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寫的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和李祥生的 [全彩圖解影音版]完全解析攝護腺肥大診治照護全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原水所出版 。

輔英科技大學 生物科技系碩士班 周致中所指導 郭沁怡的 南部某診所男性細菌性生殖泌尿道病原菌之相關性研究 (2020),提出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生殖道黴漿菌(Mycoplasma genitalium)、人類黴漿菌(Mycoplasma homonis)、尿素分解尿漿菌 (Ureaplasma urealyticum )、Cefotaxime、azithromycin、Real time- PCR。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吳家瑩所指導 滕德政的 台灣性/別教育推動歷程及發展之研究(1945-2015) (2015),提出因為有 年鑑學派、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為了解決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問題,作者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 這樣論述: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

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

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

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

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名人推薦   【五大影響力人物 撰文

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和田仁孝/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所教授   王明鉅/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   林宏榮/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前醫策會執行長   陳明賢/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醫、法、財經三大體系、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醫界:   王志嘉醫師/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王桂芸教授/兆如安養護中心院長、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   方基存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師   吳志正醫師/法院醫糾調解委員、月旦醫事法報告主編   余萬能

理事長/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   林工凱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林萍章醫師/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外科教授   柴惠敏理事/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   楊文理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本部策略長   劉家正醫師/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劉越萍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法界:   李永芬律師/理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兆環博士/得聲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理事   林家祺主任/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副董事長   施茂林理事長/台灣法研會理事長   洪家殷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鄭冠

宇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系主任   謝哲勝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董事長   藍瀛芳博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財經界:   魯慧中教授/輔仁大學社科院院長  

南部某診所男性細菌性生殖泌尿道病原菌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問題,作者郭沁怡 這樣論述:

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披衣菌性病年增個案高達1億3100萬人、其後才是為人熟知的淋病(年增7800萬)與梅毒(年增560萬)。當大家將性傳染病的焦點放在愛滋病、梅毒、淋病等通報性傳染病時,卻忽略了一些看不見的細菌性生殖泌尿道炎傳染病¬¬¬­¬¬¬­¬¬¬­¬¬¬­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生殖道黴漿菌(Mycoplasma genitalium)、人類黴漿菌(Mycoplasma homonis)、尿素分解尿漿菌(Ureaplasma urealyticum)。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研究指出:台灣目前的披衣菌感染發生與盛行率每年持續增加,實

際的嚴重程度仍有待學界進一步研究。不分國內、外,很多病人往往等到出現不孕症狀後,才知道自己受到披衣菌等其他未知的感染。而臨床診斷醫師缺乏以上這些傳染病的確切實驗室檢驗結果,通常只能依最顯而易見的症狀治療,卻忽略了造成反覆生殖泌尿道發炎的這些致病原無法給予最正確的治療。在臨床上,醫師會針對懷疑感染之個案,依據治療準則在收集檢測的檢體時立即啟動治療,通常給予一劑Cefotaxime針劑(商品名: Loforan)及azithromycin 250mg同時治療,未經治療的男性尿道炎患者容易產生與性功能相關的健康問題,甚至更可能近一步導致不孕。本研究商請人口密集的鳳山當地頗負盛名的李嘉文泌尿科診所與之

合作,經臨床醫師依據症狀診斷,篩選出診所100位懷疑患有泌尿道發炎或感染的男性患者做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採取非侵入性的病患尿液,並以高敏感度、專一性高的Real time- PCR針對菌種專一性的目標基因進行擴增試驗作為分析檢驗,同時檢驗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生殖道黴漿菌(Mycoplasma genitalium)、人類黴漿菌(Mycoplasma homonis)、尿漿菌(Ureaplasma urealyticum、Ureaplasma Uparvum)。過去幾十年來,針對性傳染疾病的診斷幾乎完

