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電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西遊記電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清玄寫的 從人生的最邊緣出發,向萬里無寸草處行去:經聖玄奘(無書,附CD)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西遊記》被拍爛了我們到底拍了多少西遊電影啊求你們收手吧也說明:《西遊記》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其具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觀看和欣賞。而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載體,能夠將西遊的故事搬到銀幕上絕對是大家想看到的,就 ...

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 游秀雲所指導 萬益傑的 華語西遊電影空間敘事研究(1927−2022) (2021),提出西遊記電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影、空間敘事、《西遊記》、文學、話語。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文學系 曾金承所指導 張名輝的 《西遊電影的女性形象研究(1995-2017)—以周星馳作品為研究中心》 (2017),提出因為有 西遊記、電影、周星馳、女性形象、大話西游的重點而找出了 西遊記電影的解答。

最後網站首部3D沉浸式電影上巿西遊記孫行者進軍海外 - 翻爆則補充:斥資上億台幣、花了五年打造的3D沉浸式電影長片「孫行者」即將在2022年暑假海內外同時上映。而手遊版嘻遊獵寶AR APP已在2021 Digital Taipei先行首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西遊記電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人生的最邊緣出發,向萬里無寸草處行去:經聖玄奘(無書,附CD)

為了解決西遊記電影的問題,作者林清玄 這樣論述:

一、早慧如此,無以倫比(西元600年)   玄奘於隋文帝開皇二十年(西元600年)誕生於洛州猴氏縣遊仙鄉控鶴裡鳳凰穀陳村(今河南省偃師縣)。   父陳慧,母宋氏,俗姓陳,名褘。玄奘的父親通經術,曾任縣令,因政治腐敗,辭官隱居,生四子一女,玄奘為么子,他的二哥陳素,早年出家,法號長捷。   五歲喪母。   父親為他講經典,七歲通玄學大旨。歷史上說他「聞一知十」,「早慧如此」。   十歲喪父,二哥長捷法師帶往洛陽淨土寺,十二歲時讀完《法華經》和《維摩經》 二、風骨難得,釋門偉器   西元612年,隋煬帝命大里寺卿鄭善果到洛陽度僧14人。應試者數百人,試後,鄭善果在門口看見一個面貌莊嚴的小沙彌,

問他是誰家孩子,他說是穎川陳氏之後,   「你想出家為僧?」「習近業微,不蒙比預。」   「為何出家?」「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鄭善果破格錄用,受人質疑,他說:「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 三、「未見少年,神悟若斯人」   十三歲隨景法師習《大般涅盤經》又隨嚴法師習《攝大乘論》。   十九歲,農民起義,洛陽大亂,隨長捷西奔長安,長安沒有法席,20歲往四川。   二十一歲(唐高祖武德三年,西元620)在成都受具足戒,有正式度碟,得到國家所給的三十畝地。   他與哥哥在四川備受敬重,並稱「陳內雙驥」。   長捷滿足於四川的生活,玄奘卻想回長安,與商人結伴,泛舟回長安。

回長安後,發現許多佛經譯本互相衝突,斷章取義、殘缺不全,又聽了印度名僧講經,視野大開。讀《瑜伽師地論》   深受感動,卻不是全本,立志西行取經。   開始有計劃的學習梵文及中亞語言、跑步、登高、騎馬、練習體力、減少飲水。   製作旅行背包、濾水網。 四、萬死不辭,向萬里無寸草處行去   聯合幾名僧人上書唐太宗,請求准予離境,皇帝早有詔令,明定除非公務,不準出關,玄奘的上書石沈大海,「諸人咸退、維法師不屈」。   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八月,因霜害、穀物歉收,皇帝詔令長安城的僧俗可到災情不嚴重的地區覓食。   玄奘趁機到甘肅的涼州(現武威),一邊說法一邊準備西行,涼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的西行計

