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田水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劉世閔所指導 廖庭儷的 提升國民中學低成就學生參與國文補救教學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以青春國中九名參與者為例 (2019),提出賴文田水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閱讀理解策略、學習低成就學生、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章日行所指導 黃詩涵的 探討粒徑篩選及電動力脫附技術整治鉛重金屬污染土壤之移除機制及效率 (2018),提出因為有 鉛污染土壤、粒徑篩選、EDTA、電動力法、脫附的重點而找出了 賴文田水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賴文田水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提升國民中學低成就學生參與國文補救教學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以青春國中九名參與者為例

為了解決賴文田水電的問題,作者廖庭儷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八年級國文低成就學生參加國文補救教學之閱讀理解策略學習的歷程,從中了解學生學習困難、並透過教學方案的實施與遭遇的困境,從而分析學生對於閱讀理解能力的改變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省思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提供後續研究建議。研究方法採行動研究,以高雄市青春國中八年級九名低成就學生為研究參與者,進行「關鍵字詞判斷、摘要技巧、檢索與擷取訊息,及統整與解釋」四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研究者以學生學習單及學生作答表現,加上課堂觀察及訪談互動和省思札記等相關資料探究學生學習改變情形。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讓低成就學生有成功學習經驗是引發學習的首要任務,並循序漸進地藉由課程設計增加挑戰,而後搭

配教師鷹架輔助可以突破程度差異能力表現之困境。二、關鍵字詞判斷策略可以增加學生閱讀的專注力;摘要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提取文本訊息;擷取與檢索策略可提升長文閱讀的理解;統整與解釋策略可轉化文字於圖表分析。三、螺旋式的反覆練習可以強化低成就學生對於技巧的熟習,但轉化閱讀理解策略於其他科目的學習更有待長時間的內化及培養,且學習成效差距的困難更加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能力。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學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探討粒徑篩選及電動力脫附技術整治鉛重金屬污染土壤之移除機制及效率

為了解決賴文田水電的問題,作者黃詩涵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物理化學方法探討土壤中重金屬鉛之移除效率。物理方法以乾式/濕式粒徑篩選探討重金屬鉛污染土壤不同粒徑大小之比例與重金屬濃度分析,再將高濃度之重金屬鉛污染土壤移除後混合建築用砂石,將混砂後之土壤種植玉米進行盆栽試驗。透過粒徑篩選及種植玉米之試驗分析結果得出,鉛重金屬污染土壤經粒徑篩選後,粒徑2.83 mm以上之污染土壤佔整體土壤比例53%,其濃度介於6540 mg kg-1至6436 mg kg-1,移除此部分土壤後混合建築用砂石,濃度不僅降低66%,後續玉米種植生長之可行性中,污染土壤經篩選混砂後種植玉米作物八週其生長高度約與原污染土壤相近,顯示此方法對鉛污染土壤處理之可行性及實用性。

化學方法則利用EDTA並結合電動力法整治重金屬鉛污染土壤,首先探討其脫附參數及最佳效率。當以含水率多寡及靜置脫附時間長短土壤中重金屬鉛之濃度皆無明顯下降之趨勢,惟提高EDTA濃度至0.1M並靜置脫附七天後依土水比1:5將操作液去除,使實際土壤中鉛重金屬去除效率達79%。當以0.1M EDTA配製含水率40%之鉛重金屬污染土壤靜置七天後,搭配電動力處理技術以自來水作為電解液進行六天電動力法技術將EDTA操作液移除。試驗結果顯示,土壤中之重金屬鉛污染物去除成效可達60%符合行政院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之管制標準及監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