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城市 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超級城市 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avidPilling寫的 你的幸福不是這個指數:透視經濟成長數據的迷思 和喬詹.蘭德斯的 2052:下一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心得] 超級城市super3看房- 看板home | super讚ptt - 訂房優惠 ...也說明:作者Sju065(就只是路過~*)看板home-sale標題[心得]超級城市super3看房時間FriNov1122:26:152016相信大家最近有意無意間都常被super3廣告洗腦,而且廣告主打98萬即可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商周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莫大華所指導 周淑傑的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經濟布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角色與功能 (2021),提出超級城市 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帶一路、亞投行、東南亞、新古典現實主義。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碩士班 洪啟東所指導 陳宗賢的 全球化空間消費設施崛起及其社經脆弱現象探索: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2014),提出因為有 社經脆弱度、空間消費、全球化、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超級城市 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超級城市安卓下載,安卓版APK | 免費下載 - APK Pure則補充:超級城市 安卓版2.0.80APK免費下載。超級城市雲端智慧櫃檯系統能透過雲端資訊物業管理服務APP平台的建置,免費整合社區物業管理資訊、掛號信件(包裹) ... 0 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超級城市 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的幸福不是這個指數:透視經濟成長數據的迷思

為了解決超級城市 評價的問題,作者DavidPilling 這樣論述:

GDP年年成長,但是你,快樂嗎? 沒有!因為,這項經濟成長指標本來就跟你的幸福無關! GDP成長=國家進步+人民幸福? 為什麼GDP持續上升,百姓生活卻越來越喊苦? 所以我們是拚經濟=拚GDP?   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作者):每個想了解當代政治大變動的人必讀的一本書!   兩大諾貝爾獎得主──科菲‧安南(Kofi Annan)、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強力推薦   七十多年來,GDP被視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數據,但是事實證明GDP反映出來的美好幻影,與一般人民的生活大相逕庭;我們正生活在所謂的「憤怒時代」中。   G

DP究竟代表什麼?經濟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真的能成正比嗎?   除了經濟成長,英國《金融時報》主編暨得獎記者凌大為(David Pilling)在《你的幸福不是這個指數:透視經濟成長數據的迷思》這本書更引領我們思考環境永續發展與幸福的真諦。   凌大為憑藉他二十五年來對於經濟發展的追蹤報導、觀察與訪問,對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數據:GDP(國內生產毛額)提出質疑。這本書透過清晰、幽默,帶有批判性的文字,為讀者揭開經濟成長的數據與現實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政府不斷地追求經濟成長的數字,但是這些美麗的數據,是否真實反映在一般民眾的現實生活之上?   《你的幸福不是這個指數》帶領讀者們去了解

GDP這項主要的經濟指標究竟代表什麼,以及數據背後所表示的意義。為什麼GDP所反映出來的數據,與人們生活的實際感受,有如此大的落差?除了歐美等先進國家之外,凌大為也以非洲、印度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為例,努力追求GDP的成長,固然對擺脫貧困、促進經濟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但是對於極度貧窮與貧富差距極大的經濟體來說,經濟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真的能成正比嗎?而一味地追求成長,又將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副作用?   《你的幸福不是這個指數》是凌大為經過多方考證,並訪問數十位舉世聞名的經濟學家所完成的著作。本書並非否定GDP作為經濟衡量標準的存在價值,而是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整體經濟的走勢,同時期望能建立一項更

健全的方式,成為社會發展與人民幸福的多元衡量標準。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導讀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學者專家一致推薦   林建甫(中國信託首席經濟學家、台大經濟系教授、前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陳旭昇(台大經濟系教授)   陳添枝(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好評推薦   國際媒體專家學者一致好評   一本最具深刻見解且充滿機智的指南,指引我們探索一個根本問題:經濟成長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善用它以增進窮國以及富國人民的福祉?——科菲‧安南(Kofi Annan),聯合國第七任祕書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一本風趣機智、

內容豐富且閱歷甚廣的指南,深入淺出呈現我們對成長的偏執……如果說作者有時候取笑經濟統計,他同時也讓經濟統計變得有趣。不簡單。——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每個想了解當代政治大變動的人必讀的一本書。——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憤怒年代》(Age of Anger)作者   精采且來得正是時候……本書提出一系列合理的概念,啟發我們提升對經濟學的了解,並採用更好的衡量世界的方法。——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愚人金和穀倉效應》(Fool’s Gold and The Silo Effect)作者   一本最深思熟慮

