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亞 ML 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路 亞 ML 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基維利寫的 君主論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央警察大學 國境警察學系碩士班 高佩珊所指導 蘇聿專的 我國與日本航空安檢現況之探討 (2021),提出路 亞 ML 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航空保安、國境警察、安全檢查、機場安檢。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余啟民所指導 張全佳的 人工智慧理財專員與金融監管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人工智慧、機器人理財、金融科技、監理科技、普惠金融、演算法、風險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路 亞 ML 竿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路 亞 ML 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君主論

為了解決路 亞 ML 竿的問題,作者馬基維利 這樣論述:

  永遠的經典  一本盛名滿天下,同時也惡名滿天下的奇書。   輝煌評價與紀錄──  ◆本書被譽為「現實政治的聖經」  ◆影響人類歷史的十本鉅著之一  ◆與《孫子兵法》和《智慧書》並稱為人類三大處世智慧奇書  ◆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最有影響的書  ◆一生必讀的60本書之一  ◆與《聖經》和《資本論》並列之書  ◆西方四大政治名著之一  ◆曾是禁書卻又暢銷世界  ◆歐洲歷代君主的案頭書,政治家的最高指南。  ◆從義大利流傳到世界各國,盛名五世紀不輟。   一本論者普遍視為驚世駭俗的書,讀者卻趨之若鶩無代無之,雖然一度被列為禁書,卻證實為影響既廣且深的經典作品——這是馬基維利《君主論》的寫照。

《君主論》憑什麼名列經典書目?   「經典作品」有個共同的特色:體現時代的風貌,同時又展現超越時代的眼界。就此而論,馬基維利的思想當之無愧:他看透五百年前義大利半島政治事件的本質,從中辨識出關於人類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則,他指出的通則到今天仍然適用。   《君主論》這一本絲毫無愧於「經典」之作的書,其為經典之作的持久價值,與其說是在於書中陳述的政治理論,不如說是在於作者披露或表達觀察世界的一個特定方式。馬基維利使我們瞭解到採取去道德化的觀點所看到的世界會是什麼景象,歷代讀者如癡如迷同時又惶惶不安,說穿了無非是他們透過那個觀點所看到的景象使然。   關於這一部經典的歷史地位,這麼說就夠了:《君主論》

反映時代的趨勢,如哥白尼探究未知的領域,雖然一個是天文領域,另一個是政治領域;如達文西解剖現實,雖然一個是上帝創造的身體,另一個是人類創造的政體。 本書特色   ◆翻譯名家呂健忠的全新中譯本   ◆馬基維利此書,不但讓他成為西方現代政治思想之鼻祖,同時他也被視作是「邪惡之師」、「魔鬼造出的人」。   ◆英王查理斯、克倫威爾、法王亨利四世、普魯士弗雷德里克大公、路易十四、拿破崙、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皆是《君主論》的讀者與信徒。   ◆這是領導管理者的必讀之書、統治藝術的最高引導原則。   ◆本書是各種政治指南、商場守則、厚黑學的始祖。更被後人不斷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處世求生的哲思、法則與智慧書 作者

簡介 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   義大利的政治思想家,也是歷史學家、詩人和劇作家。   1469年5月3日出生於佛羅倫斯望族中貧寒的一支。父親是律師,他自己在佛羅倫斯大學接受正統的學術訓練,修習科目包括邏輯、數學、音樂、天文學與哲學等人文學科。28歲步入政壇,被任命為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國務秘書,積極與聞國防與外交事宜,先後出使法國和德意志,還在佛羅倫斯推動國防改革,以民軍取代雇傭兵。42歲那一年,被法國推翻的麥迪奇家族在西班牙扶植下重返佛羅倫斯執政,共和派失勢,馬基維利被麥迪奇家族的羅倫佐解除公職,又因涉及反麥迪奇家族的陰謀而在一年後被捕,獄中慘

遭逼供,獲釋後退隱,著述度日。   他在1512年動筆寫作的《君主論》,原本打算獻給烏比諾公爵,即小羅倫佐.德.麥迪奇,寄望麥迪奇家族能重整義大利破碎的山河,說不定還能藉此機緣謀得一官半職,雖未獲青睞,並在他死後五年才出版,但後人才有機會讀到他的名山之作。1519年,他和麥迪奇家族達成某種程度的妥協,重出政壇。1527年,麥迪奇家族遭罷黜,他嘗試在重新建立的共和政府謀得一官半職,卻因為與舊政權的關係而無法贏得信任,在同年6月21日(58歲)逝世。   名垂青史的著作有四:《君主論》、《論李維羅馬史》、《戰爭的藝術》、《佛羅倫斯史》,使其成為文藝復興文明一座醒目的標竿。 譯者簡介  呂健忠   