劃,傳他問訊,並請他恪遵敕令,返回長安。   玄奘得到慧威法師協助,並派兩名弟子帶路,晝伏夜出,向西到瓜州。   涼州的密探知道玄奘西行,送來「密牒」(通緝令)要逮捕玄奘。密牒正好傳入州吏李昌手裡,李昌是虔誠的佛教徒。   「師不是此耶?」師不答。   「師須實語。必是,弟子為師圖之。」玄奘只好實話實說。   「師實能爾者,為師毀卻文書。」當師面,撕毀密牒。   玄奘啟程前在寺中彌勒像啟請,忽有一胡人槃陀來求受五戒,玄奘告以西行之意,槃陀慨允護送過玉門關和五烽塔。   第二天,槃陀待一胡人老翁牽一老瘦赤馬而來,買了老馬後,立即啟程西行。 五、在生命的絕境轉危為安   1.差一點被弟子盤陀所害,

半夜坐起來念觀音菩薩聖號。   2.被守烽火臺的守兵射了幾箭,被逮,校尉王祥放了他,勸他往敦煌。   3.進入莫賀延磧大沙漠迷路,打翻了水囊,只好往回走,走了十餘里,自念「我先發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今何故而來?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於是旋轡,專念觀音,西北而進。四夜五日不喝一滴水,倒臥在沙中,默念觀音。到第五夜半,忽有涼風觸身,冷快如沐寒水,夢一大神:「何不強身,而更臥也?」行可十里,馬忽異路,制之不迴,經數里,忽見青草數畝,又到一池,水甘澄鏡澈,下馬就飲,身命重全,人馬俱得甦息。 六、多次遇劫,佛法不可思議   1.當時中亞通往印度的絲路,不只是貿易之路,也是盜匪之路,玄奘的

步行處處危機,被搶劫數十次,他一路上念「觀自在菩薩」和「心經」,渡過劫難。   2.西元633年,下喀什米爾山谷往北,在奢羯羅(今天的西爾寇特)遇50名盜匪,把全隊的財物衣服剝光,趕入枯水池。   一沙彌「見池南岸有水穴,堪容人過」與玄奘鑽入逃脫,疾行至一里外村莊求救,村民80餘人拿器杖來救,賊逃,眾人莫不惶惑憂泣,玄奘不為所動,說:「居生之貴,唯乎生命,性命既存,餘何所憂!」舉止從容,泰然自若。   3.636年,玄奘與80人乘船順恆河東下,船行百里,忽逢10餘艘賊船,逼迫靠岸,是信奉 突  伽天神的強盜,每年秋天找一位形體健美的人祭神,當他們看見玄奘「儀容偉麗,體骨當之」,決定拿他祭神。

  玄奘說:「奘穢陋之身得充祭祠,實非敢惜,但以遠來意者,欲禮菩薩像闍崛(靈鷲)山, 並請問經法,此心未遂,檀越殺之,恐非吉也。」   賊不聞,將之綑綁祭壇。   玄奘說︰「願賜少時,莫相逼惱,使我安心,歡喜取滅!」   專心繫念彌勒菩薩,至心祈禱。   須臾之間,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群賊大駭。   「此沙門從何處來?名字何等?」得知是大唐之僧,相率懺悔謝罪,玄奘不只原諒他們,還給他們授了五戒。 七、在印度的傑出成就(史詩裡的英雄)   1.630年,玄奘從伊吾跋涉6天,橫越200英哩的沙漠,抵達高昌(吐魯番)   高昌王麴文泰親自出宮迎接,王妃及數十名侍女皆來頂禮,住了十幾天。  

 王曰:「國無導師,故屈留法師以引愚迷耳!」法師報曰:「王之深心,豈待言而後知也,但玄奘西來度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   王堅留.   法師固辭!   王乃動色攘袂大言曰:   「弟子有異途處師,師安能自去,必定相留,或送師還國,請自思之,相順猶勝!」   法師報曰:「玄奘來者,為乎大法,今逢為障,只可骨被王留,識神未必由也.」   因嗚咽不能復言。   遂不食以感其心,於是端坐,水漿不涉於口三日,第4天,高昌王軟化.   約定說法一月,返國時停留三年,結拜為兄弟。   2.曲女城的最高成就:   貞觀14年(640)玄奘在那爛陀寺,準備皈國,當時的國王戒日王深信大臬佛法,為那爛陀寺造了一

