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充電充不進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行動電源充電充不進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崇建寫的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和艾美‧史賓瑟的 逆境的光明面:自信的100種練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iPhone 充電卡住停在80%、充電充不進去的5 個解決方法也說明:接上電源開始充電至100%; 在這過程中都不要使用iPhone. 當iPhone 充完電以後,就完成了電池充電校正的過程。 另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本事所出版 。

最後網站Oppo 充電充不進去則補充:充電 更快純銅線圈電阻小.導電快不發熱轉換率高.提高智能提速支援蘋果7.QI通用各式無線充電手機智能芯片. ... OPPO 10,000mAh行動電源OPPO SuperVOOC超級閃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動電源充電充不進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為了解決行動電源充電充不進去的問題,作者李崇建 這樣論述:

沒有人想沉淪,再乖張的孩子、再難搞的大人, 心裡仍渴望愛、渴望接納與有價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個人成長歷程+對話實例 ▍   ▍在薩提爾中,當一個人能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也就是擁有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時,就能活出幸福感。   但當以下情形發生,   媽媽好難搞……   少年坐在三樓陽台,只要雙腳再往前一點,就會結束生命……   在外地讀高中的青少年,四個月沒回家,且音訊全無……   面對晚歸又愛打線上遊戲的老公,太太憤怒不己……   與媽媽鬧翻,離家出走的少女夜裡打電話給崇建……   拒學的14歲男孩,把自己鎖在房裡,一被叫喚,孩子就回:「滾!」   該如何喚

回「渴望」?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該怎麼做?   ▍關於活出生命的幸福與意義,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書。     鑽研薩提爾模式超過二十年的李崇建,在本書更深、也更廣地討論冰山理論中的「渴望」層次。上冊中,主要以其個人生命故事深入探討童年時母親離家對自身的影響,幫助讀者探索內在、連結渴望;下冊則以其過往在工作坊、晤談中的對話作為實例,詳加解說如何應用冰山理論,助人連結渴望。   我們那麼容易惱怒,且受制於冰山上層的行為,卻忽略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求著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而那正是可以讓我們活出幸福與意義,並不斷成長的人生關鍵密碼。   ▍當你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如何自助?   已長大成人的你,可能心裡仍住著一個童年哭泣的孩子。你需要去探索童年時內在的冰山,去「體驗」當年的傷心、痛苦或憤怒,並將情緒釋放。也請別苛責自己,以往你隔絕情緒,僅是你的生存策略。但隔絕了傷心、痛苦或憤怒,你也將愛、喜悅與幸福阻絕在外,而此刻,你可以將自己縫補回來。   ▍當他人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你如何助人?   你可以以好奇關心對方,藉由對話,傾聽並理解,向對方表達欣賞與愛,也讓對方覺得被接納與有價值。但你的表達沒有目的,更不是為了期待對方聽話或改變。你關心與疼惜的是眼前對愛深深匱乏的人。當對方的內在開始流動,體驗了價值與愛,你們彼此連結,對方也會獲得更多生命力。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動人專文分享 本書特色   ◎李崇建接觸薩提爾超過20年,薩提爾改變了他,也改變了他和家人的關係,他因此持續推廣薩提爾,期待更多人受益,此書是他多年推廣薩提爾的集大成。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的專文分享,那是學習薩提爾的學員們來自心底深處的感受,多篇令人感動不已。   例子一:   在那樣的一個時刻,除了我媽的聲音,周遭如此的寧靜,我的內在也出奇寧靜。在這份寧靜中,我看見一個念頭:眼前的這個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了。   若是她不愛我,不會始終如此嘮叨。在說了數百次之後,她仍從未放棄。   即使我一次又一次,以行動告

