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裕河寫的 我的第一本線上平台萬用英文:在家上班&遠距工作!訊息溝通、信件撰寫、留言評論、會議召集、徵才外包、線上學習,用對英文就能事半功倍! 和Esther的 逆轉人生的英語課:Netflix、Disney+翻譯官的英語學習術,讓你的英文跳躍式大進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英文編修後續協助論文投稿的各階段,給您完整的支持 - 意得輯也說明:英文 編修,編輯,修改,校對的後續服務,提供無限次的免費諮詢和365 天編輯修改,無論是修改稿件、撰寫cover letter、期刊投稿、回覆期刊審稿和最終論文修正都能得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際學村 和字覺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戴玉慈所指導 詹惠雅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再訓練指導之成效 (2016),提出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再訓練、自我效能、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許士宦所指導 邱靖棠的 集中審理準備程序之研究-以美國預審制度為借鑑- (2014),提出因為有 集中審理、準備程序、訴答、事證開示、預審會議、爭點整理、爭點簡化協議、一貫性審查、可信信標準、失權效、顯失公平的重點而找出了 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職場英語/活用3種禮貌問句、2大溝通技巧,漂亮回覆英文邀請函則補充:與國外講者溝通時,有時須確認多項細節,建議可用條列方式列出。 【例句】. Please kindly check the details as below. (請協助確認以下細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第一本線上平台萬用英文:在家上班&遠距工作!訊息溝通、信件撰寫、留言評論、會議召集、徵才外包、線上學習,用對英文就能事半功倍!

為了解決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問題,作者陳裕河 這樣論述:

在家上班&遠距工作必備! 不出門!也可以從全世界賺錢 絕對派上用場的唯一一本英文教戰寶典!   即使無法親自見到面,生意還是要做、日子還是要過, 不論你是在家工作,還是必須處理跨國業務, 從最基本的即時傳訊溝通、開線上會議, 到撰寫商務書信、談判合約,甚至是徵才外包、線上學習, 都需要使用各種線上工作平台。     不論是用 Slack 溝通、用 Notion 管理專案,還是召開 Webinar,   只要你必須在商務平台上使用英文溝通,你就需要這本書!     疫情時代,不論是工作上的溝通、開會、提案、協商或進行面試,還是自己下班後的進修、參加講座或聚會,都必須在沒有實體接觸的狀況下進行

,少了平常面對面溝通時可以使用的肢體語言,或透過觀察對方的表情來得知對方的真正意向和直接的情緒表達,溝通效率與效果當然大不如前。     遠距工作 + 英文,雙重考驗的溝通地獄!   英文課本裡從沒教過要怎麼用 Slack 和世界各地的夥伴們打招呼,學校老師也沒教你用 Notion 做專案管理,平常用英文溝通已經很難,現在看不到本人、想發問又不方便,可是一旦英文用字或表達方式不夠精準,就容易造成誤解,導致各種糟糕的錯誤發生,除了有可能造成人際關係上的障礙之外,也會讓工作成果的品質大打折扣。     但若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慘事,而不斷以訊息或郵件往來反覆確認,在工作夥伴分散世界各地、無法親自前往拜

訪,受到時差或個人工作習慣差異的影響之下,除了回覆時間不一,回覆內容可能也不盡完善,根本無法解決你的困難和疑惑,只能又再去信確認,導致溝通過程不斷拉長,平白無故多了許多溝通成本,造成工作效率下降,自然進度也受到了拖累。     現在不用再煩惱了!   本書作者自身經營跨國英文教育平台,利用各種網路商務平台和國際合作夥伴交流,就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用英文遠距工作會碰到的各種狀況,她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從打開通訊軟體和世界各地的團隊成員交流意見、彼此溝通,再到進行各種會議或合作提案,寫各種目的的英文 Email,或是參加各種線上講座或在研討會上擔任主持人,甚至是放鬆時看各種主題的 Youtub

