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費率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陳敦源所指導 施友淳的 共享經濟時代汽車運輸業管制政策變遷之研究:以Uber公司進入臺灣為例, 2013-2019 (2021),提出計程車費率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政策變遷、計程車、Uber、租賃車、3I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方世杰所指導 黃凱韻的 平台治理機制之探討—以台灣大車隊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平台、平台商業模式、平台治理、台灣大車隊的重點而找出了 計程車費率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計程車費率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共享經濟時代汽車運輸業管制政策變遷之研究:以Uber公司進入臺灣為例, 2013-2019

為了解決計程車費率2022的問題,作者施友淳 這樣論述:

Uber使用新興科技,主打共享經濟模式,以新型態經營汽車運輸業,在極短的時間內席捲全球,衝擊各國的汽車運輸業市場以及造成各國管制政策上的棘手問題。Uber在2013年進入臺灣市場,因為侵蝕到既有計程車的載客市場和秩序,引發計程車業者強烈的抗議,也讓我國政府祭出各式手段欲對其採取管制措施,在2017年Uber甚至曾與租賃業者合作。但在受到政府取締的同時,Uber也因為其低廉的價格、高品質的服務和便捷的叫車系統,在臺灣培養出一群死忠的乘客。究竟政府應如何因應新興科技的進入,如何在管制與開放中取得平衡,是一門高深的課題。本文觀察政府對於Uber政策之變遷狀況,並以3I理論進行分析,嘗試瞭解為何政府

在2013年到2019年間對於Uber之政策出現多次轉折,深入探討政策的制定和改變對相關利害關係人之影響。藉由蒐集立法院公報、相關媒體報導,並訪談13名曾參與或親身經歷Uber核心事務之人士,廣泛蒐集資料加以分析。本文認為政策變遷之關鍵,是政策網絡上的利益、理念和制度產生了變化,3個I之間相互影響,進而導致政策變遷。未來新興科技將不斷叩響臺灣市場的大門,政府應從Uber案例中發現既有法規永遠無法趕上科技的發展,僅能追隨其後,盡可能快速將法規完備並制定相關政策,要如何因應新型態產業的進入,在接納新科技和保護舊產業間取得均衡,讓新業者、傳統業者、消費者取得三贏,政府又能有效管制市場秩序,是為未來臺

灣政府的一大挑戰。

平台治理機制之探討—以台灣大車隊為例

為了解決計程車費率2022的問題,作者黃凱韻 這樣論述:

現今,平台與人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我們日常用到的每一項產品和服務,均運用了「平台商業模式」的概念。平台的核心功能是能提供由把網絡裡雙邊或多邊參與者媒合、撮合、串聯起來的商品包含服務,以此驅動了產業的轉變,也為人民生活創造更大的便利性更大的福祉。了解平台商業模式要從平台企業與管道企業的根本不同開始。相對於管道企業,企業的重心已從組織內部移至組織外部,而另一個平台和其他傳統管道型產業的差異點便是它的治理方式。已經有許多學者提出關於平台經營的特性與策略,而這些策略都需奠基於執行合適的治理機制才能使整個平台運作更為完善,透過種種方式讓各方參與者頻繁互動。2001年正式成立的台灣大車隊,是台灣首間

採用無線衛星派遣系統的計程車行,到目前全台計程車車輛數累積突破22,000台。除了引進衛星科技,台灣大車隊也致力於各式原本不屬於計程車產業的創新服務,並且在平台上整合了所有的服務系統,主要包括了司機端服務、顧客端服務以及生活媒合等項目。平台治理在於它直接影響平台的價值和品質,本研究經由關於台灣大車隊的文獻回顧,欲探討研究個案如何設計其治理機制,使企業持續成長。也就是指平台企業所設置之治理機制,能夠激發正向網路效應。盼藉由深化平台商業模式中治理機制的概念,日後研究可探討其他產業的平台如何設計其適用之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