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人議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複製人議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 和石黑一雄的 別讓我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關於基因複製的課題~ @ 跳華爾滋的雲 - 痞客邦也說明:沒有法律和道德規範的支持,相信家庭社會學家無法單獨負起解決複製人所引起的諸種問題。 影響或感想:. 經過這一次的報告後,對基因複製有了更深的了解,才明白原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 莊富源所指導 張世旻的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科運用之研究─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道德與法律分析為例 (2011),提出複製人議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議題中心教學法(issues-centered approach)、公民與社會科(civics and society courses)、公民素養(citizenship)、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而第二篇論文玄奘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曾育裕博士所指導 吳秉鴻的 論生殖性複製技術親屬關係之認定與法規適用 (2009),提出因為有 生殖性複製技術、複製人、親子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複製人議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複製人對於人類有什麼好處呢? - 壹讀則補充:好處:. 用克隆的方法製造出所需要的組織細胞,用來救助人體某個瀕臨絕境的器官。 複製人類胚胎的確可以獲得跟病人完全吻合的細胞、組織甚至是器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複製人議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

為了解決複製人議題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後基因體時代來臨   如何在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中找到平衡?   二十一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驚人的發展,基因工程的進展觸及了「什麼是生命」人類存在的論辯,2003年4月人類基因定序宣布完成後,正式進入本書所謂的「後基因體時代」,全球生物醫學競爭,成為各國搶進未來先機的關鍵。   本書強調台灣「後基因體時代」來臨,所面臨的基因知識典範、技術實作、媒體再現與倫理、法律和社會(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ELSI)的問題。全書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為「生物學典範的轉移」,「基因科技的眾生相」,「族群、國家基因資料庫與治理」,「基因、媒體

與公眾溝通」,各章內容包括「基因」概念多樣性的歷史演化,精準醫療背後「不精準」的科學邏輯,台灣產前篩檢技術、疫苗發展、基因疾病檢測、族群溯源研究、客家族群與台灣人體資料庫等各種在地的發展,以及隱私權、基因資訊的規範、基因的媒體再現、社會信任與民主治理的問題。   全書匯集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的作者群,強調台灣基因科技所衍生的未來風險與不確定,必須發展因地制宜的創新治理想像,研究者不應該落入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等二元對立的單一解釋圈套,而應採取跨學科、多元整合的方式,尋求全球化與在地性溝通、協商與合作的基礎。

複製人議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廣告與「圖文不符上課囉」合作播出

💭想利用線上課程開創被動收入嗎?
💭該如何將自己的知識 Knowhow 轉化成線上課程體裁呢?

打造十多堂熱銷課程、狂銷六萬多人
#圖文不符上課囉 暢銷線上課程的煉成心法,大・公・開!✨

志祺將在本場講座中,分享圖文不符上課囉的開課秘訣。
從市場、內容、講者三面向切入,帶大家了解一堂攻心線上課程該如何規劃設計,成為學員相互推薦的超人氣產品。

💡 本次講座在 OnlyTalk 獨家販售,只要 499 元就能無限次觀看,並獲得講座完整簡報!
👉🏻 開啟線上課程第一步,先從這裡開始!點擊連結了解更多內容:
https://socialdon.group/onlytalk2-7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圖文不符上課囉」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迷因 #區塊鏈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8「暢銷線上課程的煉成心法」廣告段落
02:15 NFT是什麼?
03:17 鑄造一顆NFT
04:00 CryptoKitties:NFT的革命性實驗
04:48 NBA也來湊一腳?
05:34「加密藝術」狂潮襲來!
06:45 萬物NFT時代來臨?
07:33 NFT沒有想像中美好?
08:48 我們的觀點
10:49 提問
11:0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品維
|腳本:品維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瘋NFT加密!推特第一則貼文賣破8千萬天價,買家到底買到了什麼?:https://bit.ly/2VGPN2f
→音樂NFT價值在哪?為何周興哲作品賣出2.8萬美元,Linkin Park、血肉果汁機都上鏈?:https://bit.ly/3yE2l8Q
→史上第一則推文NFT以291萬美元拍定售出,得標者到底買到了什麼?:https://bit.ly/3s4Jv8p
→NFT狂熱》一張jpg圖檔,拍賣出天價19億,加密藝術正在崛起?:https://bit.ly/3jH1Gx7
→NFT 熱潮的背後,寄生侵權者開始野蠻生長:https://bit.ly/3fNqyT4
→對 NFT 的一些想法:https://bit.ly/2X3Xlwo
→火星投研 | 买FLOW为时已晚了?NFT会昙花一现?那我们还要玩下去吗?:https://bit.ly/3lTMrnz
→NBA Top Shot:2 萬人瘋狂搶購收藏的 NBA 球員短影片卡是什麼?:https://bit.ly/3iwTMXZ
→NFT — 區塊鏈與虛實整合的關鍵:https://bit.ly/3jIMWxO
→加密貨幣收藏品和非同質化代幣 (NFT) 指南:https://bit.ly/3xBrzUf
→「數位藝術」盜版無從打擊?談談 NFT 引發的「侵權難題」:https://bit.ly/2U7XoX2
→誰要買這個啦! 推特執行長賣推文,「加密熱潮」新標的,NFT是什麼?:https://bit.ly/37suK65
→如何創造自己的NFT?:https://bit.ly/3m2tI9t
→NFT 降溫後再談加密藝術價值:投機泡沫還是新的杜尚?:https://bit.ly/3fKAJHF
→NFTs, Explained:https://bit.ly/3xEFvfX
→NFTs Are Fueling a Boom in Digital Art. Here’s How They Work | WSJ:https://bit.ly/3s3AbSl
→NFTs And The Missing Layer Of Utility:https://bit.ly/2VEkmFx
→Are NFTs The New Crypto?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Non-Fungible Tokens:https://bit.ly/3CAwzvS
→Why people are buying cartoon cats on the blockchain:https://bit.ly/3yzWxNN