的理性反思,探討我們應該如何過生活、組織我們的社會,和塑造未來的人性。對於如何讓世界變更好感興趣的人,這是一本必讀的書。——張夏準(Ha-Joon Chang),《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作者  

超級城市 評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关注品城记FB账号→https://pcjfb.page.link/bjYi
今天觀辰要去深圳,吃一家火了很久的網紅店。這家店,據說從開業起,就天天排隊,只不過,來吃過的食客,對它的評價有點兩極分化:有些人說超級好吃,甚至稱它是“全深圳最好吃的牛腩煲”;而有的人,則把這家店貶到一文不值,直言“還不如買火鍋底料回家自己煮”。那麼,到底哪一派意見才是最接近事實的呢?還是去實地測評一下比較靠譜!
口味這個東西很主觀,好不好,只有自己試過才知道!
店鋪名稱:牛百鮮牛腩煲火鍋(學府路店)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學府路與常興路交界口
電話:15302606125
人均:-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7:30-03:00

消費賬單:
大煲牛腩煲——225元
手打檸檬茶x4——76元
伊麵——15元
茶位x4——25元
合計消費:341元
吃遍广东
https://pcjgd.page.link/u9DC
跟着嘉升吃美食
https://pcjjs.page.link/rniX
跟着大秋吃美食
https://pcjdq.page.link/V9Hh
吃遍佛山
https://pcjfs.page.link/RtQw
粥粉面饭来一波
https://pcjzfmf.page.link/qL6j
吃遍珠海
https://pcjzh.page.link/29hQ
品一座城
https://pcjzg.page.link/V9Hh
吃鸡!
https://pcjcj.page.link/Tbeh
跟着品城记玩啊
https://pcjw.page.link/V9Hh
品一座城,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人文!
走,帶你去找好吃的!
我們的夢想,是吃遍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美食!
吃遍給廣州,再吃遍全世界!
傳統中華美食,西餐,網紅美食,平民小吃!
只要是好吃的,我們絕不放過!
想要GET更多好吃的食物,跟著我們就對了!歡迎訂閱【https://pcj.page.link/Tbeh】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我們的原創視頻裡!
#品城記 #探店 #深圳#牛腩#牛腩煲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經濟布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角色與功能

為了解決超級城市 評價的問題,作者周淑傑 這樣論述:

2013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大陸與世界聯通計畫,其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地區發展息息相關,再加上其與東協自由貿易區、東協經濟共同體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經濟合作機制,並緩和與區域國家間的島礁爭議,爭取相關國家的支持,進而穩定區域海上及陸上邊疆的政治環境,透由陸路和海上絲路匯集東南亞地區,探究區域國家參與該倡議對接國家發展政策,以及加入由中國大陸主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進而瞭解其戰略角色與功能。 本研究透過新古典現實主義途徑,從國際體系、國內政治及領導者認知等因素,綜合分析中國大陸區域「一帶一路」倡議推展和區域國家轉趨扈從或避險的戰略

選項,研究發現,中國大陸面臨國際環境權力競逐和國內經濟發展減緩等壓力,且習氏意欲尋求連任之企圖,藉由國家間發展政策之藍圖擘劃和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融資貸款,吸引開發中國家參與,以因應中國大陸國內、外政治情勢和經濟願景等挑戰,促使亞洲聯通計畫具體成形。即使面對美、日、印等國發起反制抗衡,藉由「亞投行」的否決權行使,仍可掌控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之主導權和話語權。

2052:下一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

為了解決超級城市 評價的問題,作者喬詹.蘭德斯 這樣論述:

未來會走到哪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2052年,地球還能承載多少人?我們還有足夠的食物和能源嗎?  中國經濟崛起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失控的氣候變化終將毀滅一切?   20世紀暢銷千萬冊經典《成長的極限》共同作者 喬詹.蘭德斯  再次針對地球總體生活的可能變遷,提出權威性預測!   蘭德斯傾其40餘年的研究心得,嘔心瀝血著述本書,以宏觀視野闡釋世界經濟與社會、人類生活型態的發展。所有預測不僅有扎實的邏輯與工具作為基底,並與三十名以上的全球著名科學家、經濟學家、未來學家及思想家們,相互就各自的立場提出專觀點,激盪見解;共同描繪了對於未來的公正判斷,帶領我們遊覽未來40年的地球樣貌,以及即將經

