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裁縫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莊仲平寫的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 和野薑花詩社的 《野薑花詩集季刊3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北台北新莊五股泰山林口針車縫紉機銷售修理中古買賣也說明:家庭用縫紉機、工業用縫紉機、蒸汽熨斗、手提縫口機、新北針車行、新北縫紉機、新莊五股泰山林口八里淡水針車行縫紉機。 累積數十年經驗,為您的針車解決各種疑難與故障,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野薑花詩學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李芝瑩所指導 王元枏的 從佛光緣美術館探討星雲大師的藝文弘法 (2019),提出裁縫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星雲大師、佛法藝文化、佛光緣美術館、人間佛教、藝術文化、展示詮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系 陳志賢所指導 郭怡秀的 從裁縫到獨立服裝設計師: 臺灣女性服裝設計創意與經營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傳統裁縫、獨立服裝設計師、創意、經營的重點而找出了 裁縫車的解答。

最後網站裁縫車- 優惠推薦- 2021年11月| Yahoo奇摩拍賣則補充:在Yahoo奇摩拍賣找到79筆裁縫車商品,其中包含了民俗古早收藏,其他,文獻收藏品等類型的裁縫車商品. ... 盡其用二手家具生活館懷舊復古古董裁縫車/針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裁縫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

為了解決裁縫車的問題,作者莊仲平 這樣論述:

結合《大港的女兒》的時代開闊視野 與《糸子的洋裝店》的人生奮鬥精神 承載日治少女夢想的半紀實小說,重磅推出! 旗津港邊的洋裁鋪正式開張!     裁縫師,在服裝史上從來不曾獨領風騷。   但在那最輝煌的年代,   裁縫師曾是家庭經濟的支柱、服裝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更甚,是無數少女心目中的夢幻職業……     1920年誕生的秀絃,在旗津的尋常人家成長,因緣際會下赴日學習裁縫。   從學習人體實際測量、設計製圖、繪紙版、剪裁布料,   到粗縫試樣、試穿、修正和縫製等等的縫紉技藝,   她拾起裁縫剪的巧手再也沒有放下。     1940至1970年是服裝史上變化最大的時期,而秀絃躬逢其盛─

─   她正好參與了這場跨時代的演變!   形式上,從數百年不變的唐衫、和服演變成為洋裝;   功能面,服裝從保暖實用物躍升為裝飾品,更是代表著個人品味與時尚。   而經歷戰爭空襲後的困苦日子,堅強的她以針線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留學時期日本老師曾說過:「能夠讓客人滿意的裁縫師也太幸福了。」   秀絃要如何在生活的縫隙中實踐美學精神,以獨到的品味滿足遠道而來的客人?   如何隨著工業化發展適應新型縫紉機種,面對新造型、新布料和新剪裁方式的挑戰?   如何在編竹夾泥的簡陋房舍中,與丈夫相互扶持、掙錢養家,培育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旗津混合鹹腥海味的風仍然不停吹拂,平凡生活中隱藏著淡

淡微光。   透過秀絃的故事,見證手工洋裁的興衰、港都地區的發展,以及日治時代一個庶民家族的起落。      ▍作家說書 ▍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作者莊仲平先生專訪|三民書局   www.youtube.com/watch?v=HDP25C7ZLYo 本書特色     #作者怎麼寫   作者莊仲平以母親陳壽賢女士為藍本,書中化名為秀絃──   一位日治晚期赴日求學的少女,描述她平凡又奇特的洋裁生涯。   他為思念而動筆,為不願遺忘而書寫:   「從小看著母親踩踏裁縫車的背影長大,   在她九十餘歲生命的最後,陪伴她共同生活的兩年時光,   母親告訴我許多年

輕時代的往事,有些是久已遺忘,卻又靈光乍現的事。   於是我以她口述求學與裁縫的經歷為主題,寫下這部故事。」     #鄉愁怎麼解   呼喚遊子記憶深處的旗津海岸:   坐在旗後渡船場海邊,微風帶著潮濕水氣,迎面吹來,你將重新發現港都之美。   那是一種混合著鹹味、海藻和魚腥的味道,是家鄉溫暖的氣息。   「望著燈火通明的船隻進出,各式各樣的輪船、軍艦及漁船,   以雄偉的身段破浪前進。   不知它們從何處而來?出港的船,又將駛往何方?   夜晚船上的燈光就像一座聖誕樹,在黑夜中神祕地閃爍迷離,   此時整個世界彷彿靜了下來,只剩仍在一旁劈啪作響的海濤聲。」     #照片怎麼憶   書中收錄

