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計畫經費處理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逢甲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于躍門所指導 江麗芬的 我國農業合作社場補助政策及執行機制之研究 (2005),提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計畫經費處理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業合作社場、補助政策、農業補貼、執行機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計畫經費處理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農業合作社場補助政策及執行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計畫經費處理手冊的問題,作者江麗芬 這樣論述:

1998年國際合作農業組織(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 ICAO)於加拿大召開年會時曾聲明,全球的農業合作社約有4億多社員,超過50%的農業產銷活動是透過合作社來完成。合作組織所秉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仁愛精神,以及由基層民眾,基於共同需要,以互助方式達成民主管理的合作理念,將是21世紀經濟弱勢者賴以為生的重要社會經濟事業。因此,世界各國普遍認為,合作事業是積極性之社會福利事業,應加以獎助與推展。農業補貼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普遍採行的農業保護措施之一,因農業生產具有外部性,亟受天然災害的波及,為確保農業

的永續發展及穩定糧食安全,各國政府大都採行各項補貼或補助措施,以穩定農家所得或降低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我國自2002年加入WTO後,面對國際經貿組織的農業補貼規範,以及世界主要國家的農業補貼政策影響,有關我國農業合作社場未來的補助政策要如何因應與調整?現行的農業補助提審程序是否有其檢討或機制改進的必要?茲考量我國農業合作社場之社政及農政輔導體系尚未一元化,且部份農業合作社場的專業人力及內控制度不足,歷年農業補助政策之推動或因社政考核權的旁落,在計畫研提、核銷及執行層面衍生若干缺失,導致農政體系的輔導迭有「偏重農會而輕忽農業合作社場」之抱憾。為改善上述之沉疴,本研究發現可由農業補助的策略規劃著手

,並運用補助款執行的新機制---導入稽查檢核程序,採取可量化的表格式分析模式,且連結社政與農政體系的輔導職能,以建立統一的補助款提審作業基準平台,同時藉由農業合作社場經營管理的績效評核檢測,運用分級限額補助的機制,將能適度降低制度運作的成本與有效規避人為因素的干預。另為提昇農業補助之執行績效及健全農業合作社場永續之經營發展,本研究分別從法令、制度及執行等構面提出結論與建議,冀望能使我國政府對合作事業的獎勵與扶助美意,持續且公正地照顧到更多面向的農業需求,並且允當地展現我國農業合作社場執行政府補助的預算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