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醫護英文用語(第六版)【含字彙朗讀音檔QR Code】 和翁淑娟,黃嫦芳,程紋貞,林麗味,趙淑美,張怡娟,羅靜婷,楊文琪,胡綾真,蔡家梅的 內外科護理技術(第九版)【含技術操作示範影片線上觀看QR Code】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醫事機構代碼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路查詢也說明:醫事機構名稱, 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 每日病床使用情形網址, (請按這裡) ... 診療科別, 家醫科、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李梅琛所指導 余秋菊的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2021),提出輔英醫院神經內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憂鬱、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健康管理組碩士在職專班 李麗君所指導 李容雙的 探討產後護理機構人員人格特質、問題解決能力與機構火災緊急應變行為之關係 (2021),提出因為有 人格特質、問題解決能力、火災緊急應變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 - FindGlocal則補充:主題:因氣候變遷導致人體之危害 ‍⚕️演講者:神經內科詹智鈞醫師 日期時間:10/13(三)10:00-11:00 地點:東港鎮豐漁里關懷據點 《輔英附醫攜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輔英醫院神經內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護英文用語(第六版)【含字彙朗讀音檔QR Code】

為了解決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感謝中央研究院 陳建仁院士 專業推薦!     本書結合醫護科系資深教師、臨床專業醫師、英語專業人士跨領域合作編寫而成,並經多位專家學者、任課教師審訂。內容豐富而條理清晰,可說是近年來國內出版的重要醫護術語書籍之一,很值得醫護、醫管(健康事業管理)科系學生一讀的導讀指引。      本書共計六章:第一章先帶領讀者瞭解醫護用語的基本組成,對醫護用語的字首、字根有所認識,做為後續學習醫護用語的序曲;第二章介紹醫護共通用語,包括醫院行政、醫護管理及常見的藥物、營養與飲食治療常見用語,為讀者打好學習醫護專用術語的基礎;第三章依醫院分科講述各科常見用語;第四章依系統解剖分類,配合解剖構造圖學習人

體各系統的英文名稱,並延伸學習該系統常見疾病的相關用語,強化讀者在系統性人體構造與各專科診斷用語間的連貫學習。      第五、六兩章列舉了醫護英文用語於常見醫院表單及文獻應用層面上的大量實例,每個單元均詳列實用的英文詞彙和中文說明;專業文獻更引導學生抓住閱讀醫護英文期刊的精髓。第五版起敦聘弘光科技大學王守玉老師為本書進行校對及修正,並挑選出重要字彙予以「*」標記,幫助讀者快速掌握重點。      本書各章章末均設計「牛刀小試」單元,並在之後隨附解答,提供讀者檢視學習成果,亦可做為複習之用。第二、三章篇幅較大,在每一節之後都編有「牛刀小試」單元,及時檢視學習成效。書末附上可隨身攜帶的「臨床常用

字卡」,方便讀者記憶與誦讀。      第六版將第一~四章主要字彙朗讀發音改成線上提供,讀者以手機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聆聽,搭配書末附的「臨床常用字卡」,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為了解決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問題,作者余秋菊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及控制是可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故需長時間監控及配合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改變飲食習慣及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提供病患出院返家後疾病相關知識。護理人員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傳統護理指導大部份給予紙本單張及口頭教育,然而現今資訊科技的進步及行動網路3C產品的普及化,可提供即時、個別化,是目前臨床照護上最即時及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本研究探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病患提升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及避免憂鬱之成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臺灣北部某醫學中心之神經內科病房及老年醫學病房進行收案,採兩組前、後測,隨機、單盲之實驗性研究設計,收案82位,包括實驗組40位(行動裝置教育方案)及控制組42位(常規護理),分別於住院48小時內進行前測及介入,出院前24小時進行後測之施測。研究問卷包含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量表(Stroke Self-Care Knowledge)、腦中風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SSEQ)、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健康指導內容滿意度之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

e, VAS ),以套裝統計軟體SPSS 20.0版進行統計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及最小值呈現研究對象之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特徵;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比較兩組在人口學基本屬性、疾病特徵、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憂鬱及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運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檢定兩組之前、後測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及憂鬱改善成效,再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比較兩組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老年、男性、已婚、退休、高中職、佛道

教為主,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平均值為2.28,過去病史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後兩組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於組別主效果( β = 6.88, SE = .78,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6.15, SE = .71,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93, SE = .8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腦中風自我效能(SSEQ)於組別主效果( β = 16.80, SE = 2.46,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33.66, SE = 2.78,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46, SE = 4.02,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憂鬱(BDI)改善成效於組別主效果( β = -7.29, SE = 1.50,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8.37, SE = 1.77,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5.28, SE = 2.0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方式比較實驗組(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與控制組(常規護理)的介入措施滿意度,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 p < .05),即表示此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措施的滿意度比常規護理有明顯成

