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礦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衝突礦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irgitTremml-Werner寫的 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 和杜晉軒的 北漂臺灣:馬來西亞人跨境臺灣的流轉記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衝突礦產政策 - 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說明:衝突礦產 政策. 友威科技保證本公司及本公司之關係企業所提供之零件、元件、材料及成品,符合「衝突礦產政策」文件所要求之標準。身為良好的企業公民,我們自當善盡社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衛城出版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譚偉恩所指導 吳智雄的 OECD治理「衝突礦產」成效之研究 (2019),提出衝突礦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跨國倡議網絡、全球治理、衝突礦產、內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沈永正所指導 粟佐祺的 以臺灣製造業DJSI成分股為標竿綠色價值鏈管理 (2019),提出因為有 綠色法規法令、綠色價值鏈、整合策略、綠色組織文化、企業永續發展、DJSI成分股的重點而找出了 衝突礦產的解答。

最後網站衝突礦產聲明ODS Conflict Minerals Statement則補充:突礦產是否有來自於、或成為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及鄰近國家非法武裝組織的收入來源。條文中提到的衝突礦產包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衝突礦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

為了解決衝突礦產的問題,作者BirgitTremml-Werner 這樣論述:

鄭成功的遺願竟是拿下馬尼拉?為什麼? 認識近代亞洲史上的馬尼拉 一座聯動了西班牙帝國、日本與明代中國的貿易港市     十六世紀的馬尼拉,是世界最早的全球貿易基地。   這座港市的誕生與全球貿易的興起,深深塑造了近代亞洲,   也改變了西班牙、日本與中國這三個前現代國家-------     西班牙人抵達菲律賓之後,約1580年代起,在馬尼拉與墨西哥之間打造出跨太平洋的蓋倫帆船貿易,最早的全球貿易就此誕生。這個全新的格局,同時牽動了三個前現代國家:西班牙帝國、安土桃山至德川時代的日本,以及明代中國,在三地之間形成「聯動歷史」。     其中,馬尼拉是個交叉點。長崎、福建、臺灣、亞洲與墨西哥

的城鎮,經由馬尼拉相連成網絡。西班牙人曾在基隆和平島建立據點,試圖吸引中國和日本商人前往,再將貨物運往馬尼拉。許多漢人與日本人曾視馬尼拉為海外新天地,特別是被幕府驅逐的日本天主教徒。透過馬尼拉,我們可以看到國家之間、中央與地方的角力、新型態的外交協商、海外移民聚落的發展,原住民的反抗與合作等等,與活躍在其間許許多多跨文化的行動者們。     奧地利新銳歷史學家碧兒姬.特倫─威納精通多國語言,運用西、葡、日、中、英文史料,「聯動歷史」的研究方法,呈現出以馬尼拉為中心的跨文化交流,拓寬我們對近代亞洲歷史的認識,是僅看單一國家史所無法獲得的視野。     《海上傭兵》作者鄭維中推薦語:「本書是敘述近

代早期馬尼拉市的發展史。作者特倫─威納教授應用了全球史寫作的「聯動歷史(connected history)」範式,以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方式向讀者展示馬尼拉市的誕生與興起,是如何在全球、區域、在地的各自的歷史脈絡中,以一種風雲際會的方式發展起來。她不但應用了英語、漢語、日語、西語、葡語世界的最新歷史研究成果,與各國史家對話,還深入採用第一手史料來支持並申論其發現,並以生花妙筆細緻地描寫了馬尼拉市作為近代早期全球化城市的特殊風貌。」     臺大外文系教授鮑曉鷗推薦語:「如果今天東亞的國際關係複雜到難以解釋,那麼十七世紀的國際關係也是同樣複雜難以理喻。本地的行動者很近似,都是中國,日本和東南亞

國家,在它們各自轉型的過程中,必須和外來的西方國家與利益相交涉,特別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碧兒姬.特倫─威納教授從樞紐城市馬尼拉的視角切入這個議題,馬尼拉由於和美洲的關係,在當時是東亞最重要的文化和經濟轉口港之一。這本書的翻譯對臺灣讀者而言是大好消息,不只因為書中綜合了過去幾十年來在這個主題上產生的無數學術研究,更是因為這本書策略性地將臺灣放回了這個脈絡當中。」     編輯小語     過往受到史料語言限制,諸多著作難以呈現近代亞洲發展全貌。鄭維中《海上傭兵》運用荷、日、中文史料,讓我們鳥瞰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商貿情形;本書作者特倫─威納,則進一步使用西、日、中、葡、英等史料,呈現日本、