e 影片順便練習英文聽力,或在下班後透過 Udemy 或 Coursera 等平台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就連想要找工作、徵人或把工作外包出去,都可以用這本書裡提供的各種英文表達方式和實際應用訣竅,讓你能夠順利把想說的話說清楚,避免發生難解的誤會,也能讓你擺脫無頭蒼蠅般地獨自摸索,使用任何線上平台都更加得心應手!   本書特色     ◆ 多平台適用!不論你用的是什麼類型的線上平台,只要掌握原則和常用表達,溝通就能很順暢!   ◆ 收錄最常用到的英文萬用表達、常用字彙、專業術語、可直接套用的架構模板,情境變換也好用!   ◆ 各大線上商務&工作平台的操作訣竅和溝通祕訣一次告訴你!   ◆ 中英對照

+詳細解說,內容豐富又好吸收,提升英文實力最有用!   ◆ 用文字建立英文思維,想得到、說得出,聽說讀寫一起進步,提升表達力、擁有英文腦!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再訓練指導之成效

為了解決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問題,作者詹惠雅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互動性呼吸再訓練對COPD病人執行呼吸法的學習成效與影響成效之相關因素,期盼研究結果能提供經驗證且符合國內COPD病人學習屬性的呼吸再訓練指導方法。研究背景:COPD是日漸增加的慢性病,常因伴隨其他病症或急性症狀加重而反覆至急診,甚至需要住院診療。國內外針對COPD病人照護提出許多自我管理相關措施之研究,但鮮少以增進學習動機為主及考量認知功能對COPD指導效果的影響。在住院日數不斷縮減,提供衛教指導的時間也將被限縮的態勢下,臨床護理師除了口頭指導外,也採取書面與影音等多媒體資料幫助病人了解健康照護資訊,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同指導方案持續推陳佈新,然而指導方案對COPD病

人造成的學習效果如何,將是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研究設計:本研究計畫採隨機分配兩組,採前後及追蹤測量之研究設計,實驗組為使用平板電腦提供教練式電腦遊戲的指導,運用激發動機、問答互動遊戲及影片回覆示教等方式,執行系統性指導,控制組則是採用傳統示教指導:以傳統面對面講授與回覆示教方式進行系統性指導。研究資料由不知個案之組別分配的評估者進行資料收集。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入住某教學醫院內科病房,此次住院診斷中有COPD的個案,作為本研究之收案對象,經同意後,在病人出院準備階段進行指導,出院時、出院後1個月與3個月,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將以描述性統計確認兩組對象的基本屬性與分佈情形,男

女、有無信仰、是否使用氧氣等類別變項以卡方檢定,年齡、住院天數等連續變項以t檢定進行兩組差異性的確認。結果變項包括1.動機性的成效,及自我效能改變情形;2.學習過程之成效,即呼吸法執行正確性與呼吸法自動練習頻率,與3.進階成效,即生活品質的改變。資料以能處理小樣本與流失資料的廣義估計模式(General estimated equition, GEE),分析重複測量之改變差異,而實驗組對於以平板電腦學習呼吸法的心得回饋,則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經過濾1062位入院具COPD診斷的病人,排除995位因未接受肺功能測試、正參與其他研究或無意願參與本研究的個案後,收案71位病人,以隨機分派方式至

實驗組(36位)與控制組(35位)。研究對象大多數為男性(83.1%),平均年齡71.5±11.4歲,兩組病人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在1.動機性的自我效能成效之改變上,兩組病人於出院當下自我效能的測量分數上,實驗組提升的分數與控制組相比有統計上的差異(p=.045),出院後1個月與3個月的追蹤測量值上,兩組之間則無顯著差異。2.學習過程之成效,即呼吸法執行正確性與呼吸法自動練習頻率的結果,兩組在出院時、出院後1個月與3個月的追蹤測量值均高於入院當時測量值,但兩組之間並無統計上之顯著差異。3.生活品質的改變上,兩組病人在出院後3個月生活品質受到症狀的干擾均較為減少,且呈現統計差異(p=.024)