矢志翻譯西洋經典,以期推廣經典閱讀。已出版重要譯作包括《馬克白︰逐行注釋新譯本》、《英國文學史略》、《情慾幽林:西洋上古文學情慾文學選集》、《情慾花園:西洋中古時代與文藝復興情慾文選》、奧維德《變形記》、希臘悲劇《奧瑞斯泰亞:逐行注釋全譯本》和《索福克里斯全集》(共二冊)、馬基維利《論李維羅馬史》以及《易卜生戲劇集》(共五冊,陸續出版中)。 馬基維利圖像、手稿與當時義大利地圖中譯序獻辭第一章  君主國的種類及其建國的方法第二章  世襲的君主國第三章  混合型的君主國第四章  大流士的王國被亞歷山大征服,為什麼在他去世後沒有反叛繼任者?第五章  如何治理被征服以前獨立自治的城邦

或君主國第六章  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獲取的新君主國第七章  仰賴別人的武力和機運獲取的新君主國第八章  憑邪惡的手段成為君主第九章  公民君主國第十章  如何衡量國力第十一章  教會君主國第十二章  軍隊的類型和傭兵第十三章  外籍援軍、混合軍與國民軍第十四章  君主在軍事方面的職責第十五章  世人,尤其是君主,受到讚揚或譴責的原因第十六章  慷慨與小氣第十七章  殘暴與仁慈:受愛戴和受畏懼,何者比較有利?第十八章  君主守信之道第十九章  如何避免受人鄙視和怨恨第二十章  堡壘等君主常用措施的利弊得失第二十一章  君主如何爭取名望第二十二章  君主的肱股大臣第二十三章  如何避開馬屁精第二

十四章  義大利的君主們喪失政權的原因第二十五章  運氣如何影響世事及抗衡運氣之道第二十六章  為解救義大利免於蠻族蹂躪進一言馬基維利年表譯名對照表 中譯序   一本論者普遍視為驚世駭俗的書,讀者卻趨之若鶩無代無之,雖然一度被列為禁書,卻證實為影響既廣且深的經典作品——這是馬基維利《君主論》的寫照。《君主論》憑什麼名列經典書目?   「經典作品」有個共同的特色:體現時代的風貌,同時又展現超越時代的眼界。就此而論,馬基維利的思想當之無愧:他看透五百年前義大利半島政治事件的本質,從中辨識出關於人類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則,他指出的通則到今天仍然適用。關於馬基維利其人及其時代背景,我在《論李維羅馬史》

的中譯修訂版序已有介紹,這裡只就有「現實政治的聖經」之美譽的《君主論》相關背景做個補充。   馬基維利其人   馬基維利的生平活脫就是運氣無常的寫照,而「運氣」在他那個時代,通常被擬人化為女性——而且是沒有定性的女人。這個觀念是瞭解馬基維利思想的一把鑰匙,同時也反映在他的人生觀和政治思想。   馬基維利出生於一四六九年,也就是有「高尚」(“the Magnificent”)之美譽的羅倫佐.德.麥迪奇繼承父親遺缺成為佛羅倫斯統治者的那一年。他的家庭雖然不屬於統治階層,卻有足夠的財力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帕齊(Pazzi)家族試圖藉謀殺手段接收佛羅倫斯的主要黨派時,他年紀還小,但也足以知曉掌握統治權

的麥迪奇家族為了對付奪權失敗的陰謀份子而採取的報復手段是多麼駭人聽聞。一四九四,也就是高尚的羅倫佐去世後兩年,法王查理八世率大軍抵達佛羅倫斯,馬基維利目睹麥迪奇家族倉皇逃命。他的成長經歷動盪不安的歲月,天主教多明我會的薩沃納羅拉修士想方設法要引導佛羅倫斯人成為道德掛帥的清教徒,大肆焚書,雖然一度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結果是自己被送上吊刑台接受火刑。   一四九八,清教徒主義不再構成威脅,麥迪奇家族亡命異鄉,佛羅倫斯建立共和體制,馬基維利被共和政府延攬進入總理署,開始參與外交事務。從一五○○到一五一三年間,他數度銜外交使命出國,先後會晤法王路易十二、盧昂樞機主教、羅馬涅的闕薩瑞.博賈、教宗尤里烏斯

