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種苗大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農友種苗大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廷芳,黃晉興,許秀惠寫的 植物病蟲害診療室Q&A300(2011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和謝廷芳、黃晉興、許秀惠、洪挺軒、張煥英、陳淑佩、陳坤燦、陳文雄的 植物病蟲害診療室Q&A30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農友種苗(阿英農園)也說明:農友種苗 (阿英農園). 聯絡人. 黃先生. 地址. 高雄市大樹區竹寮里竹寮路114-6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吳進喜所指導 呂碧卿的 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社會空間 (2007),提出農友種苗大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釋迦、台東平原、社會網絡、社會空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研究所 吳文星所指導 賴建圖的 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合同鳳梨株式會社、共販會社、鳳梨、鳳梨罐頭、東洋製罐株式會社、中央研究所、臨時產業調查會、熱帶產業調查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農友種苗大樹的解答。

最後網站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 - 比薪水則補充:農友種苗 股份有限公司薪水、年終獎金、公司福利等精彩內容都在比薪水。最新薪水:業務薪水、 ... 地址| 高雄市大樹區九曲村九大路河濱一巷10號. 電話| 07-6517637.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友種苗大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植物病蟲害診療室Q&A300(2011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為了解決農友種苗大樹的問題,作者謝廷芳,黃晉興,許秀惠 這樣論述:

全台第一本病蟲害圖文對照大全   面對病蟲害不再束手無策,教你從外表初步診斷病徵,提供給你除病、去蟲配方以及預防管理秘訣。   從四季常青的觀葉植物,到嬌豔多姿的觀花植物,和可觀可食的蔬果植物,及枝幹有型的庭木花木,一網打盡居家種植盆栽常遭遇的病蟲害疑難,邀請全台專家來對症解題,無論是園藝入門者還是進階級栽培高手,都需要的一本植物防護大全。   300個病蟲害Q&A不僅有病因詳解和病徵圖可以對照,並且有容易理解的對治要領,與附上好發期注意曆,讓愛花人不再束手無策,輕鬆就遠離病蟲害侵擾! 本書特色   1. 最強專業達人陣容,攜手解題,三大領域九位達人解答!  

 2.全台第一本病蟲害圖文對照大全   3.提供除病、去蟲、預防管理秘訣   4. 台大植醫中心主任 吳文哲博士.農業藥物試驗所 楊秀珠博士—推薦

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社會空間

為了解決農友種苗大樹的問題,作者呂碧卿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東平原為範圍,探究其成為全台最具規模的釋迦產地的原因。並以農業糧食鏈為研究概念,說明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特色,及其呈現的社會空間。 1980年代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發展,是農民在本地二、三級產業就業機會不多、交通獲改善的情形下,考慮市場需求、自然環境、其他縣市的優勢果樹等,最後根據農作物比較利益之下的選擇。而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新品種的發現、栽培技術的創新,則降低天災、交通不便、勞動力不足所帶來的限制,造成釋迦栽培面積迅速擴張,使其成為全台釋迦栽培最為集中的地區。 由於台東平原是釋迦栽培的集中地,使釋迦農與釋迦農、農改場間具有非貿易性相依的連結,透過正式或非正式

的交流,獲得創新的技術、訊息,整個台東平原釋迦產區有共同的學習過程,形成一個集體學習的學習型區域,而此種在地性的互動集體學習所形成的優勢,難以被其他自然環境適合釋迦生長的縣市取代,因此成為台東釋迦產業在自然環境以外的另一項優勢。 釋迦栽培的出現代表受國家力量影響的農業活動—鳳梨、甘蔗,轉變成受到市場經濟影響下的農業活動。為使釋迦產銷活動順利進行,個別農人和產銷班必須各自運用其社會網絡資源,獲得產銷過程中的各種訊息與支援,並以之建立與農糧鏈成員間的合作關係,產、銷活動才得以順利進行。 農業投入方面:個別農人與肥料行、生產資材行、農藥行、種苗行等單位的互動落實在地表上,展現的是以鄉鎮為

