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壓器原理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變壓器原理pdf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邊立健等寫的 Altium Designer(Protel)原理圖與PCB設計精講教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反激式变压器设计原理也說明:反激式变压器设计原理. 绿色节能PWM 控制器CR68XX. CR6848 低功耗的电流模PWM 反激式控制芯片. 成都启达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陈金元. TEL:13084442786.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胡國英、姚宇桐所指導 陳俊宇的 應用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及LLC諧振式轉換器於USB電力傳輸 (2021),提出變壓器原理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用輸入、無橋式、升降壓型、高功率因數、LLC諧振式轉換器、USB電力傳輸。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洪三山所指導 曾子銓的 基於LVDT實現圓軸真圓度與凸輪擺線量測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線性可變差動變壓器、LabVIEW、真圓度、擺線運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變壓器原理pdf的解答。

最後網站壹、變壓器的原理 - 鼎文公職則補充:I.定義:. 變壓器是由兩獨立的線圈及一做為磁路的公共鐵心所組成,根據法拉第之電磁感應原理. 及楞次定律,將交流之電壓及電流轉換為同一頻率之另一電壓值及電流值,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變壓器原理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ltium Designer(Protel)原理圖與PCB設計精講教程

為了解決變壓器原理pdf的問題,作者邊立健等 這樣論述:

本書通過眾多實例,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地講述了Altium Designer 16.0的知識精髄,使讀者能快速掌握使用該軟件進行設計的技巧。本書按知識結構分為17章,主要包括Altium Designer 16.0概述、電路原理圖設計基礎、層次化原理圖設計、電路原理圖的后續處理、PCB設計基礎、創建元器件庫、PCB設計規則的設置、元器件封裝的制作與管理、PCB元器件庫的管理、信號完整性、原理圖與PCB圖的交互驗證、PCB的后續處理、PCB的高級設計、電路仿真設計等內容,最后通過三個綜合實例,詳細介紹了使用Altium Designer 16.0的設計過程。本書提供網絡下載資源,內容包括書中所有實

例的源文件和結果文件,以及實例操作過程的視頻文件。本書入門簡單、層次清楚、內容翔實、圖文並茂、由淺入深,不僅可用作本科、高職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而且也適合Altium Designer 16.0的初、中級學習者作為自學教材使用。邊立健,工學碩士,2013~2016年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儀器儀表學報》、《振動與沖擊》發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b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期刊發表英文核心期刊1篇。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第1章 Altium Desi

gner 16.0概述 11.1 Altium Designer 16.0簡介 11.1.1 Altium Designer 16.0的特點 21.1.2 Altium Designer的發展歷程 41.1.3 Altium Designer 16.0的新增技術 51.2 Altium Designer 16.0的安裝、激活與升級 51.2.1 Altium Designer 16.0的系統需求 51.2.2 Altium Designer 16.0的系統安裝 61.2.3 Altium Designer 16.0系統的激活 81.2.4 Altium Designer 16.0的啟動 91.

2.5 Altium Designer 16.0系統的升級 111.3 Altium Designer 16.0的文件管理系統 111.3.1 項目文件 111.3.2 自由文件 121.3.3 存盤文件 121.4 Altium Designer 16.0軟件界面的設置 121.4.1 系統主菜單 131.4.2 系統工具欄 131.4.3 瀏覽器工具欄 131.4.4 工作區面板 141.4.5 工作區 141.5 Altium Designer 16.0系統的設置 151.6 Altium Designer 16.0界面的自定義 211.7 Altium Designer 16.0入門

231.7.1 實例——非穩態多諧振盪器 231.7.2 實例——濾波器電路仿真設計 27第2章 電路原理圖設計基礎 322.1 電路原理圖的設計步驟 322.1.1 印制電路板設計的一般步驟 322.1.2 Altium Designer 16.0原理圖設計的一般步驟 332.2 電路原理圖圖紙的設置 342.2.1 創建新原理圖文件 342.2.2 圖紙操作 352.2.3 原理圖圖紙設計信息的設置 382.3 電路原理畫面管理 402.3.1 放大與縮小 402.3.2 移動和刷新 412.3.3 復制與粘貼 432.4 電路原理圖工作環境的設置 432.4.1 原理圖常規環境的參數設置

