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導電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透明導電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仁寫的 功能塗料 和劉偉仁等13人的 石墨烯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出版社 和五南所出版 。

南臺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 許進明所指導 劉彥齊的 多層預裂型ITO薄膜彎曲裂化對水氣穿透率影響之研究 (2021),提出透明導電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氧化銦錫、彎曲機械強度、水氧穿透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研究所 賴富德所指導 胡哲瑋的 探索Al2O3/Ti/Al2O3/Ti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膜對斜向入射和表面粗糙度的光學特性 (2021),提出因為有 鈦、太陽光熱選擇性吸收膜、斜向入射、表面粗糙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透明導電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透明導電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功能塗料

為了解決透明導電膜的問題,作者劉仁 這樣論述:

功能塗料指的是基於現代新型功能材料發展起來的塗層材料,區別于傳統的建築、木器及金屬用塗料,而把應用面進一步拓寬到生物醫用、食品加工、分離篩選、微電子技術等新興行業。 《功能塗料》共分8章內容,第1章為功能塗料概述,主要介紹功能塗料的分類和發展重點;第2章功能塗料的製備,主要介紹功能塗料用樹脂的新型合成方法等;第3~8章分別系統敘述了自清潔塗料、抗菌塗料、自修復塗料、海洋防汙塗料、導電塗料、傳感塗料六類功能塗料的分類、作用機制、製備及應用前沿。內容涵蓋新型功能塗料的合成、性能、應用及發展。 《功能塗料》可供有一定塗料基礎知識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科研、生

產技術人員參考。 劉仁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自2003年起在江南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開始即從事“電泳塗料”“光固化塗料”等的研究,並先後於2010年和2016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開展功能塗料研究。先後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雙創博士”等人才培養計畫。現任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光聚合技術及先進塗層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輻射固化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輻射固化通訊”編委,中國塗料與顏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單位委員,以及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塗料工業等國內外塗料期刊審稿人。 長期從事光固

化材料、功能塗層材料等領域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講《功能塗料》《塗料科學與技術》兩門專業課程。近5年來在抗菌塗料、自修復塗料、光固化塗料等方向發表SCI論文25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0件和美國專利2件。先後主持“先進碳材料基光固化導電油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等省部級以上專案5項,“金屬刀片光固化防護塗層開發及連續塗佈線設計”等企業委託項目6項。研究成果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 第1章 功能塗料概述1 1.1功能塗料的發展1 1.2功能塗料的挑戰2 參考文獻2 第2章 功能塗料的製備3 2.1概述3 2.2本征型功能塗料的製備3 2.2.1基於鏈式聚合製備3 2.2.2可控

活性自由基聚合6 2.2.3可控自由基聚合在功能塗料製備中的應用10 2.2.4基於逐步聚合製備12 2.2.5巰基-點擊聚合16 2.2.6巰基-點擊聚合在功能塗料製備中的應用17 2.3複合型功能塗料的製備18 2.3.1物理共混法製備複合型功能塗料18 2.3.2原位反應法製備複合型功能塗料20 參考文獻20 第3章 自清潔塗料22 3.1自清潔塗料基礎22 3.1.1自然界中的自清潔現象22 3.1.2生活中的自清潔塗料24 3.1.3浸潤的基本理論25 3.1.4自清潔塗料的分類29 3.2親水型自清潔塗料29 3.2.1普通親水型自清潔塗料29 3.2.2光催化型親水自清潔塗料3

0 3.2.3親水型自清潔塗料的製備方法33 3.3疏水型自清潔塗料34 3.3.1疏水型自清潔塗料原理35 3.3.2超疏水塗料的製備方法36 3.4自清潔塗料的應用37 3.4.1自清潔塗料在建築外牆領域的應用38 3.4.2自清潔塗料在紡織領域的應用38 3.4.3自清潔塗料在玻璃上的應用38 3.5自清潔塗料存在的問題與展望39 3.5.1耐久性和穩定性39 3.5.2安全性39 3.5.3展望40 參考文獻40 第4章 抗菌塗料42 4.1概述42 4.1.1微生物對材料表面的危害作用及其成因42 4.1.2抗菌塗料的概念及意義44 4.1.3抗菌塗料的分類44 4.2阻黏附型抗菌