效。結論:本研究結果證實透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程度成改善憂鬱程度,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有較高的介入滿意度。臨床與實務應用:在實證依據基礎下,使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更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成效佳,且具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因應3C化數位時代來臨,手機及網路使用普及化,希望能藉由腦中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方便性、健康指導內容生動性,且有具個別性的優點,能促進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在病患住院期間提供返家後健康指導內容,更能減少的時間人力成本。對於需要長期復健治療之腦中風患者更能提供持續性的照護內容,藉由操作行動裝置教育方案過程,

更可以促進患者與家人之間的親情互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內外科護理技術(第九版)【含技術操作示範影片線上觀看QR Code】

為了解決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問題,作者翁淑娟,黃嫦芳,程紋貞,林麗味,趙淑美,張怡娟,羅靜婷,楊文琪,胡綾真,蔡家梅 這樣論述:

  本書由翁淑娟、黃嫦芳、程紋貞、林麗味、趙淑美、張怡娟、羅靜婷、楊文琪、胡綾真、蔡家梅等10位教師共同設計、編寫,內容涵蓋臨床各專科常用之護理技術,共分為十二章,所有圖片均為實地拍攝或聘請專業美術人才精心繪製,有助於提升讀者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效果,對於初學者或臨床護理人員執行較生疏之技術時,具有明確指引的作用。     本書不僅是一本教科書,也是一本回覆示教教材,可提供學習者自學或複習之參考。護生如能將課堂中所學得的內外科護理知識及技術,正確地應用於臨床護理病人時,必能在操作護理技術時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提高臨床工作效率。     培育護理學生具備執行護理技術的能力是護理養成教育中非常重要

的一環,因此,本書編寫教師群親自示範操作內外科護理技術,拍攝剪輯成一部生動的技術操作示範影片,從第八版起提供「線上影片觀看」功能,只要掃描手機QR Code就能隨時隨地觀看,不必再找電腦播放光碟。讀者除了書上的照片與文字之外,能從影片中看到實際操作示範,更容易學習,提高對護理技術操作的信心以及未來從事護理工作的熱忱,也可以做為臨床護理人員在職教育的參考。     第九版更新第一章2020年版CPR、第四章「心臟功能障礙之護理」全章圖文,並新增第十章臨床常見敷料,提供讀者最新穎正確的資訊。

探討產後護理機構人員人格特質、問題解決能力與機構火災緊急應變行為之關係

為了解決輔英醫院神經內科的問題,作者李容雙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產後護理機構因應社會需求快速增加。護理機構近年來接連發生重大火災,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護理機構工作人員火災時正確的判斷與應變措施對火災的影響有絕對的關係。故而探究產後護理機構工作人員火災緊急應變行為刻不容緩。然過去對於探討產後護理機構工作人員火災緊急應變行為的研究付之闕如。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後護理機構工作人員人格特質、問題解決能力與火災緊急應變行為的關係。研究方法:採用橫斷式研究設計和立意取樣的方法,研究對象為台灣產後護理機構工作人員。採網路結構式問卷調查方法。於2021年6月18日至2021年10月31日進行網路問卷資料收集。共計171位產後護理機構工作人員參與本研究,1

69人完成完整資料調查。研究工具包括人格特質量表、問題解決能力量表、火災緊急應變行為量表與基本屬性問卷。資料分析方法使用 SPSS 21.0進行描述性及相關性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研究對象人格特質傾向於「和善性」、「嚴謹性」,研究對象的問題解決能力(Mean ± SD = 89.5 ± 16.1)、火災緊急應變行為(Mean ± SD = 98.3 ± 6.7)得分高。影響研究對象火災緊急應變行為之因素包括工作年資(t = 3.31, p = .022)、主動參加消防教育訓練課程(t = 3.08, p = .003)與緊急應變災害演習或桌上演練(t = 2.69, p = .011)、平時會注

意各種火災發生的可能性(t = 2.14, p = .034)、問題解決能力(r = -.390,p = .000)與火災緊急應變行為呈正相關;人格特質以傾向開放性(r = .262, p = .001)、嚴謹性(r = .235, p = .002)人格特質者與火災緊急應變行為呈中度正相關。研究結論:1.本研究發展的火災緊急應變行為量表有良好信效度,可作為產後護理機構測量工作人員的火災緊急應變行為良好工具。2.產後護理機構管理者在人員火災緊急應變訓練課程設計與任務安排時應考量工作人員人格特質與問題解決能力。3.工作年資3-5年者、問題解決能力較佳者為可做為火災緊急應變計畫種子人員。4.建議未

來研究可以質性研究進一步瞭解產後護理機構人員火災緊急應變行為。並可探討不同地區、經營型態的產後護理機構工作人員火災緊急應變行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