二世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馬克西米連皇帝。自從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即陷於分崩離析的義大利,在一四九四年法國入侵之後更成為各方勢力垂涎的對象,那些造成義大利政局板蕩的檯面人物,不乏馬基維利的舊識。要說《君主論》有個主角,那就是佔領羅馬涅的闕薩瑞.博賈。他在權力場上的起伏,馬基維利瞭若指掌。   馬基維利本人的政治生涯則是深受皮埃羅.索德瑞尼(Piero Soderini)的賞識與提拔。索德瑞尼是薩沃納羅拉死後成立的共和政權中的實力派人物,在一五○二年被任命為佛羅倫斯的終身執政。可是,隨麥迪奇家族在一五一二返回佛羅倫斯,共和政權垮台而索德瑞尼失勢,馬基維利也遭到罷黜。他被補下獄,時間雖不長,酷刑卻不能免,

能夠保住老命或許也可以歸因於運氣。   渾身政治細胞的馬基維利,如今被迫歸隱田園。在寫給法蘭切斯科.韋托瑞(Francesco Vettori)的一封信,他提到那一段「日出耕耘,日入讀書」的歲月:   入夜,我回到家,準備窩進書房。在門檻,我脫下沾滿塵土污泥的工作服,穿上大使會穿的衣服。我穿得體體面面,進入作古已久的統治者的宮廷。在那裡,我受到熱烈的歡迎,只靠我覺得養生而且生來就是要細細品味的糧食維生。我跟他們促膝暢談,請他們說明他們的所作所為,他們滿懷善意回答我。轉眼間,四個小時過去了,我無憂無慮。所有的牽累全忘到九霄雲外。我不再害怕貧窮,死亡也嚇不到我。風風雨雨俱往矣,我安然無恙。   這

段文字看似豁達,卻透露馬基維利要親身實踐玻埃提烏斯的《哲學的慰藉》(Boethius’s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524)有多麼無奈。但是,不管他有多無奈,後人倒是虧了他的無奈歲月才有機會讀到他的名山之作。   他在一五一二年動筆寫《君主論》,原本打算獻給烏比諾公爵,即小羅倫佐.德.麥迪奇,寄望他的家族能重整義大利破碎的山河,說不定還能藉此機緣謀得一官半職,雖然一五一八年殺青的《論李維羅馬史》顯示馬基維利個人偏好的政府形態是共和體制。一五二一年出版的《戰爭的藝術》,在《君主論》的讀者看來可說是事有必至而理有固然。在純文學領域,他最有名的作品《曼德拉》(La Man

dragora),按傳統分類屬於喜劇,但現代讀者可能會說是黑色喜劇,因為劇中呈現心機重重的人際關係,比起《君主論》書中的政治關係毫不遜色。   一五二七年五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洗劫羅馬,教宗克雷芒七世被推翻,麥迪奇家族再度失勢,佛羅倫斯恢復共和體制。同年六月,馬基維利去世,安葬於佛羅倫斯的聖十字教堂。五年後,他英名所繫的《君主論》終於出版,卻在二十七年後被列為禁書。斯人也而有斯運也,《君主論》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   前面提到的《曼德拉》這部喜劇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切入點,有助於讀者瞭解《君主論》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曼德拉草(mandragora)是玄蔘科的一種,根部呈叉狀,與人形相似,自

古被用為催情藥,馬基維利《曼德拉》劇中充分利用這樣的特性描繪一幅「人生喜劇圖」。老頭子娶了個妙齡女郎,盼望傳宗接代而不可得。一個年輕人覬覦這少妻的美色,說服老頭子讓老婆服食曼德拉即可懷運。但他警告老頭子,曼德拉有劇毒,女人服食以後,第一個跟她性交的男人在一星期內必死無疑。於是老夫同意讓少妻先跟偽裝成遊民的年輕人同床,由他吸收植物的毒性,以保障老頭子的生機。妻子良心不安,修士卻鼓動簧舌,說:「我們不能夠因為怕壞事就把好事給放過。   眼前的好處很明顯,妳能夠懷孕,為天主生下子民。……凡事要看目的,妳的目的是在天堂有一席之地,還有就是滿足妳的丈夫。」連丈母娘也加入敲邊鼓的行列,說「女人沒有孩子就沒