442.4.2 設置圖形編輯環境參數 472.5 電路元件的電氣連接 492.5.1 放置元器件 492.5.2 編輯元器件 532.5.3 元器件位置調整 552.5.4 繪制導線 572.5.5 放置電源和接地符號 592.5.6 放置節點 592.5.7 繪制總線 612.5.8 繪制總線分支線 612.5.9 實例——開關電路的原理圖 622.6 實用工具繪圖 672.6.1 實用工具 672.6.2 折線的繪制 672.6.3 橢圓與圓弧的繪制 682.6.4 放置文本 692.6.5 實例——電感元器件的繪制 712.7 電路原理圖設計實例 722.7.1 實例——設計直流穩壓電

路圖 722.7.2 實例——設計定時器電路圖 75第3章 層次化原理圖的設計 803.1 層次原理圖的基本概念與結構 803.1.1 基本概念 803.1.2 基本結構 813.2 層次化原理圖的設計方法 813.2.1 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 823.2.2 自下而上的設計方法 873.2.3 層次化原理圖的切換 883.2.4 層次設計表 903.3 綜合實例 913.3.1 實例——波峰檢測電路層次原理圖的設計 913.3.2 實例——聲控變頻器原理圖的設計 96第4章 電路原理圖的后續處理 994.1 在原理圖中添加PCB設計規則 994.1.1 在對象屬性中添加設計規則 994.1.2

在原理圖中放置PCB Layout標志 1004.2 原理圖的基本編輯 1024.2.1 選取圖元 1024.2.2 解除對象的選取狀態 1034.2.3 圖元對象的剪切 1044.2.4 智能粘貼 1054.2.5 陣列粘貼 1074.2.6 刪除圖元對象 1084.2.7 圖元對象的組合 1094.2.8 電路連線的編輯 1104.3 查找與替換操作 1114.3.1 文本的查找 1114.3.2 文本的替換 1124.3.3 查找下一處 1134.3.4 查找相似對象 1134.4 原理圖查錯及其編輯 1144.4.1 原理圖的自動檢測設置 1144.4.2 原理圖的編譯 1174.4

.3 原理圖的修正 1174.5 打印與輸出原理圖 1194.5.1 打印輸出 1194.5.2 網絡報表 1204.5.3 生成原理圖文件的網絡表 1214.5.4 生成元件報表 1234.5.5 實例——音量控制電路的輸出 1254.6 工具的使用 1334.7 使用SCHFilter和Navigator面板進行快速瀏覽 1354.8 綜合實例 1374.8.1 實例——門鈴控制電路報表的輸出 1374.8.2 實例——AD轉換電路的打印輸出 140第5章 PCB設計基礎 1455.1 PCB概述 1455.1.1 PCB的發展和種類 1455.1.2 PCB編輯器的功能特點 1475.2

PCB的設計界面簡介 1485.2.1 PCB菜單欄 1495.2.2 PCB主工具欄 1495.3 PCB設計流程圖 1505.4 PCB的設置 1505.4.1 PCB板層的設置 1505.4.2 PCB板層顏色的修改 1515.4.3 PCB編輯器的設置 1535.5 在PCB文件中導入原理圖網絡表信息 1555.5.1 設置同步比較的規則 1555.5.2 導入網絡報表 1565.5.3 原理圖與PCB圖的同步更新 1585.6 元件的布局 1605.6.1 自動布局約束參數 1615.6.2 元件的手動布局 1645.6.3 推擠式自動布局 1655.6.4 導入自動布局文件進行布

