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立寫的 聽,傷痕在說話:呂立的兒少保護醫療現場紀實,守護受虐兒,重拾家的力量 和陳銘樹,郭恒宏的 醫療行銷管理:圖解大健康產業商業模式(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內政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系統首頁 - 雅瑪黃頁網也說明:自94年起承辦-旗山區居家照顧服務業務,94年8月起承辦美濃鎮中低獨居老人送餐服務迄今,正邁向第五年。 本機構宗旨: 推動『社區照顧』福利服務 『照顧服務產業化』 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長庚大學 健康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 林佩欣所指導 黃思嘉的 長照2.0居家復能與常規照顧服務對老年人之功能改善成效-以新北市某居家式長照機構為例 (2020),提出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照2.0、居家復能服務、常規照顧、成效、影響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陳秀熙、陳雅美所指導 涂心寧的 腦中風者在醫院入出院與長期照顧機構能力回復之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腦中風、長期照顧、出院準備服務、日常生活功能、寇斯回歸、存活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解答。

最後網站各縣市長照服務業務連結 - 衛福部長照專區(1966專線)則補充:... 提供者資訊化作業推廣計畫 · 衛生教育主軸宣導民意調查連結 · 資訊公開 · 常見問題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 · 首頁長照2.0照顧管理機制各縣市長照服務業務連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聽,傷痕在說話:呂立的兒少保護醫療現場紀實,守護受虐兒,重拾家的力量

為了解決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問題,作者呂立 這樣論述:

看到一次次被救回的孩子,最後來到醫院卻還是被打死, 我認為,保護兒童不只是醫生能做,你同樣能盡一份力! ∼呂立醫師∼     「是爸爸打的,可是你不要怪爸爸喔!是因為我不乖,他才會拿『愛的小手』打我」---5歲男孩陽光笑臉下的遍體麟傷。   「為什麼媽媽不救我?」---被媽媽同居人浸燙的9歲男孩,在病房內冰封了對媽媽的愛。   「欸!老師,我被性侵了。」--智能障礙生說不出清楚的求救聲。   「我不想死掉,為什麼媽媽要抱我從橋上跳下去?」攜子自殺而倖存的孩子被迫一瞬間長大。   「我的孩子只是感染病毒。」3歲白血病男孩因著媽媽抗拒化療而在家中死在媽媽眼前。

  「石頭夠熱才能把毒氣逼出來。」迷信另類熱療法的媽媽把孩子的肉都燙焦了。   「我想活下去,為什麼媽媽不讓我接受治療?」17歲白血病少年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真實版。     呂立,除了是台灣友善兒童醫療之父,也是兒少保護醫療的關鍵推手,曾獲紫絲帶楷模獎,他努力救受虐兒的命,更想醫治他們的恐懼!     25個受虐兒身與心的紀實故事,如同揭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是一個生命教育的思索、一個社會議題的探究、一個制度疏漏的反思。     17歲白血病少年求生意志堅強,卻苦於沒有醫療自主權,被迫與反對他治療的媽媽對抗,因而母子絕裂,這個故事承裝的是生

命權與親權孰輕孰重的思考,更撞擊了現行的法律制度。     由呂立來述說這一個個看似生命悲歌的故事,沒有天問式的悲情吶喊,而是以他獨有的醫者仁心,用理性客觀,卻又不失人性溫暖的帶領讀者同理施虐者的心理狀態、處境,以及所有兒少保護工作人員所面臨的掙扎與困難。     這本書提醒所有讀者,兒虐的可怕之處不僅是孩子身體上的傷痕,還有對孩子未來造成的扭曲與影響。作者試圖喚起你我人性的光輝,提醒大家還能夠做些什麼,而不是急著責怪什麼。     透過本書,讀者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個令人揪心的故事,還有許多相關兒虐的知識,比如疏忽、生命權等概念,讓讀者能更加理解兒少保護需要重視的各種層面