有家」,所以要聽勸。少妻勉為其難同意接納這個年輕人為小三,以便「順應天意」達成丈夫的心願。由於運氣的垂顧,結局皆大歡喜:老夫相信傳宗接代有望,少妻有機會享受魚水之歡,滿口荒唐言的登徒子如願以償,修士賺到外快,丈母娘不必為女兒的後半生操心。馬基維利挖苦基督教之餘,也寫出他觀察人情世故的實證觀點。   對教會不滿,卻鍾情於實證的觀點,這正是《君主論》的兩根樑柱。   《君主論》其書   在馬基維利以前,政治和倫理像一對連體嬰,縱使在實務上並非如此,學理上卻總是一味強調或形塑明君聖王的形象。根據一個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古老傳統,政治是倫理的一個分支——倫理指的是合乎道德規範的個體行為,政治則是社會

團體或社區組織的成員應當遵守的道德規範。馬基維利斷然除魃,成為把倫理和政治這對連體嬰分割成功的政治理論家,因此賦予政治的研究一定程度的自主權。政治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是這樣開始的。他第十五章寫道:「許多作家想像從來不曾存在過的共和國和君主國,可是實際如何生活和應當如何生活這兩者有如天壤之別。為了研究事情應當怎麼做而無視於事情實際上怎麼做,這樣的人救不了自己,只會自取滅亡。……因此,我這就撇下跟憑空想像的君主有關的話題,只討論現實世界的君主。」讀者不難想像他寫下這兩段話時登高望遠的豪情,要為統治者提供指導原則,也就是便於「按表操課」的實用手冊。   登高望遠有賴於堅實的立足點。馬基維利寫《

君主論》是根據他從政的經驗,著眼於義大利當代的政治局勢。他觀察時局的眼界卻有更寬廣的背景,那是他閱讀上古希臘與羅馬的史學著作和《舊約》記載的以色列早期歷史所奠定的史識。在他看來,法王查理八世於一四九四年揮軍入侵義大利是影響當代歷史最為深遠的事件,後來的歷史學者也普遍認同他的這個看法。他在第十一章寫道:「法王查理入侵義大利以前,這個國家是由教宗、威尼斯人、那不勒斯國王、米蘭公爵和佛羅倫斯人割據統治。」當然,義大利的分裂局面不是這時候才出現,而是自從羅馬帝國解體就已如此。但是,法國入侵使得分崩離析的局面益形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原本脆弱的權力均勢瞬間遭到破壞,義大利境內的政客有更大的機會混水摸魚。

可是他們藉機擴大自己的版圖的同時,也面臨更大的風險:既有的領土也可能遭到覬覦者的兼併。結果是,各方勢力的合縱連橫導致說變就變的一系列結盟關係,後人要想研究那一段歷史固然深受其苦,當時作決策人則必定是如坐針氈,要支持誰、要攻擊誰、要背叛誰、應該在什麼時候決定,走錯一步棋就可能全盤皆輸。   實情如此,馬基維利的《君主論》以實用手冊為主要的考量其實不難理解,因此提供的具體建議完全著眼於統治者如何保護自己的項上頭顱和維持進而擴大既有權力。馬基維利對人性的評價並不高,他認為能搶就搶是生而為人的天性。至於攫取接著建立穩固的權力之後可以如何進一步運用權力,這其實超出了馬基維利寫《君主論》的主要關懷。雖然偶

爾有蜻蜓點水,他一直到最後一章才明白寫出自己的願望。   這樣的一本書竟然從義大利流傳到世界各國,盛名不輟迄今已五個世紀,這充分說明其內容的實效,至少證明馬基維利的見解有實用價值。五百年前在相對而言無足輕重的馬靴半島上發生的事件,跟當今之世息息相關,不獨政治領域為然,因為馬基維利看透那些事件的本質,從中辨識出關於人類生活的一些根本原則。   不幸的是,《君主論》盛名滿天下的同時也招來滿天下的惡名,全書超過五萬字,一般人卻只記得第十八章第三段關於狐狸和獅子的譬喻,總共不到三百個字,據以為作者蓋棺論定,竟使得「Machiavellian」(馬基維利作風)這個字成為「為人或行事善耍心機、不可信任」的

