款待課》、《一切終將遠去》(角川)等。 前言 【Part1 工作】 ※0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在奠基時期,會踏遍迷宮中的所有路徑。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持續詢問前輩最短路徑。 ※0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一開始在冷門單位留下無人能及的亮眼成績。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被逐漸埋沒在熱門單位中。 ※0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首先死守壓倒性的「量」。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以「質」為藉口,迴避「量」的要求。 ※0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低頭道歉:「對不起害您擔心了。」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

賭氣地說:「不用你說,我知道。」 ※0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細細咀嚼各行菁英的歷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只會以拙劣手法偷師各行菁英的成果。 ※0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將眼前工作視為下個工作的行銷。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認為開發新客源才是一切。 ※0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聽到建議,會立即付諸行動。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總覺得「難以認同」,像塊石頭紋風不動。 ※0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收到電郵回覆,立即回信「已收到來信」。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收到電郵回覆,總是延遲回信。 ※09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是察覺問題達人。 30世代

急速失意的人:是教人狂。 ※1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讓上司不安地提醒:「凡事並不是快就好喔!」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讓上司不安地催促:「還沒好嗎?」 ※1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在工作中發現人生。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將工作與人生一分為二。 【Part2 組織】 ※1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將客戶看得比社長還要重要。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認為「客戶只是自己出人頭地的手段」。 ※1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走到聚光燈的邊緣。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走進聚光燈正中間,被人捧上天。 ※1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認為新人輩出,超越自己理所

當然。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覺得快被超越,就無所不用其計地欺負打壓後輩。 ※1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獲得名不符實的過高評價會覺得危險。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獲得過低評價會爆怒。 ※1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常常暢所欲言,最後仍會遵循公司方針。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往往沒什麼意見,最後卻背離公司方針。 ※1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從同期同事中找出獨一無二的密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與三名以上同期同事成群結黨。 ※1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獲得總務部與會計部的好評。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遭受總務部與會計部的劣評。 ※19 30世代反

敗為勝的人:會在蠻橫上司的手下磨練精進。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在好好上司的手下安逸度日。 ※2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與上司建立師徒關係。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傾向與上司保持距離。 ※2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不挽留離去的人。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挽留離去的人。 ※2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立即回答「我想出人頭地」。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將「工作價值比出人頭地更重要」這種冠冕堂皇的話掛在嘴上。 【Part3 感受力】 ※2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首先會觀察對方。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首先會想看穿對方。 ※24 30世代反敗為

勝的人:會好整以暇地判斷。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好整以暇地決斷。 ※2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在會議中率先發言。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到會議最後才試圖爭取認同。 ※2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認為「忙」很可恥。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忙」是唯一的自我認同。 ※2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寫出讓對方開心的賀年片。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塞給人家印有自己孩子超大特寫的賀年片。 ※2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與人爭辯,到最後都會讓步。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與人爭辯,吵不贏晚上就睡不著。 ※29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在聚會中結識一人、與之

深交。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在聚會中與一票人交換名片。 ※3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將甜頭讓給他人。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從他人手上掠取甜頭。 ※3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堅持名片夾中只有少量名片。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以名片夾的厚度自豪。 ※3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自費參與研習會,自我學習。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參與免費研習會,還在問卷寫下「有夠無聊」。 ※3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以速度與耐力一決勝負。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總以「慢慢來」當作託詞。 【Part4 數字】 ※3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報告正確數值。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報告稍微灌水的數值。 ※3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熟知二度震撼、效果減半。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重複相同服務,讓人厭煩。 ※3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傾注全力吸引顧客三度造訪。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一、二訪的顧客就放牛吃草。 ※3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從三方面約略收集資訊後做出判斷。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想要到處收集資訊,直到時間耗盡。 ※3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對於與本身相關的數字,絕不會搞錯位數。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頻繁搞錯數字位數。 ※39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將「瞬間改變51%以上」稱為改革。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誤以為「改善的延伸意義包括改革」。 ※4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在研習會的即席問答中,問題總是只有一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口頭禪就是「我有三個問題」。 ※4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掌握以十年為單位的潮流。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持續追逐以一年為單位的流行。 ※4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將「統計數據不以『1』開頭的市場」視為商機。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認為「以『1』開頭的市場」才安穩。 ※4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靈活運用長短期不同機率。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一見機率便囫圇吞棗。 ※4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

會以一般常識的三倍超快速,讓人來不及中傷批評。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 「溫吞龜速+唯唯諾諾」,最後被外界嫉妒擊潰。 【Part5 人際關係】 ※4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搭早一班電車。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搭晚一班電車。 ※4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在氣氛最高潮之際告辭。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讓對方說出:「您時間方面沒關係嗎?」 ※4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口頭禪是:「我要去郵局寄信,有沒有什麼要幫忙的?」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口頭禪是:「這個也順便麻煩你。」 ※4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拍照時,會想辦法逗對方笑。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