塗料45 4.2.1親水表面45 4.2.2兩性離子表面45 4.2.3超疏水表面46 4.3緩釋型抗菌塗料46 4.3.1抗生素緩釋46 4.3.2無機金屬抗菌劑緩釋47 4.3.3一氧化氮(NO)緩釋48 4.4接觸型抗菌塗料49 4.4.1化學合成型49 4.4.2天然生物分子抗菌肽抗菌酶型50 4.4.3光催化接觸型50 4.5雙重抗菌塗料51 4.5.1阻黏附-接觸型52 4.5.2阻黏附-緩釋型53 4.5.3接觸-緩釋型54 4.6主要表徵方法55 4.6.1最小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55 4.6.2抑菌圈法55 4.6.3搖瓶法56 4.6.4電子顯微鏡表徵

57 4.6.5細菌螢光染色表徵58 4.7主要應用領域58 4.7.1食品包裝58 4.7.2醫療領域59 4.7.3建築家居60 4.7.4織物服飾61 4.8總結與展望62 參考文獻62 第5章 自修復塗料64 5.1概述64 5.2外援型自修復塗料65 5.2.1微膠囊自修復塗料65 5.2.2液芯/中空纖維自修復塗料70 5.2.3微脈管自修復塗料72 5.2.4其他外援型自修復塗料73 5.3本征型自修復塗料75 5.3.1基於雙硫鍵的自修復塗料75 5.3.2基於氫鍵的自修復塗料75 5.3.3基於Diels-Alder反應的自修復塗料78 5.3.4基於光致環加成反應的自修復

塗料80 5.3.5基於光熱效應的自修復塗料82 5.3.6其他本征型自修復塗料84 5.4自修復塗料的應用86 5.4.1汽車領域的應用86 5.4.2軍事領域的應用86 5.4.3橡膠領域的應用87 5.4.4防腐領域的應用88 5.4.5木器領域的應用89 5.5總結及展望89 參考文獻90 第6章 海洋防汙塗料95 6.1概述95 6.1.1海洋生物汙損95 6.1.2海洋防汙技術發展歷史95 6.2殺生型防汙塗料97 6.2.1基體不溶型防汙塗料97 6.2.2基體可溶型防汙塗料98 6.2.3自拋光防汙塗料98 6.3汙損脫附型防汙塗料100 6.3.1有機矽材料101 6.3.

2有機氟材料102 6.3.3氟矽聚合物材料103 6.4生物降解高分子基防汙塗料103 6.5仿生防汙塗料105 6.5.1仿生微結構防汙塗料105 6.5.2天然產物基防汙塗料105 6.6其他新型海洋防汙塗料107 6.6.1汙損阻抗型防汙塗料107 6.6.2兩親性聚合物防汙塗料107 6.6.3生物酶防汙塗料108 6.7總結與展望108 參考文獻108 第7章 導電塗料111 7.1概述111 7.1.1定義及分類111 7.1.2導電塗料的導電機理112 7.1.3導電塗料表徵手段117 7.2本征型導電高分子類導電塗料118 7.2.1導電高分子的合成118 7.2.2導電高

分子塗裝122 7.2.3導電高分子/樹脂複合塗料123 7.3碳系導電塗料124 7.3.1碳納米管類導電填料124 7.3.2石墨烯類導電填料127 7.3.3其他碳類導電填料128 7.4金屬系導電塗料130 7.4.1銀系導電塗料130 7.4.2銅系導電塗料132 7.5導電塗料的應用及展望132 7.5.1抗靜電塗層132 7.5.2透明導電膜133 7.5.3導電膠134 7.5.4防腐塗料135 7.6總結與展望136 參考文獻137 第8章 傳感塗料140 8.1傳感塗料的製備方法140 8.1.1聚合物包埋法140 8.1.2化學接枝法141 8.1.3原位聚合法143

8.2壓敏塗料145 8.2.1光學壓敏塗料145 8.2.2應變壓敏塗料151 8.3溫敏塗料155 8.4金屬早期腐蝕監測塗料157 8.4.1螢光回應型早期腐蝕監測塗層157 8.4.2顏色回應型早期腐蝕檢測塗層159 8.5多功能傳感塗料161 8.6其他傳感塗料163 8.6.1電化學傳感塗料163 8.6.2電化學生物傳感塗料164 8.6.3氣體傳感塗料165 8.6.4光纖化學傳感塗料168 8.7總結與展望170 參考文獻171