個佛塔,有一次戒日王路過那印度北部的鳥荼國,當地的小乘佛教徒就說:「國王為什麼不給我們也造一座。」   「我們有一位般若□多大師,是三代帝王師。他的著作《破大乘論》是完美的佛學著作,大乘僧人一字也不能破呀!」   戒日王說:「弟子聞狐行鼷鼠之群,自謂雄於獅子。及其見也,則魂亡魄數.師等未見大乘諸德,所以固守愚宗,若一見時恐還同彼!」   戒日王寫信給戒賢大師,請他派四個法師到鳥荼國辯論。   玄奘挺身而出.   玄奘送了一冊《制惡見論》給戒日王,戒日王看了說:「弟子聞日光既出則螢燭奪明,天雷震音而錘鑿絕響。師等所守之宗,他皆破訖,試可救耆。」   戒日王頒布命令,通知五印度(北、東、西、南、中

)的宗教人士,送出最頂尖的,來與玄奘辯論。   貞觀15(641)玄奘往曲女城   戒日王在恆河南岸,數十萬人.   鳩摩羅王在恆河北岸,數萬人.   走了九十天才到曲女城。   除了戒日王,鳩摩羅王,印度的18個國王,大小僧侶三千人,婆羅門外道二千人,那爛陀寺1千人,曲女城方圓九十里,全擠滿了人。   兩座大會堂,西面行宮,東面伽藍,高百餘尺的寶台,上放黃金佛像,佛像高度和戒日王身高一樣。(真唯識量)   玄奘坐上論主寶座,宣示他的論見「真故極成色,不離於眼識,自許初三識,眼所不攝故。」   「真到了極致形成外相,一切外相不離開眼識;在最根本處都被三識所攝,眼識只是譬喻,不是根本。」   若

其間一字理能難破者,法斬首根連續五天,無人出來破論,又發生了火災,暗殺,18天無人可破,大獲全勝。   玄奘求歸,戒日王不許,並請他參加無遮大會,共75天,再辭行又不許,心急之下,他說「支那國去此遐遠,晚聞佛法,雖沾梗概,不能委具,為此故來訪殊異耳。今果願者,皆由本土諸賢思渴誠深之所致也。以是不敢須臾而忘,經言「障人法者,當代代無眼。」若留玄奘,則令彼無量行人失知法之利,無眼之報,寧不懼哉?」   戒日王只好答應,本來請他走水路   他說:我答應高昌王回國要路過。」「需要多少費用?」   「無所須。」   戒日王送了一頭大象,鳩摩羅王送了一件雨衣。   送行幾十里,走了三天之後,兩王又率八百騎

來告別。 八、終身學習,無私奉獻   1.玄奘在二十歲時即「究通諸部」,但是他一生沒有停止學習,在印度取經途中,只要有修行好的人,他都去問法。在印度那爛陀寺,跟隨戒賢學習,所有的經論都研究二到三次,返回中士時,也是一路學習,不斷充實,不斷磨練。   這使他在譯經時,能改正錯誤做出定本。   2.從貞觀19年(西元645年)5月2日,他從印度回來的第三個月,他開始譯經,十九年來,從未間斷,他的奉獻與熱情一直到死前的最後幾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玄奘因為是孤兒,所以後顧無憂,身心自由,他是最早有國際觀的人,他把印度大乘佛法的最高成果帶回中國,又透過翻譯傳送到朝鮮和日本,他記述的《大唐西域

記》,帶給歷代的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家無數的啟示,18世紀的英國康寧漢爵士,十九世紀法國學者傅契,20世紀考古奇才史坦因都曾依著《大唐西域記》有了重大發現。   4.在台灣寺廟的早課誦讀《心經》的僧侶,在中國寺廟中禮拜觀自在、彌勒菩薩的善男信女,在日本京都仰望藥師佛的觀光客,在電影院看《西遊記》電影的美國人,在大英博物館解釋古佛教藝術的考古學家,在羅浮宮論述古代佛教的法國學者,他們都受到玄奘的影響。 本書特色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會對那位懦弱、糊塗、徬徨無助的「三藏法師」印象深刻。   小說中的唐三藏卻完全不同於真實的玄奘,他勇敢、堅毅、智慧,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留學生、旅行家、翻譯家,也是大乘