範圍的社會空間;產銷班的生產規模大,可與外縣市廠商合作,故社會空間擴及台東縣以外的地區。 農場生產所需的勞力方面:主要來自家人,主要是因為工資高,農人希望自行吸收工資成本,必要時才雇工、換工。台東平原的雇工主要來自初鹿地區,雙方形成跨區域分工的合作關係,釋迦農的社會空間已不再限於所在的鄉鎮。 糧食消費方面:釋迦農的產、銷常因應消費者需求而改變,如:裝箱方式、使用套袋以減少農藥的噴灑、推行吉園圃認證、生產履歷的制度。換言之,生產怎樣的產品,農民不再是唯一的主導者,必須適切回應在農業糧食鏈尾端的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要求,才能在眾多相似產品中脫穎而出。 果品配送方面:與釋迦農有合作關係

的貨運業者都在台東平原上,其形成的社會空間以台東平原為範圍。 釋迦產出後,可販售鮮果或加工品。釋迦加工品的大宗為釋迦冰品,斑鳩產銷班和地區農會為區隔市場,分別有鳳梨釋迦和釋迦的冰品工廠可以生產,主要銷往地區農會的各超市或各觀光景點。鮮果的運銷則透過行口或攤商銷售、傳真或網路訂購再宅配到府、經貿易商販售到海外地區等方式。 與釋迦農有合作關係的銷售單位,可依其所在位置分成兩大類:其一,產地(台東平原),包括產地市場、省道旁的攤商、東農超市等,與釋迦農的買賣關係形成以產地為範圍的社會空間。其二,台灣西、北部、海外地區,包括行口、貿易商、宅配到府等,與釋迦農的買賣關係形成超越產地的社會空間

。上述產銷過程中,不論個別釋迦農或產銷班都將其產、銷活動鑲嵌於其既有的社會網絡之中,以便降低尋找過程中的成本、獲得較值得信賴的產銷連結。但個別釋迦農與產銷班的運銷社會空間有所差異,此即反映出支持個別農人與地區農會產銷班完成運銷的社會網絡之不同,前者主要靠地緣、血緣形成的社會網絡支持,後者對內可運用班員原有的地緣、血緣等社會網絡資源,對外可獲得農政單位、地區農會等社會網絡的支持,因此,其銷售社會空間較廣。 然而,在全球化的時代,個別農人以地緣、親友關係建立起來的合作對象,無法與海外運銷所需的各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唯有透過產銷班可結合更多社會資源,讓農民只需單純生產,而行銷、運輸、資金流通等工

作有其他企業化的組織可以代勞,才有可能拓展海外市場。目前產銷班海外運銷雖然可以順利進行,但仍屬剛起步階段,而且只靠部分產銷班負責提供貨源,在訂單量增加的情況下,恐有貨源不足的疑慮。如何整合全台東地區釋迦農,提供一個合作的機制,將是未來持續辦理外銷活動可以努力的一個方向。

植物病蟲害診療室Q&A300

為了解決農友種苗大樹的問題,作者謝廷芳、黃晉興、許秀惠、洪挺軒、張煥英、陳淑佩、陳坤燦、陳文雄 這樣論述:

  全台第一本病蟲害圖文對照大全   面對病蟲害不再束手無策,教你從外表初步診斷病徵,提供給你除病、去蟲配方以及預防管理秘訣   從四季常青的觀葉植物,到嬌豔多姿的觀花植物,和可觀可食的蔬果植物,及枝幹有型的庭木花木,一網打盡居家種植盆栽常遭遇的病蟲害疑難,邀請全台專家來對症解題,無論是園藝入門者還是進階級栽培高手,都需要的一本植物防護大全。   300個病蟲害Q&A不僅有病因詳解和病徵圖可以對照,並且有容易理解的對治要領,與附上好發期注意曆,讓愛花人不再束手無策,輕鬆就遠離病蟲害侵擾! 本書特色   1.三大領域九位達人解答   2.全台第一本病蟲害圖文對照大全   3.提供除病