中國、菲律邊之間海域的歷史,並往回推溯至十六世紀。因此這本書能擴大我們對早期臺灣史的認識,讓我們接觸到十六、七世紀臺灣剛開始與各方勢力相遇時,亞洲海洋上的動態。     本書也突破過往對大航海時代「西方衝擊,亞洲回應」的舊史觀,凸顯日本、福建商人這些舞臺上的主角。本書將日本、福建商人、西班牙放在「馬尼拉體系」、亞洲互動的脈絡中看,讓我們對各方歷史得到嶄新而有趣的認識!例如,原來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伊達正宗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大名,也和西班牙人有互動。海上貿易影響他們的世界觀與行動選擇。     這本書對臺灣的讀者,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在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的南洋史講座,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

等學者曾經有不少研究成果。特倫─威納這位瑞典學者,承接了臺北帝大南洋史講座的關懷領域,書中也引用不少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的研究。因此這本書可說是延續了這個史學傳統,並在當代學界中繼續開展。這是當代全球史的最新發展,也是跨國、跨語言交流和研究中產生的新成果。   共同推薦     鄭維中∣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專文導讀   鮑曉鷗∣臺大外文系教授  特別推薦     林韋地∣作家、季風帶書店創辦人   陳宗仁∣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曹銘宗∣臺灣文史作家、《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作者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衝突礦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星期我們要跟大家聊聊智利的暴動。智利長久以來是中南美洲的有錢人家,但這個有錢人家在10月25日爆發大規模抗議,有近百萬人走上街頭,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二周,而且看起來還沒完。

智利過去這一個星期的抗議活動已經造成至少20人喪命、7000多人被補。原本已經籌備好多年,在今年年底要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與COP25氣候峰會也宣布取消。本來我們的川貴人和習皇后原本要在這次APEC再次王見王釘孤枝,小弟都叫來了,傢伙也都抄在手上了,事到臨頭才發現,約好要對決的餐廳,欸?怎麼沒開?

不只智利,中南美洲這幾個月以來,接連爆發示威遊行,包括玻利維亞、厄瓜多、宏都拉斯、海地等等,大家好像都快要麻痺了。

那為什麼我們要特別挑智利來談呢?

剛才說過智利是中南美洲最富裕的經濟體之一,靠的是全球第一大銅礦產量及穩定的市場經濟,一直是這個區域的模範國家。你家巷口的麵攤一個禮拜沒開你只會覺得有點奇怪,要是換成全台灣頂頂有名的鼎泰豐一個禮拜沒開,哇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不得了的事情發生了。所以這次智利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就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這次的抗爭的引爆點,是因為智利政府在10月初宣布要調漲捷運的票價,一張票從800披索漲到830披索,多了30披索,換成台幣只漲了不到1塊半;聽起來好像很少,但是對照人均GDP比例的話,相當於我們在台灣花將近120塊買一張捷運票。這個票價調漲讓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地鐵,成為全拉丁美洲票價最昂貴的地方。

起初的抗議行動是由當地的學生發起的,學生們動員起來一群人跳過捷運柵門表示對漲價的抗議,之後加劇成對柵門的破壞行動,並且呼籲大家一起逃票,作為抗爭的手段。接著智利的警察也進入捷運站,以催淚瓦斯驅逐群眾並逮捕部分抗議人士。

於是原本只是學生的抗爭,演變為智利全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行動。百萬人走上聖地牙哥的街頭,要求經濟改革,要求總統下台。多數上街抗議的民眾最不滿的是貧富不均。一般人的薪資跟退休金都很低,但醫療和教育費用卻很高,一般人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但有錢人卻越來越有錢。

跟現在世界上許多的抗爭一樣,智利地鐵漲價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人民不滿的是貧富不均及窮人沒有出路。所以現在的智利政府跟我們隔壁的香港一樣,雖然在10月19日就宣布了取消漲價的政策,卻還是沒有辦法緩解民眾的不滿。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數據顯示,現在中南美洲的經濟,不是只有智利,而是整體都很低迷,只有打仗打不停的中東比它差,可是中南美洲不是一直都在後段班的。