八宗「唯識宗」的開山祖師。   玄奘大師五歲喪母,十歲喪父,卻心懷壯志,徒步五萬公里到印度取經,歷時十七年,歷經八十一大難,成為亞洲傳奇。   返回中國後,潛心譯經,譯出了《心經》《金剛經》《藥師經》《大般若經》《大菩薩藏經》《瑜伽師地論》……,奠定大乘佛法在中國、日本、韓國的紮實基礎,影響遍及世界。玄奘並把老子的《道德經》及在印度失傳的《大乘起信論》譯成梵文,使華夏文化傳向中亞及印度。   從玄奘身上,我們看見了大乘的胸襟、堅毅的性格、完美的典型,由渺小到偉大,從卑微到崇高,彷彿菩薩重現人間。 作者簡介 林清玄   出生於高雄旗山的農家。八歲立志成為作家,十七歲正式發表作品,才情敏慧,一鳴驚

人。   先後得到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吳魯芹散文獎、聯合報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中華日報文學獎首獎、中央日報文學獎首獎、作協文學獎…得獎記錄空前,被譽為「天生的作家」。   他從少年到壯年,出版過一百多本著作,隨著閱歷的廣大、體驗的深刻,不斷提升境界,被台灣文化界譽為「台灣文化的良心」。   他從文學到佛學,悲智雙運,情境兼容,不斷創造新局,被大陸藝文界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文章風靡華人世界,作品多次被選為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小學、中學、大學語文課本,影響深遠,獲頒「全球華人文化薪傳獎」。   林清玄老師說:他的人生就是在追求真、善、美、聖

的境界,他從小嚮往文學,是基於這樣的追求,青年時期醉心哲學,是基於這樣的追求,壯年之後進入佛學,也是基於這樣的追求。   他的座右銘是「平常不平凡,單純不簡單」,這使他能保有細膩體貼的心,深刻的體會萬象萬法,能見人所未見,發現生命至真至情的美好,也能得人所未得,觸及生活至善至美的感動。   寫作近四十年的林清玄老師,至今出版過一百二十幾部作品,「著作等身」已不足以形容,他的書從地板疊起來,剛好觸到屋頂。   他說:「希望在屋頂上開一朵蓮花,一直開到天上去,讓有緣的人都能聞到花香,也在自心開一朵蓮花。」 學歷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 經歷  《中國時報》主筆  《時報雜誌》主編  《新象藝訊》總編

輯暨專業作家

西遊記電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當時有一間 #富國電影 專拍 #武打片,但 #羅樂林 簽約後,這間公司不久便倒閉,之後他以自由身接電影,再輾轉就入了佳視。「在 #佳視,大家最有印象的就是我飾演 #楊過,那時他們先拍《#射鵰英雄傳》,我也有份演出,做其中一個丐幫長老 #魯有腳,後來他們開拍《#神鵰俠侶》,我再試鏡,就做了楊過這個角色。」全文:https://bit.ly/3xYkRc7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華語西遊電影空間敘事研究(1927−2022)

為了解決西遊記電影的問題,作者萬益傑 這樣論述:

  作為承載中華文化神奇想像與浪漫情懷的經典文學,《西遊記》一直是各種文本改編與創意的源泉,電影尤其如此。「西遊電影」豐富而精彩,已然成為現代媒介發展過程中對《西遊記》和西遊故事的「延續性」視聽書寫。然而,目前相關研究多是基於文創與媒介傳播,以及時間性敘事的論述,卻未見「西遊電影」的空間敘事研究。緣此,本文立足現有电影文本,梳理「西遊電影」的空間線索,探索其空間敘事的層次與圖景,以豐富西遊學術史,使「文學與電影」之關係及古今文化得以承傳。  本文分七章,第一章梳理和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並闡述研究緣起,確定研究範圍、方法等,第七章為研究「結論」。全文主體在第二至第六章,它們從空間敘事的不同角度