30幀珍貴老照片,承載洋裁師一生的悠悠歲月。   包含日本洋裁學校《入學案內》小冊子、大阪商船公司的客貨船高砂丸明信片,   作者母親陳壽賢女士的公學校畢業照、她身著親手縫製服裝的數張寫真等。   讓影像說故事,訴說一個關於家族書寫、職人精神、在地文史,乃至於時代記述的精采故事。     #歷史怎麼讀   半紀實小說奠基於史實之上,全書嚴謹考據日治研究文獻,   爬梳如《歷史學報》、《高雄文獻》、《帝國主義下之臺灣》等史料,   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見證時代變遷。   而秀絃的故事歷經政權交替,行文使用的語言包含臺語、日語等,   輔以拼音與註釋解釋之。     #書名怎麼來   小說女主角

秀絃自幼的生活空間,是相當「港都的」,   天天看得到海浪,時時有各種船隻,她對於港邊景物早習以為常,   除了住家所在的旗津,鹽埕埔、哈瑪星、打狗等地區也都曾有她的足跡。     書名使用「港都」一詞,   讓人耳畔不禁響起〈港都夜雨〉、〈再會呀港都〉等樂音,   再搭配「洋裁師」一職,既符合秀絃的時代內涵,   也緊扣現今社會回憶起的日治生活感,成了故事最好的破題。     #編輯怎麼說   洋裁師,   是個現代幾乎消失、但只要提起就能迅速召喚出時代氛圍的職業類型。   跟著秀絃的腳步回到日治時期,對裁縫品味的啟蒙、感受校園洋溢的氣息,   不難理解那段青春歲月是如何令人著迷。   而往

後的她,憑藉著這一技之長,在穿針引線與縫紉機的踩踏中忙碌,   辛苦地賺取貼補生活的每一分錢,   更可以窺見「女性持家」成為戰後維持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   是以往在時代小說中較為罕見觸及的敘事題材,   故事一如她給人的氣質,那身淡雅的衣服,素淨臉上那淡淡粉餅的氣味,   在柴米油鹽之中留下獨特餘韻。   真情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翠|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吳鈞堯|作家   林佩穎|圖文創作者   莊伯和|藝術學者   張郅忻|作家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粘碧華|國立故宮博物院織繡收藏諮詢顧問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鍾文音|作家

  好評推薦     #關於家族書寫   大時代中,人越發渺小,尤其是願望、尤其是女人,常因柴米油鹽,向命運低頭。本書告訴我們,履行的意義在勇敢,跟自已說話並非空泛說法,故能實踐自己與眾人的心願。這是愛。慶幸愛自己、愛社會的陳壽賢女士,有愛她的兒子莊仲平,以書寫刺繡生命史與產業史。——吳鈞堯(作家)     #關於在地文史   透過作者的筆觸,我們得以在回憶與場景來回穿梭,日本東京的少女旖旎風光、高雄旗津的幼時記憶、二戰後臺北與高雄的民生變化。秀絃以身為女性的強韌,用一把剪刀剪裁了自己與家人的人生片段,也編織了一幕幕深刻的人生風景。——林佩穎(圖文創作者)     #關於家庭記憶   母親婚

前生活優渥,曾赴日學習時髦洋裁,沒想到這門少女時代的私房手藝,竟在婚後成為分擔家計的助力,也是一種時代女性的典型吧?——莊伯和(藝術學者)     #關於時代記述   本書作者從家族記憶出發,以母親洋裁生涯為題材,用小說方式帶領讀者重返臺灣近代女性的跨國教育生活史。書中記錄了豐富生動的服裝裁縫實作知識,更見證了1940至1970年代的女性時尚變遷,以及高雄旗津歷經二戰和白恐的人物興衰,值得大家細細閲讀!——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關於職人精神   「能夠讓客人滿意的裁縫師也太幸福了。」書中這看起來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是應用美術的精神之所在,也是高級客製化藝品的美學標準

!讀來讓當過設計師、深知開店經營甘苦的我感動不已!(節錄)——粘碧華(國立故宮博物院織繡收藏諮詢顧問)  

裁縫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志工服務與三昧堂」介紹
       
訪問:陳有豊(偶衣師)
    
