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保護令要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通常保護令要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安,張旭寫的 這是一本警察情境實務解題書(7版) 和陳令宜的 談愛好難?:家事律師漫談18篇婚姻法律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保護令抗告狀範例 - Adamzabin也說明:範例三:法院通常保護令裁定【裁判字號】:臺灣地方法院民事通常保護令年家護字第號 ... 女方提告通常保護令,於5/26判決駁回(因未符合通常保護令核發要件「持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讀享數位 和FUN學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薛智仁所指導 戴筌宇的 論騷擾行為之法律管制 (2020),提出通常保護令要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跟追、騷擾、跟蹤騷擾、跟蹤糾纏、跟蹤騷擾防制法、民事保護令、刑事處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許士宦所指導 陳彥竹的 論民事保護令事件之程序標的與要件事實 (2020),提出因為有 民事保護令、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緊急保護令、非訟事件、程序標的、要件事實、既判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通常保護令要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保護令-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 -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則補充:保護令 · 1.危險程度:目前安全比較穩定,但可能再度發生家暴。 · 2.審理程序:法官須開庭調查。 · 3.審理期:仍須視各法院、承辦法官處理情形有差異,通常約一個月內開庭調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通常保護令要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是一本警察情境實務解題書(7版)

為了解決通常保護令要件的問題,作者謝安,張旭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警察情境實務解題書2022   各類科榜首及上榜者唯一推薦   市面上同類型的體系書,內容編排上若非將法令規定直接複製貼上,不然就是毫   無整理、尚未更新,只有這本年年更新、真實貼近現行實務!   針對警察考試題目完整模擬作答方向與內容!   收錄99年起所有重要考題、申論題考點分析、關鍵字、作答方式,全部一網打盡!   年年命中警察特考今年考題!   為什麼要買這本書?作者告訴你   ○介紹警察情境實務的基本觀念   ○分析警察情境實務的案例爭議   ○統整警察情境實務的系統架構

論騷擾行為之法律管制

為了解決通常保護令要件的問題,作者戴筌宇 這樣論述:

騷擾行為是長久以來都存在的現象,常見的行為樣態例如持續跟蹤他人、在他人住家門口站崗、撥打大量的電話、放置令人感到不快的物品等等。而在通訊傳播、網際網路的發展之下,行為人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來騷擾他人。世界各國大多都已認定對於他人的騷擾有予以管制的必要,因而訂定相關的規範。而在我國,以近年來曾發生過的嚴重騷擾案件為契機,也有不少的立法上推動。在如此的潮流之下,本文的目的在於,釐清騷擾行為的管制理由,並建立適當的騷擾行為管制模式。本文認為,騷擾行為的定義應為,違反他人意願而與他人接觸,造成他人心理不安的行為。就管制目的而言,可分成預防面向以及制裁面向。在預防面向上,個案中行為人往往會反覆騷

擾行為,造成特定的被害人感到相當的心理不安,再加上騷擾行為有時會演變為嚴重的暴力行為。因此,有必要建立預防性的管制措施,防止特定的行為人繼續騷擾特定的被害人。而就制裁面向而言,騷擾行為往往使得個人感到不安、心生畏懼,而將無法自由地開展自己的生活,必須時時擔心行為人對於其既有生活領域的介入。基於騷擾行為所造成的此種利益侵害,有必要對於造成一定程度侵害的騷擾行為予以制裁,以達到防止此類行為再度出現的目的。就管制的手段而言,本文主要以德國法與日本法作為比較、參考的對象。就德國法而言,管制的措施包括法院核發保護令和刑事處罰,而日本則大致以警察介入與刑事處罰作為管制的手段。從管制面向的區分出發,本文認為