訴她,我永遠不會是「她期待的那個樣子」,她仍從未放棄,想要我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有能力拒絕她,也有能力去愛「這樣的她」。我不需要跟從前一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表達我自己。如果我已經明白了,並且接觸了自己的力量,我便不用對她生氣。我也可以讓她知道,我心裡的所思所想。   例子二:   若是早個幾年,我肯定破口大吼:「哭什麼哭?不會就要多練習,有什麼好哭的?」   這幾年,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但是持續的學習,並未讓我變成一個不生氣的人,但是累積的覺察力,讓我在情緒升起時,還有念頭出現時,我能馬上辨認出來,不再被無意識掌控我。   看著孩子的眼淚,看著自己的情緒,一些

畫面在腦海浮現:一個無助的男孩,因為成績很糟糕,好多人對他指責,將生氣發洩在他身上,那些人是父親、母親,還有他的老師。   「你有沒有在認真啊?」「花錢讓你去補習,你考這是什麼成績?」「你會不會想啊?」「你沒希望了!」……   大量指責的話語,好多冷漠、鄙視的神情,對著無助的男孩。   那個無助的男孩,正是小時候的我。 名人推薦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__專文作序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腦闆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林辰唏(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溫美玉(溫

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澤爸 魏瑋志(親職教育講師)   __33位「薩提爾見證者」好評推薦 各方好評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引用了許多對話的例子,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改善人際關係,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此書之可貴,就在於崇建把幾十個工作坊、幾千個晤談案例的精華,再加上自己生命經驗的

例證,以冰山為主體,詳加解說「渴望與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丁敘辰(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從小確診過動症的我,與它對抗二十多年,一直到接觸崇建老師之後,才從薩提爾與冰山脈絡,接納自己與愛自己,看到過動症所帶給我的天賦。從老師的書中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孩子建立連結,同時從文字中也療癒了曾經也是孩子的自己,十分推薦崇建老師的書!   ◎方華玲(Shirley Fan)(溫哥華Major Space創辦人)   了解自己,從進入冰山開始。接觸冰山理論,源於想知道「我是誰?」。對於我來說,水面部分的冰山好理解,但水下面的冰山太複雜,我學得雲裡霧裡的,不得要領。直到我看了阿建老師的《薩提爾的

對話練習》,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示範,讓我撥開雲霧,茅塞頓開。阿建老師的新書《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相信會讓渴望幸福的人夢想成真。   ◎田園(新加坡三度成長對話帶領者、新加坡前教育部華文教師)   看崇建老師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我想起參與老師的工作坊時,自己的頓悟和豁然開朗,如一股清涼的風,穿透自己的身體,領悟了對話的方向。   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坊問崇建老師:「我怎麼知道我的對話是完整的?」崇建老師說:「當對話連接到對方的渴望,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冰山對話。」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讓對話推向完整,更仔細、更清晰地解釋與呈現。   ◎任珊(大山)(重慶和悅小屋家

庭教育與心理諮詢中心負責人)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吳麗華(Linda)[美國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副會長]   我來自紐約,有兩個孩子。老大有亞斯伯格症,內向而敏感,不善交流。之前學過不少子女教育的書,但是一直就是在他外面打轉,走不進他的心。   接觸崇建老師的課以後,慢慢看到孩子孤僻怪誕的行為下面,是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雖然無法很快走近,我開始模仿崇

建老師給孩子寫信,至今已近一年。信中表達我們對他的關懷與愛;他和我們一起做各種飯菜,我們多麼開心;他教我們玩遊戲,不嫌棄我們的笨拙,多麼有耐心;他去參加為窮人做飯的活動,早上六點就起來煎餃子,多麼有愛心。慢慢地,孩子愈來愈敞開。這也讓我深深看到連結渴望之後,生命慢慢綻放的力量。   ◎肖琳(南加大神經科學系博士、多倫多大學生物系行政助理、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理事)   認識崇建老師,是在TED上的演講,後來上崇建老師的線上課,理解幸福圓滿的狀態,即是連結渴望層次,感受宇宙萬物渾然一體,充滿源源不竭愛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的狀態。本書就是專門講渴望層次,相信可以幫助人,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各

