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數位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貨幣數位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子衡寫的 變軌:數字經濟及其貨幣演進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貨幣數位化虛擬貨幣面面觀- 中正E報也說明:每種虛擬貨幣有其不同的加密公式及不同的運作方式,以比特幣(Bitcoin)來說,最主要的運作方式,是用區塊鏈技術、挖礦、礦工來運作。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王煦棋所指導 王雲澤的 新型態洗錢防制法制研析——以虛擬資產為核心 (2021),提出貨幣數位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虛擬資產、虛擬通貨、反洗錢、比較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王志誠、林盟翔所指導 賴建宇的 從分散式中心化技術之基礎論貨幣數位化創新發展及監理機制 (2021),提出因為有 貨幣數位化、分散式帳本技術、虛擬資產、央行數位貨幣、監理機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貨幣數位化的解答。

最後網站【看上CBDC四大潛力,評估五大風險找配套】3兆臺幣現金能 ...則補充:銀行公會金融業務電子化委員會主委朱永榕觀察,在全球,各種新興數位支付工具蓬勃發展,主要可分成三大類工具,包括了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數位貨幣(CBDC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貨幣數位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變軌:數字經濟及其貨幣演進

為了解決貨幣數位化的問題,作者周子衡 這樣論述: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席捲而來,特別是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雲計算、5G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人類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正在經歷“變軌”。   在本書中,所謂“變”,是指經濟決策與支付的數位化;所謂“軌”,是指帳戶體系的數位化。數位帳戶體系是整個經濟數位化的核心,數字帳戶體系的產生使得數位化決策和支付得以實現。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全面詮釋數位經濟發展進程,前瞻數位貨幣演進趨勢。第一部分闡述“變軌”的背景並對其進行定義;第二部分講述經濟數位化,包括數字經濟產生的過程、新經濟與舊經濟的區別、經濟資料化的未來趨勢等;第三部分闡述貨幣數位化的演進過程;第四部門圍繞熱

點數位法幣展開討論,包括數位法幣的緣起、落地以及數位人民幣的發展趨勢等。   數位貨幣支付與數位經濟快捷性、高效性發展方式或目標高度一致,對推動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相融合、相協調及金融支付數位化、生態化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周子衡,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從事貨幣經濟研究二十餘年。現任浙江現代數位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資訊社會五十人論壇成員、央行金標委區塊鏈安全分會成員、中國電子協會區塊鏈分會成員。   曾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訪問學者;曾擔任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顧問、阿里研究院學委會委員;曾任職于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集

團、中國華能集團;擁有律師從業資格並曾有十年執業經驗。   著有《帳戶——新經濟新金融之路》(2017)、《從計畫到管制——通過有效的管制實現金融穩定》(2006)、《金融管制的確立及其變革》(2005)。 引 言 / 李揚 第一部分 什麼是變軌 第一章 市場還是技術 1.1 市場 —— 還是壓倒一切的力量嗎 005 1.2 市場 —— 囚鎖於“物理環境”中嗎 009 1.3 技術 —— 比市場更有力量嗎 013 第二章 數位化即經濟變軌 2.1 數位化 —— 技術力量還是市場力量 021 2.2 數位經濟何以跨過“物理大牆” 025 2.3 數位化即經濟變軌 028 第三

章 變軌之“軌” 3.1 從銀行帳戶體系到數位帳戶體系 033 3.2 從生產成本、交易成本到機會成本 039 3.3 從物理環境到數理環境的“時間考量” 044 3.4 從法律法規條款到代碼程式的“秩序演進” 048 第四章 數位帳戶、數位支付、數位法幣 4.1 貨幣數位化 —— 從銀行貨幣到數位法幣 055 第二部分 經濟數位化 第五章 網路、技術與資料 5.1 網路 —— 從網路經濟、網路金融說起 069 5.2 技術 —— 從“IT”到“DT” 080 5.3 資料 —— 資源、要素、資產還是“神” 088 第六章 新經濟與舊經濟 6.1 帳戶 —— 經濟數位化之“軌道” 101 6

.2 支付 —— 數字經濟的“發生” 119 6.3 變軌 ——“新經濟”與“舊經濟”的區別 131 6.4 信條 —— 事實與原則 146 第七章 全球視角下的經濟數位化 比較 —— 國際趨向或格局 187 第三部分 貨幣數位化 第八章 數位經濟與數位貨幣 8.1 淵源 —— 數位經濟與數位貨幣 201 8.2 形態 —— 如何理解貨幣形態及其新變化 219 8.3 共識 —— 數字貨幣的“共識”問題 228 8.4 資產 —— 數位資產不等於數位貨幣 234 8.5 分享 —— 分“時”獨享 245 8.6 現鈔、現金,與記帳貨幣 253 8.7 比特幣 —— 正在成為灰犀牛嗎 265

第九章 貨幣數位化的進程 9.1 階段 —— 數位支付、數位法幣與數位財政 283 9.2 供需 288 第十章 可能出現的逆境 10.1 誤區 299 10.2 跨境 309 第四部分 數位法幣 第十一章 數字法幣的緣起 11.1 創新 —— 貨幣數位化變軌在於數位法幣 328 11.2 衝擊 —— 數位法幣的創新性衝擊 333 11.3 引擎 —— 數位法幣標誌數位經濟的“全面崛起” 344 第十二章 數字法幣的落地 12.1 主導 —— 數位法幣是貨幣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 353 12.2 發行 —— 中央銀行發行數字法幣的五個問題 361 12.3 場景 —— 數字法幣的“對私”與“對

