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局代售商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山大學 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 張其祿、張存炳所指導 蔡宏裕的 中華郵政代售商品購買意向之研究 (2013),提出郵局代售商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郵局、代售商品、消費行為、計劃行為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林志鴻所指導 戴薏蒨的 以預約制度提升郵局臨櫃服務品質的探討--App創新服務的應用 (2013),提出因為有 線上預約、App的重點而找出了 郵局代售商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郵局代售商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華郵政代售商品購買意向之研究

為了解決郵局代售商品的問題,作者蔡宏裕 這樣論述:

中華郵政於民國92年由原交通部郵政總局改制為國營公司,由於體制的改變以及以營利為導向的經營模式,使得業績掛帥,公司各級單位莫不思如何開源節流以增裕營收,而代售各類商品為郵政公司營利項目之一,本研究在探討購買郵局代售商品的民眾之行為特質,以Ajzen(1985)所提出的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民眾在購買郵局代售商品其潛在的動機為何?本研究希望建立一個消費行為取向的模式來探討及合理解釋民眾的消費行為。 本研究除了驗證計畫行為理論是否適用顧客對於郵局代售商品的購買行為意向,同時加入了廣告效果的變數,以檢驗廣告效果是否為影響行為意向的因素,本研究擬定廣告效果包括廣告內容與廣告通路,廣告內容包括

劇情、標語、表達能力及版面圖像等,廣告通路包括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本研究除了探討行為意向係受計畫行為理論中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三個變數所影響之外,廣告效果是否亦為一重要影響因子,亦是本研究的研究主題之一,本研究將對廣告效果中廣告內容與廣告通路做分析與解讀,以求解廣告效果對行為意向的影響與相關性。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包括:1、 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顧客購買郵局代售商品的動機與行為。2、 驗證計畫行為理論是否能夠合理解釋民眾的消費行為。3、 測驗廣告內容是否為廣告效果的影響因子。4、 檢驗廣告效果是否與廣告通路有關。5、 廣告效果是否影響消費者的意向。研究發現:1、

態度是影響行為意向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認為中華郵政品牌優良,行向清新,受社會大眾所認同,顧客購買郵局的商品可能認為郵局商品都是優質的,對於商品是否為本身所需要,並非最優先考量的因素。2、 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向的影響不明顯在主觀規範層面中多數顧客對行為的發生具有主見,不受家人或同儕的影響,主觀規範對郵局代售商品行為意向的影響不明顯。3、 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具較強的影響力在知覺行為控制構面中,多數受訪者具有足夠經濟能力以及能夠判斷商品的良窳,對於購買的方便性以及有時間與相關資訊的獲得則不具明顯的影響,可見多數受訪者認為購買郵局代售商品不具方便性,可能因為沒時間或須久候而影響其購買意向。4、 廣告

內容對於廣告效果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在廣告內容的構面中,廣告圖像清晰、訴求明確是較具影響力的因素,可見郵局的廣告以劇情及主題訴求取勝,而廣告標語及請名人代言則較不具影響力,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不明顯。5、 廣告通路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不明顯此構面中其變項之平均數皆小於3.0,顯示此構面對廣告效果的影響力薄弱。6、 廣告效果受廣告內容的影響大於受廣告通路的影響廣告效果受廣告內容的影響較明顯,而廣告通路對於廣告效果的影響較不顯著。

以預約制度提升郵局臨櫃服務品質的探討--App創新服務的應用

為了解決郵局代售商品的問題,作者戴薏蒨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102年1月郵局推出之行動App—e動郵局為基礎,新增功能以提供民眾更透明的資訊,例如揭露目前待辦人數、辦理業務之流程與所需文件,並模仿醫療院所線上預約看診制度建立郵局線上預約辦理制度,提供民眾事先擇取空白時段以減少郵局顧客擁擠、等候時間過久的問題,更開放線上預先填寫單據的功能以期縮短業務辦理的時間,希望透過新版e動郵局的功能,可以提供用郵民眾更便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