種關係的連結。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李詩琪(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園長、藝樹村生活學習空間執行長)   二○一五年開始在柔佛巴魯承辦阿建老師的「冰山工作坊」,在辦理工作坊的同時,一邊反覆聽老師分享「薩提爾」。這幾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逐漸有了「自我覺察」的能力。情緒出現時,若有一分「覺察」,就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心安頓好,再繼續處理事情,讓我在教養和教育工作的路上,能和孩子

有更好的連結,也更懂得如何陪伴成長中的孩子。   這本書除了覺察,也深化了人的渴望連結,對於遠在柔佛巴魯的朋友們來說,這像是一個「充電飽」(行動電源),大家像是充飽了電力,帶著老師給予的溫暖、能量和愛,繼續向前行!   ◎李昆霖(腦闆)(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因為資訊透明流通,現在的時代,當父母不容易。一個不小心用了說教的方式,就會讓小孩躲在網路社群中跟同溫層取暖,以逃避父母。   我們都會用舊有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那是我們從小到大成長的模式,是我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借鏡。我很幸運接觸了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讓我發現,原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新的可能。   我媽從小教我

的是,在學校如果被欺負、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絕對不能打輸,打輸了就不准回家。於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不准認輸的思想,如果要打架就一定要打贏。這樣雖能培養起所謂社會讚賞的「堅毅」的美德,但同時也讓我心中底層充滿了憎恨易怒的習性,日後要花很多心力才能淨化這股暴戾之氣。   如今,我成了父親,希望能用更有愛的方式教育我的小孩,去克服在學校被霸凌的困境。從崇建老師身上我真的學到了許多,這本書有大量的對話範例讓我看了拍案叫好,我都有應用在跟兒女的對話,也因此跟孩子們的感情更好了。甚至,因為崇建老師的影響,讓我反思在親子關係中是否能做得更好,於是我在去年底停止工作四十天,也讓兒子停課四十天,我

們父子二人展開了四十天徒步環島之旅。那真是一趟永生難忘的父子之旅,我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讓他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是有價值的。他回到學校後,功課突飛猛進,專注力變好,變得對自己更有自信,真是不可思議的轉變。   就像崇建老師在書中說的,自我價值被肯定後,只要他想要,自然會取得成功。我很慶幸自己因為受到崇建老師的影響,提醒自己專注活在當下、跟孩子們連結,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被愛的童年,讓他們能在日後好好地成長為可以自我肯定的大人。   這世界不缺乏道理,也不缺乏知識,而是缺乏如何跟自己連結的方法。要先學會了解自己的冰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關懷人,讓人變得更好的書

,我從中獲益良多,希望你也可以。   ◎沈邵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由崇建習得薩提爾六年,影響最深為覺察,以及一致性的溝通。人與人的情緒往往各自闡述,無法交流底層的渴望,導致心靈受苦。若不能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便容易產生溝通障礙。若能透過薩提爾體會美好的情感交流,更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便能得到幸福。   ◎林敏祺(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主席暨全體同仁)   阿建老師於二○一五年第一次來馬來西亞的薩提爾協會帶課,一直到今天,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動,是他活出愛人愛己的渴望。老師以一致性的溝通啟動我們對自己的覺知,連結彼此愛的能量,為全馬各地在親子教養與自我成長道路上的人們,點燃

了一盞導航燈。   ◎林瓊蘭(馬來西亞耕讀軒創辦人)   崇建曾為耕讀軒開幕,進行耕讀軒第一場演講,那是特別的經驗。崇建來馬來西亞時摔斷腿,我未能及時接到來電,他忍著劇痛上飛機赴約,完成一星期的行程。回想當時整個過程,講台上他談笑風生,看不出大腿骨裂了。許多參與的學員,不但對崇建老師好奇,也對他推廣的薩提爾模式好奇:是什麼能為人帶來這麼大的生命力?我想,崇建已將薩提爾模式內化至生命深處。這書談的是內在渴望,相信會帶給很多人啟發,並且受用無窮。   ◎林裕丞(台灣敏捷協會創會理事長、《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   不把情緒帶入工作,是專業的表現。   這是我多年前的信念,彷彿專業就要像是理智