公”場景 367 12.4 需求 —— 數字人民幣 374 第十三章 數字法幣的拓展 13.1 區塊鏈 —— 數位法幣將打開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貨幣場景 391 13.2 數位信託 —— 數位法幣將開啟數位信託的大發展 402 13.3 數字人民幣 —— 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407 13.4 國際化 —— 數字人民幣能替代美元嗎 411 跋 417

貨幣數位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唐湘龍 × 陳鳳馨
主題:大排「長榮」之後,中國更沒有安全感了!
節目直播時間:週二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1.03.30


#唐湘龍 #陳鳳馨 #大排長榮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新型態洗錢防制法制研析——以虛擬資產為核心

為了解決貨幣數位化的問題,作者王雲澤 這樣論述:

近年來各國虛擬通貨與虛擬資產洗錢活動頻繁發生,引起包括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各國際組織關注。國際社會已建立之洗錢防制體系無法完全抵禦虛擬通貨與虛擬資產帶來的風險。因此FATF不斷制定新建議與新指引,供成員國參考。目前各國對虛擬通貨與虛擬資產洗錢防制監理措施不一,至少可分為兩派。一種以美國為代表,支持交易同時嚴格監理;另一種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禁止交易且嚴格監理,這兩種做法各有利弊。臺灣已於2018年修訂「洗錢防制法」納管虛擬通貨業務,並在2021年制定具體規則,又于2021年釋出修法草案將相關定義、術語擴大為虛擬資產,使法律、法規與FATF建議保持一

致。論文聚焦於虛擬通貨與虛擬資產洗錢防制比較法研究,分析FATF虛擬資產洗錢防制文本重點內容,分析美國、中國大陸、臺灣在該領域的實際案例、法律體系、實施效果、可改進之處,歸納總結出虛擬資產洗錢防制共通規則與建議。論文由七個章節組成,為維持體系完整、避免重複論述,第二章與第三章分別介紹了洗錢活動及現有防治機制、虛擬通貨與虛擬資產洗錢活動對現有機制之挑戰。第四章詳細論述FATF虛擬通貨與虛擬資產洗錢防制發展歷程,梳理其觀念變化、歸納總結技術手段和最新指引內容。第五章論述美國虛擬資產洗錢防制聯邦與州二元化模式、分業監理模式,及其最新立法動向。第六章論述中國大陸虛擬資產洗錢防制一元化模式及其優缺點。第

七章基於前述國際組織、他國經驗,分析臺灣虛擬資產洗錢防制現狀、可改進之處。第八章依據FATF建議與各國實踐,總結該領域洗錢防制共同適用之建議。

從分散式中心化技術之基礎論貨幣數位化創新發展及監理機制

為了解決貨幣數位化的問題,作者賴建宇 這樣論述:

本文以分散式帳本術為基礎,討論貨幣型態自實體轉變為數位(電子)形式之演進,再參照國際間金融監理經驗,對「貨幣」概念提出分類見解,包括實體貨幣、試圖挑戰傳統貨幣體系之虛擬資產,以及由中央銀行發行並有法定貨幣地位之央行數位貨幣等三類。其中虛擬資產,可進一步區分為去除中心化機制之比特幣等、私人部門運用密碼學及分散式帳本等技術,所發行之證券型代幣、功能型代幣等,以及與一國法定貨幣綁定之穩定幣。惟虛擬資產發雖被冠以「幣」之名頭,卻不是真正之貨幣,其又因價格波動劇烈、投機、炒作等問題,不被所有國家接受作為支付工具。目前我國金管會將虛擬資產定位為「數位虛擬商品」,與國際間對各式虛擬資產有發布監理制度或明文

規範相比,採取較嚴謹之監理態度。雖我國虛擬資產交易量占全球比重甚小,與實體經濟之連結度低,對整體支付系統、金融穩定及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尚無顯著影響,僅於防制洗錢及投資人保護等方面,規範可能衍生之風險,但仍應正本清源梳理各類虛擬資產,乃至穩定幣之發展趨勢及後續影響。若須兼顧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及使用者保障,自應建立適性監理方式並形成規範,從而確立我國對虛擬資產之定位,對特定虛擬資產作為交換媒介之可行性評估後,再依整體環境提出相應之監理制度。至於數位形式之中央銀行貨幣,即CBDC,不論是採用中心化機制或分散式帳本技術,均應將消費者保護、確保投資人免受詐欺、誤導性陳述之影響等列為優先考量,並納入非法金融監

理、國家安全之考量。整體而言,影響金融穩定之根源,並未隨著貨幣型態之演變而有明顯之改變,雖使用實體貨幣、虛擬資產或CBDC,於金融風險之傳遞速度上有所不同,但風險來源仍是圍繞於信任與資產價格。尤其不論虛擬資產或CBDC均為金融科技發展之一環,其對金融體系之衝擊程度,取決主管機關之監理態度,爰應持續對虛擬資產及CBDC設計縝密之監理制度,進而選擇適合我國金融體系之數位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