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自由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表面自由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培青(主編)寫的 物理化學教程 和趙新兵的 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浙江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張雍所指導 唐碩禧的 研究穩定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之分子結構設計、改質程序建構及生物醫學應用 (2021),提出表面自由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穩定、抗沾黏、生醫材料、生物惰性、表面自由能、環氧基、壓克力材料、水解、電漿、超音波噴塗、紫外光固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系研究所 鄭榮偉、巫翔裘所指導 趙崇傑的 厚膜圖案化類3D印刷光顯影製程 (2021),提出因為有 厚膜光阻的重點而找出了 表面自由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表面自由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化學教程

為了解決表面自由能的問題,作者張培青(主編) 這樣論述:

《物理化學教程》按氣體、熱力學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體系熱力學、相平衡系統熱力學、化學反應動力學、電化學、表面物理化學、膠體分散系統安排內容,既系統完整又注重基礎和應用,例題和習題與工程應用和生產生活結合緊密,有助於對物理化學理論的理解和接受。書後附有習題參考答案,方便學習。 《物理化學教程》可作為化學類、化工類、環境類、材料類、生物類、食品類、藥學類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考研人員和相關專業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張培青   煙臺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講本科生《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物

理化學實驗》,主講研究生《固體表面化學》、《海洋物理化學》及《綠色化學化工技術》等課程,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主持校企合作項目四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 緒論1 0.1物理化學課程的內容和作用1 0.2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4 0.3近代化學的發展趨勢4 0.4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5 0.5物理量的表示與運算7 0.6關於標準壓強10 第1章氣體12 1.1低壓氣體的經驗定律13 1.2理想氣體及其狀態方程14 1.3理想氣體混合物16 1.4真實氣體的液化19 1.5真實氣體的狀態方程22 思考題

29 基本概念練習題29 習題31 第2章熱力學第一定律33 2.1熱力學概論34 2.2熱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35 2.3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表述39 2.4焓和熱容45 2.5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和焓49 2.6幾種熱效應56 2.7化學反應的焓變60 思考題68 基本概念練習題69 習題71 第3章熱力學第二定律75 3.1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75 3.2卡諾迴圈和卡諾定理79 3.3熵的概念85 3.4熵的物理意義和規定熵90 3.5亥姆霍茲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99 3.6熱力學函數間的關係106 思考題113 基本概念練習題114 習題116 第4章多組分系統熱力學120 4.1多組分

系統121 4.2偏摩爾量123 4.3化學勢127 4.4稀溶液的兩個定律130 4.5氣體及其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化學勢132 4.6理想液態混合物及稀溶液的化學勢134 4.7相對活度的概念140 4.8稀溶液的依數性144 思考題149 基本概念練習題150 習題152 第5章化學平衡體系熱力學156 5.1化學反應等溫式157 5.2標準平衡常數163 5.3標準平衡常數的測定與計算167 5.4各種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74 思考題182 基本概念練習題183 習題186 第6章相平衡系統熱力學190 6.1相律190 6.2單組分系統的相圖197 6.3二組分理想液態混合物的相圖

207 6.4二組分實際液體混合物的氣-液平衡相圖215 6.5部分互溶雙液系的相圖221 6.6完全不互溶雙液系226 6.7二組分固態互不相溶系統(有低共熔點)固-液平衡相圖229 6.8形成化合物的二組分凝聚系統相圖235 6.9二組分固態互溶系統固-液平衡相圖239 6.10三組分系統的相圖244 思考題248 基本概念練習題249 習題251 第7章化學反應動力學256 7.1化學動力學的基本概念257 7.2具有簡單級數反應的特點263 7.3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75 7.4典型的複雜反應281 7.5反應速率理論簡介294 7.6催化反應動力學304 7.7光化學反應318

思考題325 基本概念練習題326 習題329 第8章電化學334 8.1電化學的基本概念335 8.2電解質溶液的電導及其應用342 8.3強電解質溶液理論簡介352 8.4可逆電池和可逆電極357 8.5可逆電池熱力學366 8.6電極電勢和電池的電動勢371 8.7電動勢測定的應用385 8.8電化學動力學及其應用392 8.9金屬的腐蝕與防腐402 8.10電化學的應用405 思考題412 基本概念練習題413 習題417 第9章表面物理化學422 9.1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張力423 9.2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強430 9.3彎曲液面的蒸氣壓436 9.4溶液的表面吸附444 9.5表面

膜447 9.6固(液)-液介面451 9.7表面活性劑及其作用456 9.8固體表面的吸附467 思考題482 基本概念練習題483 習題486 第10章膠體分散系統489 10.1膠體分散系統概述490 10.2溶膠的動力性質和光學性質496 10.3溶膠的電學性質503 10.4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作用509 10.5大分子溶液515 10.6凝膠518 10.7乳狀液522 10.8唐南平衡525 10.9納米技術與應用簡介529 思考題533 基本概念練習題535 習題538 基本概念練習題和習題參考答案540 附錄553 附錄Ⅰ物理量符號表553 附錄Ⅱ國際單位制554 附錄Ⅲ