對《西遊記》電影進行探討。第二章既是通論更是推論,先聚焦於西遊電影作為時空(體)藝術的具體表徵,力求將純粹的理論羅列融於研究對象進行闡釋,以理順本文所涉諸多概念及脈絡。第三章和第四章,梳理和探討了西遊電影基於故事的空間敘事類型,以及從「懷舊」到「大話」再到「夢幻」的空間敘事話語;論述西遊電影空間敘事之外在要素。第五章基於電影語言的「時間性」脈絡,論述從構成電影視聽空間的畫面、聲音,以及創造電影奇觀空間的數位技術三方面,探討西遊電影空間敘事表現,即西遊電影空間形象的「刻畫」。第六章又採相對直觀的圖示,分析西遊電影的空間敘事結構,探討西遊電影審美特徵之空間形式及其類型。  深入分析「西遊電影之空間

敘事」後,認識到西遊電影的作為「時空體」藝術正由時間性創作轉向空間性書寫。從西遊電影故事空間中的塵世與奇幻、身體與性別空間的諸多再現與隱(轉)喻內涵,得出西遊電影的話語空間延續,發現《西遊記》浪漫主義與社會批判性特徵。在電影本體視聽元素與語法層面上,研究得出:西遊電影的敘事空間是由其核心元素之畫面,以及聲音和數位技術共同建構、充實、虛擬刻畫而成。並認為:西遊電影的深度空間與導演的空間觀念、地域文化、中華文明息息相關;《西遊記》和西遊電影作爲中華千百年歷史能量的反映,人類與電影互爲「鏡像」,能量化爲基因以永續祖先遺志,在情感與科技「變量」中進行著「宇稱不守恆」式能量轉換。最後,深入探討西遊電影基

於空間結構性的審美層面,並得出:西遊電影就是在並置與分形、循環往復與「綴段」的敘事結構中,完成了對經典故事、中華哲學及宇宙觀念的空間性表達與延續。

《西遊電影的女性形象研究(1995-2017)—以周星馳作品為研究中心》

為了解決西遊記電影的問題,作者張名輝 這樣論述: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小說之一,也是神魔小說的代表,自其於明朝成書之後一直流傳廣布,也衍生各種的戲劇與表演,只是內容與小說大同小異,殊少新變的生機。直到周星馳的《大話西游》電影一出才真正顛覆小說的故事結構,並創造了許多新人物,其後在周星馳的西遊電影取得成功之後,電影市場上改編西遊跟風的電影也一一萌生,其中不乏春節檔的大製作,鑒於周星馳西遊電影在歷史刻度上所起的承先啟後作用,故本文從周星馳作品出發,研究其從小說文本跳躍到視聽文本的繼承與創發,並以女性形象為研究中心。  電影跟小說最顯著的不同在於對女性「情」與「惡」的敘事,就前者而言,不管是仙子或妖精,都突破小說「以色設劫」的工具性,電影不但

肯定了女性的「情」而非以「色」視之,並打破男女的對立關係,深情不僅不妨道,反而有情益道,從1995年《大話西游2》的紫霞仙子、2013年《西游降魔篇》的段小姐到2017年《悟空傳》的阿紫,都是依此理念描述女性的愛情在修道過程中所起的引導與幫助作用。至於後者,在原著中雖不乏眾多女妖,卻沒有統領一方的女大反派,而女妖的惡也不外乎情、色、食、長生等比較低層次的慾望所引發之惡,對於其身世和思想層面殊少鋪陳,故有類型化、扁平化之失。而這形象的突破首先是2016年《三打白骨精》的白骨夫人,其後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的九宮真人和《悟空傳》的上聖天尊等都是個性鮮明的女大反派,在處理手法上,唐僧師徒要過這些

「劫難」,不再是一棒打死了事,而是渡化她們愆惡向善。因此,從小說到電影的女性形象演變,及對於情與惡的態度,是本論文的研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