的機器人。數年前我遇到了敏捷管理,才開始接納情緒的存在,但遇到激烈的哭泣和暴怒時,我除了靜靜地陪伴,沒有其他的辦法。   有幸參與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學習到可以用好奇提問、切入感受、探索冰山等等的方法,讓情緒能量得以流動,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感覺更像一個完整的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閱讀《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就像是重溫工作坊中溫暖的體驗,我特別喜歡「經由表達,連結彼此的渴望」一章中的對話案例,阿建老師不但完整地列出對話內容,也說明當時的心路歷程,值得慢慢品味。推薦《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給所有充滿愛、感受愛、帶來愛給周遭的朋友。   ◎林學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前台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法律人給人愛講道理的印象,超理智的應對看似能解決事情,卻往往忽略他人、忽略自己,最後流於在情境中爭辯說理。因緣際會跟著崇建老師學習對話與溝通,看見人的行為在冰山深層的脈絡,透過調整應對姿態的對話模式,連結了自己的內在,也連結了他人的價值與渴望,讓我在工作上因為豐富的眼光而靠近了年輕徬徨的非行少年,與家人的關係也因為一致性的表達而變得更和諧無礙。   本書集結了助人成長與幸福的關鍵,以及許多學習者的轉變,邀請您與我一起看見。   ◎林志明(福智義工)   學習薩提爾的冰山對話,原是想找尋心理學與佛法相通的助人之處。參加阿建老師工作坊,卻驚豔於他自在的心,助人探索內在的渴望。阿建老師將實務經驗

與他的深刻體會寫成書,帶領讀者透過表達連結自我,實屬珍貴與難得,值得反覆閱讀,細細體會。   ◎林辰唏(仔仔)(演員、藝術家)   在學習行走冰山時,我體驗到「渴望」,就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泊,充滿愛與自由,溫暖接納。湖泊反射出的天空、星辰、月光,像是豐盈的感受,蘊涵著不同層次的力量及更多可能。在抵達渴望之前經歷的種種,我們是否願意看見其中的禮物?一起搭上這艘船,跟著阿建船長一起出發吧!每一個面貌中的我們,都是真實且美好的。無限地祝福阿建以及讀者自由、喜悅。   ◎林宜臻(Roxy)(「薩提爾生命滋養」發起人)   原來「正向好奇」不需要答案,答案根本不是重點。「正向好奇」會讓對話者停頓,得到

間隙專注自己與辨識自己,貼近而深刻地感受底蘊的生命之流。連結渴望的瞬間,注入了高能量的意識,幸福感就這樣豐盈而通透。   ◎阿禧(See)(IAM個案執行師)   中立臨在,全然傾聽與接納,只是如此,便能創造出療癒的空間。所謂療癒,是協助人們認識自己,看見內在無意識的結構,透過自我接納連結生命力,體現內在和諧與愛的本質。這是崇建與他極力推廣的冰山,因他,我清晰地看見生命可以全然自由。   ◎洪芬郁(Candy)(雨果幼兒園負責人)   「Candy老師,你一定是一個生活幸福的人,才有那麼大的愛心,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Leo的奶奶如是說。   「是這樣嗎?我幸福嗎?」從小,身為家中五個小孩

中的第三個女兒,總以為自己的出生,是為了下面的弟弟、是多餘的,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   雖然爸爸媽媽都說:「五根手指頭,咬哪一根,都疼!」但看著父母為撫養五個兄弟姊妹,從早忙到半夜,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就自我期許:「一定要努力用功,證明給別人看:女生也能光耀門楣的。」   二○一九年的十月,崇建老師在工作坊上,帶大家一起冥想「父親」。正值七月底剛失去父親,我不覺淚流滿面。坐在爸爸的腳踏車後座,吃著剛從蒜頭糖廠買來的紅豆冰棒;爸爸因為擔心我洗澡摔倒,而出現在門禁森嚴的大一新生宿舍門口的笑容;潔癖的爸爸發現我偷偷讓狗狗睡在被窩裡禦寒時的微笑……一幕幕的畫面滑過淚濕的眼簾,那一刻,我驚覺:「天啊