歷的變動與轉換。   地球暖化會不會超過攝氏兩度,這會帶來什麼樣的生態危機?  年輕人會否為了老一代帶來的負擔起而反抗,甚至導致社會結構的崩潰?  我們會有更合理也更公平的資源分配方式嗎?  我們會有足夠的錢可以過日子嗎?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真的可以取代以傳統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供應嗎?  生態系統會有怎麼樣的變遷?我們將來還看得到美麗的自然景觀嗎?   在這本視野宏觀且驚奇不斷的書中,蘭德斯將為你一一解答。 作者簡介 喬詹.蘭德斯(Jorgen Randers)   BI挪威商學院(BI Norwegian Business School)氣候策略課程教授,氣候策略及未來研究資深學者

。   蘭德斯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ldlife Fund)副會長,以及多家跨國公司特聘顧問。他常常在全球各地巡迴演講,主講永續發展與氣候問題,並擔任2012全球氣候變化與石油資源高峰會主要發言人。二○○六年,他出任由挪威內閣任命的「溫室氣體低排放委員會」主席,負責報告挪威在二○五○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三分之二上的進展。蘭德斯現為英國電信公司(British Telecom)、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等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蘭德斯有多本著作,並發表過多篇科學論文。他是一九七二年《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

wth)、一九九二年《極限之外》(Beyond the Limits),以及二○○四年《成長的極限:三十周年增訂版》(Limits to Growth: The 30-Year Update)的共同作者。   關於本書訊息,以及書中所使用狀態決定方程式系統的電子表格,請上本書網站:www.2052.info。 譯者簡介 莊勝雄   文化大學英文系畢,台灣省屏東縣人,現服務於報社編輯組,主要譯作有:《時間萬歲》(天下文化)、《致癌基因之謎》(商周)、《分子博覽會》(商周)、《100件人人都該會的事》(大雅)等。 推薦序 迎向有準備的未來 詹文男4感謝15前言 未來會如何?17世界會崩潰嗎?19

有根據的猜測21 PART1 背景 第一章 擔心未來25為什麼是現在?28預測是可能的嗎?30為什麼是四十年?32精確預測的基礎34帶著平靜的心全力衝刺38 第二章 二○五二年前的五大問題41永續發展革命42牽涉系統改變的五個核心問題45資本主義的終結?46未來之一瞥2-1 黑暗的數十年:特權與對立47經濟成長的末日?57未來之一瞥2-2 抑制亞洲消費58緩慢民主的末日?67未來之一瞥2-3 蹣跚邁向永續發展68世代和諧的末日?74未來之一瞥2-4 世代之間的平等戰爭74穩定氣候的末日?80未來之一瞥2-5 二○五二年的極端氣候83 Part2 我的全球預測 第三章 預測背後的邏輯95指路明燈

97粗略的圖像98我的故事大綱98預測的決定性支柱100圓形迷宮中的線性陳述102數學公式103關於資料庫的最後注解105 第四章 二○五二年的人口和消費107人口將會達到高峰108勞動人口達到高峰將會比預期的略早111生產力將會成長,但會遭遇阻礙114GDP將繼續成長,但愈來愈慢118未來之一瞥4-1 非經濟成長的末日122投資—不論強迫或自願—將會增加129新的成本將會出現133適應與災難成本將會大爆炸141政府將會介入更多143未來之一瞥4-2 淡綠成長146消費將停滯—部分地區會下跌151 第五章 二○五二年之前的能源與二氧化碳157能源效率將繼續上升157能源使用量將會成長,但不會永

遠如此162氣候密集度將因可再生能源而降低164未來之一瞥5-1 太陽能光電之路168未來之一瞥5-2 核能之死174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二○三○年達到高峰180氣溫上升將超過攝氏兩度183氣溫升高攝氏二度將會造成大麻煩187未來之一瞥5-3 陷入困境的北極海域188未來之一瞥5-4 逃向城市193 第六章 二○五二年之前的食物與生態足跡201需求減少糧食生產將可餵飽大部分人201生質燃料和白肉將增加205未來之一瞥6-1 昂貴的石油=昂貴的食物205未來之一瞥6-2 蛋白質的極限211商業魚種將只限於合法養殖場214全球生態系統將會受損219未來之一瞥6-3 支持到最後221未使用的生態