意思。甚至早在莎士比亞那年代的英國,這個形容詞就被劇作家馬婁(Christopher Marlowe)在《馬爾他的猶太人》擬人化為「馬基維」(Machevill),是把馬基維利給醜化了的一個角色。馬基維在該劇的開場白說出馬基維利的洞識:「首先是權力造就君主,其次是法律,∕像德拉古那樣用鮮血立法最穩當。」可是在這之前幾行,他說:「依我看宗教不過是兒童的玩意兒,∕世間有的只是無知,哪有什麼罪惡。」這就是無中生有了。馬基維利對於宗教與道德不只是沒有敵意,而且是敬重有加。他看到教會腐拜與義大利政局板蕩息息相關,因此力主政教分離。然而,他強調的其實是在政治場合,宗教與道德基於權宜考量有必要退居幕後。對於

寧可樂觀看待人性的人來說,他的權宜考量容或難以接受,可是他逼我們正視一個永遠迴避不了的問題:統治者是否能在成功和道德之間取得妥協?畢竟沒有不腐化的權力。   既然政治離不開權力的分配,現實觀點又使得人性的本質無所遁形,那麼馬基維利的惡名也的確其來有自。他感到興趣的是權力的本質以及權力如何獲得又如何維持。他「發現」人可以同時擁有兩種對立的觀點,指出政治是一門藝術,訣竅在於扮演角色,因此「發明」現代政治學,尋求與道德無關的現實主義。現實觀點使他得以冷靜指陳理想與實際之間的落差,這在第十八章表露無遺:「大家都知道,君主信守諾言而且為人正直不耍詐是多麼值得稱道的事。然而,環顧當今之世,我們看到那些功成

名就的君主,一個個不把守信當一回事,而且善於使用狡猾的手段愚弄世人,就這樣征服講究信實的人。」前面提到闕薩瑞.博賈可以視為《君主論》的主角,馬基維利在第七章多次加以讚美,說他是所有的新君主都應該效法的榜樣,甚至不憚其煩說明君主在什麼時候不應該守信,偏偏博賈其人在生前就是以背信棄義的屠夫廣為人知,卻又紮紮實實建立自己的政權,恢復社會秩序。話又說回來,在弱肉強食的權力場域,要求負責維持秩序、保護猴群安全的猴王講信修睦不是天方夜譚嗎?所以,在《君主論》第十五章讀到「就算是壞事,如果不做就很難維持自己的政權,那就應該毅然決然去做,不要擔心壞名聲招來別人的譴責」,也就不難理解。   儘管如此,一般人對馬

基維利的看法在某些關鍵的地方可謂錯得離譜,這也是事實。有人提到馬基維利的作風就想到不坦誠、不按牌理出牌,詭計多端使人無從捉摸,不合實情莫此為甚。不論是多麼粗心的讀者,翻到《君主論》第八章第三段提及「榮譽」和「豪傑」,以及同章倒數第三段提到民眾「最大的利益」,都看得出馬基維利用心良苦。甚至在第十八章,說君主「如果可能的話,他不應該忽視德行,但是必要的時候,他應該知道如何為非作歹」,應強調的是,「必要」這個前提值得我們細心體會。《尚書》有這麼一句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引文是舜告誡大禹,人心危險難測,道心幽微難明,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實踐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如

果能夠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世界落實「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樣的理想境界當然很好。不幸的是,馬基維利的實證精神無法一廂情願擁抱不切實際的說詞或修辭,所以像「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樣的門面話只好「無稽之言勿聽」。他在政治史看到的現象根本就是「惟精惟一,保權保命最要緊」。就此而論,所謂「馬基維利的世界」其實可以是一個中性而不帶價值判斷的用語,如Ian Tattersall討論人類的演化及其獨特性(Becoming Human: Evolution and Human Uniqueness),在述及人猿之別的一章的用法:「靈長類的智力穩定提高,對箇中因素感到興趣的那些學者轉而研究社會內部個體之間

的相互關係,把從這種關係學到的智力形容為馬基維利式(Machiavellian)智力。……研究顯示,個體終其一生建立的盟友關係相當重要。盟友意味著政治,無論是何等初步的政治,這就把我們帶到馬基維利的世界。」   即使落實到政治領域,馬基維利也沒有擁護專制——否則他不會使用超過二十二萬字的篇幅寫出《論李維羅馬史》申論共和政體的優點。就如同前文所引《君主論》第七章的例子,闕薩瑞.博賈在新征服的羅馬涅造成脫序狀態,他殺人不眨眼,對自己的手下也一樣,可是這一切僅止於為了恢復治安而採取的非常手段,建立秩序之後立即金盆洗手。他的殘忍是為蒼生黎民著想。這樣的結論難免會引人不安。不過,面對真相總勝過把殘酷的現