。不僅如此,作者也提供了許多相對應的解決方式,讓讀者在心情沉重之餘,也能對未來有光明的期待。     身處20年兒少保護現場,呂立醫師最真心的呼籲與建言~~     ◎兩聲清脆的巴掌聲在警察局內響起,隨之引爆的是一陣怒斥:「又當小偷!講都講不聽!看我把你手打斷!」     →台灣多年來透過倡議、立法推動「校園零體罰」,那麼,在學校不能打小孩,為什麼在家裡就可以?老師不能打,為什麼家長就可以?      ◎「我們常聽到照顧者說『我保證不會再打小孩』,但他自己可能從小被打到大,只會這一招,沒有學過、看過別的正向教養方式,如果無法積極幫忙這樣的家庭,誰能保證沒有下一次

?」     →藉由社工,鄰里街坊的關心與協助,我們才有機會打開門,讓照顧者知道,他們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來照顧、教養孩子。     ◎「小孩反覆受傷,卻找不到可歸責的對象,真是件讓人沮喪的事。司法上的證據要求很嚴謹,只是從醫師的立場,我會覺得,醫學影像傳遞出的資訊其實很強烈,沒有那麼薄弱。」     →台灣受虐致死的兒童數量與施虐者被起訴案件量相較不成比例,我們的司法就像是受虐兒的上衣,隱藏在衣服內的受虐兒不知凡幾,但有誰能掀開上衣,檢視司法通報、偵辦體系的問題呢?     ◎「『因注意而未注意』或『應就醫而未就醫』,在我看來都屬於『疏忽』型態的兒虐事件,而找出

『疏忽』的個案是為了幫助有需要的孩子與家庭,並不是為了責難照顧者。」     →瑞士專業育兒指導員主動進入家戶關心的制度是「同村共養」的概念,而且是政府把專業人士送給媽媽,成為大家的「媽媽友」。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   隋棠(知名演員)   夏嘉璐 (主播、主持人)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真誠推薦 ▌   張秀鴛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   林志嘉 (兒童福利聯盟董事長)   白麗芳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   家扶基金會   蘇巧慧 (立法委員、水獺媽媽巧巧話節目主持人)   王婉諭 (立法委員)

    ▌專業推薦 ▌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黃立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    黃璟隆(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院長兼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兒少保護中心公益計畫主持人)    吳美環(台大醫學院特聘教授)    夏紹軒(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衛福部推動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計畫主持人)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小劉醫師(外科)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好評推薦 ▌   哇賽心理學   孫明儀(社工師、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賴芳玉(家事法知名律師)   黃致豪(執業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

長照2.0居家復能與常規照顧服務對老年人之功能改善成效-以新北市某居家式長照機構為例

為了解決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問題,作者黃思嘉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目的:為因應老年與失能人口持續增加,我國推行長照2.0以居家及社區照顧為基礎,並強調復能。復能的目的是增加失能個案日常生活的獨立性,使個案能夠在地老化,且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居家復能介入的成效及探討影響復能介入成效的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屬於次級資料分析,樣本取自新北市某居家護理所於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資料庫中2019年686位有使用居家照顧服務或居家專業復能服務之個案。本研究將此筆資料分為居家復能組(期間曾使用CA01或CA03給支付碼別)、常規居家照顧服務組(使用BA碼別但無C碼者)共兩組進行分析。資料內容為個案基本資料、失能狀況、居家生活狀況、主要照

顧者狀況、服務利用、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前後的失能等級(CMS等級、ADLs、IADLs之分數)。統計分析首先使用獨立t檢定及配對t檢定檢測居家復能組、常規照顧服務組的復能介入後改變之分數是否達顯著差異。接著探討社會人口學資料、健康狀況、主要照顧者狀況及服務利用等變項與CMS等級、ADLs與IADLs之前後測分數差異的相關性,將有顯著意義(p < 0.05)的變項放入複迴歸模型,以確認影響復能成效之因素。另將居家復能組之個案的初評及複評的CMS等級、ADLs與IADLs之相差分數,以描述性統計呈現5種疾病種類之復能成效,並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五組是否達顯著差異。結果:獨立t檢定分析,兩組前後測