承載能力將下降227未來之一瞥6-4 在城市中開採金屬231未來之一瞥6-5 公園裡的小小自然237 第七章 二○五二年之前的非物質未來243較小的GDP:溫和推向全球極限245生產力緩慢成長246消費下降造成緊張247短視主義的盛行249更強勢的政府252強制重分配254超級城市的環境257未來之一瞥7-1 超級大城市生活和心智的外化260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264消失的魅力266改善健康269未來之一瞥7-2 公共照護下的個人健康270武裝部隊對抗新的威脅275未來之一瞥7-3 未來戰爭和機器人的崛起275未來之一瞥7-4 永續發展的軍隊280 第八章 二○五二年的時代精神287碎裂:更專注

於地方性解決方案287未來之一瞥8-1 蘇格蘭加入新歐洲289未來之一瞥8-2 地中海差異的終結295未來之一瞥8-3 非洲的貧民區都市生活300新觀念:與經濟成長脫鉤305未來之一瞥8-4 整體評價308修正後的資本主義:智慧政府將扮演更強大的角色315未來之一瞥8-5 系統性的CSR,或CSR2.0320集體創意:個人創意組成的網絡326未來之一瞥8-6 運用集體智慧328未來之一瞥8-7 年輕世代的公益遊戲332世代平等:擴展視野338 Part3 分析 第九章 未來的省思341主要的驅動力342未來圖解344極度緊張的關鍵時刻349我自己的反應351關於未來的八個直接問題356不確定的

因素373通往二○五二年之路379未來之一瞥9-1 太陽能突然竄紅381未來之一瞥9-2 金援未來387 第十章 全球五大區域的未來395邁向二○五二年:美國397未來之一瞥10-1 太陽能的光明前途402邁向二○五二年:中國407未來之一瞥10-2 中國新霸權413邁向二○五二年:不包括美國的OECD418邁向二○五二年:BRISE424未來之一瞥10-3 生質燃料帶來的財富429邁向二○五二年:世界其餘區域435 第十一章 和其他未來的比較441測試全球電腦模式441和《成長的極限》的研究進行比較443消耗過度和崩潰的一些細節451二十一世紀後半段的視野460未來之一瞥11-1 文化第五步

462未來之一瞥11-2 生命之樹的第三次開花467 第十二章 你應該怎麼做?475全球社會應該做什麼478給你的二十項個人建議484與災難共存,永抱希望517 結語519附錄523註釋547 推薦序 迎向有準備的未來∕詹文男   作為一個市場研究者及政策幕僚,筆者平常關注的重點之一,即在於趨勢的掌握與其演變,以及推導出這些趨勢的假設與邏輯,期望能夠藉由這些分析協助產業提前因應部署、趨吉避凶。也因為這樣的工作性質與任務,而有機會閱讀大量有關預測未來的書籍與資料。觀察歸納這些十年、數十年,甚至百年的趨勢預測後發現,這些研究主要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推演:   首先是「數字推移」:亦即從過去到現

在的統計數字分析所呈現的一個穩定發展趨向。例如這幾年各國政府及跨國企業所非常關心的人口結構的變化,如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或者少子化的趨勢,都是數字推移可以掌握到的關鍵趨勢,而這變化深刻影響著產業的長期產品及市場發展規劃。   其次是「理論推導」:許多理論或市場模型的用途除了以簡化的概念解釋複雜的實務現象外,重要的是其能夠預測下一階段市場的變化,例如S曲線(S-curve)或科技擴散理論的應用。   再者是「現象觀察」:常常在觀察趨勢過程中,讀者會發現有些現象的發生似乎愈來愈明顯,但又沒有實際數字統計做為依據,也無理論可以解釋,只是一些個別事件逐步在發生,但似乎這些事件間又有所關連,而且不斷的以不

同的樣貌在各角落出現,例如「冏世代」的成型。   此外,「典範的關注」也是觀察趨勢的重要手法:意指對領導或重要國家或典範的監測。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市場發展亦復如此,有時環境因素讓企業崛起,有時則企業創造流行與市場,Apple所造成的旋風可以為代表。   最後是所謂的「情境分析」,是從想像思索未來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透過可能的情境分析來掌握社會、生活或產業未來的可能的樣貌。國家可以在情境的思索模擬中推估國土空間、城市社會以及人口未來可能的發展而提前做政策規劃,企業則可藉此探求未來的產品或服務,及其可能的功能,進而推演出相關的技術或零組件的需要,藉以規劃產品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圖(Roa