實理想化或把客觀的陳述妖魔化。   馬基維利引人不安,這跟他開門見山的筆法和出奇冷靜的筆調有關。他習慣舉出實證,藉以拈出有如格言的通則。格言醒人耳目,卻無法應用在具體的情況,而且往往可以找到互相矛盾的另一句格言,卻因為聽起來有道理而傳為口碑。《君主論》就像這樣,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回想馬基維利生前死後的許多事件,不限於政治領域,在在顯示他深刻的觀察和敏銳的理解。他寫的不是什麼秘笈寶典,無法保證照表操課就能實地見效。第二十五章論運氣,說明世事無常,成敗不見得能夠操之在己。馬基維利也相信做事貴在適才適性,有時候步步為營佔上風,有時候卻該當機立斷。「三思而後行」沒錯,「瞻前顧後則寸步難行」也沒錯

。   馬基維利拈出簡單明瞭的通則,用直截了當的筆觸一語道破,箇中道理一經解說其實顯而易見。使我們感到震驚的倒不是馬基維利說了些什麼,而是我們寧可希望他說的不是真相。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希望政府所作所為對老百姓有好處,馬基維利並不例外,不同之處在於他明白政府通常不得不犧牲老百姓的利益——用我們熟悉的措詞來說,他明白「政府是必要之惡」的必要性。他主張政府必須知道什麼時候犧牲是無法避免的,可是他開門見山說得那麼理所當然,這太傷感情了,一般人無法坦然接受。使讀者不安的是,他把真相赤裸裸攤開來,道理既清楚又簡單。舉例來說,第三章提到併吞同文同種的領土,說:「征服者要保有成果並不難,被征服者如果不習慣於自治

時尤其如此,只要消滅統治他們的王室就夠了,其他方面不妨率由舊章。古老的生活方式維持不變,風俗習慣相同的人自會相安無事。」馬基維利使用不帶感情的筆調寫出歷史上擴充版圖或改朝換代的常規,他說出客觀的現象,可是沒有人會大聲張揚那樣的現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就夠了」這樣的措詞,這意味著他反對一視同仁濫殺無辜。不幸的是,諸如此類的筆觸往往被大而化之的讀者忽略。   撇開實用價值不談,《君主論》在五百年前成書之初其實是滿懷理想之作。馬基維利在最後一章的筆調比較接近傳統的跋文,所談無關乎權力的奪取與維持,而是表達義大利愛國志士共同的理想,呼籲麥迪奇家族力挽狂瀾解救祖國。他的呼籲表面看來似乎把論述的格局

縮小了,其實不然:只要政府組織仍然存在於人類社會,只要國家樊籬無法消除,馬基維利的熱情就會得到迴響,他在結尾所引佩脫拉克的詩句就足以證明他背負「馬基維利作風」的惡名並不公平。   無論如何,《君主論》這一本絲毫無愧於「經典」之作的書,其為經典之作的持久價值,與其說是在於書中陳述的政治理論,不如說是在於作者披露或表達觀察世界的一個特定方式。馬基維利使我們瞭解到採取去道德化的觀點所看到的世界會是什麼景象,歷代讀者如癡如迷同時又惶惶不安,說穿了無非是他們透過那個觀點所看到的景象使然。關於這一部經典的歷史地位,這麼說就夠了:《君主論》反映時代的趨勢,如哥白尼探究未知的領域,雖然一個是天文領域,另一個是

政治領域;如達文西解剖現實,雖然一個是(基督教觀念中)上帝創造的身體,另一個是人類創造的政體。   這個中譯本主要根據J. G. Nochols的英譯(Richmond: Oneworld Classics , 2010),同時也參考W. K. Marriot(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21:1-37)和Peter Bondanella and Marl Musa(Revised ed.; Oxford: Oxford UP, 1984)兩種英譯。某些關鍵地方需要覆核義大利原文,根據的是Salvio Marcelo Soares的編校本(Milan:

MetaLibri, 2009),這個版本可利用網路資源取得(Il Principe,www.ibiblio.org/ml/libri/m/MachiavelliNB_IlPrincipe_s.pdf)。網路上還可以找到Marriott的譯注本(www.gicas.net/theprince.html)。另外,《線上自由圖書館》(The Online Library of Liberty,oll.libertyfund.org/)錄有Christian E. Detmold於一八八二年在波士頓出版的英譯本;以及Edward Dacres在一六四○問世的本子,這是最早的英譯本,意味著馬基維利的著