【 延伸閱讀 】

→你必須知道的三大 NFT 熱門專案:NBA Top Shot、CryptoPunks 以及 Hashmasks:https://bit.ly/3s2uLqG
→NFT 風潮再起 — 獨自擁有的珍貴:https://bit.ly/2VybX75
→Cryptopunk NFT|Genies 個人替身 |複製聲音 Veritone:https://bit.ly/2VGUrwW
→NFT跨入學術界!UC Berkeley拍賣兩大諾貝爾獎論文 NFT,作未來研究經費:https://bit.ly/3yAlbO5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科運用之研究─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三冊道德與法律分析為例

為了解決複製人議題的問題,作者張世旻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旨在透過實務的行動歷程,以研究者任教的高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課程設計以原教科書為主軸,設計相關議題,按學校規定的教學進度,進行體制內議題中心教學,藉以瞭解「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實際教室中教學之情況、限制、困難與解決方法,並且透過研究的成果,呈現教學情境中師生的互動、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成長,從而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俾能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在教學上處理爭論性議題之參考。 根據研究歷程,本研究發現教師在設計議題架構時,可採取「環繞核心議題設計」─「生動地引起動機」─「使課程與核心議題相連結」─「豐富、詳盡的資料」的方式來設計,並且教師可扮演「共同探究者」

的角色與學生一起探討議題的各種觀點。第二,議題中心教學可給予學生以下學習成效:學生學習較具主動性,回饋單內容充實,並與課程配合;學生較能反思自我價值觀,學習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學生能關心時事,發現爭點所在,並闡述想法;透過議題中心教學法,實驗班同學較能維持學習動力;透過議題中心教學法,能幫助學生破除迷思,反思生命價值;貼近學生生活,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議題,可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而教師若要實施議題中心教學需克服「課程結構的限制」、「教室空間與場地的限制」、「保守團體的觀念」等問題,更要考慮「學生程度」、「教師本身情緒壓力」等現象,設計適當的議題討論。而後續在公民與社會科教學方面有以下建議:採用多樣化

的教學方式;配合學生程度與經驗設計議題;未來可加強行動及情意層面學習;爭取學校資源支持;與其他領域教師協同教學。

別讓我走

為了解決複製人議題的問題,作者石黑一雄 這樣論述:

女孩緊緊閉上雙眼,雙手擁抱著過去那個友善的世界,一個她內心明白已經不再存在的地方,但她還是緊抓著不放,懇求它別放開她的手……   人,失去什麼,是最痛苦的?  享譽全球文壇亞裔作家石黑一雄,寫出穿越疆界最深刻的人性共鳴!   ***   這是一段令人心碎、惴惴不安的故事,  勾勒出一幅人性的脆弱與希望、罪惡與軟弱、愛與救贖的風貌,  在流順的文字間,呈現驚人真相的倫理驚悚畫面……   ***   海爾森是一所迷人的英國寄宿學校。  然而,海爾森隱藏了一個大祕密!  在海爾森,每個學生都有一名監護人;學生們每星期都得接受某種健康檢查;  他們從未學習任何有關外面世界的事物,與外界也少有接觸。  