阿維(陳有豐):   
  阿維大師自詡出道極早,國小六年級開始就在母親和奶奶指導下,學會怎麼使用裁縫車做出自己想要的戲偶衣服。高中時期,他將自己創作的「三國無雙」偶衣交給精品店販售,自此開啟了阿維師的自創偶衣市場。   
  說起他的聲名大噪,不能不提及三昧堂。2010年三昧堂認識了阿維,其自創偶逐漸由阿維開始負責創作偶衣,2011年三昧堂自創偶首展吸引大量媒體關注,之後開始受邀到中國和日本參展、2016年代表台灣到德國、英國、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等國展覽與表演…一次又一次印證了他的偶衣創作天份,也為他奠下了極高的知名度。他的偶衣以精緻著稱,不僅衣料稀有高級,做工、技藝也展現繁複精巧之能事,帶領著偶衣進入了藝術的大雅之堂。   
  成為知名偶衣師後,阿維偶衣的精細做工受到霹靂布袋戲的注意,他開始為霹靂布袋戲的主角們製作偶衣,代表作品為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東籬劍遊記」與「刀說異數」等主角製作偶衣。目前他曾持續創作中,戲迷們可以在電視布袋戲劇集上定期看到他的優秀作品。 第一件三昧堂偶衣:白飛羽 第一件電視偶衣作品:解語(刀龍傳說) 霹靂代表作:解鋒謫、亂世狂刀、蝴蝶君、素還真、八歧邪神、閻王 三昧堂代表作:孔雀明王、天照大神、北京太平宮主、終天之恨、白鹿王
  
  
粉絲頁: 三昧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從佛光緣美術館探討星雲大師的藝文弘法

為了解決裁縫車的問題,作者王元枏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位於高雄佛光山寺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為研究對象,探討星雲大師「以藝文弘揚佛法」的理念。  第二章針對「佛光緣美術館」整體組織的營運與發展,作為其人間佛教理念在實踐面上的探討,呈現出符合現代社會的佛教精神與意義。  在第三章從星雲大師的著作中整理出有關藝文化弘法的看法與理念;分為三個方向做歸納,分別為:結合佛法之真、蘊集文化之善、傳播藝術之美。  第四章藉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的常設展-「星雲大師著作藏書特展」、換展區的藝術展覽及兒童美術為主的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體現藝文化弘法的理念。

《野薑花詩集季刊34》

為了解決裁縫車的問題,作者野薑花詩社 這樣論述:

  一、野薑花詩社《野薑花詩集‧季刊》刊物從2012年6月開始創刊號,每年3、6、9、12月出刊。     二、野薑花詩社《野薑花詩集‧季刊》是由一群網路老中青少和海內外的華文詩人、詩評家一起組成經營的刊物,每期聚集的來稿都是目前最活耀的詩人,是一個讓詩人們競相發表、互相觀摩且包羅萬象的最佳網路與紙媒結合的平台。     三、《野薑花詩集‧季刊》每期詩刊皆設定一主題,本期是「愛與關懷詩寫專輯」為專輯主題,除了詩社同人外,也結合網路平台的詩寫手,共同集創;另外亦有詩人專訪和詩社介紹的專輯。每期詩刊的編輯製作都非常用心,並且不停發掘年輕詩人讓他們發表的機會,發揮了野薑花「寫中學,學中寫」相互學習,

共同成長的精神。 作者簡介   野薑花詩社     野薑花詩集詩社原為高雄市旗山一個社區讀書會,成員因為喜歡讀現代詩進而喜歡寫,更因在臉書集結了一群喜歡現代詩的夥伴,因而於2012年3月份成立了野薑花雅集詩社,2013年12月更名野薑花詩集詩社,2016年4月再增申請立案為野薑花詩學出版社,成員從北到南甚至國外都有野薑花的同仁,同年8月舉辦野薑花第一屆新詩獎,我們除了在臉書po詩分享並藉由討論相互學習,並以季刊形式對外發表詩作及評論。     野薑花詩集詩社的宗旨就是:寫中學,學中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看到別人的好才能顯現自己存在的價值,一如野薑花的特性,總不單株成長,香就要共同馨香,美就