作已在英國解禁,此時距作者去世已超過一個世紀。 〔獻辭〕尼寇洛.馬基維利敬獻羅倫佐.德.麥迪奇殿下但凡存心博取君主之恩寵者,總不免呈獻自認最為貴重或自信最能得其歡心之物,是以名駒、兵器、金帛、寶石,諸如此類匹配君主尊榮之飾品,紛紛絡繹於途。因此,既然有心向殿下表明區區赤忱,傾我所有之物,最可珍惜者莫過於長期從政襄贊國務又積年累月鑽研史籍,殫精竭慮琢磨偉人事蹟之心得,如今彙編成冊,書雖薄卻無損於至意誠心,謹此敬呈於殿下。自忖拙作無異於野人獻曝,但知殿下宅心仁厚,又能在極短時間瞭解我多年歷經艱困與危險,領悟所得,可望念及一介寒士捨此別無更可貴的禮物足以聊表寸心,當不至於回絕。書中並無華麗

的辭藻,也沒有浮誇的文句,更沒有常見文人用於美化題材的種種非關必要的修辭筆法,因為我衷心盼望藉筆下揭露之真相及其主題之重大以饗殿下,否則寧可任其湮沒無聞。身處卑位如我者膽敢議論君主治國之道,但願也不至於被斥為妄自尊大,箇中道理猶如風景畫家理當置身於平原低處以仰望山嶺之勢,又置身於山嶺高處以俯察平地之勢,是以唯有身為君主始能瞭解民情,唯有身為人民始能瞭解君道。願殿下識我獻薄禮之誠意,察納其中旨趣。若熟讀精思,必能領略殷殷盼望之情,所盼者唯機運1與賦稟必將成就之豐功偉業。倘若殿下立於巍峨之巔偶爾俯察低窪地區,則運氣持續惡意構陷致使我遭受不公不義之冤情,當蒙亮察。1機運:fortuna,馬基維利筆下

的一個關鍵詞,與「運氣」同義(詳見第二十五章),但是這個中譯本遇到要強調時機和運氣交互作用的場合,一貫譯作「機運」。運氣非人力所能左右,時機的掌握卻是人力所能及;參見第六章第二到四段。第一章君主國的種類及其建國的方法古往今來統治過人類的國家和政權,不外共和國和君主國兩種。君主國可能是世襲的,即同一個統治家族代代相傳,不然就是新建立的。新建立的君主國可能是全新的,如法蘭切斯科.斯福爾扎1統治的米蘭公國,不然就是世襲君主國征服的領地,如西班牙國王征服那不勒斯王國2。像這樣被併吞的領地,可能早已習慣接受君主的統治,不然就是向來為自由之邦;併吞則可能透過自己的或別人的武力,不然就是憑機運或才能。1法蘭

切斯科.斯福爾扎(一四○一到一四六六)是知名的僱傭軍指揮官,娶了米蘭公爵的女兒,一四五○年以武力奪取米蘭的政權。2「西班牙國王」指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一四五二到一五一六),他和法王路易十二協議瓜分那不勒斯王國,但利益談不攏,爆發軍事衝突之後,法國在一五○五年承認斐迪南為那不勒斯國王。第二章世襲的君主國我在另外一本書花了長篇幅討論共和國1,這裡就存而不論。本章所論僅限於君主國,依照前面的分類探討如何統治進而維持這種政體。在習慣君主家族統治的世襲國家維繫政權,困難遠比新建立的國家少得多,因為世襲君主只要不破壞規章,又能隨機應變,維持原本的地位綽綽有餘。像這樣的君主,即使才能平庸,守成絕對不是問題,

除非遭遇不可抗拒的外力,導致王位被篡奪。即便如此,只要篡君犯下最微小的過失,失位的君主隨時有機會復辟中興。舉例來說,義大利的費拉拉公爵2先後遭遇一四八四年威尼斯人和一五一○年尤里烏斯教宗的進犯,能夠抵禦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家族在該領地根深柢固的統治權。世襲的君主比較沒有理由也比較沒有必要傷害百姓,因此自然比較受百姓愛戴。除非惡行重大激起民怨,他受到百姓喜歡毋寧是合情合理,畢竟長期而且持續的統治使得變革的記憶和原因遭人淡忘,因為每一次變革都是為另一次變革鋪設坦途。1指《論李維羅馬史》。2馬基維利把兩位費拉拉公爵的兩件史實混為一談:埃爾科萊(Ercole d’Este, 一四七一到一五○五)對那不勒