!我是被愛的,我是父母的寶貝,我不是多餘的!」頓時覺得沉重的肩膀,輕了。   崇建老師說,渴望層次以下,每個人都一樣,想要被愛、被接納,感受到價值與自由;面臨挫折時,可以調動「愛」的資源。原來,外表堅強的我可以獨立面對種種的挑戰,支撐自己的,即是從小父母給予的愛與接納。無關家境的「富」與「貧」,我是幸福的!   所以,大人必須幫孩子從小建立「愛」的資源。是天性也是本然,孩子是被動的、沒有選擇權的,一切操之在大人的手中。而這些大人,除了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還有「老師」。特別是孩子們學涯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幼兒園老師。身為幼兒園的負責人,除了當初的「父母心」、「愛小孩」之外,更要協助老師們連結自己

的渴望、安定內在,才能有穩定的熱情去愛小孩,建立孩子渴望層次的資源。   ◎秦戈(浙江金華「李崇建對話與自我覺察」社團帶領者)   崇建老師對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影響巨大。影響我的對話與成為一個人。   薩提爾女士說:「善良和真誠一致,先於一切治療方法。」   薩提爾的對話,有深刻的魅力,崇建老師的對話亦如此。親見崇建老師對話的夥伴,都會驚豔於他的對話,如庖丁解牛般的深刻、順遂,而感到意猶未盡。這應是對話者如本書所呈現:連結了自己的渴望,進而連結了他人的渴望。   ◎徐承庚(NLP訓練師暨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鮮少人知道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原形是從薩提爾模式發展出來的,在阿建老師的

工作坊及書籍裡,承庚在教學及親子教養上,都獲得莫大的幫助。阿建老師的這本書,讓冰山深處撥雲見日,更讓世人容易明瞭。   ◎曹敬唯(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西安家和愛心理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二○一二年偶遇《給長耳兔的36封信》,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崇建。崇建在西安舉辦多場大型講座與對話課程,尤其在全球薩提爾大會的精采演講,為眾人留下了深刻、睿智、實用的印象。如今出版《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一書,照亮溝通與教養的管道,我想把這本書送給我認識的每一個人。   ◎陳郁菁(Kate Chen)(美國舞象基金會課程組組長、薩提爾模式個人成長與親職教育助人工作者)   閱讀本書和青

少年的對話,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觸動。我曾在成長的路上迷失方向,曾經多麼渴望有一個人,能夠了解我、接納我。閱讀這本書,我再一次陪伴當年的我。透過探索內在的冰山,我慢慢和自己靠近,愈能接納也欣賞多樣貌的自己。   推薦所有愛孩子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讓我們療癒自己的同時,也為孩子給出理解、接納與愛,如同在黑夜迷途點亮一盞暖燈。   ◎陳盈君(諮商心理師、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與自我連結、與渴望連結,是心理助人工作中最關切的,更是對話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一個途徑,而與自己連結的方式,不是向外尋找,而是內在探尋。走入自己的冰山底層,在渴望層次進行工作,感受到自

我價值、被接納,與愛連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生命力的、擁有選擇的自由。阿建老師的文字溫暖又深刻地感動我,每一個問話,都再次帶領我的心流動著,回到與自己連結之境!   ◎陳嘉珍(賽斯基金會教育長)   愛自己、連結渴望,是多麼深刻的內心狀態。經歷重重考驗後的人生,我最渴望連結的是:單純的愛。卸載多餘成分,當下即是的直觀體驗。拜讀阿建老師這本冰山實踐的新書,心中共鳴不已的就是他面對案例時所震盪出來的,單純的愛的能量,讓我們得以進入內在,療癒彼此。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有人說,心理晤談像是帶著一個問題去找助人者,卻帶著更多問題回來。我很同意。對話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透過

