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澤 退出演藝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益源所指導 洪瓊芳的 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 (2003),提出邱澤 退出演藝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表演美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邱澤 退出演藝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邱澤 退出演藝圈的問題,作者洪瓊芳 這樣論述:

做為臺灣地方戲曲代表之一的歌仔戲,一如中國傳統戲曲,是一種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表演等各種因素,而以歌舞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綜合性藝術。演出藝人便是讓此一綜合性藝術的種種因素有機地呈現的重要人物之一。時至今日,戲曲藝人,尤其是野台歌仔戲藝人的社會地位依舊偏低,這或許有許多複雜的社會成因,但筆者以為一位歌仔戲藝人真正的價值所在是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其價值意義是在「舞台」上完成的,帶有複雜色彩的歌仔戲坤生亦然。 郭春美是近幾年崛起於現代劇場歌仔戲的坤生藝人,其出身於所謂的「歌仔戲世家」,民國七十六年曾以《義薄雲天》中「逍遙公子」一角讓人驚鴻一瞥,旋即退出電視歌仔戲的演藝

圈,回歸至其歌仔戲生涯的發根處──野台歌仔戲。民國八十七年應河洛歌子戲團之邀,開始走進現代劇場歌仔戲,以其俊逸瀟灑的扮相及精湛生動的演技,再度引起觀眾的注意與戲迷的瘋迷。如同吳孟芳所言「歌仔戲坤生之所以興起,除了環境和本身的表演優勢之外,最大的原因來自觀眾的支持。」觀眾,尤其是戲迷的支持,是讓坤生在劇團中擁有主導性或較高地位的關鍵,而戲迷可以是瘋狂的,但絕非無端便對某人癡迷到底,通常「舞台形象」是一個重要的導因,而舞台形象的塑造便是「表演藝術」層面的問題,故筆者擬從「表演藝術」的層面切入研究,而野台出身的郭春美,一開始便容易與觀眾直接接觸,不論是台上或台下皆然,她的表演藝術與「開放」的舞台空間

是否也有關係?加上野台、現代劇場、電視歌仔戲藝人的三棲身份,不同的表演空間是否也影響著她的表演藝術?或者她的表演藝術會不會因應不同的表演空間而做調整?而她的表演藝術所根據的美學又是什麼?這些由一位歌仔戲坤生的價值真正所在所引發的等等問題,皆是本文所欲解決的。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分三小節,第一節說明問題意識的緣起,筆者以為一位歌仔戲坤生真正的價值所在應該是在藝術層面,也就是他的表演藝術層面,由此興起具體探討坤生郭春美的表演藝術,以及由其表演藝術所體現出來的審美意識──表演美學。第二節對「坤生」、「表演藝術」、「表演美學」等名詞作一界說,以便釐清一些觀念性的問題,繼而

對歌仔戲之研究做簡單的文獻回顧。第三節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與大綱架構。 第二章為「郭春美的表演藝程」,分兩節。第一節先簡介郭春美的歌仔戲生涯,包括其歌仔戲世家的背景、她的演藝活動等等。第二節論述郭春美與表演藝術關係的形式問題,分五部份,第一部份說明郭春美她從現實生活到演員工作的選擇問題,第二部份談論「從演員到坤生腳色的充任」,第三部份為「從坤生到劇中人物的扮演」,第四部份討論「從劇中人物的扮演到絢爛的舞台生活」,第五部份是「從舞台生活回歸至現實人生」,這五部份恰成一圓,其中第二部份與第三部份,乍看之下似乎沒有差異,因為演員、坤生、劇中人物都是指舞台上的表演者,其實不然,就是因

為似同又不同,所以他們之間有著微妙幽深的關係。 第三章為「郭春美所創造的舞台人物形象典型」。此章是將郭春美的表演藝術做為一個獨立的思索領域提出來,在第一章第二節的「名詞界說」曾說明所謂的「藝術」,有時是指活動的過程,有時是指活動的結果,本章所指偏向後者,故是指郭春美所創造出的舞台人物。基於在不同的表演場域,為適應不同的舞台空間,不同的演出生態,郭春美的表演藝術、表演手段也會隨之有所調整,故而以不同的表演場域概念為分類基準,分別來探究春美於不同舞台空間的各代表人物創造。第一節先探討野台歌仔戲的角色人物創造,第二節則探討電視歌仔戲的角色人物創造,最後一節便論述現代劇場歌仔戲的角

色人物創造。 第四章為「郭春美的表演美學」,是根據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研究結果而來,因為「表演美學」是根據「表演藝術」而來,它是「表演藝術」的「根」或「底」,偏向哲理的層次。本章依據郭春美的表演藝術來建構其表演美學的範疇系統,以她實際的藝術經驗和作品為出發點,來對其表演美學做細緻的論證,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提出郭春美表演美學的中心範疇──色藝論;接著第二節是根據第一節中「色藝論」的「藝」繼續開展,分三部份──正心體驗、美感表現,和體驗與表現的統一;第三部份則是觸及郭春美表演美學的最高範疇──形神兼備。這幾個表演的美學範疇,或許也可以放在其他藝人的身上,但其內涵則未必相同,因為每一

個戲曲藝人的表演藝術是各有千秋,其表演美學也會隨之各有所偏重。 第五章為結論,歸納二、三、四章所言,以作為本文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