局 1665.6.5 實例——單片機的布局設計 1665.7 電路板的布線 1695.7.1 設置PCB自動布線的策略 1705.7.2 電路板自動布線的操作 1725.7.3 電路板手動布線 1735.7.4 實例——LED顯示電路的布線設計 1735.8 PCB基本圖元對象的布置 1755.8.1 線段布置 1755.8.2 連線布置 1765.8.3 焊盤布置 1775.8.4 過孔布置 1785.8.5 填充布置 1795.8.6 字符串布置 1805.8.7 元件封裝布置 1815.8.8 覆銅 1815.8.9 補淚滴 1835.8.10 實例——單片機覆銅制作 1835.9 綜合

實例 1845.9.1 實例——整流濾波電路的設計 1845.9.2 實例——彩燈控制電路設計 188第6章 創建元器件庫 1936.1 創建原理圖的元件庫 1936.1.1 元件庫面板介紹 1936.1.2 工具欄介紹 1956.1.3 設置元件庫編輯器的工作區參數 1966.1.4 庫元件的繪制 1976.1.5 編輯元件屬性 2006.1.6 子部件庫元件的繪制 2016.2 創建原理圖元件 2026.2.1 原理圖 2026.2.2 創建新的原理圖庫 2036.2.3 創建新的原理圖元件 2046.2.4 給原理圖元件添加引腳 2056.2.5 設置原理圖中元件的屬性 2066.2.6

向原理圖元件中添加模型 2076.2.7 向原理圖元件添加PCB封裝模型 2086.2.8 添加電路仿真模型 2096.2.9 加入信號完整性分析模型 2116.2.10 添加元件參數 2116.2.11 間接字符串 2126.2.12 實例——制作變壓器元件 2136.3 綜合實例 2166.3.1 實例——七段數碼管元件 2166.3.2 實例——制作LCD元件 218第7章 PCB設計規則的設置 2247.1 PCB設計規則簡述 2247.2 電氣規則 2247.2.1 安全間距 2257.2.2 允許短路 2267.2.3 未布線網絡 2277.2.4 未連接引腳 2277.2.5

修改多邊形 2287.3 PCB布線規則 2287.3.1 布線線寬 2287.3.2 布線拓撲 2297.3.3 優先布線 2307.3.4 布線層 2317.3.5 布線轉角 2327.3.6 過孔類型 2327.3.7 扇出類型 2337.4 PCB設計規則向導 2347.4.1 PCB設計規則檢查 2367.4.2 取消錯誤標記 2377.4.3 導入與導出設計規則 2377.5 綜合實例 2387.5.1 實例——USB鼠標電路設計 2387.5.2 實例——竊聽器電路板的設計 243第8章 元器件封裝的制作與管理 2478.1 元器件封裝簡介 2478.2 常用元器件封裝介紹 24

88.2.1 元件封裝編輯器 2488.2.2 利用向導創建元器件封裝 2508.2.3 手工創建元器件封裝 2538.3 創建含有多個部件的原理圖元件 2568.3.1 創建元件的外形 2568.3.2 創建一個新的部件 2588.3.3 創建部件的另一個可視模型 2598.3.4 從其他庫中添加元件 2598.3.5 復制多個元件 2598.3.6 元件報告 2608.3.7 庫報告 2608.3.8 元件規則檢查 2608.3.9 實例——制作三極管2N3094元件 2618.4 綜合實例 2638.4.1 實例——U盤電路的IC1114元器件 2638.4.2 實例——制作LED元器件

265第9章 PCB元器件庫的管理 2689.1 PCB元件封裝的管理 2689.1.1 復制PCB元件封裝 2689.1.2 導入舊版本的PCB封裝 2699.2 自定義PCB元件封裝 2729.3 利用向導生成PCB元件封裝 2759.4 綜合實例 2779.4.1 實例——創建計時器集成元器件庫 2779.4.2 實例——繪制運算單元 280第10章 信號完整性 28510.1 信號完整性概述 28510.1.1 信號完整性簡介 28510.1.2 自動信號分析器 28710.2 信號完整性分析 28710.2.1 啟動信號完整性分析器 28710.2.2 信號完整性分析工具 2891