多層預裂型ITO薄膜彎曲裂化對水氣穿透率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透明導電膜的問題,作者劉彥齊 這樣論述:

軟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具有輕、薄、可彎曲、不易脆裂等等符合人性化的優勢,能融入如軟性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s)、汽機車車燈、穿戴裝置、區域照明等應用,ITO透明導電膜被廣泛使用的,但是在過度彎曲時會因為應力與應變產生龜裂,造成其電性劣化且不穩定,而裂紋也會對阻氣產生影響,因此開發具優良彎曲機強度且具有一定阻氣能力的透明導電膜是必要的。 本研究欲藉由使用預裂型ITO薄膜分析薄膜彎曲裂化與水氣穿透情形之關係。研究方法是製作5層的預裂/堆疊ITO薄膜,總厚度為200nm,在鍍膜過程中使用彎曲鍍膜,並對每一鍍層進行預裂,彎曲鍍膜半徑設計為6~12mm,而預裂半徑也設定為6

~12mm,完成後之5層預裂型ITO薄膜進行150 oC 1hr的熱退火,量測動態彎曲測試ITO膜的阻抗,使用光學鈣測試法觀察薄膜劣化之水氣穿透情形,並由隨時間變化之光穿透率計算WVTR值。 研究結果顯示,當5層預裂型ITO薄膜的預裂半徑(PC)與鍍膜彎曲半徑(SC)為 PC/SC=8mm/8mm時,ITO薄膜可以得到最佳的彎曲機械強度,在1000次半徑13mm的彎曲測試後,其電阻值變化率(ΔR/Ro)可以由單層99%下降到30%,在光學鈣測試法的觀察中得知,5層預裂型ITO薄膜的水氣穿透路徑主要為裂痕,而且裂痕的密度越高鈣膜氧化速度越快,顯示裂痕密度與水氣穿透率有相對應性,在PC/SC

=10mm/10mm條件下的WVTR值為9.04 〖×10〗^(-1) g/m²/day相比單層 1.31 g/m²/day,水氣穿透率有下降的趨勢,所以使用五層預裂型ITO有助於同時改善彎曲機械特性與阻氣率。

石墨烯技術

為了解決透明導電膜的問題,作者劉偉仁等13人 這樣論述:

  全書共分為十一章,前三章主要針對石墨烯的基本特性、檢測方法以及製備技術進行介紹,第四章解說石墨烯的摻雜技術,並詳述摻雜石墨烯在感測器、複材、能源材料以及半導體元件等相關應用,第五章則是石墨烯在鋰電池、超級電容、鋰硫、燃料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相關能源材料之最新研究趨勢,第六章為石墨烯在透明導電膜之應用概況,第七章探討氧化石墨烯在光觸媒之相關應用,第八章主要著墨石墨烯在燃料電池以及生物感測器之相關應用,第九章則從複材的角度切入,從分散技術探討石墨烯在導電漿料、導熱膠以及纖維紡織之相關應用,第十章為完整的石墨烯專利地圖分析,第十一章是以石墨烯在半導體材料以及在高頻元件之最新研究

概況進行剖析。 

探索Al2O3/Ti/Al2O3/Ti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膜對斜向入射和表面粗糙度的光學特性

為了解決透明導電膜的問題,作者胡哲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的材料為鈦(Titanium, Ti) 來當作太陽能吸熱膜的吸收膜層,太陽能吸熱膜膜層結構為Al2O3/Ti/Al2O3/Ti濺鍍於基板上,基板材料選用矽基板與不鏽鋼基板。本論文實驗之試片皆以本實驗室自有之反應式磁控濺鍍系統(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System) 配合複合式光學摹擬軟體計算最佳效率和膜厚以及使用退火爐對樣品進行熱處理。 本研究最佳結果為厚度[68nm/12nm/72nm/180nm]與顏色為黃色之吸熱膜其光熱轉換效率達到95.69%,粗糙度方面使用220目砂紙與鏡面來做比較發現其效率變化不大但在肉眼與反射光上顏色變化比鏡面

來的小,而在斜向入射中入射角度在15度時光熱轉換效率達到90%以上,當入射角度在30度時光熱轉換效率達到88%以上,與入射角度在45度時光熱轉換效率達到82%以上,當入射角度在60度時光熱轉換效率達到63%以上,而在最大入射角度75度中光熱轉換效率是達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