他們知道總有一天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器官捐贈!  他們的未來沒有任何可能!   在海爾森,凱西從女孩蛻變為少女,但直到她和好友露絲、湯米離開這個安全國度以後,  他們才真正明瞭全部的真相,而且逐漸發現,記憶中美好的成長過程,處處皆是無法追尋的駭人問號;  他們的壽命將隨著「器官捐獻」而慢慢步入死亡…… 本書特色   1.一個扣人心弦的謎題和一則教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2.承襲石黑一雄一貫的典雅文風,融合推理、懸疑、科幻與愛情元素 作者簡介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1989年布克獎得主,日裔英國作家,以文體細膩優美著稱,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作品已被翻譯達二十八種語言。

  石黑一雄非常年輕即享譽世界文壇,與魯西迪、奈波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以「國際主義作家」自稱。曾被英國皇室授勳為文學騎士,並獲授法國藝術文學騎士勳章。石黑一雄是亞裔作家中,少數在創作上不以移民背景或文化差異的題材為主,而著重在更具普遍細膩的人性刻劃的作者。   石黑一雄共出版了六部作品:1982年《群山淡景》(A Pale View of Hills), 獲得「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Winifred Holtby Prize)。1986年《浮世畫家》(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

d),獲英國及愛爾蘭圖書協會頒發的「惠特布萊德」年度最佳小說獎(Whitbread Book of the Year Award)和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的提名。1989年《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榮獲英國布克獎,並榮登《出版家週刊》的暢銷排行榜。1995年《無法安慰》(The Unconsoled)贏得了「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Cheltenham Prize)。 2000年《我輩孤雛》(When We Were Orphans),再次獲得布克獎提名。以及2005年新作《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也入圍了布克獎最後決選

名單,並獲全世界文學獎獎金最高的「歐洲小說獎」(European Novel Award)。 譯者簡介 張淑貞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碩士,目前於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進修語言學;譯有《歐洲咖啡館》。電子郵件信箱: [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依然在追問生命的意義   人,失去什麼,才最令她(他)痛苦呢?   也許,石黑一雄在他的小說中,要回答的,就是這麼簡單的疑惑吧。   但這回,他把追尋這疑惑的主體,放到一群在人類眼中不該具有主體性的「器官捐贈人」身上。甚至,這群名稱聽起來有點「公益性質」的「器官捐贈人

」,能否稱之為「人」,在一定程度上,都還是個疑問呢。   在尚未讀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之前,我腦海裡總縈繞著《長日將盡》裡的畫面:大英帝國日落西山前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陰鬱,而一位偏執中年男管家卻面臨最後愛情機會即將消逝的猶豫徬徨。那是一幅絕佳的虛構場景,卻迫使讀者不得不去思索個人在時代帷幕下,千絲萬縷的連動關係。   在讀了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之後,我腦海中則聯想到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只不過電影裡的殺手,專司四處緝捕、殺戮想逃竄的複製人,這些複製人被複製來執行的任務,則是充當人類殖民外太空的「智慧奴工」,科幻電影的聲光效果之下,原著小說依然試著拋出了一

個很人性的問題:複製人有完成使命的技能後,他們也有靈魂,有愛恨、嫉妒與恐懼嗎?他們逃避追緝,目的是想活著,然而複製人活著,本身有「生存的意義」嗎?   黑石一雄筆下的「這群人」,可沒有殺手追殺他們,但他們生來注定要扮演重複捐贈器官的任務,而後漸漸死去。他們又與《銀翼殺手》裡的「複製人奴工」,有多大差異呢?   石黑一雄不是科幻小說家,他寫出《別讓我走》,與其說是在探討複製人問題,不如說他更大的意圖,仍在探索生命的意義,以及個人置身撲朔迷離大環境中那種似懂非懂的「存在疑惑」。   複製人議題,最迷人之處,是造物者與被創造者之間的關係;複製人議題,最難被合理解答者,又莫過於形體可以複製,但「靈魂」