,但兩組之間並無統計上之顯著差異。從實驗組回饋問卷的結果,可發現病人在沒有人協助下,會去使用平板電腦練習呼吸法的得分較其他題項為低(2.58±0.77)。結 論: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病人,以平板電腦提供指導和以傳統方法提供指導的學習成效並無特別差異,以平板電腦學習的老年病人僅在出院後,對自己呼吸技巧上的自我效能程度略顯優於傳統方法學習者,此結果與本研究的指導僅在於住院期間提供或許相關,有待未來更多有關指導效能為主題的研究進一步探討。

逆轉人生的英語課:Netflix、Disney+翻譯官的英語學習術,讓你的英文跳躍式大進步

為了解決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問題,作者Esther 這樣論述:

在學英語的路上,你才是主角! 一位好老師,除了不藏私的教你技巧, 還能啟發你思考、激發你行動, 帶你建立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系統!   跟著Netflix、Disney+授權翻譯官Esther老師, 找回「不輕易熄火的學習動力」!     ▌用「7大逆轉」突破限度,改善學英語時常出現的問題:     【問題1】為什麼我在國外待那麼久,仍舊「菜」英文?   → Chapter 1帶你逆轉學習方法,用COCA技巧掌握道地英語!     【問題2】為什麼我的學習計畫跟減肥一樣,總是以失敗告終?   → Chapter2帶你逆轉學習思維,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     【問題3】為什麼買一堆英文原文書,

唯一記得的只有封面?   → Chapter3帶你逆轉閱讀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     【問題4】為什麼我的單字庫總是停留在“abandon”?    → Chapter4帶你逆轉記憶方式,建立單字圖書館!     【問題5】為什麼別人看Netflix都可以不用開字幕?    → Chapter5帶你逆轉英文聽力,學會結構式精聽!     【問題6】為什看了這麼多YouTube影片,英文卻還是沒進步?   → Chapter6帶你逆轉選擇模式,練就中英轉換腦!     【問題7】為什麼要打破同溫層?   → Chapter7帶你逆轉學習心態,成為一個「給予者」!     ▌建立「個人知識

體系」,創造時間 & 財富自由:     【方法1】突破學習的關鍵思考   找到內在驅動力,建立個人化學習系統,突破目前語言程度。     【方法2】毫不藏私的獨門工具   第一本詳解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的操作指南;獨家傳授「圖書館單字法」記單字。     【方法3】立刻行動的即時練習   利用書中的課後練習,跟著Esther老師一起訓練中英邏輯腦。     ▌有系統的學習才是王道,7步驟打造超強「中英邏輯腦」:     【STEP 1】畫出清楚明確的夢想藍圖   思考自己的動機,找出「為什麼要學?」的原因,然後把夢想「可視化」。     【STEP 2】訂下「破釜沉舟」的計畫

  讓超過三個人知道你的計畫,或找老師一次預訂半年或一年的課程。     【STEP 3】學會善用「COCA語料庫」   使用正確的系統工具,掌握不出國也擁有地道英語的祕密。     【STEP 4】建立個人化「單字圖書館」   將新單字及舊字新義納入圖書館,用「無腦模式」與「燒腦模式」有效記憶。     【STEP 5】用Anchor與Wonder鍛鍊閱讀邏輯   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書,把碎片信息納入學習系統,製作閱讀筆記。     【STEP 6】用COCA的Word功能理解新知   不要用中文解釋英文,練習直接看英英釋義,注意上下文常用的搭配。     【STEP 7】教別人英文,和別人

分享   為了給予的學習,是最有效、最持久、最破釜沈舟的方式。   專文推薦     AmazingTalker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 趙捷平     強力推薦   英文學習推廣家、YouTuber | Catherine   《人生路引》作者 | 楊斯棓 醫師   《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作者 | 趙胤丞   英文閱讀推手、高中英文老師 | 戴逸群