全依賴於傳統方法,如培養、酶免疫分析、螢光抗體染色及雜交,一直到分子技術的出現,加上越來越多的病原體基因被定序出來,因此許多病原體都可以藉由分子診斷技術來克服培養不易、培養時間過長,或是其他技術上的問題(例如:檢體運送不易、需要特別技術等),透過分子診斷技術可提供臨床上快速病原體的鑑定、監測,也加快病人的治療策略之決定。研究目標在於○1描述使用尿液樣本合併檢測RT-PCR方法的性能,並推廣分子醫學診斷的重要性。 ○2合併檢測以期迅速確定疾病的診斷,提升分子醫學診斷的普世價值。 ○3描述病原菌的單一或混合感染率。關鍵詞: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砂眼披衣菌(Chl

amydia trachomatis)、生殖道黴漿菌(Mycoplasma genitalium)、人類黴漿菌(Mycoplasma homonis)、尿素分解尿漿菌(Ureaplasma urealyticum)、Ceftraixone、azithromycin、RT-PCR。

[全彩圖解影音版]完全解析攝護腺肥大診治照護全書

為了解決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問題,作者李祥生 這樣論述:

★男性隨著年齡增加,攝護腺開始增生,發生率大約41~50歲為30%, 51~60歲50%,超過80歲後則為90% ★攝護腺病變是男性健康的極大隱憂,甚至會長期造成精神或生活上的困擾 泌尿權威名醫診療衛教精華筆記✕解泌而癒全攻略 資深泌尿名醫超過三十年的泌尿醫學衛教,完整解析男性排尿障礙相關的攝護腺疾病, 提供最新的臨床醫學診斷與治療因應之道,輔以大量圖解讓讀者可快速理解泌尿醫學, 對於疾病或異常的臨床症狀能更有警覺心,也得以與專業人員討論會有更清晰的方向。 ◤加值收錄◢ ★64支最強泌尿醫學知識影音大補帖 【3分鐘秒懂尿尿這檔事、用藥及保健全攻略】 ․攝護腺肥大篇 ․火辣辣ㄟ感染篇 ․五顏

六色的小便篇 ․石在好硬篇   ․小包皮✕大事情篇 ․疝氣篇 ․攝護腺也會發炎篇 ․成功個案分享篇  攝護腺增生肥大,絕對是老年人的特有疾病,有人又稱之為「長壽病」。泌尿科醫生常流行一句玩笑話,「不論你多麼英明神武,總有一天等到你」,因為鑑於隨著年齡不斷增生的攝護腺造成老年男性的排尿障礙,幾乎涵蓋所有老年人,又非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發生的年齡層,從年輕到老年人均包括,尤其小於50歲的青年、中年男性,影響層面人數更為廣大,所以攝護腺疾病的日常生活保健及預防就格外顯得重要。 男性大約從40 ∼ 50歲就開始產生排尿的病態變化,尤其是膀胱變化最是關鍵,再加上年長者常合併一些慢性病,器官機能的減退,神

經調控上的障礙,共同合成這複雜多樣的排尿障礙。攝護腺肥大連帶的症狀,包括小便管徑變細,解尿困難;須用力解尿,小便斷斷續續分好幾段,解尿不乾淨、殘尿增加,其實膀胱已經開始肌肉肥厚並過度收縮,功能在慢慢變差了。攝護腺肥大的病患票選最擾人的症狀,位居一、二名的就是急尿和夜尿。 排尿障礙也不是一蹴而成,有些人因為症狀輕微而不去理會攝護腺,忽略身體傳達的警訊,有些人對攝護腺的疾病不甚明瞭,完全無病識感,甚至是諱疾忌醫,除了經常承受不必的症狀困擾,到了疾病出現了併發症,才急急忙忙就醫,卻延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最終可能出現膀胱尿滯留、腎水腫、腎功能減退或感染、泌尿系統結石的後果。 作者從事泌尿科30餘年,所