,可以被複製嗎?有了靈魂的複製人,在不斷執行被交代、賦予的任務後,他們難道不會有累積的記憶;而後又在累積的記憶基礎上,他們難道不會有了思索,有了對存在意義的思索嗎?人類行使複製工程時,僅單純希望複製出「功能俱在」的簡單心靈,然而,當人類發現這群「簡單心靈」也有情緒,也有記憶,也有追尋生命價值的心靈能量時,人作為造物主,又該怎麼辦呢?   石黑一雄不是科幻小說家,他亦無意這麼做。但他選擇了一個二十一世紀,顯然不能閃躲的敏感問題,如果人類可以「複製生命」,並以之作為延續人類生命的「維修品」,那人類會如何「豢養複製品」,而被豢養的複製品,有朝一日突然「靈魂開竅」時,又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   《別讓

我走》裡很感人的情節是,幾個「器官捐贈人」,多年後相聚,並相伴回到他們成長的學校,其實也就是他們被豢養的地方,重新追尋並且綴拾記憶的拼圖。他們彼此調侃小時的記憶,去捕捉個別生命過往中已然模糊的片段,並尋求別人記憶的補充。最終,他們還是不斷問到:我們是誰,我們有靈魂嗎,我們不斷的充當別人的器官維修品,我們的意義在哪?   跟人類一樣。當複製人填補了記憶的空缺,滿意的接受了自己存在的目的後,他們的焦慮平息,生命的騷動復歸於平靜。當複製人之間,對即將告別的友人,亦輕輕呼喚著「別讓我走」時,石黑一雄亦充分完成了他小說家的人文終極關懷。 作家 蔡詩萍 導讀 任何人都不能帶走的回憶   如果,先拋開作者的

特殊背景,而光看《別讓我走》的話,這無疑是一本相當好看的小說。它描寫一群複製人,生長在海爾森學校之中,當他們漸漸長大之後,才發覺周圍的世界原來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而他們的未來沒有任何的可能,注定要成為一個器官的捐贈者,默默步上死亡一途……石黑一雄透過不疾不徐的筆法,縝密的寫實技巧,情節絲絲入扣,佈置緊密,不但充滿了懸疑和推理的魅力,更被讚譽是他寫作迄今以來,最為真摯動人的一部作品。   然而,《別讓我走》不只是好看而已,作者石黑一雄更是當代少見的、具有遼闊視野的小說家。   一九五四年,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的長崎——這是一個多麼具有象徵意義的地點啊,自從近代以來,長崎就是一個因為海上貿易發達,

而激盪出多元文化的無國界的地方。一九六○年,石黑一雄移民英國,他在那兒成長,接受教育。雖然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的文化背景,但他卻是極為少數的、不專以移民或是國族認同做為小說題材的亞裔作家之一。即使評論家們總是想方設法,試圖從他的小說中找尋出日本文化的神髓,或是耙梳出後殖民理論的蛛絲馬跡,但事實上,石黑一雄本人卻從來不刻意去操作亞裔的族群認同,而更以身為一個國際主義的作家來自許。   對石黑一雄而言,小說乃是一個國際化的文學載體,而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現代世界中,要如何才能突破地域的疆界,寫出一本對於生活在任何一個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都能夠產生意義的小說,才是他一向念茲在茲的目標。也因此,石黑一雄和

並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的魯西迪、奈波爾,便顯得大不相同了。不管是魯西迪,還是奈波爾,總喜歡在小說中借用大量的印度文學、宗教、歷史等元素,或置入殖民的政治批判,但石黑一雄的作品卻不然,從他獲得布克獎、描寫英國貴族官邸管家的《長日將盡》、以移居英國的日本寡婦為主角的《群山淡景》,到描寫二十世紀初期上海的《我輩孤雛》,到這本以複製人為題材的《別讓我走》,他的每一本小說幾乎都在開創一個新的格局,橫跨了歐洲的貴族文化、現代中國、日本,乃至於一九九○年代晚期的英國生物科技實驗,而屢屢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驚喜。   不過,石黑一雄小說的題材看似繁複多樣,出入在歐亞文明之間,但到底在這個多元文化碰撞、交流

的現代世界之中,什麼東西才足以穿透疆界,激起人們的普遍共鳴呢?石黑一雄其實用相當含蓄、幽微的筆法,在小說中埋藏了一條共同的主旋律,那便是:帝國、階級、回憶,以及童真的永遠失去。   回憶,是石黑一雄最偏愛採用的敘事方式,《別讓我走》也不例外。在小說的一開頭,便透過複製人凱西的回憶,緩緩揭開了她住在海爾森學校的童年歲月,那是一個已然失落、不可再得見的世界,唯有留存在凱西的回憶之中。由於回憶,《別讓我走》便能不滯留在寫實的表面,而散發出一股如夢似幻、虛實難辨的迷離美感來。而透過這一趟追溯記憶的旅程,凱西不但是在重新確認自我,認識他人,經歷啟蒙,同時也在縫合起生命中不經意散落的片刻。而當回憶之時,已