、去蟲、預防管理秘訣 審定者簡介 陳昭瑩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植物病理學系博士   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柯俊成   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   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暨台灣大學生農學院農業推廣委員會推廣教授 作者簡介 【病害對策】 謝廷芳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博士   現任農業試驗所花卉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中心主任 黃晉興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碩士   現任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 許秀惠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博士肄業   現任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研究員 洪挺軒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系博士   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暨農業推廣教授 【

蟲害對策】 陳文雄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博士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退休 陳淑佩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   現任農業試驗所花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張煥英   國立屏東農專(屏東科技大學)畢業   現任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工 【預防對策】 陳坤燦   園藝研究家   現任「台北市錫鎦環境綠化基金會」副技師   著有《居家健康植物活用百科》、《蘭花入門種植活用百科》、《室內觀葉 植物種植活用百科》、《四季盆花種植活用百科》等書。 【天然防蚊液】 王鐘和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博士   屏東科技大學有機農業及土壤肥料研究室指導教授

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

為了解決農友種苗大樹的問題,作者賴建圖 這樣論述:

論 文 提 要   日治時期,鳳梨產業具有足跨農、工業兩部門的特性,在總督府與地方官民的擘畫經營之下,其產值一度躍居世界第三位,在島內,則成為米、糖之後,與香蕉處伯仲之間的重大產業。本論文擬由鳳梨產業本身的發展及變遷脈絡,去探究總督府當局的相關政策,追究其各項計畫、措施之經緯,同時,探討臺、日資本家、一般農民及總督府四者間的相互關係。   日治初期,鳳梨業處於嘗試萌芽階段,總督府尚無具體措施,民間亦僅作嘗試性栽培。經多次派遣總督府官員赴外國考察及島內調查活動後,總督府逐漸認識到鳳梨事業的發展性,認定其足以發展為僅次於米、糖的第三大產業,而且在土地經濟利

用價值上,鳳梨適植於貧瘠山坡地,並無侵奪米、糖等主要作物耕地之虞。1919年,田總督基於協調、整合產業調查研究機關之需求,成立中央研究所;其後,伊澤總督設立特產課專門負責鳳梨、香蕉等特產作物的推廣與獎勵,引入夏威夷優良品種,觀摩學習栽培與加工法,開啟鳳梨事業蓬勃發展之機。當局獎勵措施還包括以官有放領地引誘日人資本家投入鳳梨事業;1925年時召集各州鳳梨辦事員舉行鳳梨獎勵會議,瞭解各州栽培現況,並參考會議結果以為未來獎勵方向;以及經多次調查,將鳳梨列為開發東部的重要經濟作物。1925年,在高雄州大樹設置鳳梨種苗養成所,負責引進、培育種苗,以供應農民栽植,於是農民紛紛投入栽培行列,栽培面積大幅增長

。   日治時期從事鳳梨栽培研究之機構,先後有士林園藝試驗所、園藝試驗所嘉義分所、中央研究所,以及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等。關於種苗之育成,除1925年總督府成立專屬鳳梨種苗養成所,其後,合同會社成立,為推廣外國種曾於各栽培地帶附近設立鳳梨栽培指導園,將優良的栽培法具體傳授給農民。鑑於臺灣鳳梨業的蓬勃發展,總督府繼設立鳳梨種苗養成所後,再推動許多的獎勵措施,除維持種苗的廉價配給外;製造方面,規劃設立新式工廠、輸入製罐機械給予貸款補助;輸出方面,在高雄、基隆設罐頭檢查所取締不良品輸出,以防止粗製濫造。   日治時期,臺灣鳳梨業的成長與加工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鳳