d Map)。   而筆者手上這本《2052:下一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即以人口為基礎做數字推移,輔以典範的觀測與情境的分析,針對全球人口、勞動力、能源、碳足跡及糧食等面向,進行2052年的預測。同時也對影響未來趨勢的主要驅動力,以及區域情境進行分析。與作者喬詹蘭德斯四十年前所參與一起寫作出版的《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相較,此書同樣以人口作為推論基礎,不過已將環境超限視為事實,進而針對不同層面的議題進行推論,並且分析不同層面之間交互的因果關係。   而為什麼選擇2052年?相信讀者都會有如此的疑問。緣由是成長的極限一書出版至2012年已過

四十年,因此作者希望對下一個四十年進行未來情境分析,因此選擇2052年為其預測的範疇。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匯集眾多觀點,提出下一個四十年全球可能出現的五大關鍵議題,事實上,這些議題在現今的台灣也逐漸浮現,其影響也漸漸深遠,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並結合有識之士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包括:   1. 資本主義的終結?資本主義促使財富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而各國普遍失業率過高的現象,各種不平等的關係,尤其資本主義倚賴石油發展,未來油價高漲的情況下,對於窮人影響更甚。也因此資本主義所受的批評越來越劇烈,有愈來愈多人同意「資本主義」是需要批判的,未來的階級衝突緊張情勢勢必升高。   2. 經濟成長的停滯?資源的量

(原料、能源、空間……)變少,但享受資源的國家變多,尤其資源已不再廉價,其他後進國的經濟成長也需要資源的挹注,資源需求的掌握與分配終將影響經濟的成長。   3. 漸進式民主的終結?民主是傳統上民眾追求的價值之一,但「迅速決策」並非其特徵。然而,全球社群成形之後,將尋求更為迅速的決策,在日益擁擠的世界中,個人權益與公共利益的衝突將更為劇烈。   4. 世代間和諧的終結?時代的典範反映在一代的價值觀,如上一輩對於辛勤工作與儲蓄的堅持,就是該世代價值觀的展現。然而,未來世代間的價值觀會因不同的情境出現差異,尤其經濟環境的劇變以及世代間的資源分配不均,都將導致世代間的衝突加劇。   5. 氣候穩定的終

結?碳排放與溫室效應,劇烈氣候與天氣的出現,海平面的上升,環境災害已成為全球社會未來最嚴峻的挑戰之一,面對發生頻率、強度都持續增加的極端天氣現象,全球政府該如何因應,才能有機會減緩環境災害所可能帶來的衝擊?   誠如托佛勒(Alvin Toffler)在其《大未來》一書中所言:「要對未來進行精密的預測簡直是無稽之談……然而,在我們邁入不可知的未來之前,手中最好握有一張雖不完整卻有粗略雛形的地圖,一路摸索一路更正修改,總比完全摸不著方向來的好。」。筆者認為蘭德斯的這本書基本上提供了讀者通往未來的一張相當完整的圖像,不僅值得各界關心全球未來與台灣發展的讀者深入觀察與思索,對於企業思考永續經營與個人

職涯的規劃,本書也提供了大環境的發展情報與線索,也值得經營者與上班族細細品味!   (本文作者現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2025台灣產業願景與發展策略研究計畫主持人) 第六章二○五二年之前的食物與生態足跡所有關於全球預測的談話,最後終將導致對於食品安全的疑問。自從我們的人口開始驚人成長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問這些問題。而我們想要知道的就是這個:隨著時間向未來邁進,我們將來是否能夠餵飽自己?需求減少 糧食生產將可餵飽大部分人我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至少一直到二○五二年時。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在未來幾十年當中,糧食生產將會繼續成長,另外一部分原因是,糧食需求不會如很多人所預期

的那樣增加。到了二○五二年,全球暖化對糧食生產的負面影響,才剛剛開始發揮效果而已。全球人口將只比今天多了三分之一,而且,雖然很多窮人吃得比以前好,但很多富人卻少吃了很多紅肉。富人──Homo affluensis──將會轉移到食物鏈的下方,改吃比較不精製、也比較不要求農業生產太多的食物。食物的平均消費量將是生存需要量──即賴以活命的數量──的四倍,這已經足夠用來吃一頓健康、美味的食物。但糧食的分配將會不平均,未來跟現在都一樣。悲傷的是,還是有很多人會挨餓。 過去四十年來,糧食生產的成長已經相當可觀。每年的糧食生產量如果用每年幾百公噸作單位來計算,那麼,從一九七○年到二○一○年已經增加了一倍