在2003到2013年間,中國市場對原物料的大量需求,讓物產豐盈的拉丁美洲賺了很多錢。像智利不就是有銅礦嗎?原物料的飆漲,讓整個拉丁美洲的人均GDP成長了3.5%,也讓將近一百萬的人民邁入中產階級。這些人開始有能力買車、買豪華電器,過起了過去大家根本不敢想像的生活,每天都像在演偶像劇。這十年就是”中南美洲錢淹腳目”的黃金十年。

但在過去五年來,情勢就開始反轉了。中國經濟下滑,原物料買不了這麼多,許多中南美洲國家在經濟好時,覺得自己經濟體質很好,就去外面借了很多錢,做一些很浮誇的建設,或亂給福利,很多時候福利還不是給選民,是福利他自己。現在原物料價格一跌,這些治理不佳的政府馬上就罩不住了。先是之前提過政府發兔子給人民的委內瑞拉嚴重經濟蕭條,接著巴西發生了歷史上最久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然後阿根廷面臨了貨幣跟債務危機。整個中南美經濟的危機導致人民薪水停滯,貧困問題加劇,民眾對於政府的不滿,就像在瓦斯漏氣的屋子裡開電燈開關,輕輕一撥結果整間屋子都燒起來。

只是現在世界上的示威遊行好像越來越多,成功率卻是一直往下掉。二十年前,只要是大規模遊行,大概有70%可以成功推動政治改變。但到了2000年代中期,成功率降到只剩下30%。有人認為,是由於近年社群網路的流行,讓聚眾示威的門檻降低了許多,也有人認為,是這些年來各國政府面對示威的人民越來越精了,心態越來越不在乎,反正只要撐到你們累了就會回家了。

但民眾回家了,事情解決了嗎?當然沒有,因為民眾還是覺得自己很窮,生活過不下去,回家休息一下,在網路上看看別國民眾在抗議時,用什麼工具可以更有效率的集結抗議,給政府更大的壓力,下一次抗議我也來用這一招。問題是政府也沒閒著,政府也在學啊,他們也會看別國政府用什麼工具打壓最有用。結果就是下一次上街的時候,雙方打得更嚴重囉。

這一個星期,智利的各地都有發生暴動及火災,好幾個城市都已經進入緊急狀態。首都聖地牙哥的市區大約部署了2萬的軍警,其中安全部隊毆打民眾的影片就在社群媒體上瘋傳。

這對國家好嗎?當然不好,而且還造成民主倒退。民眾不相信投票可以改變我現在的困境,只相信上街抗議。政府們越學越會的,不是用政策改善民眾生活,而是怎麼樣用軍警這些公權力來壓制民眾。

這樣下去我們只會看到滿街,越來越多挫折的民眾,還有越來越兇狠的政府,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可能性。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https://www.tukuppt.com/sheji/ppt-wohewdzgpptmb.html

OECD治理「衝突礦產」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衝突礦產的問題,作者吳智雄 這樣論述: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是頗為知名的國際組織,且會員國的經濟實力也在一定水準以上,因此對於跨國議題的治理能力應不至於太差。然而,OECD對於衝突礦產的治理卻沒有達到令人滿意之成效,本文對此情況進行了研究並做出解釋。 首先,OECD選擇以「生產端」作為治理衝突礦產切入點的策略並不當然優於「消費端」,因為跨國議題的治理成功關鍵是在主權國家的執行,而不是國際層面的形式立法。其次,衝突礦產的問題雖然在國際間引起許多公民社群的關注,甚至不乏跨國倡議網絡的形成,但這些非官方的力量並不足以優化OEC

D這樣的政府間組織治理衝突礦產之能力。簡言之,一項跨國議題即便有強度不弱的公民力量介入,也不能保證該議題的治理成效就會變好。第三,少數OECD會員在治理衝突礦產的成效確實令人肯定,但其原因與OECD本身的關聯性甚微,而是與這些少數國家自身的域內執法或是否有參與其它國際組織較為相關。 總的來說,OECD治理衝突礦產的成效並不好,而本文也發現這樣的結果可能是OECD有意使然,而非力有未逮。由於衝突礦產本身是融合國際經濟與國內政治的複雜議題,它的治理涉及到不同層次中關鍵行為者間的利益重分配。因此,在欠缺規範拘束力與嚴格執行的情況下,OECD或其它任何的國際組織均不可能有效解決此種礦物開採所衍生出的