梨罐頭加工興起前,除生食之外,用途不多,價值亦低;罐頭業興起後,生果價格隨之上揚,種植面積亦見突破性的發展。換言之,鳳梨因加工業而帶來擴張契機。鳳梨製罐後耐久藏和運送,在熱帶水果中經濟價值甚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總督府積極指導獎勵,臺灣鳳梨產業蒸蒸日上。   日治前期,鳳梨製罐以小規模家庭式工廠佔絕大多數,小工廠製品樣式五花八門,品質屢受販售業者與消費者非難。為改善令人詬病的品質問題,總督以漸進改良的方式,自1926年起每年貸款補助業者輸入鳳梨罐頭製造機械,藉以統一品質,並鼓勵創設新式工廠。1929~1931年以補助輸入機械三分之一費用,協助高雄、嘉義、西勢三個新式模範工廠的

設立,漸次使以往手工業式的小規模生產轉型為大規模作業的新式工廠。新式工廠首創以開英種製罐,可謂引領革新風潮,就外銷的經濟層面而言,標準化、新式機械製罐具有指標性作用;同時,卻意味著日人大資本家在總督府的引導下逐漸對臺人家庭式小工廠展開壓迫和侵奪。   鳳梨加工業以1902年岡村庄太郎於高雄鳳山街創設工廠為濫觴;其後,各地工廠零星出現,1920年代起工廠數量激增,至1930年時全臺工廠達81家,確有過多之虞。總督府於1930年公布鳳梨罐頭製造營業取締規則,有效抑止上漲之勢。1935年合同會社成立後,全臺工廠皆歸一家掌握,進行評估後近一半工廠面臨關閉命運。1937年後,隨著戰爭

局勢加劇,工廠紛紛關閉。鳳梨栽培主要集中在臺中州員林、彰化及高雄州鳳山、九曲堂等地區;為能就近生產,罐頭製造工廠亦多集中在這兩個區域。1930年,全島71個工廠有三分之二集中於臺中州,其中,尤以員林為全臺工廠最密集的地區,另一個生產重地高雄則以鳳山地區為最多。從集中度來看,員林、彰化、鳳山很明顯是三個主要生產的核心產地,其他地方呈零星分布。就規模而言,臺人與日人經營的鳳梨工廠差距甚為懸殊,臺人資本額遠不及日人,日人通常擁有廣大放領地充當自作農場。  由於總督府的獎勵,加上臺灣鳳梨罐頭在日本大受歡迎,引發資本家投資熱,結果,不論是原料買收或製品販售均發生不當競爭,生產者與

製造者同受打擊。鳳梨罐頭製造業者,基於去除營業上種種弊端,及謀求業者間的共同利益起見,遂於1927年成立鳳梨罐頭同業組合,惟組合員彼此間缺乏信任,以致成效不彰。   臺灣鳳梨成品包括生果和罐頭,惟生果易腐,產值不高,僅以對岸中國與日本為輸出地,鳳梨罐頭方為事業之重心。鳳梨罐頭若要打開國內外銷路,須先增加知名度及建立完善的行銷體系。臺灣鳳梨製罐業之勃興,實導因於國內外博覽會得獎的激勵,歐洲、北美等國對臺灣產品逐漸感興趣,歐洲著名罐頭商會甚至自遠方來臺視察鳳梨產業。此外,藉由新聞雜誌的廣告宣傳,亦頗能喚起大眾的消費慾望。交通良窳攸關鳳梨事業能否發展順利,不論是生果運往工廠製造,

或是罐頭經鐵、公路和輪船輸出海外,都需要完善的運輸體系和政策,方能得心應手。日治時期即有一些輕便鐵路的鋪設是為了生果的輸送,而縱貫鐵路的開通使全島各工廠產品更便於經基隆和高雄輸往海外。基於獎勵外銷的原則,總督府無視各商船會社的營利,逕行實施命令航路,將運費減半。 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罐頭主要仍以輸往日本居多,最初,由日本內地各都巿大小批發商直接與臺灣鳳梨工廠進行交易;然而,此一方式易生糾紛。1931年9月,為管制紊亂的販賣方式,遂設立共同販賣會社,將全臺所有工廠的製品皆納入單一的販售體系。日本國內則設立關東販賣組合與關西販賣組合,並訂立公定巿價,產品在各地特約店進行販