集中審理準備程序之研究-以美國預審制度為借鑑-

為了解決請協助確認並回覆英文的問題,作者邱靖棠 這樣論述:

我國於2000年修正民事訴訟法(下稱新法),採行爭點集中審理主義,並將準備程序修正為爭點整理程序。為此,如何於準備程序踐行爭點整理,成為新法施行後之課題。因為集中審理可以促進訴訟審理之效率性及裁判內容之正確性,從而提高人民對司法之信服度,所以如何充實必要之審理,而排除不必要之證據調查,即成為準備程序之重要作業。本文即以有效之爭點整理作為主軸,展開準備程序相關問題之探討,並立基於比較法之研究,進行新法之解釋論甚至立法論,期能助益於準備程序機能之發揮,實現集中審理之目標。 本文共計五章。第一章為研究動機及問題提出。第二章為在我國法準備程序中,如何達成新法集中審理之立法目的。首先針對

我國集中審理之意義進行探討,並介紹其程序特徵及優點。其次,則是針對在新法下準備程序所面臨到的學說爭議進行探究。接下來,關於準備程序中如何實踐爭點整理,分成三大部分加以討論。第一部分係有關書狀記載內容之具體化,特別是新法於起訴狀應記載事項中,就訴訟標的之部分增訂「及其原因事實」(第244條第1項第2款),此原因事實之表明,即可能涉及最上位爭點(訴訟標的、訴之聲明)之整理或事實上、證據上之爭點整理。且為避免偏離訴訟上請求(訴之聲明及訴訟標的)而進行無益之審理,法院自受理訴訟之時起,就原告及被告所為之主張即應分別進行一貫性或重要性審查。第二部分是有關當事人於準備程序中之事證蒐集權。新法基於公平、程序

法上誠信原則及「當事人訴訟資料平等使用原則」,擴大當事人事證蒐集權限,分別增修「酌許證人之書狀陳述」(第305條第2、3項)、「文書提出義務範圍之擴大」(第344條第1項第5款)以及「擴大證據保全之範圍」(第368條第1項後段),本文將細部介紹各該事證蒐集權限之學說爭議。第三部分則是探討在準備程序中,有關最上位爭點(訴訟標的、訴之聲明)、事實上、證據上以及法律上爭點等整理之操作順序與內涵,並就「爭點整理」及「爭點簡化協議」兩者之意義、拘束力與學說爭議加以介紹。最後,係探討促進訴訟義務,尤其係有關準備程序失權效之例外規定(第276條),特別說明其中有關「顯失公平」之部分在學說、實務上之爭論。

第三章為美國預審程序之制度探討。首先,先就預審程序之成因加以說明。接續則為在預審程序如何為爭點整理之實踐,本文採取與第二章對比之方式,同樣地分成三部分詳加介紹。第一部分為在訴答程序中書狀內容之記載,在1957年Conley v. Gibson案聯邦最高法院所確立之「通知化訴答」(notice pleading)似乎自2007年之Bell Atlantic Corp. v. Twombly案及2009年之Ashcroft v. Iqbal案後,改變了以往之見解,並建立出一套新的訴答標準—「可信性標準」(plausibility standard)。對此晚近實務之最新發展,美國實務可謂已趨於一

致,但學說見解則是莫說一是。第二部分為事證開示制度之探討。本部分除介紹事證開示之範圍與限制以及開示之方法外,立法者亦意識到電子儲存資訊之事證開示(E-Discovery)之重要性,為了因應近年來科技之進步(尤其係公司都有以電腦等電子設備來記錄相關資訊之情況),自2006年開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下稱FRCP)進行了若干修正,然實務上針對電子事證開示又陸續產生「費用移轉之問題」以及「不慎揭露電子儲存資訊時,是否視為放棄祕匿特權之問題」,前者雖於2006年所修正之FRCP 26(b)(2)(B)已採納Zubulake v.UBS Warburg案所提出之八項要素作為衡量標準,但仍衍生出新的爭議,而