0.2.3 信號完整性分析器的設置 29110.2.4 將信號完整性集成進標准板卡的設計流程 29410.3 綜合實例 29410.3.1 實例——計數器的完整性分析 29410.3.2 實例——信號完整性中的反射和串擾分析 298第11章 原理圖與PCB圖的交互驗證 30511.1 以原理圖和PCB圖輸出 PDF文件 30511.2 原理圖與PCB圖關聯 30811.3 原理圖與PCB的交互 30911.4 PCB與原理圖的相互更新 31011.4.1 由PCB原理圖更新PCB 31011.4.2 由PCB更新原理圖 31111.5 綜合實例 31211.5.1 實例——風扇電路原理圖的設計

31211.5.2 實例——風扇電路PCB的設計 317第12章 PCB的后續處理 32112.1 電路板的測量 32112.1.1 測量電路板上兩點間的距離 32112.1.2 測量電路板上對象間的距離 32212.1.3 測量電路板上導線的長度 32212.2 設計規則檢查(DRC) 32212.2.1 在線設計規則檢查 32412.2.2 批處理設計規則檢查 32512.2.3 對未布線的PCB文件執行批處理設計規則檢查 32512.2.4 對已布線完畢的PCB文件執行批處理設計規則檢查 32712.3 電路板的報表輸出 32712.3.1 PCB圖的網絡表文件 32712.3.2 P

CB板信息總報表 32812.3.3 元件報表 32812.3.4 網絡表狀態報表 32912.3.5 實例——電路板元件清單報表 33012.4 電路板的打印輸出 33112.4.1 打印PCB文件 33212.4.2 生成Gerber文件 33412.5 綜合實例 33512.5.1 實例——PCB圖紙的打印輸出 33512.5.2 實例——生產加工文件輸出 337第13章 PCB的高級設計 34113.1 布局布線空間 34113.2 對象分類管理器 34213.2.1 類 34213.2.2 組合 34413.3 元件體管理器 34513.3.1 選擇元件體的形狀 34613.3.2

添加元件體到封裝 34713.3.3 設置元件體參數 34713.3.4 元件體的批處理設置 34813.4 PCB布線進階 34813.4.1 阻抗決定的線寬 34813.4.2 PCB走線切割 35013.4.3 拖動時保持導線角度 35013.4.4 蛇形線 35113.4.5 交互式長度調整 35313.4.6 撤消布線 35313.4.7 屏蔽導線 35313.4.8 實例——恆電位儀控制電路PCB設計 35413.5 綜合實例 35813.5.1 實例——讀卡器PCB設計 35813.5.2 實例——帶弱電的電路板PCB設計 361第14章 電路仿真設計 36814.1 電路仿真的

基本概念 36814.2 放置電源及仿真激勵源 36914.2.1 直流電壓/電流源 36914.2.2 正弦信號激勵源 37014.2.3 周期脈沖源 37114.2.4 分段線性激勵源 37114.2.5 指數激勵源 37214.2.6 單頻調頻激勵源 37314.3 仿真分析的參數設置 37314.3.1 一般設置 37414.3.2 靜態工作點分析 37414.3.3 瞬態分析 37514.3.4 交流小信號分析 37614.4 特殊仿真元器件的參數設置 37614.4.1 節點電壓初值 37614.4.2 節點電壓 37714.4.3 仿真數學函數 37814.4.4 實例——電源電

路的仿真分析 37814.5 電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38214.6 綜合實例 38414.6.1 實例——混合信號仿真 38414.6.2 實例——數字電路仿真 385第15章 單片機實驗板電路圖的設計 38815.1 新建工程 38815.2 載入元器件 39015.3 原理圖輸入 39515.3.1 元件布局 39615.3.2 元件手工布線 39615.4 PCB設計 39815.4.1 准備工作 39815.4.2 資料轉移 39915.4.3 零件布置 40015.4.4 網絡分類 40115.4.5 布線 40315.5 生成報表文件 405第16章 報警器電路的設計 40716.1