然啟蒙的敘事者,用一雙清明之眼,再度回顧當年的懵懂、愚昧和無知,才終於領悟到青春已然失落,純真已然玷污,而傷痛已然銘刻在身體的深處,無可消除,而自己卻只能無能為力的站在一旁,目睹靈魂和身體的敗壞,無可言喻的悲哀,遂從此油然而生。   正如書名所暗示的《別讓我走》——一個在「別讓我走」這首歌曲中獨舞的小女孩,緊緊閉上雙眼,彷彿雙手擁抱著過去那個友善的世界,一個她內心明白已經不再存在的地方,而她還是緊抓不放,懇求它不要放開她的手,但事實上,純真的童年卻在不斷的萎縮、消失,而樂園已逝。   於是在《別讓我走》中,石黑一雄看似開闢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新題材:生物科技,但其實也是他過去所一向反覆書寫、反省的

主題——帝國和階級的延伸。石黑一雄曾在《長日將盡》中,借管家史蒂文之口說:「對你我這樣的人而言,殘酷的現實是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將我們的命運交給那些身處世界之軸心、雇用我們的偉大紳士。」而這不也正是《別讓我走》中凱西、湯米和露絲這些複製人的命運嗎?而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不也正是被一小群人所無情的主宰,以及實驗之中嗎?透過複製人的故事,石黑一雄卻是在對於現代文明,以及主宰文明發展的一小批傲慢當權者,提出了最為深沉的批判。   在石黑一雄的小說世界中,人一生下來,便注定要被孤伶伶的拋擲到這個世界上,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所控制,情感被壓抑了,於是就連性、愛與夢想,這些人類最為美好的本能,也都被

剝奪得一乾二淨。甚至就連文學、藝術的創作,都有可能被權力所污染,而不是出自於靈魂深處最真實的吶喊。在這個缺陷重重、必定要邁向毀壞的世界,無疑是令人悲觀的,然而,石黑一雄卻肯定了愛的力量,將會使人類的罪惡和軟弱,都獲得救贖懺悔,而悲哀也因此昇華。在《別讓我走》的末了,凱西與湯米終於重拾愛的勇氣,即使它的到來,為時已晚,但它不是一時的肉體激情,它是靈魂上永恆的平和與寧靜,也是任何人都不能帶走的回憶。 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郝譽翔 那天應該是星期五或週末吧,我記得我們都是穿著便服。我不太確定湯米穿了什麼,可能是破爛的足球衫,天氣再怎麼冷,他也都是這樣穿著。我確定自己穿的是前端附有拉鍊設計的

褐紫色田徑裝上衣,那是中學第一年拍賣會買來的。我經過湯米身邊,背對池塘站著,面朝房舍,以便觀察窗邊是否有人聚集。接下來的幾分鐘,我們沒有特別談些什麼話題,彷彿午餐隊伍那件事沒發生過似的。我不確定自己究竟為了湯米,還是為了觀眾,我每個姿勢都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就挪個幾步,好繼續先前的散步。我看到湯米臉上流露驚恐,心中立刻為了自己先前欺負了他而覺得抱歉,雖然我也不是有意。我裝作像是想起了一件事似的說:「對了,你之前說了什麼?是有關露西小姐跟你說的話嗎?」「喔……」湯米的眼神越過我往池塘看去,和我一樣假裝這個話題他已全忘光了,「喔,你是說露西小姐那件事啊!」露西小姐是海爾森所有監護人當中最愛運動的

,儘管這點可能無法從外表推測得知。露西小姐長相矮胖,簡直像牛頭犬一樣,她一頭奇特的黑髮一概向上生長,因此無法覆蓋住耳朵或粗短的脖子。但她真的非常強壯、健康,就算後來等我們年紀大了一些,大多數人──即便是男生──在田徑賽跑時還是追不上她。她在曲棍球項目尤其擅長,此外就連和中學部男生在足球場踢球,她一個人也撐得住。記得有回看見詹姆士想要趁著她帶球經過時絆住她,最後他自己卻飛了出去。當我們還在小學部唸書,露西小姐也不像潔若汀小姐,我們心情不好也絕對不會找她幫忙。其實我們年紀更小的時候,她就不太和我們說話。說真的,一直升上了中學,我們才開始欣賞她這種寡言冷酷的作風。「你提到了……」我對湯米說,「露西小