斯王費蘭帖(Ferrante)的戰爭失利,割讓不少領土給威尼斯及其同盟,即教宗西克斯圖斯四世;埃爾科萊的兒子阿方索(Alfonso d’Este, 一四八六到一五三四)迎戰進犯的尤里烏斯二世,後者在一五一○年組成神聖聯盟對抗法國。這個家族從十二世紀就開始統治費拉拉。

路 亞 ML 竿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最近比較忙,沒時間好好釣魚。抽個空試一下竿子跟捲,順便找一下手感。

Rod: Okuma Helios 7" ML
Reel: Okuma Helios HSX-30
line: Okuma Magist 0.8 pe/Seaguar Tasu 6lb
lure: 2.75" ube with 1/8 oz jig head

我國與日本航空安檢現況之探討

為了解決路 亞 ML 竿的問題,作者蘇聿專 這樣論述:

隨著飛航科技的不斷進步,國際貿易需求與日俱增,促使各產業全球化的蓬勃發展,加上南亞及東協國家等新興國家的迅速發展,為了講求快速便捷的供給需求,因此造就了廉價航空業蓬勃發展。 面對現今自由流通的國際市場,全球如何防堵非法物質在各國國境相互流通,以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社會安定性,邊境安全管制,便是世界各國共同之目標。我國雖非國際民航組織的一員,但就航空邊境來說,為了能夠與國際的腳步接軌,長期戮力於飛航安全之維護,其中,國境安全檢查就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針對我國目前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現狀而言,為了在國際上取得國家整體競爭優勢,對於邊境民航安全的問題,我國也陸續提出了相對應的防制措施,但是,

與其他先進國家相對之下,對於國境安全檢查,我國仍然有許多應再精進其不足及有待改善之處。 故而,本文欲參照日本機場安全檢查相關實務,並以我國桃園國際機場目前人員出境之安全檢查做法、機場環境、人力資源等面向,參酌國內外相關期刊、報導等資訊,試圖探討與比較其安全檢查作法與相關精進作為,期使我國國際機場安檢能成為世界之標竿。

人工智慧理財專員與金融監管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為了解決路 亞 ML 竿的問題,作者張全佳 這樣論述:

我國在經濟發展上已經逐漸進入發展國家之列,國民的財富也逐步的累積。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後,金融業的環境遭遇到不同以往的困境而逐漸降低利率,國人以往偏愛的定期存款理財已經無法追上高漲的物價。而年輕世代面臨產業外移造成的工作職缺短少與薪資停滯,能夠支配的財富並不多。在此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推升了普惠金融,金融業者利用金融科技服務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提供理財服務,金融消費者也可以使用便捷的金融網絡與低廉的費用參與投資。人工智慧理財是以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為發展的起源而後逐漸增加更多的投資標的選項,在我國多年的電子交易運作下,演算法模型與程式交易有其實務基礎。然而我國監理機關

對於人工智慧理財的監理仍有許多可以加強的地方。本文以人工智慧應用於理財服務的產業觀點為基礎,論述其運作的原理方式,探討其中的風險。作者將風險分類為演算法風險與資訊安全風險兩個分類。其中演算法風險包含演算法偏移、訓練資料的不公正、資料污染。資訊安全風險包括使用者的設備安全、惡意程式等等。監管科技也應運而生處理大量的金融科技所產生的許許多多的監督管理漏洞,以及更新科技進步的各國監理法規。透過金融科技的創新服務,帶給金融消費者便利的金融工具,監管科技則是扮演防衛的角色,讓金融業者能夠適時地警示異常交易,並且連結各地金融監管法規讓金融業者知悉相關規定以維持金融體系的健康。由於人工智慧理財服務的發展時間

並不長,世界各國的法規也仍然在學習如何處理新科技所衍生出來的法律問題。為推動相關的金融新創服務,我國金管會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行「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的立法程序。美國是人工智慧理財的領導者,其市場規模以及投資者是世界第一,本文將美國以及英國、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等國家的人工智慧理財相關法規做比較,希望在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之中獲取經驗,讓我國人工智慧理財的發展能夠更加地迅速。最後經由作者本人的看法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夠以金融相關的從業人員的立場,一起讓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更加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