賣。鳳梨罐頭工廠經營種類大致可分為二:其一,日本內地食品批發商直接、間接經營者。這些批發商在日本有相當完備的販售網,另出資在臺灣設立工廠,構成日臺一體產銷相連的經營網絡。這類經營者僅形式上繳納少許手續費,即可將產品自行販售,完全不受共販會社節制。其二,鳳梨罐頭的單純製造者。此種以臺人業者居多,鳳梨製罐為唯一的活動,其產品常於價格較高時相機出售。經營結構不同,導致共販會社內兩派對立,販售機能未遑發揮即告解散。 總督府所推動的產業獎勵方針,對扶植內外食品及臺灣鳳梨栽培兩社不惜給予各項援助。1927~1928年間,總督府積極獎勵外國種的栽培及修建新工廠,當時,小野耕一身兼

東洋製罐及內外食品株式會社社長,而內外食品會社與東洋製罐的子會社臺灣鳳梨栽培會社,先後獲得總督府補助購置新機械三分之一的款項。兩會社亦從總督府手中得到廣大的放領地,全力從事於外國種的栽培。兩社得總督府之助,傾全力於外國種的栽植,未料發生枯萎病,無法達到預期產量,以致兩社營業出現赤字。內外食品會社在共販美名下暗中活動,希望將外國種新式工廠的損失轉嫁給共販會社。殖產局為掩飾外國種獎勵失敗的事實,極力推動大合同計畫。   臺灣經濟與日本之關係隨著戰爭腳步日益加深,臺灣更進一步融入日本的經濟、戰略體系中,為因應局勢轉變,日本內地自1931年推動所謂「經濟再編成」,對重要產業進行統合

管制。受到上述局勢之影響,加上一些資本家鼓動,臺灣鳳梨業逐漸步上統合管制之途。合同會社成立後完全獨佔鳳梨業,舉凡農場、工廠、運輸及販售皆為日本資本家所掌控,結果,除了引發臺人業者的抗爭,耕作鳳梨之農民亦因價格受制而怨聲載道。合同會社雖可促成產量、品質提升,臺人業者與生產農民卻成了犧牲者。即便如此,鳳梨工業帶來相當程度的社會變遷,高雄州九曲堂自大正後期以來,鳳梨工廠接二連三設立,鳳梨成為當地農作物大宗,栽培收益及工廠提供的就業機會使當地居民所得增加,較附近村落更為富足,鳳梨讓九曲堂從荒涼村落成為食品加工業重鎮 。1937年,合同會社於南投街建新工廠,不但可以消耗原料,亦可以提供眾多就業機會,頗能

促進地方繁榮 。  綜觀日治時期臺灣鳳梨事業的發展過程,總督府可謂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所推行的各項政策多有利於日人業者,惟總督府並非全然偏袒日人業者,而係以提昇臺灣鳳梨事業的整體競爭力為最終考量。合同鳳梨將成立之時,總督府即力求於章程中明訂認可之權,期善盡監督之責,杜絕獨佔的弊端;反之,日人業者則意圖在章程中減低總督府的監督力量,壟斷鳳梨事業之企圖,十分明顯。其一方面盼望總督府能以行政力量,協助其獲取土地、補助新式機械等;另一方面,又想排除總督府的管制和干預,妄澈底宰制鳳梨事業。面對日人業者的強勢力量,小規模經營的臺人業者和生產鳳梨的農民,為了己身權益,不斷發生爭執和

對抗,農民在大生產者的帶領和鼓動下,甚至蔚成全島性的抗爭行動,然而,其訴求大多無法達成;另外,資料上,並尚未發現與當時其他農民運動的連繫與互動,有等進一步發掘與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