:拍照時,會以「多笑一點!」強制對方笑。 ※49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即便自己才是應該被人致謝的那方,也送出謝卡。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即便自己是應該致謝的那方,收到謝卡也只會裝糊塗。 ※5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不與在電梯拿出手機的人共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在電梯中還是會繼續講手機。 ※5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在真心話中摻雜一小匙謊話。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以層層謊言塗抹人生,最後被看破手腳。 ※5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愈是發火,愈是禮貌周到。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一發火,就出言不遜。 ※5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被人討厭,

也會覺得「在所難免」並將之拋諸腦後。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為了自我防衛,會在被討厭前先討厭人家。 ※5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有十年被持續當成笨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有十年持續將他人當成笨蛋。 ※5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婚禮只招待至親好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希望婚禮愈盛大愈好。 【Part6 金錢】 ※5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認為最初十年是投資自我的時期。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一開始就滿腦子只想著回收。 ※5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就算沒明說,也會自行吸收消費稅。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事後變卦要求:「不好意思,金額須含消費稅

。」 ※5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在付款日前一天匯款。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比付款日延遲一天以上匯款。 ※59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厭惡毫無理由的打折。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為求訂單,很乾脆地自己先打折。 ※6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從不對半拆帳。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喜歡對半拆帳。 ※6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明白金錢才是熱忱的證據。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道出「金錢與熱忱不可相提並論」的冠冕堂皇話語。 ※6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對住處捨得花錢。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對住處捨不得花錢。 ※6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家中物

品很少。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家中堆滿物品。 ※6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對於借錢超不拿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為了借錢,花招百出。 ※6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不過度服務。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提供過度服務,自掘墳墓。 ※6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絞盡腦汁讓收入倍增。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絞盡腦汁讓稅金減半。 【Part7 戀愛】 ※6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被真命天子(天女)一甩再甩,從中磨練自我。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反覆徘徊於第二到第一百個備選間,徒然過完一生。 ※68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認為失戀是下一段戀情的開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覺得失戀是世界末日。 ※69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不追問對方祕密。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問出對方祕密,自取滅亡。 ※70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一開始就直接表露出本身缺點。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一開始就裝模作樣,逼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71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遭受誤解也不辯解。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為免遭受誤解,鎮日滿嘴藉口。 ※72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彼此凝視,以眼神對話交流。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耐不住沈默,持續聒噪。 ※73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憑直覺談戀愛。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條件齊備後才談戀

愛。 ※74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任性地戀愛。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裝模作樣地想談成熟的戀愛。 ※75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會因性事不合而分手。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會因個性不合而分手。 ※76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討厭與同性混在一起。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總與兩名同性混在一起玩鬧。 ※77 30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以「On」模式展開戀情。 30世代急速失意的人:以「Off」模式展開戀情。   【工作】 ◎三十世代反敗為勝的人:在奠基時期,會踏遍迷宮中的所有路徑。 ◎三十世代急速失意的人:持續詢問前輩最短路徑。 「我擅長的領域是這個」、「我是為了

做這個才進公司的」,一開始就這麼主張的人會在三十多歲時急速失意。 這種人不僅難以獲得旁人奧援,做人更是缺乏彈性,日後難成大器。 就算是計程車司機,假設進公司頭一天就對擅長領域自我設限,也很難在這一行賺大錢。 一開始,要設法擴展本身可能性才是。如此一來,才能逐漸發掘自己真正的擅長領域為何。說到底,自己現在覺得擅長的工作,也可能在兩年後就變得完全派不上用場。 所以,奠基時期必須像踏遍迷宮中所有路徑一般,盡量繞遠路,貪婪地吸收路途上遭遇的一切事物。 十年後驀然回首,或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一條路。※關鍵點:不繞遠路,就不知道最短路徑。 ◎三十世代反敗為勝的人:一開始在冷門單位留下無人能及的亮眼成

績。 ◎三十世代急速失意的人:被逐漸埋沒在熱門單位中。 希望大家明白,一開始就希望被分配到熱門單位的人,其實是在繞遠路。 熱門單位中通常公司菁英雲集,彼此激烈爭鋒。 不過,最後只有一位頂尖領導人物,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至於其他人則都將會淪為失敗者,逐漸喪失屬於自己的氣勢。 因為這些人當初並不是真的喜歡熱門單位的工作,而只是希望讓別人看到自己在熱門單位中工作而已。 因為在工作一開始,我絕對會推薦冷門單位。 正因為在社內不受重視,競爭自然不會那麼激烈,置身其中更能盡情投入喜歡的工作。 只要工作充滿拚勁,就能做出無人能及的亮眼成績,短期內就能在社內大受注目。 如此一來,早晚會有人徵詢:「想不想

到熱門單位來幫忙?」※關鍵點:愈是不起眼的單位,愈是讓自己鶴立雞群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