要美在一起。  【詩人專訪】 008‧劉曉頤/一步步向極限靠近──專訪詩人解昆樺 014‧解昆樺詩人現代詩創作選  【野薑花詩人‧張育銓特輯】 018‧張育銓/詩人簡介‧詩觀‧現代詩創作選 【新世代詩人專輯‧陳威宏】 024‧陳威宏/詩人簡介‧現代詩創作選 【油畫與詩專輯‧漫漫流光油彩畫】觀離畢華油畫作品之詩寫 030‧編輯室/離畢華簡介 031‧無 花/盆栽 032‧千 朔/求生 033‧寧靜海/過火 034‧緜 緜/母親的裁縫車 【詩擂台專輯‧第六期】 035‧編輯室/詩擂台競創方式說明 036‧詩創作/林瑞麟‧簡玲‧紅紅 039‧詩評論/簡玲‧紅紅‧林瑞麟 【詩寫吻專輯】 0

48‧ chamonix  lin/吻,以及末後其他 048‧張家齊/咬痕 049‧劉金雄/初吻 049‧冷霜緋/逢魔時刻 050‧澤 榆/兩顆齒輪 050‧吳添楷/吻是什麼形狀 051‧陳昊星/緋聞 051‧文 靜/15歲的初吻 052‧林 廣/雪吻 053‧無 花/坐在雙層巴士上的雲朵 【FB精選】 054‧凌 甩/午夜一到,魔法即刻失效 054‧弗 提/東亞系的戰爭 055‧游鍫良/不說話的眼睛 055‧龍 妍/心的小夜曲 056‧蔡三少/來到天堂的第二天‧離開天堂的第二天 057‧漫漁&無花/你的廚餘 058‧千 朔/月光落在石頭上 060‧宇 正/婦庸 061‧淨 芝/恨與戰爭 0

62‧胡淑娟/米粒 062‧吳添楷/影子跳舞 【卡夫逝世周年紀念專輯】 063‧編輯室/卡夫逝世周年紀念專輯 064‧卡夫未發表詩作/究竟‧放煙‧卡夫俳句‧畫一張童年的地圖‧ 064‧我們的週末‧旅客‧說法vs說法‧有這麼一天,我突然沈靜了 070‧若爾.諾爾/兩座島嶼之戀 071‧許勝奇/如一隻蜻蜓靜靜聆聽水的傾訴 072‧靈 歌/形聲 073‧林瑞麟/我們差點就熟了 074‧千 朔/約在下雪的地方 【詩創作】 076‧古 月/苦楝花的憧憬‧歲月說 077‧蘇紹連/衰弱的宅詩人‧詩人有一張憔悴的狗臉 079‧楊小濱/在中國讀報指南 080‧陳家帶/談藝錄三首 082‧簡政珍/弟弟‧你有心

事要嘔吐嗎 083‧蕓 朵/粽子‧癡想 085‧顏艾琳/一種退後是前進‧走向忘幽 086‧余 怒/鰻(四首) 089‧陳先發/雙櫻‧空椅子 090‧吳少東/向晚過杉林遇吹簫人 091‧李長青/熱忱 092‧蔡富澧/人間草木 094‧孟 樊/一則業配文‧支支吾吾 095‧沈 眠/明媚如許‧當我們衰老地行走 098‧吳鈞堯/白‧酒‧白‧李白 100‧秀 實/被淘汰的永遠是風吹而行的產物 101‧紫 鵑/日安,咖啡 102‧紀小樣/江湖‧江湖II 104‧離畢華/關於那些細細碎碎的那些什麼 104‧洪書勤/在疫中 106‧詹 瑋/我買了一朵雲回家 107‧柏 森/太空漫遊 107‧柯彥瑩/確認過眼神

108‧李鄢伊/一葉臺北 110‧熒 惑/苦杯 112‧吳緯婷/星空 113‧陳幸玉/不為人知 113‧夏 夏/好險 114‧蘇 善/攝影 114‧忍 星/哭牆 115‧林思彤/再一次 116‧林雨諄/我並不將快樂與愛視為己有 117‧喵 球/見光死 118‧程裕智/安排秩序 119‧賴文誠/雨中咖啡廳 120‧洪春峰/浪花與歌 122‧簡 玲/策馬 123‧米 米/午後的微觀 123‧季 閒/五月的略想 124‧陳怡芬/枕蜜 125‧周盈秀/可愛的戰略 126‧洪郁芬/離島 128‧蕭宇翔/五月 128‧曾期星/甜蜜的家庭 130‧龍 青/來自遠方的聲音 131‧冰 夕/暮年形廓如此鞦韆

