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報關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進口報關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俊鵬寫的 國際航空貨運實務(3版) 和張錦源,康蕙芬的 國際貿易實務(1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 江瑞清所指導 周元如的 運用大數據分析建構人才媒合模式之研究 (2015),提出進口報關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數據、職能評估、職能冰山理論、人才適任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梁明煌所指導 余青翰的 我國有害廢棄物非法運送行為執法現況問題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巴塞爾公約、有害廢棄物、非法運送、執法、教育訓練的重點而找出了 進口報關課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進口報關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際航空貨運實務(3版)

為了解決進口報關課程的問題,作者曾俊鵬 這樣論述:

  國際航空市場熬過多年虧損,終於等到2015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航空業者終於連續獲利數年。但好景不長,2019年第四季新冠肺炎爆發,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客運因國境關閉、禁止群聚等等措施大減班,運能從開始減少八成,到2021年第三季仍減少六成。人類活動封閉,導致旅遊業陷入困境。客運停航砍班也影響到貨運,因國際航空貨運有一半使用客機運送。但同樣受新冠肺炎影響,個人防護器材到報復性消費、網路購物需求暴增,航空貨運量不減反增,以致貨運面臨艙位不足的窘境。形成貨運能量供不應求的現象,導致貨運大漲價。2018、2019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有不少貨載回流台灣。2020年台灣航空貨運量

達240萬公噸,位列國際重要航空貨運市場之一。至於台灣國內航空貨運市場方面,島內運輸主要靠陸運,利用空運的不多,只有一點本島和離島的貨載,年僅約3萬公噸左右。在地球是平的發展下,各國經濟的變化相互影響,牽一髪動全身。   這期間的大變動,本書適時修訂,記載新冠肺炎影響,留下歷史記錄。 強力推薦   曾兄於長榮航空起步時加入服務團隊,篳路藍縷,累積航空公司實戰經驗,後於1995年創立歲航集團。他在各大學教授國際物流課程三十餘年,分享經驗,桃李滿天下。此外並將從事國際物流多年實務與理論心得寫作成書,並與時俱進,定期修改。傳承經驗,奉獻社會,令人欽佩。──台北市航空貨運承攬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黃啟明   本書針對航空貨運系統化及全面性介紹,且將實務作業予以文字化。不僅航空業界值得一看,業外人士亦可藉由閱讀此書,進而對航空貨運領域能有更完整且系統化之印象及概念。──長榮航空董事長 林寶水   這是臺灣第一部對航空貨運和承攬做全方位闡述的著作。凡同業從業人員、從事外貿相關供應鍊或物流管理人士或學者,及有意投入國際物流運輸服務者,此為一本必讀之作。──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董事長 錢堯懷

運用大數據分析建構人才媒合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進口報關課程的問題,作者周元如 這樣論述:

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幾個世紀,企業進步的腳步迅速,企業對於選擇能夠適任職位的優質人才,一直視為企業經營者在人力資源議題上所面臨的難題,企業總是感嘆沒有合適的人才可以選任;而反觀就業市場中,就業人才也一直抱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抱怨不被賞識及懷才不遇。如何在人才市場達到主雇雙方的供需平衡呢?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策略重要議題。本研究引用職能理論進行職能定位與分析,建構以職能為基準之大數據資料庫,並以職能之冰山理論及大數據分析為架構,運用主成分分析的原則,進行資料維度縮減及群集分析的原則進行資料分層分組,將資料進行化繁為簡的動作,以及迴歸分析原則建構出以職能為導向的選才模式。藉由職能分析完整的企業職能資料

庫,本研究有效提供企業一個選才的篩選模式,當職位出缺時,能夠以數值加分的方式,迅速找出適任職位的候選人才,有效節省招募人員審查履歷的流程;提高招募人員審查履歷的品質,降低企業招募選才之失敗風險並提高招募合適人才之正確率。

國際貿易實務(15版)

為了解決進口報關課程的問題,作者張錦源,康蕙芬 這樣論述:

  深入淺出的重點式說明,輔以實例,提升讀者學習效率。   每章皆附習題及實習練習,加深讀者學習印象。   國際貿易乃我國至為重要的經濟活動,為培育相關人才,各大專院校大多設有國際貿易科系或安排有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本書即鑒於教學上的需要,為期能配合各種不同時數課程之教授,在內容的編寫上多採深入淺出的重點式說明,並盡量舉實例,以便各種不同需求、程度的學習者,均能獲得最有效率的學習。   此外,為使學習者得以更接近實際,本書均採用最新的規定為說明依據,並且在每章最後都附有習題及實習,供讀者複習、練習。而為提供讀者更多的方便,各類單據製作所需的空白表格亦一併附於書後,俾使其

能透過實務的演練與應用,進一步結合國際貿易理論與實際。  

我國有害廢棄物非法運送行為執法現況問題之研究

為了解決進口報關課程的問題,作者余青翰 這樣論述:

1989年提出、1992年生效之「巴塞爾公約」,此公約主要針對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行為提供一套完整的制度來規範。針對「非法運送」問題,2002年通過「偵查、防止與控制有害廢棄物非法運送指導要點」,各締約國應具備「國家能力」,建立國家聯絡點與主管部門。主管部門應制定遵約與執法策略,應包含「許可」、「偵查違法行為」、「調查與執法行動」、「教育和資訊傳播」四要件。2006年「海關和執法機構非法運送的訓練手冊」修訂完成。2011年通過「法律專業非法運送起訴指導手冊」。這些國際文件提供各締約國或其他各方的相關執法、調查與司法人員,應該如何依據自己國家的法規、工具、與現場狀況去查緝、取樣、調查採證

、起訴前準備、如何量刑與專業人員教育訓練的國際文件。 本研究目的是找出我國目前實務運作執法上的問題,並提供改善建議。研究方法採取文件內容分析與訪談法兩方法並行。除了將上述關於巴塞爾公約、有害廢棄物非法越境轉移的訓練手冊等國際文件、國內外期刊論文、國內報章雜誌與網路資料蒐集分析並歸納之外,針對我國的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行為的執法實務,透過滾雪球式抽樣方式選定相關公部門(環保署、環境督察大隊、海關、保三總隊)的承辦或具實務執法工作經驗等內部知情人士,及學者專家等以面訪、電話訪談或電子郵件往來方式,來進行瞭解。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具備遵約與執法策略的「許可」要件,我國已建立一套具備查核且公

平,又能正常運作的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許可制度。但「調查與執法行動」,我國並未建立一套專責調查、取樣和分析的標準作業程序,造成多機關間可能產生合作與衝突問題。「偵查非法行為」要件,我國海關具備查核文件、對通關貨物進行查驗的能力,同時保三可以透過密告系統登錄情資,向海關提供情報的機制,但是在對高風險貨物檢查的海關或執法人員舉行執法的教育訓練的部分是不足的。「教育和資訊傳播」要件,我國進行犯罪防治的宣傳,尚有努力的空間。 本研究建議分成四大面向,並建立短程、中程、長程所欲達成目標,依其實施重要性排列優先順序。「宣導與教育訓練」建議我國建立一套有害廢棄物聯合培訓課程與制度;「專業人力與資金」建議

增列專業人員與經費,將環保單位進駐海關,環保與海關人員聯合查緝把守國門;「法律修正」建議促成廢清法修法,增列未具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許可刑罰規定、第46條增列未遂犯刑罰規定;「夥伴關係」建議海巡加入執法機關,各執法部門間建立信任、合作機制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