希望的不是每天開很多的刀,而是期望民眾都無病痛,縱有身體不適也能早期知道、有意願去尋醫問診,不要將疾病拖到後來成大病。這種知道疾病且有病識感及時就醫,就有賴醫學知識的推廣,這是作者寫此書最主要的目的,透過泌尿醫學衛教的新知及Youtube影片衛教宣導,期望能真正對民眾對於疾病或異常的臨床症狀才能有高度的警覺心,減少疾病帶來的後遺症、如何改善疾病及生活上的因應之道,以及對於未來和醫護人員溝通上皆有所助益。 本書分為兩大主題「攝護腺增生肥大」及「攝護腺發炎」,討論男性排尿障礙相關的攝護腺,從攝護腺的位置、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為何會不斷增生肥大?增生後對排尿障礙的影響?並詳細描述因為攝護腺增生肥大所導

致排尿障礙的症狀,如何經由表格量化,算出一個人排尿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對生活影響程度。 資深臨床醫師面對每一位男性年長者的排尿障礙如何問診?如何檢查?如何得到客觀的疾病診斷及嚴重程度?對於一些具侵襲性或耗時的檢查項目(如:膀胱鏡、尿路動力學檢查等),在哪些情形下必須要做?攝護腺增生肥大的手術治療及處置,並列舉了一些手術的優缺點、手術後的併發症,最後關於和攝護腺癌息息相關的腫瘤指標、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的判讀等內容,完整詳細介紹男性排尿障礙攝護腺增生肥大的原因及診斷,深入淺出傳遞攝護腺保健知識,讓您在面對各階段病症的診療都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男人下半身一定要知道的事:年過40超前佈署,徹底遠離攝護腺

肥大及發炎的隱憂 您所關心的攝護腺肥大,一定要知道的3件事 1.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詳見P.87) 2.良性攝護腺肥大診療流程(詳見P.142) 3.治療攝護腺增生肥大常用藥物類別(詳見P.139)   ★本書特色★ 一次讀懂攝護腺病變的診療&保健關鍵 ►15種表格→看診不卡關 ►68張彩圖→臨床大解析 ►20個案例→掌握大關鍵 ►21題迷思→名醫來解惑

台灣性/別教育推動歷程及發展之研究(1945-2015)

為了解決輔 英 醫院 泌尿科醫師介紹的問題,作者滕德政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光復以來70年性別教育的演變及內涵,藉以了解性別教育各階段中政府部門、民間組織與教育機構人員之推動情形,期能建構出自1945年至2015年之間性別教育推動歷程及發展的歷史圖像。為探究性別教育的演變及內涵,在研究方法上採用歷史學年鑑學派觀點,將性別教育推動歷程中的事件主角與時代環境互動關係加以結合描繪,以建構出推動性別教育發展的期程。本研究獲致以下初步結果,就臺灣光復以來的性別教育「推動演變」來看,可發現有三個期程,包括第一期「生理性知識教育傳播」、第二期「心理性刻板迷思破除」及第三期「文化性體質工程改造」;而就「推動驅力」來看,性別教育三股推動勢力分別為政府部門、民

間組織與教育機構,它們彼此相聯、各有消長。第一期「生理性知識教育傳播期」,推動時間從1945年至1980年,以政府主導的家庭計畫運動為主要力量,民間組織與教育機構則是配合執行;第二期「心理性刻板迷思破除期」,推動時間則從1980年至2004年,民間組織隨著解嚴後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理念倡導與立法訴求的主導力量,而政府部門與教育機構則是扮演配合角色;第三期是「文化性體質工程改造期」,推動時間從2004年至2015年,民間組織對於多元性別理念倡導與立法保障少數性別族群權益持續主動推動,政府部門與教育機構也適度加以回應;最後,就「推動內涵」而言,則是第一期推動「性教育」、第二期推動「兩性教育」及第三

期推動「性別教育」。本研究建議,有關弱勢或少數性別族群,如同志、外籍移民、單親家庭等弱勢者仍須透過制定法律以維護其基本人權;另外關於未來研究方向,則建議將研究主題聚焦在探究日據時代臺灣性別教育推動發展,期使時間脈絡更為完整。關鍵字:年鑑學派、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