132‧楚 狂/鬼壓床/故地遊 133‧何名柔/紫陽花 134‧王羅蜜多/台灣文學館的鳳凰樹 136‧趙文豪/運氣 137‧葉 莎/三坑兩首 138‧葉語婷/拿起相機 139‧孫德欽/也是一樣 140‧謝予騰/別來無恙 141‧劉哲廷/單兵歌唱‧自介 142‧若爾.諾爾/口罩 142‧劉梅玉/莫迪裡亞尼的肖像畫 143‧王信益/灰色 144‧陳 少/這天 145‧曾美滿/移工病例 146‧涂沛宗/登陸 146‧林郁淩/飛魚 147‧田煥均/馴獸師 148‧坦 雅/為我們眼底的波光 149‧張台瓊/記憶感光 150‧胡爾泰/海灘上的瑜珈女 150‧李 莊/不朽‧讀帕斯卡《思想錄》93頁有感‧屋頂

153‧楊書軒/野店 154‧蔡琳森/兩張帕索裡尼的照片 156‧方 群/長崎俳句五首 157‧徐夢陽/想孕 158‧應風雁/老水手 158‧林劻頡/說聲晚安,予你‧有一種魚的浪潮 160‧高潤清/夜雨 160‧楊舒惟/回溯 161‧胡淑娟/微濕‧狼 162‧莫 露/初見時的半畝思想 163‧游鍫良/四月一日愚人節 164‧利文祺/五隻狐狸在晚春的原野 165‧謝明瑾/挑食 166‧劉金雄/時光折返 168‧ Alana  Hana/附著物 170‧張允昊/週一你好,有人在地底埋了炸彈 171‧林念慈/五月的二三事 171‧郁 華/閒言閒語 172‧黃韻如/我們的失敗始於一場華麗的革命 17

4‧許勝奇/三月的黃鸝與木棉 175‧林瑄明/思念打印 175‧林瑞麟/島嶼黑 176‧靈 歌/朗讀自己‧尋家 178‧天岸馬/香‧過手‧等待 180‧劉曉頤/時間與時間做愛 182‧寧靜海/水手‧釣魚翁 184‧邱逸華/〈且說〉五章  185‧chamonix  lin/疼愛非常 186‧郭至卿/港,不是港 186‧風細雲飄/英雄主義 187‧紅 紅/我不能呼吸 188‧迦納三味/靜靜 190‧林家淇/執念 190‧黃木擇/tminun,瑞岩 191‧張育銓/荒廟一隅 192‧漫 漁/格格不入 192‧魯爾德/死是一種姿態 193‧曼 殊/傾聽 194‧千 朔/月光孤島 【詩話。詩語。詩心

情】 198‧靈 歌/藍,自廢墟中一點一滴提煉靈魂──探索劉曉頤三本詩集 204‧沈 眠/一切都沒有的世界──閱讀吳俞萱《逃生》與《忘形》 207‧孟 樊/從中文系出發──陳義芝詩作略論 212‧龍 青/詩寫漫談

從裁縫到獨立服裝設計師: 臺灣女性服裝設計創意與經營分析

為了解決裁縫車的問題,作者郭怡秀 這樣論述:

臺灣的洋裁業發展讓臺灣女性得以擺脫傳統裁縫僅能以家庭副業經營之方式,為臺灣女性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不同時代的人們都會藉由自身穿著,透露出當時的審美觀,服裝類型的變化,也能看出不同階段的環境變遷與流行。近年來越來越多本土自創服飾品牌成立,除了轉型的紡織成衣企業外,也有不少獨立的服裝工作室。獨立服裝設計師大多不受市場拘束,主要是想透過作品來表達自身的想法而自創品牌,但這過程中如何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其中的設計創意與品牌經營對於獨立服裝設計師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欲聚焦探討裁縫師與獨立服裝設計師,兩個世代間接軌的服裝工作者,了解其行業性質與轉變,相同與不同之處進行分析比較。以質性研究的方式,主要運用訪談

法,著重於察覺研究對象的設計創意與品牌經營理念。現今網路資訊發達,消費者有更多品牌的選擇,消費者開始對於大量生產的成衣逐漸失去新鮮感,期望尋找更能代表自身特色的服裝。獨立服裝設計師通常以自身的美感知覺為走向,以自己的喜好設計及信念建立品牌,不似裁縫師全為客製化,而是以自身的設計吸引能夠認同的消費者,因此品牌精神顯得更為重要。本研究欲提供未來新興服裝設計師擬定自身策略時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