。這主要是資金和科技運用的結果,而不是因為耕種土地面積的增加。新的種子,使用更多肥料,更多殺蟲劑,以及更多的灌溉,終於把農地的平均產量,從一九七○年的每公頃每年生產二.四公噸,到二○一○年增加到四.六公噸,這等於增加了九○%。而在同一段時間裡,可耕地面積只增加了一五%。被拿來蓋房子的土地,多過新加入的耕種土地,而這些新土地經常是砍伐更多森林或是灌溉新的大草原所取得的。更多糧食生產的這種趨勢,將會繼續下去。有很多大面積的保留土地存在著,主要在前蘇聯、巴西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新的灌溉水可以取得,而且幾乎可以無止盡地供應,只要使用者負擔得起海水淡化的費用。而且,只要有能源存在,就會有肥料。在這些之外

,還可能出現更進一步研發出來的基因改造植物──至少在歐洲以外的地區。雖然我擔心,長期下來,基因改造食品將被證明是不可行的,而且,我覺得最好避免食用這樣的食品,但我相信,在未來幾十年,它們的使用量將會增加。基因改造作物可以增加太乾、太濕或其他不利條件的地區的糧食產量。人類將願意接受這種食物所帶來的風險,因為這種食物的好處在短期內就會浮現,而它們帶來的生態潛在代價,只會在很久遠的未來才會出現。但在我們愈來愈接近二○五二年時,農業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會愈來愈多。這會有兩種最常見的影響,而且正好出現在完全相反的方向。第一,當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數量變得更多時,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第二,當氣溫升高時,植物

會長得更慢(北方是例外,在當地,冷才是抑制植物成長的主要因素)。由於大氣層裡二氧化碳的濃度將會在未來二十四年裡穩定增加,這將有助於增加世界各地農作物的產量成長。但在此同時間,愈來愈高的氣溫則會造成相反的作用。目前還不清楚這會對農業產量造成何種結果,但預料在二○五二年之前,這樣的影響還不會太大,也許只會增加或減少五%。

全球化空間消費設施崛起及其社經脆弱現象探索: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為了解決超級城市 評價的問題,作者陳宗賢 這樣論述:

  全球化現象迅速滲透於空間資本、人口流動等層面,舉凡新加坡、日本東京、中國大陸上海、香港等全球城市屹立;近年更隨著香港迪士尼(Hong Kong Disneyland)、2010年上海世博會、新加坡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設立,突顯各城市發展三級產業之企圖外,亦驗證了巨型消費型設施的崛起,裨益空間資本集聚及全球化,作為本研究探討有別於以往既定的”全球化現象”,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資本、人口、空間消費流動,對於地區產生的環境與空間形式的衝擊;尤其過去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一貫的經濟發展模式造就的重慶、深圳等案例,皆存在城市化過程的環境與社會經濟脆弱(socio-economi

c vulnerability)現象。其中不乏1990年代浦東開放開發,於短短二十年即改變城市樣貌及其產業型態;且”十二五計畫”投入的上海迪士尼樂園,更存在環境、政策以及關乎社會衝擊的脆弱現象。因此,本研究欲以上海浦東伴隨發展之在地”脆弱度”解析,實有必要透過深度訪談及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達成:(1).一般中國大陸資料因蒐集程度受限,尤以探討遊樂設施對於地區環境負面影響與衝擊相關研究偏少;(2).經濟導向發展下,政策面之於環境面的影響程度;尤其是中國大陸各年度計畫(五年計畫)及其環境演化過程,致生的脆弱因子,同時(3).其脆弱面傾向集中於上海迪士尼樂園預定地及周邊之川沙新鎮,與我們探討的政策、環

境以及脆弱,甚至是”韌性”(resilience)有很大的關聯;研究發現上海迪士尼樂園面臨:(1).環境區位上的天災風險;(2).容受能力的疑慮(人為致災可能性),以及(3).產業發展過程中,各種三級產業開發引起的土地置換與傳統規劃政策不確定性(如全球遊憩產生資本挹注與中國大陸相關財政、土地與稅制等制度配套)、地區發展受限等脆弱現象,期盼本研究之發現與旨趣,能對巨型消費空間崛起與都市災害管理分析論述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