希臘字母556 附錄Ⅳ基本常量557 附錄Ⅴ壓強、體積和能量的單位及其換算557 附錄Ⅵ能量的單位及運算558 附錄Ⅶ原子量表558 附錄Ⅷ一些氣體的摩爾定壓熱容與溫度的關係559 附錄Ⅸ一些有機化合物的標準摩爾燃燒焓560 附錄Ⅹ一些物質的熱力學資料561 附錄Ⅺ一些物質的自由能函數570 附錄Ⅻ水溶液中某些離子的熱力學資料572 參考文獻574 物理化學是化學、化工及其相關專業如環境、材料、生物、藥學、能源等專業的主要基礎課,歷來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物理化學也稱為理論化學,既是化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又是其他化學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化學是

用數學和物理學的方法研究化學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規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高等學校的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大學教學既要求在校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基礎知識,開設越來越多的課程,同時又要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縮短課程授課的學時,但學時減少,課程的基本內容不能減少。目前,物理化學教材版本很多,教材內容豐富,水準很高。對於非理論化學專業的學生,由於學時有限,物理化學不是他們的主攻方向,他們只需要掌握物理化學的一些基本原理為他們的專業服務。鑒於此,編者在保證物理化學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的前提下,認真總結多年教學的經驗,同時

參考大量優秀物理化學教材,借鑒這些教材的長處,本著系統基本原理和方法、注重基礎和應用、培養學生能力、敘述簡明扼要的原則,為大學本科非理論化學專業的學生編寫了這本物理化學教材。 在內容安排上,我們的原則是既要系統完整、科學先進,又要注重基礎和應用。因此,在編寫時,適當精簡了經典熱力學的內容,避免繁雜公式的推導和數學計算,儘量多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體現在講述過程及例題與習題中,多引用工程技術、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使理論性很強的物理化學知識變得具體而易接受。同時適當引入一些學科前沿和最新成果應用的內容,如超臨界萃取、臭氧層保護、燃料電池、納米材料的製備和應用、電化學合成、催化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等,使

物理化學教材緊密聯繫學科的發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章節安排上,將化學平衡熱力學一章放在多組分系統熱力學之後,使得多組分系統熱力學中學到的化學勢概念及時用在標準平衡常數的定義和化學反應等溫式的匯出上。將電化學熱力學和動力學章節置於化學動力學之後,以便在電化學內容中講述涉及動力學有關的問題。 教材採用章節主要知識點提示的形式,即在每節開始提綱性地列出該節的主要知識點,使章節主要知識點一目了然,便於學生瞭解要講的內容和今後的複習。 為便於學生掌握物理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每章後有思考題、基本概念練習題和習題,並附有基本概念練習題和習題的答案。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類、化工類、環境類、材

料類、製藥類、生物食品類等有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生及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在編寫本書時,參閱了許多優秀的物理化學教材,在此謹向這些教材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由張培青任主編,姜付義、李文佐和孫學勤任副主編,第6章和第9章由姜付義和孫學勤編寫,其他章節由張培青和李文佐編寫,全書由張培青統稿、定稿。物理化學教研室程建波、李慶忠、金明善、徐秀峰等教授對書稿進行了多次審閱,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孫遜、肖波、劉傑等副教授在習題、基本概念練習題的編輯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焉炳飛老師在公式和插圖編輯中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煙臺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和環境與材料工程

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化學工業出版社的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限於編者的水準,書中疏漏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望讀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時修改和提高。 編者 2018年3月於煙臺

表面自由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肖申克的救赎》在史上乃至现今,仍是「最高分」的电影!
表面上是一部越狱题材的电影,实际却表达着“希望”这个重要的主题,所以通篇都能感受到温馨的基调。经典的电影之所以经典,因为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希望的美好。没看过的网友一定要补补哟~强烈推荐!

每天在线,挖掘好剧本电影,用心解说大千世界中的人心故事
一个人做视频不易,还请喜欢的朋友们多多关照,老景将感激不尽、感极涕零
=欢迎订阅--老景观影-官方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老景观影3721

#老景 #老景观影 #解说

研究穩定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之分子結構設計、改質程序建構及生物醫學應用

為了解決表面自由能的問題,作者唐碩禧 這樣論述:

  自二戰時期到現在,生物惰性材料已發展超過80個年頭,科學家們已了解到利用氫鍵受體或是雙離子結構,可產生厚實的水合層來屏蔽生物分子。然而,進行生物惰性的改質時,由於表面自由能與粗糙度的影響,會讓改質劑難以良好地附著在材料表面上,並在乾燥過程中產生皺縮甚至龜裂的現象。此外,目前的化學接枝方式不但程序繁瑣又耗時,使用藥劑又對環境不友善。而更令人煩惱的是,目前絕大多數的改質劑都是使用具有酯類或是醯胺類官能基的壓克力材料,對於長時間在生物環境中使用會有水解的疑慮,進而導致使用壽命減少的風險產生。  因此,本論文將分別著重在-改質物的附著性提升、快速化學接枝、抗水解之生物惰性結構設計等三部份進行探討