,在預防面向上,應由法院作成禁止行為人再度實施騷擾行為的命令,並對違反命令的行為課與刑事處罰。而在制裁面向上,騷擾行為可能造成相當程度的侵害,再加上騷擾行為具有多樣性以及類似於日常生活行為的特性,有必要透過較嚴謹的程序來判斷處罰與否,以避免對於個人權利造成不當的干預。因此,本文認為應對於騷擾行為課與刑事處罰。最後,本文就現行法的相關規範予以檢視,認定我國現行法並無法完全合乎本文所提出的騷擾行為管制模式,而有修法的必要。本文主張應訂定「騷擾行為防制法」的專法,其內容包含法院就騷擾事件核發保護令,以及對於騷擾行為本身的刑事處罰。

談愛好難?:家事律師漫談18篇婚姻法律故事

為了解決通常保護令要件的問題,作者陳令宜 這樣論述:

  談愛是不是真的好難?   這份是夫妻間的愛、是父母間的愛、是子女間的愛,   是活在這世界上觸碰到、無法割捨掉的每份愛……   從訂婚到悔婚、從結婚到離婚,   談婚生到婚生否認、談收養到終止收養,   還有婚外情、家庭暴力與跨國婚姻,   以及我們都很關心的離婚財產請求。   家事律師真實分享18篇婚姻家庭故事,真情剖析18個婚姻法律問題,   最醜陋、最荒誕、最心碎、最不堪的人生劇場,即將開演……   (附錄有離婚協議書書狀範例參考) 真情推薦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  賴芳玉律師   德臻法律事務所  李晏榕律師   公視青春發言人主持人  柯萱如律師   元

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洪嘉呈律師  

論民事保護令事件之程序標的與要件事實

為了解決通常保護令要件的問題,作者陳彥竹 這樣論述:

家庭暴力防治法(下稱家暴法)於1998年制定,賦予被害人不必提起民事或刑事程序,即得聲請法院直接命相對人作為或不作為之救濟手段,避免因家庭暴力而發生不可回復之損害,與提供被害人暫時之救濟制度。嗣於2012年制定之家事事件法(下稱家事法),根據事件類型審理必要論,依照事件類型之特性需求,將家事事件區分為五類事件,同時,於家事非訟之保全程序,增訂暫時處分制度,使其與家事訴訟事件(準用民事訴訟法)之保全處分制度,共同構成家事保全程序。依家事法第3條第5項第13款明定,民事保護令事件(下稱保護令事件)為丁類事件。保護令事件應如何納入家事法的架構,達成貫徹家暴法保護被害人與防治家庭暴力之目的,向來似並

未透程序法的角度加以理解。依家暴法第9條所定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三種救濟途徑間之關係如何,亦與其在家事法中定位有關。上開問題之解決,涉及四大問題意識。首先,法院審理時應適用訴訟或非訟法理。第二,程序標的之內涵為何,聲請人應如何特定其程序標的。再者,保護令之要件事實為何,最後,涉及保護令之裁定效力。此等既成為解釋論之重要問題,其解決亦有助於釐清保護令在家事法之體系架構。本文擬透過比較日本法與美國法之研究,參照既有學說理論及審判實務見解,闡釋保護令事件之規定,確定訟爭性之判斷標準、程序標的概念之必要及特定、實體要件之解釋、要件事實之判斷、非訟裁定既判力之肯否見解等,對於理解保護令事件

之定位係必要且有益。本文共計六章,第壹章為緒論,簡要說明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研究方法與整體篇章架構。第貳章說明美國法上保護令事件。其中,第一節從體系性之角度,討論民事禁制令與保護令事件之關係。由於美國模範法與各州法規之規定不同,因此須採取廣義的保護令概念。透過與禁制令體系上觀察與比較之結果,可得出保護令與禁制令有相同與相似處。相似處在於,通常保護令對應永久禁制令,提供聲請人權利救濟之可能。緊急保護令(或一造保護令)則附隨於通常保護令存在,與暫時禁制令相似。相異處在於禁制令必定附隨於本案程序。第二節從各種保護令之比較,廣義概念之保護令主要可分為通常保護令、緊急保護令二種類型。通常保護令與緊急保護