的差值平均數在「CMS等級」(p=0.082)、「ADLs分數」(p=0.170)與「IADLs分數」(p=0.271)中皆無顯著差異;配對t檢定發現居家復能組前後測的CMS等級(p=0.008)與ADLs分數(p=0.017)有顯著改善,IADLs分數(p=0.052)趨近顯著,常規照顧服務組則皆無顯著差異。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4種疾病中只有在ADL(p

醫療行銷管理:圖解大健康產業商業模式(第二版)

為了解決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問題,作者陳銘樹,郭恒宏 這樣論述:

  坊間有關行銷的書籍甚多,但專門探討醫療產業或大健康產業的書尚且不足,尤其本書是以圖解的方式,教導並展示商業模式的每一個步驟,並多以醫療產業的個案做為實務案例分享,作為行銷管理的參考工具書。   本書精簡扼要傳達醫療行銷完整的知識與技能,可協助讀者打好「醫療行銷管理」的根基,並教導「大健康商業模式」的理論與實務,以提升讀者們未來在職場就業與晉升的競爭能力。 本書特色   圖表化:豐富而生動的圖表遍佈全書,深入剖析大健康產業商業模式,有效幫助讀者掌握核心知識與技能。   架構清晰:採取分點條列的方式敘述,清楚呈現內容重點,使讀者快速理解醫療行銷的關鍵。   商業案

例:第九章列舉數家全球知名品牌,如「高露潔Colgate」、「蘋果Apple」、「星巴克Starbucks」等,幫助讀者了解建立商業模式的各項要素。   課堂小組討論:內文穿插生活案例演練,如「醫療相關的網路直播平台」,透過討論更能領略醫療行銷管理的意涵。   章後習題:章末皆附習題,立即驗收學習成效,並訓練讀者有系統的邏輯思考。   教學活動:書末精心設計小組活動,藉由實際操作加深印象,強化學習效果。

腦中風者在醫院入出院與長期照顧機構能力回復之探討

為了解決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的問題,作者涂心寧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目的: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腦中風患者若能妥善治療、積極復健及配合訓練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功能,就能儘早回復能力。隨著病發後急性期至恢復期時,接受照顧服地點會在居家、醫院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間轉移。因此本研究指在探討腦中風者存活率分析及腦中風者在醫院和長期照顧機構間的日常生活功能(ADL)轉移模式。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長照入出院準備通報及衛生福利部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台資料,以在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彰化縣因腦中風住院的長照、入出院50歲以上者為對象,分析腦中風入院者之存活分析追蹤世代、日常生活

功能(ADL)變化趨勢追蹤世代。研究結果:一.腦中風患者存活率分析: 存活分析資料共計5,798人,男性比例佔56.5%;初次中風入院的年齡分布以80至84歲最高,而活動能力不好、活動能力好及活動能力很好的比例分別為42%、27%及30%二.日常生活功能(ADL)變化趨勢之三階段轉移模式分析:觀察區間內日常生活功能評估重複大於第於2次者共1,497人,男性、女性分別佔57.2、42.8%,女性多集中於75-90歲的年齡層、男性年齡層分布則較分散;分析日常生活功能(ADL)轉移速率與不同機構間轉移的情況,持續在長照機構的轉移速率最低,代表身體功能有機會變好;而針對其他轉移模式,皆是身體功能變差的

速率較高,特別是對於機構間的轉移(醫院至長照機構及長照機構至醫院),整體身體功能變差的轉移速率皆高出許多。三.本研究結果發現居家、醫院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間轉換會增加功能退化的風險,未來減少腦中風者機構間的轉移是政策的首要目標。研究結論:高齡者的疾病複雜度高,不僅需要較多的照顧,其接受照顧服務的地點亦經常於居家、醫院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間轉換。因此,醫療服務體系與長期照顧體系加速適切地整合與協調是立即重視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