。以期望未來的生醫材料之設計與生產,能夠朝向穩定而快速的改質以及耐用來發展。  本論文第一部份使用常壓空氣電漿進行5分鐘的表面活化,使表面氧元素增加24倍,並大幅降低改質物PS-co-PEGMA的聚集現象。而超音波微粒噴塗技術不但可精確控制改質密度達0.01 mg/cm2,且當達到0.3 mg/cm2時,表面即被改質物完整覆蓋。以此技術進行生化檢測盤改質,可提升8倍的檢測靈敏度,使試劑即便稀釋128倍,仍具有高度辨識性。  本論文第二部份使用親水性雙離子環氧樹脂Poly(GMA-co-SBMA)搭配UV光固化技術,可使每平方公尺的PET不織布纖維薄膜僅需11.5 g的高分子,並照光不到30分鐘

,即可降低近8成的血液貼附及9成的細胞貼附。未來對於PU及PEEK的改質,或是應用在微流道及微型晶片實驗室之領域,這種一步驟快速化學接枝的清潔製程,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  本論文第三部份使用非壓克力型雙離子高分子zP(S-co-4VP),對材料進行快速的自組裝塗佈改質。不但可降低98%的細菌與血液貼附量,且經過高溫濕式滅菌後的細菌貼附量僅上升74%,而壓克力型雙離子高分子P(S-co-SBMA)卻增加192%。這對於未來在發酵產業、反覆滅菌、長時間使用等需求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

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

為了解決表面自由能的問題,作者趙新兵 這樣論述:

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是材料學科的專業主干課程。趙新兵編著的《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圍繞平衡這個中心概念,通過對自由能與成分、溫度與成分、成分與距離等關系中的熱力學與動力學基本概念的重點詮釋,以及對彎曲界面與納米效應、原子隨機跳躍與擴散過程、成分結構能量起伏與形核過程、界面平衡與新相生長過程、沉淀析出與調幅分解過程等典型實例的深入討論,闡述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的本質內涵。趙新兵,男,1956年出生於浙江海寧。1982年和1985年分別獲浙江大學金屬材料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1985年秋起在浙江大學任教,1986年考取本校在職博士研究生,1987—1990年作為中德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在

德國亞琛大學(RWTH Aachen)學習,1990年回國並獲浙江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5年晉升教授,1996年起任博士生導師。

厚膜圖案化類3D印刷光顯影製程

為了解決表面自由能的問題,作者趙崇傑 這樣論述:

摘要Abstract致謝目錄圖目錄表目錄第一章、緒論1.1研究動機及目的1.2文獻回顧1.2.1光阻 Data sheet 所製作的膜厚限制1.2.2目前已知的光阻厚膜製程方式1.3論文架構與貢獻第二章、類3D印刷光顯影製程概念2.1 製程概念與設計2.1.1製程概念2.1.2製程設計2.1.3光阻液選擇2.2單層轉印曝光顯影可行性2.2.1實驗:光阻預軟烤程度測試2.3多層轉印曝光顯影可行性2.3.1實驗:加入光顯影製程順序實驗2.4轉印品質對曝光顯影影響2.4.1實驗:不同轉印施重方向與氣泡排列關係測試2.4.2多層轉印曝光顯影中氣體殘留探討第三章、類3D印刷轉印機構3.1轉印壓力機構3

.1.1實驗:機構設計對轉印品質的影響測試3.2真空度控制機構3.2.1實驗:降低接觸時真空度對轉印品質的影響3.3多層對位機構3.4單自由度載台機構第四章、多層圖案化性能評估4.1光罩介紹4.2軟烤及預軟烤參數和方式對圖案傳真度影響4.2.1實驗A:軟烤方式及溫度對傳真度影響4.2.2實驗B:轉印後不分離玻璃基板與轉印章進行軟烤測試4.2.3實驗C:軟烤時施加重物重量測試4.2.4實驗D:增加預軟烤時間對圖案傳真度影響測試4.3轉印章表面處理方式及改變調配比例對圖案傳真度影響4.3.1實驗A:對轉印章進行表面處理增加圖案傳真度測試4.3.2實驗B:改變轉印章剛性增加傳真度測試4.4各層膜厚對

轉印圖案轉真度影響4.4.1實驗A:減少轉印層膜厚測試4.4.2實驗B:增加第一層光阻膜厚對圖案傳真度影響測試4.5多層數轉印曝光顯影之圖案傳真度及準直度評估4.5.1翻模觀察多層轉印圖案準直度的方式及定義4.5.2使用Lift off 製程針對對準記號區域鍍上金屬薄膜4.5.3多層轉印結果翻模後圖案邊緣準直度觀察4.6類3D印刷光顯影製程整體評估4.6.1操作環境內相對濕度的控制4.6.2類3D印刷機構設計上的改進4.6.3目前使用的曝光設備遇到的硬體限制第五章、結論與未來工作參考文獻附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