姐告訴你,沒有創造力也無所謂。」「她真的是這麼說的。她要我別太擔心,也別去管其他人的閒言閒語。那是一、兩個月以前的事了,說不定更久了。」房舍那邊有幾個小學部的在樓上窗戶逗留,正往我們兩個這邊看著。可是我決定蹲在湯米前面,不再假裝。「湯米,她這麼說真的太奇怪了。你確定沒有聽錯?」「當然沒有。」他突然放低聲音說,「她說過不只一次。我們在她房間,她從頭到尾就是說這件事。」藝術鑑賞之後,露西小姐找湯米到書房,湯米對我解釋說,一開始他以為又是一些告訴自己要試著努力嘗試這類的訓話,這也是各監護人,包括艾蜜莉小姐,對他說過的話。但是,當他和露西小姐一起從房舍走到監護人的住所橘園時,湯米微微覺得這回和以前不太

一樣。後來,他坐在露西小姐房裡的休閒椅上,露西小姐一直站在窗邊,露西小姐要他將所有事情一五一十全說出來。於是,湯米一一描述事發的經過。不過,才說不到一半,露西小姐突然打斷說,她前後認識很多學生,這些學生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好好創作:包括繪畫、素描、寫詩,多年來沒有一樣行的。後來有一天,他們開始漸入佳境,最後也都能開花結果。她說湯米很可能就是這一類的學生。這些話湯米以前就聽過了,不過露西小姐的態度讓他專心地聽下去。「我看得出來,」湯米告訴我說,「露西小姐想要說的話不一樣。」果不其然,露西小姐緊接下來說的話,教湯米完全摸不著頭緒。不過露西小姐一再重複,直到湯米最後終於明白她的意思。如果湯米真的嚐試過了

,她說,而他實在真的沒什麼創造力,也沒關係,不必為了這個操心。那些學生或監護人因為湯米這樣而處罰他或對他施予壓力,是不對的。這不是湯米的問題。湯米向露西小姐抗議她說得容易,可是每個人都覺得一切都是他不好,露西小姐聽了之後,嘆了一口氣,望向窗外。她接著說:「或許我這麼說對你沒有太大幫助,不過你要記得,海爾森至少有一個人不是那樣想的。至少有一個人相信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你就像這個人過去遇過的學生一樣,這個人並不在意你的創造力好壞。」「她該不是在耍你吧?」我問湯米,「這樣教訓你,實在不怎麼聰明。」「她當然不是耍我的,而且啊……」湯米第一次開始擔心是否有旁人偷聽,他抬頭望向房舍。站在窗邊的小學生早

就失去興趣離開了;幾個同年級的女生正要走到休憩亭,不過距離我們還有好一段路。湯米轉過身來,聲音輕得像在對我耳語。「而且啊,她說這些話的時候,人在發抖。」「發抖?什麼意思?」「就是發抖啊,一副很生氣的模樣,我看得出來,她很生氣。只是氣在心裡罷了。」「氣誰呢?」「我不知道,至少不是氣我,這是最重要的!」湯米笑了笑,又一臉正經地繼續說下去。「我不知道她生誰的氣,反正她很生氣就對了。」

論生殖性複製技術親屬關係之認定與法規適用

為了解決複製人議題的問題,作者吳秉鴻 這樣論述:

人類生殖性複製一直是項充滿爭議性的研究議題,雖然立法禁止是現階段國際社會的主流觀點,但在技術不斷創新與各國立法不積極的情況之下,複製人極有可能在立法混沌不明的時期產生,而在對之終究不可能如同違禁品般予以銷毀棄置,則複製人基本權利保障的研究便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大多數反對論者皆以複製人的出現將促使傳統親屬關係崩解或是造成血緣關係紊亂,而反對人類行生殖性複製,針對於此,本文將議題聚焦在複製人親屬關係之認定與法規適用上,並為解決反對論者之憂慮,本文探討複製人與一般自然人之異同,將複製人親子關係的建立視為首要,藉由父母於傳統親屬關係中的地位,做為切入適用傳統親屬法規,並向外放射至其他親屬間關係的基礎

。另本文亦分析生殖性複製技術之種類,参酌人工生殖法之相類似法條,於結論部分提出包括建議於人工生殖法中立專章規範、複製人之法律上地位宜與自然人相同、應被限制或禁止之複製、與被複製人之關係、複製人之婚生性以及複製人近親婚禁止之規定等六項建議,以做為我國未來對於複製人議題立法時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