人權違反情事與暴力衝突。

北漂臺灣:馬來西亞人跨境臺灣的流轉記憶

為了解決衝突礦產的問題,作者杜晉軒 這樣論述:

第一本嘗試全面講述 近七十年來馬來西亞人到臺灣的流動移民史 一部集結眾人辛勞記憶,描述在臺馬來西亞人的搏鬥之書, 為生活戮力經營;也為身分自由積極拚搏。 這本書為我們細述大馬人遊走臺馬兩地的歷史現場,以及一個又一個熱帶青年的臺灣故事。——高嘉謙 這本書,談的不僅是大馬的歷史,更是大馬人在臺灣的歷史。 我們人在大馬的時候,那裡的社會氛圍,讓長年在族群政策不公下的華人,多沉浸在集體的悲情之中。大馬華人到了臺灣,拋開了族群的悲情,個體找到了自我實現的自由。——杜晉軒 江懷哲(《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 李美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特聘教授) 宋鎮照(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特

聘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陳志金(醫師、《ICU重症醫療現場》作者) 陳亞才(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張蘊之(東南亞文化資產課程講師、獨立記者) 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小說家) ——各界好評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關於本書= 全面觀看馬來西亞在臺灣的群體,細數大馬人在臺灣這些年的政治、歷史與文化交融下的遷移,綜覽他們留下的影響與被影響。 —— 與臺灣比鄰的馬來西亞人,如何在臺灣生根發芽、實現自己? 在臺灣的大馬人無法構成「群體」,因此擁有了絕對、不被拘束的發展自由,每個個體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無聲且細緻的在臺灣各處揮灑,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包括政治界、社運圈、學

界、醫界、影劇圈、文化圈,以至於小巷裡烹調道地馬式菜餚的餐廳老闆等,他們早已融入地方,深深影響著臺灣,也回照著馬來西亞。 本書作者杜晉軒,耗費心力進行採訪、田野調查各領域馬來西亞人在臺灣的過去與現在,他(她)們姿態各異,默默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大馬生命力。 國民政府遷臺七十餘年,隨著僑教政策與外籍生來臺就學的實施與變化,馬來西亞人在臺灣的流動與深耕也已超過一甲子。回看臺灣的近代發展脈動,馬來西亞人不只經歷其中,更是參與者,無論他們是在各行各業打拚奮鬥,或是作為在臺灣民主進程扮演推手的「境外勢力」,馬來西亞與臺灣文化交相融合的面貌,過去甚少被整體性的探討,這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探馬來西亞人北漂臺灣的

各方人物故事與歷史因緣。 ▲ 透過本書你可以了解到—— 馬來西亞華人為何選擇來臺與留臺 僑生VS.外籍生的困境與衝突 影響臺灣民主進程的「境外勢力」的政治認同轉變 當前臺灣政治與馬來西亞政治的交互影響 馬來西亞人分布在臺灣社會中的成功與挫敗 …… =書系精神= 「從臺灣望向南洋,在南洋尋找臺灣」 [台灣@南洋]書系,與您訴說屬於臺灣的南洋故事。 透過歷史田野、文化踏查、文學故事的接引, 重新捕捉失落的歷史細節,呈現臺灣跟南方的文化交織。 [台灣@南洋]新書系,由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主編,主要出版跟臺灣有連結對話的南洋文化人文書—— [台灣@南洋]書系,透過臺灣的知識平臺

建立一個望向南海,探索島嶼、半島、海峽等海洋視野的人文視窗,連結南洋的歷史文化與政經線索,締造一個帶有田野現場,結合廣大歷史視角的跨域視野。臺灣從遠古南島民族的跨洋遷徙,大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的占據,明鄭政權的南海貿易,締造了十七世紀以降臺灣在海洋世界跟南洋的連結。爾後金門人落番南洋,日治臺灣曾作為日本帝國的南進基地,在南洋作戰、受俘的臺籍日本兵和戰犯臺灣人,冷戰時代臺灣作為第一島鏈往南延伸的反共陣線,這林林總總跟大時代脈動相連的遷徙和移動,使得跨境南方,既是地緣政治議題,也是歷史敘述、地域文化的線索。換言之,臺灣其實早已擁有自己的南洋故事。那個帶有家國歷史想像,但也不乏人類學、地理學意義的族

