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宣導教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資安教育訓練教材– 教育訓練違い - Nissinken也說明:資安宣導教材. 項次課程名稱都有設定超連結哦~可以直接點選~ 1 一般教職員資安認知教育訓練數位學習教材2 電子郵件資安認知教育. 109年資通安全教育訓練線上研習方式 ...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林巧敏所指導 劉穎芝的 機關文檔及資訊人員對於文檔系統資安意識之調查—以桃園市為例 (2021),提出資安宣導教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通安全、資安意識、文檔系統、電子檔案、文檔人員、資訊人員。

而第二篇論文正修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馬維銘所指導 王國豪的 行動裝置鑑識流程與工具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裝置、行動裝置鑑識、數位證據、F.T.K.映像檔、Autopsy的重點而找出了 資安宣導教材的解答。

最後網站公務人員資安職能規劃與發展則補充:依據不同職務與任務,規. 劃資安實務訓練課程、發展教材並建立資安能力之評量制度。公務人員資安職能推動發展藍圖請見圖1。 資料來源: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資安宣導教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機關文檔及資訊人員對於文檔系統資安意識之調查—以桃園市為例

為了解決資安宣導教材的問題,作者劉穎芝 這樣論述:

我國推動資通安全政策已行之有年,包含法制化及機制建立,然而資安議題與機關人員業務息息相關。隨著電子化文書及檔案的累積,政府機關也需面對不斷翻新的資安威脅,而在文檔系統當中,資訊人員扮演機關整體規劃的角色,文檔人員在過程中則擔任第一線的關鍵角色。本研究目的即在於發展可資評估機關文檔人員及資訊人員資安意識之調查問卷,並調查分析文檔人員及資訊人員對於文檔系統資安意識現況及差異。本研究首先在國內外文獻探討及考量臺灣環境的基礎下,設計最初評估題項,接著採用疊慧法,綜合檔案學者及資訊學者二回合的意見,建立「資安意識評估問卷」,並透過Cronbach’s α係數值及驗證性因素分析確立達到良好的信效度。其次

採用問卷調查法,採立意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式,調查對象為桃園市地方一級機關的資訊人員及文檔人員,包含「認知重要性」及「機關達成程度」兩個向度。在資安意識評估內容階段,研究結果顯示:(一)不同背景的學者專家對於資安意識有高度共識;(二)確立資安意識評估10個構面,分別為「帳戶管理」6題、「存取控制」10題、「系統防護」9題、「行動安全」2題、「上網行為」7題、「電子交換」5題、「實體安全」14題、「備份機制」5題、「遵守政策」6題及「事件通報」構面3題;共計67題。在資安意識調查分析階段,研究結果顯示:(一)整體資安意識偏正向且趨於一致;(二)機關文檔及資訊人員的資安意識程度,「認知重要性」向度略

高於「機關達成程度」向度,兩向度及構面之間達顯著正相關;(三)機關文檔及資訊人員對於機關在資安作業上的符合程度,僅存有約5%不清楚的比例;(四)年齡是影響資安意識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超過40歲人員的資安意識程度高於40歲以下人員;(五)有無接受教育訓練是影響資安意識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接受教育訓練者的資安意識程度高於未接受教育訓練者,但不限於資訊教育訓練;(六)不同職務身分背景對於資安意識程度沒有影響,差異僅反映在個別構面,其中不含委外的資訊人員資安意識程度相對較高,而文書人員、委外人員的資安意識程度相對較低;(七)服務年資背景對於整體資安意識程度沒有影響,差異僅反映在個別構面,其中服務年資

滿5年未滿10年的人員的資安意識程度相對較低。本研究結果所建立的「資安意識評估問卷」,可供機關在進行人員資安意識評估的應用;而所調查的資安意識評估結果,可做為機關規劃資安教育訓練之參考。

行動裝置鑑識流程與工具研究

為了解決資安宣導教材的問題,作者王國豪 這樣論述:

行動裝置係指具基本電腦功能,且可運用無線通訊介面存取網路資源的可攜式裝置,或稱行動裝置,而基本電腦功能是指具有程式運算與資料儲存功能,連接網路後可瀏覽網路資訊、收發訊息與郵件、即時編輯線上檔案或與他人進行線上互動之裝置。本研究以行動裝置鑑識流程與工具為研究主題,對於網路犯罪嫌疑犯使用行動裝置為通訊輔助裝置,傳遞對受害者或企業的造成威脅,或因資訊安全事件洩漏個人或顧客資料,造成企業名譽和信用的重大損失,因此對於行動裝置數位鑑識的舉證,將是企業反敗為勝的關鍵。本研究針對行動裝置不同作業系統的鑑識流程,進行識別、獲取、資料萃取、分析與驗證,以及產生報告等五個階段實證研究。研究成果對於數位鑑識管理上

的意涵提出四點貢獻:(1)考量預算限制與適法性,故優先採用公開軟體或免費試用版的Autopsy應用軟體,執行行動裝置數位鑑識,將結果與商用軟體AccessData F.T.K. Imager等比較其優缺點。(2)彙整我國警政單位網路犯罪研究學者,各類型網路犯罪常用字彙約470個字的字典,提供數位證據分析時執行關鍵字搜尋提升搜尋準確度與效率,對於訓練新進數位鑑識調查人員有所助益。(3)使用兩種不同模擬犯罪情境與數位證據,並進行相互交叉比對社交軟體的人物關係網路,蒐集行動裝置犯罪證據,能找出更多犯罪者的犯罪證據發生的時間軸、地理位置、人際關係,及雲端儲存設備的連結。(4)經過實證研究將行動裝置獲取

資料工作流程,增修識別階段Windows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並將數位證據鑑識流程增修為:識別、獲取、資料萃取、分析與驗證,以及產生報告等五個階段,提供給相關數位鑑識調查人員參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