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紀錄證明書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戶籍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也說明:本人得向任一戶政事務所申請結婚證明書、離婚證明書、婚姻紀錄證明書、遷徙紀錄證明書或姓名更改紀錄證明書;本人不能親自申請時,得以書面委託他人為之。 前項證明書格式 ...

國立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林宜平所指導 黃于倫的 工農之間-大潭鎘汙染事件研究,1960至1990年代 (2013),提出遷徙紀錄證明書是什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農之間、大潭、鎘、環境汙染。

最後網站遷徙紀錄證明書是什麼 - Evesk則補充:電子遷徙紀錄證明之效力·內政部表示,配合今年1月21日修正公布的「戶籍法」第69條規定,明定人民可繳納規費請領婚姻、遷徙及姓名更改紀錄等證明書。 戶政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遷徙紀錄證明書是什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農之間-大潭鎘汙染事件研究,1960至1990年代

為了解決遷徙紀錄證明書是什麼的問題,作者黃于倫 這樣論述:

本研究回顧大潭鎘汙染事件的發生與村民抗爭過程,重建大潭鎘汙染事件發生過程受害村民的遷移歷程與受害經驗,並以工業與農業的變遷過程,討論村民抗爭如何受「工農之間」的影響。本研究爬梳各種檔案資料,並透過深度訪談與田野調查等多重研究方式,描述1960至1990年代大潭鎘汙染事件發生始末。1963至1972年,因石門水庫興建,部分淹沒區居民被迫遷移至觀音鄉大潭村,讓大潭村從荒地變良田。1973年,高銀化工成立。1979年,村民懷疑有汙染向政府陳情,政府檢測過後證實確有汙染,但政府檢測的結果並未告知村民。1982年,仍對污染問題不知情的大潭村民與日本媒體取得聯繫。1983年,鎘米事件爆發,「鎘米」、「鎘

地」的處理受到媒體與政府的關注。1984年,村民到縣府抗議,同時政府與民間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也在進行。1986,高銀化工廠爆炸事件引發後續村民的抗議行動。1988年,村民圍堵高銀化工並要求協商。1990年,大潭村民領取賠償金,土地被徵收,彼此各奔東西。大潭汙染事件也漸漸被淡忘,曾經紅色屋瓦錯落的村莊消失於地圖上,被雄偉巨大的大潭天然氣電廠取而代之。本研究指出1980年代以來,在產業結構變動與社會變遷的過程中,大潭鎘汙染事件的行動者,如受害居民、汙染工廠、政府單位,將重新面對農工產業轉型的資源分配不均與法令不完備等等的難題。除此之外,「工農之間」也試圖回答,作為行動主體的受害居民,在汙染發生的過

程,此特殊的時間序列中,受害居民由農人轉為工人的身份轉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