群遷徙和文化傳播,帶我們回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現場。 跨足田野,回到歷史線索裡的小故事,我們呈現臺灣跟南方的文化交織,擴建一個知識生產的園地。書系的精神標舉「從臺灣望向南洋,在南洋尋找臺灣」,在兩個地域傳遞聲音,透過文學故事、歷史田野、文化踏查的接引,重新捕捉失落的歷史細節,時代變遷裡形塑的文化元素,人文地理的地方風土。[台灣@南洋]書系,藉此為讀者指引路徑,展開南方旅程,在大歷史與小故事裡建立我們的軌跡,識別自我與他者,讓讀者獲得橫向跨界的知識洞見和靈光。 ——主編高嘉謙 =精選段落= 臺灣馬來西亞月餅長相差很大 臺灣中秋節給大馬華人的震撼教育,除了烤肉之外,大概就是月餅「長得不一樣」…

… 大馬華人所吃的月餅屬廣式,這主要是我們有許多廣東移民後裔,其中一家叫「錦綸泰」的廣式月餅,是家喻戶曉的品牌。 一九〇〇年廣東出生的李孝式,曾是國民黨陸軍上校,廿四歲下南洋到馬來亞協助父親李季濂經營錫礦業,接著拓展會匯兌的事業,創立「錦綸泰」商號,在一九七一年轉型為茶樓,才有「錦綸泰」這月餅品牌延續至今。 不能說出來的「追夢人」——大馬非法勞工 大馬曾是全球重要的錫礦出口國,但隨著錫價在八〇年代末崩盤,造成了大批原依賴錫礦業的華人城鎮陷入經濟停滯的困境,尤其當中教育程度較低的華人所受到的失業衝擊最大,為改變生活,他們只好「跳飛機」,而臺灣就是其中一個落腳國。 所謂「跳飛機」,是指這些欲前往

已開發國家,如英國、美國、澳洲、日本打黑工的的華人,多購買機票入境當地後,就逾期逗留非法工作,其中不少華人是來自我的家鄉霹靂州,我親戚中就有人曾到日本和英美跳飛機。 霹靂州、森美蘭州曾是馬來半島,甚至全球的重要錫礦產地,因此錫礦業崩潰後,許多到海外跳飛機的華人也多來自這兩州。值得一提的是,據悉在英國跳飛機的華人多來自霹靂州,是因為霹靂州華人多為廣府人,在懂得廣東話的優勢下,許多英國的香港餐廳老闆也樂於雇用刻苦耐勞的霹靂州華人。 至於臺灣,由於薪資條件、匯率不比英美日澳等國,因此會來選擇來臺跳飛機的華人始終是少數,而且逗留時間不長,會長期留下來的,要麼是已習慣了臺灣這純華語社會,要麼是因為愛情。

大馬影視圈在臺灣 目前在臺灣的新生代大馬演員,則是劉倩妏,她十六歲在大馬的出道,二〇一六年開始來灣發展,至今已出演過多部臺灣與大馬的電視劇與電影。相比在臺的大馬藝人多是歌手身份,劉倩妏是少數專注於演員身份的在臺大馬藝人。 至於目前成就最高的,當屬李銘順。李銘順在二〇一四年憑電視劇《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榮獲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成為首位奪下金鐘獎的大馬藝人,七年後又憑職人電視劇《做工的人》奪下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而李銘順的弟弟李銘忠,近年也在臺灣演出多部影視作品,他們兄弟倆都先是在大馬與新加坡的影視圈成名後,才將重心轉到臺灣。  

以臺灣製造業DJSI成分股為標竿綠色價值鏈管理

為了解決衝突礦產的問題,作者粟佐祺 這樣論述:

誌 謝 I中文摘要 IIAbstract III目錄 IV表目錄 IV圖目錄 V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第二節 研究目的 3第三節 研究架構 6第二章 文獻探討 7第一節 歐盟RoHS指令 7第二節 歐盟REACH指令 8第三節 歐盟WEEE指令 10第四節 國際Halogen Free指令 14第五節 中國CHINA RoHS指令 16第六節 中國汽車材料數據系統(CAMDS) 19第七節 無衝突礦產採購政策 21第八節 綠色採購趨勢 22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第一節 研究方法 23第二節 個案選擇 24第四章 個案研究 27第一節 個案背景 27第二節 永續發展與價值鏈管理 29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2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42第二節 未來可努力之方向 43參考文獻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