在後者,實務則是見解分歧,於此必須加以介紹著名的「Lois Sportswear法則」。另外,為避免此爭議產生,在事證開示之前,實務上尚發展出彌補性協議或快覽協定等解決方法。最後是介紹FRCP 37有關違反事證開示之情況,以及其制裁之手段。第三部分則是探討預審會議所產生之相關問題,其中最重要者,乃係在預審會議後,法官會作成預審裁定,而此裁定原則上具有拘束力,但在「顯不公平」(manifest injustice)之情況下,例外可請求修正,而對此「顯不公平」,美國實務上有提出四個要素作為衡量標準。 第四章則是回顧第二章、第三章之內容,並藉此為著力點分析、比較我國與美國書狀記載內容、事證蒐集

制度與準備程序(或預審會議)之相異點,並從中檢討兩國制度之良窳,作為我國解釋論或立法論之借鑑,並嘗試提出本文見解。例如從美國法所可獲得之啟發是,參酌美國法上之書面查詢,本文認應增設當事人間直接查詢制度,以便利當事人於準備程序中,得能事先蒐集有關其主張或舉證所必要之事證資訊,然為防免此制度(不經由法院命令之方式)遭到濫用,宜考慮設若干除外規定,故可參酌FRCP 26(b)(2)(C)、FRCP 26(c)有關事證開示範圍限制及聲請核發保護令之規定。亦即,若此書面查詢對相對人將造成過於不合理之繁複、或可從其他管道、較少負擔或更低之費用取得事證、此要求之負擔或費用超過其可能帶來之利益、或意圖以此制度

騷擾當事人、或係有關相對人之隱私、營業秘密等,則可免於答覆。另,我國亦可參酌引進律師照會(查詢)制度,蓋此制不僅同樣有前揭當事人間直接查詢制度之增設理由,並鑑於律師職務之公共性,使律師得就受託事件,經由所屬律師公會之認可,向機關或團體為必要之查證(使其就特定必要事項提出報告或說明),且本照會制度係經由律師公會預就照會內容要求為審查,故亦不致產生濫用而侵害他人權利之情形。此外,並應酌採美國法上有關未對書面查詢提出答覆之制裁規定(FRCP 37(d)(3)),對於怠於提出書面回覆者(包含異議)作出制裁,包括:法院得認請求人所主張之事實為真、禁止相對人於其後提出該事證。法院甚至得易發或併發該未遵守請

求之當事人、其律師或者兩者支付因未遵守所致生之合理費用(包含律師費在內),但若相對人未遵守請求係有相當理由或有其他不公平之情事者,則不在此限。而對於有關報告或文書提出之費用由何者償還或負擔之問題,本文則認此當為訴訟費用之一部,原則上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第78條),然法院亦應考慮酌量情形而命勝訴當事人依比例負擔(第81條)。針對爭點整理,為促使當事人積極提出事證資料,必須設有失權制裁,然顧慮準備程序之失權效果過於嚴苛,則設有失權制裁之例外規定,其中「顯失公平」(第276條第1項第4款)在解釋論上之具體內涵我國學說已有所充實,雖與美國實務在判斷「顯不公平」之細項要素上呈現些許不同,但在大方向上則同

樣是以利益衡量作為判準。然在我國實務上,法院對於本條款之涵攝過程卻仍不夠細膩,故若能將學說所考量之要素實地操作於個案中,當有助於我國對於「顯失公平」概念之具體化。另外,特別介紹2014年FRCP最新修正草案,此改革方向,部分與我國現行法有相通之處,抑或可成為我國下一步之修正方向。 第五章,結論。為全文總結,並回應第一章之提問,期許本文對我國準備程序之爭點整理,無論係現行法之解釋上,或未來之立法上,皆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