電路分析 40716.2 報警器電路原理圖的設計 40716.3 印制電路板的設計 412第17章 數碼管顯示電路的設計 41717.1 建立文件夾 41717.2 原理圖繪制前的准備 41717.3 建立庫文件 41917.3.1 建立AT89C2051元件 41917.3.2 建立AT89C2051元件封裝 42217.3.3 創建AT89C2051集成元器件庫 42317.3.4 建立DpyBule-CC元件 42517.3.5 建立DpyBule-CC元件封裝 42817.3.6 創建DpyBule-CC集成元器件庫 43017.3.7 編譯庫文件 43117.4 原理圖的繪制 43

217.4.1 查找元件 43217.4.2 元件布局 43517.4.3 元件手工布線 43517.5 PCB的繪制 43717.5.1 新建PCB文檔 43717.5.2 PCB板布局 43817.5.3 PCB板布線 43917.5.4 放置安裝孔 44117.5.5 覆銅制作 442

應用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及LLC諧振式轉換器於USB電力傳輸

為了解決變壓器原理pdf的問題,作者陳俊宇 這樣論述:

摘 要 iABSTRACT ii致謝 iv目錄 v圖目錄 x表目錄 xxix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動機及目的 11.2 研究方法 111.3 論文內容架構 12第二章 先前技術之動作原理與分析 132.1 前言 132.2 有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電路架構與其動作原理 132.3 諧振式轉換器架構與特性 182.3.1 串聯諧振式轉換器 182.3.2 並聯諧振式轉換器 202.3.3 串並聯諧振式轉換器 222.4 USB Power Delivery 25第三章 所提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電路與LLC諧振式轉換器之動作原理與分析 263

.1 前言 263.2 電路符號定義及假設 263.3 所提電路之工作原理與數學分析 293.3.1 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電路之運作行為 303.3.2 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電路之電壓轉換比 333.3.3 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電路之電感電流邊界條件 353.3.4 無橋式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電路之實際電壓轉換比 373.3.5 LLC諧振轉換電路之運作行為 383.3.6 LLC之電壓增益 533.3.7 LLC電壓增益與K值關係 553.3.8 電壓增益與品質因素Q關係 57第四章 系統之硬體電路設計 584.1 前言 584.2 系統架構 5

84.3 架構之系統規格 604.4 系統設計 614.4.1 輸入端之差動濾波器設計 614.4.2 電感L1與電感L2設計 68(A) 電感L1與L2之感量 68(B) 電感L1與L2之磁芯選用 724.4.3 輸出電容Co1設計 754.4.5 模擬變載輸出電壓變動量量測 764.4.6 諧振槽參數設計 79(A) 變壓器Tr之匝數比n 79(B) 輸出等效阻抗Rac 79(C) 品質因數Q 80(D) 諧振元件Lr、Cr、Lm參數 84(E) 磁性元件Lm、Lr繞製 854.4.5 輸出電容Co2設計 924.4.6 同步整流器IC說明 934.4

.7 功率開關與二極體之選配 95(A) 升降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之開關元件選配 96(B) LLC諧振式轉換器之開關元件選配 974.4.7 驅動電路設計 984.5 電壓偵測電路設計 994.6 元件總表 102第五章 軟體規劃及程式設計流程 1035.1 前言 1035.2 程式動作流程 1035.2.1 ADC取樣與資料處理 1045.2.2 移動均值濾波模組 1065.2.3 PI控制器模組與限制器模組 1085.2.4 控制開關訊號模組 110第六章 模擬與實作波形 1126.1 前言 1126.2 電路模擬結果 1126.2.1 電路於15W功率