令兩者不同,但具有一定之連續性。關於聲請人請求之程式特定、要件事實之解釋以及裁定效力存在部分差異,結論上兩者為本案程序與中間程序之關係。第參章介紹日本法上保護令事件。首先,第一節從保護令與民事保全處分之比較出發,對於保護令與民事保全處分是否相同,學說存在同質說與異質說之爭論。分別自聲請程式、制度目的、核發要件、法律效果等層面觀察,應認為保護令與民事保全為不同類型之事件。此外,配偶暴力防止及被害者保護法(下稱家暴防止法)之新法修正後,保護令事件增訂一造保護令之類型。然而,文獻欠缺相對應的討論,尚有待實務和學說之發展。第二節部分,由於學說及實務見解並未意識到通常保護令之程序標的概念,主要探討通常保

護令之實體要件與裁定效力。由於日本法係由聲請人決定聲請保護令之範圍,家暴防止法第10條對於被害人、被害人未成年子女、被害人親屬之保護令分別定有個別要件。再者,保護令核發後,再度聲請保護令之情形,主要分為不同種保護令與同種保護令之再度聲請。再度聲請不同種保護令,視為不同之程序標的,法院應進行實質審理。再度聲請同種保護令之情形,得再區分為退去命令或其他種類之命令。再度聲請退去命令之情形,應依家暴防止法第18條處理之;其它情形則適用家暴防止法第10條,法院應進行實質審理。第肆章回歸我國法上保護令制度之特色與非訟事件之程序標的概念。第一節介紹保護令之公益性與非訟性,與公權主義具有密切關係。探究保護令之

法理係基於憲法保障人性尊嚴所衍生之「家庭暴力侵害制止請求權」,又可分為「家暴侵害防止權」以及「生活環境自主決定權」。再者,非訟性得從實定法上規定外,從本質論出發為文探討。為落實家事法制定後紛爭審理類型必要論之旨趣,得出保護令性質上為非訟事件,應適用非訟法理處理之。第二節探討保護令之程序標的內涵,基於通常保護令之法理為家暴侵害制止請求權,獨立於一般非訟程序和保全程序,依家暴法第14條第1項規定,程序標的為「家庭暴力之事實」與「必要性」。暫時與緊急保護令之參考民事保全處分之程序標的,構造上包含「被保全權利」與「必要性」。第伍章為保護令事件之要件事實與裁定效力。第一節探究保護令之要件事實。參考日本學

說,家事事件是否存在要件事實存有爭議。然而,建立要件事實能夠具體化法院應考量之要素,比起綜合判斷,標準更為明確。家暴法第14條第1項,通常保護令之要件包含「家庭暴力事實」與「必要性」。在美國、日本法之解釋,「必要性」屬於「利益衡量」之判斷。然而,本文認為,以非訟事件存在要件事實概念為前提,「必要性」為被害人有無繼續發生家暴危險之規範要件,須進一步探究評價「必要性」之評價根據與評價障礙事實。至於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之要件事實,法院辦理家暴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3點,暫時保護令之「繼續受相對人虐待、威嚇、傷害或其他身體上、精神上不法侵害之危險」,以及家暴法第16條第1項規定,緊急保護令之「急迫危險」

,皆屬於規範性要件。依「臺灣親密關係危險評估量表」所列之十五項因素,得作為核發保護令之必要性或被害人受不法侵害危險之評價根據事實。第二節探究通常保護令事件之裁定效力。非訟裁定有無既判力之見解,雖存在本質論與根據論之爭議,但非訟裁定須具有正當性和必要性基礎,始具有既判力適格。經檢視既判力之正當性與必要性基礎,保護令欠缺既判力適格。然而,通常保護令仍須兼具法安定性需求,發揮一事不再理之功能。為此,如不符合家暴法列舉延長、變更、撤銷通常保護令之情形,法院應駁回同一事件之請求。最後,第陸章總結本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