等級之模擬波形圖 1146.2.2 電路於27W功率等級之模擬波形圖 1196.2.3 電路於45W功率等級之模擬波形圖 1246.2.4 電路於100W功率等級之模擬波形圖 1296.3 所提功率因數修正電路的實驗波形圖 1356.3.1 單級功率因數修正電路於16.6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136(A) 輸入電壓85V之波形量測 136(B) 輸入電壓110V之波形量測 139(C) 輸入電壓220V之波形量測 142(D) 輸入電壓264V之波形量測 1456.3.2 單級功率因數修正電路於30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148(A) 輸入電壓85V之波形量測 148

(B) 輸入電壓110V之波形量測 152(C) 輸入電壓220V之波形量測 155(D) 輸入電壓264V之波形量測 1586.3.3 單級功率因數修正電路於50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161(A) 輸入電壓85V之波形量測 161(B) 輸入電壓110V之波形量測 164(C) 輸入電壓220V之波形量測 167(D) 輸入電壓264V之波形量測 1706.3.4 單級功率因數修正電路於111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173(A) 輸入電壓85V之波形量測 173(B) 輸入電壓110V之波形量測 177(C) 輸入電壓220V之波形量測 181(D) 輸入電壓264

V之波形量測 1846.3.5 單級功率因數修正電路實驗波形比較結果之小結 188(A) 16.6W之功率等級 188(B) 30W之功率等級 189(C) 50W之功率等級 189(D) 100W之功率等級 1906.4 所採用之LLC諧振式電路的實驗波形圖 1926.4.1 單級LLC諧振式電路於15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1926.4.2 單級LLC諧振式電路於27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1966.4.3 單級LLC諧振式電路於45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2016.4.4 單級LLC諧振式電路於100W功率等級之實驗波形圖 2056.5 所提電路之變載測試 211

6.5.1 系統於15W功率等級之變載實驗波形圖 2116.5.2 系統於27W功率等級之變載實驗波形圖 2206.5.3 系統於45W功率等級之變載實驗波形圖 2296.5.4 系統於100W功率等級之變載實驗波形圖 2386.6 實驗相關參數量測 2496.7 損失分析 253(1) 開關S1~S7之損失 253(2) 二極體D1、D2、D3之損失 255(3) 磁性元件之損失 255(5) 電容元件之損失 257(6) 損失分析總結 258第七章 文獻比較 260第八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2628.1結論 2628.2 未來展望 262參考文獻 263符號彙

編 272

基於LVDT實現圓軸真圓度與凸輪擺線量測之研究

為了解決變壓器原理pdf的問題,作者曾子銓 這樣論述:

從60年代起,台灣是重要的加工出口國之一,多數的外國企業都喜歡委託台灣加工廠進行產品的製作與加工;對於加工出口產品,品質的控管與檢測已成為必要審核項目。高規格的工廠在檢測上使用自動工件量測儀等量測機具進行檢測並且檢測的精度最小可以達到微米等級;但仍有多數製造工廠採用人工檢測的方式進行,以手持游標卡尺或千分表對於工件進行手動檢測。為減少人為檢測的誤差,又能在避免花費龐大金額下提升產線的效率,本研究以線性可變差動變壓器(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LVDT)為研究主軸,證實LVDT對於工件之量測的可信度與精確度,以LVDT架構之量測系統

將比傳統之量具更加快速,且量測精度能達到跟傳統手動量具同等之精確度,在成本開銷上又比市售的量測機台來的更低。 本研究以LVDT取代傳統量具作為量測工件之主軸,選擇工件中圓軸之真圓度以及凸輪之擺線曲線作為LVDT量測目標;整合LVDT、步進馬達、鋁擠型等物件架構出測量平台,將LVDT量測到工件之徑向位移量轉變為類比電壓訊號,藉由資料擷取器將訊號送至LabVIEW人機介面中進行資料統整及運算,最終將計算出工件參數以數值或圖表形式顯示於電腦螢幕上,證實LVDT能夠達到上述之量測效果,提供一種新的量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