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提問,引領對方覺察與連結自我,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每回讀阿建老師的作品,都能引發我深刻的反思,字裡行間似有一種包容一切的力量,令人多打開自己一些,多接納自己一點。閱讀這本新作亦然,除了對冰山各層次有更多的理解,同時,更看見連結渴望時所帶來的生命力量。   ◎楊惠如(台東寶桑國中教師)   認識崇建已經十個年頭,猶記那是個陽光耀眼的午後,崇建與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學生談話,讓我有個機會,重新看待這群學生。平時老是闖禍、不受教的孩子,與崇建展開一場精采的對話,我才發現:孩子們調皮的背後,充滿了觀察力與創造力。   兩年後,其中一個孩子還是中輟了。當孩子回到班上卻無法跟上進度,我請他去

書櫃找本書看,孩子挑了《給長耳兔的36封信》,我問孩子怎麼會挑選這本書呢?孩子才告訴我,崇建要了他們的地址,一人送了他們一本書。這讓我體驗到:在孩子們的心中落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總會有發芽的一天。   時至今日,因為學習,讓我面對生命痛苦的孩子時,有機會用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他們,深深感受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孩子犯錯時,也可以更穩定地接納。崇建的新書,將冰山的層次梳理得更加清晰,案例可以在練習時,提供模擬參考,從自助到助人,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更熟練地在冰山層次中悠遊。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崇建全身心投入學習薩提爾,擁有了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他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引領個體尋找

生命,故事生動精采亦迷人。怎麼讓薩提爾流動的問答、姿態、口吻、話語等,在日常中也能具體可行?崇建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縮短了學習的距離,讓真實自我的淬鍊更在眼前。   ◎劉惠慈(新社國小志工媽媽)   在崇建老師這本書中,創造幸福與助人成長的實例操作,每一個步驟,脈絡清晰且清楚明瞭,透過探索做出改變,進而表達連結的渴望,讓愛流動。此刻的我心中充滿感激,一再翻閱,與愛同行,攜手陪伴孩子向前邁進。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用「愛」來「報復」創傷   我一直知道崇建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他有那麼「創傷」等級的故事。崇建用一篇篇跌宕的生命故事,帶我們走一

趟薩提爾冰山之旅;再用一則則驚心動魄的網路成癮、親子情結、師生衝突等案例,帶我們進入冰山成長歷程圖。他帶領我們從害怕、恐慌的「感受層次」,走到思考的「觀點層次」,最後走到冰山底層的「渴望層次」與「自我層次」。   崇建很會說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渴望的連結。而連結的核心,是愛。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崇建所有薩提爾書中,故事性最高,也最好看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們真的能慢慢學會用「愛」,來「報復」所有的創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開啟我探索冰山之旅的那三天,永生難忘。   還記得是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邀請我上台,問了我一句:「你覺得老婆愛你嗎?」我想了想,肯定

地說:「她是愛我的。」崇建老師又問:「她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認為她是愛你的呢?」我說:「在我生日的時候,老婆與我的孩子們一同準備了禮物。」在講述的過程中,崇建老師問著細節,也核對我的感受,不自覺地,我的眼眶泛紅了。   崇建老師覺察到了我的淚水,一陣停頓之後,帶著溫柔的聲線問道:「瑋志,你的眼淚是什麼?」我哽咽地說:「似乎有點忘了,我真的好愛好愛我的老婆。」   原來,崇建老師在帶領著我,體驗愛的過程。   回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婆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的幾天,老婆覺得我不一樣了,更懂得表達愛,夫妻的連結更加緊密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一天過著一天,而忽略掉「關愛、價

值、理解、接納」才是我們內在的能量來源。   在如同當頭棒喝的點醒後,我也開始了自我對話,探索自己與家人的冰山,試著連結到彼此的渴望。這段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內心非常平靜,就像是此書中所寫的「幸福感」。   謝謝崇建老師,帶領我認識了冰山。   ◎羅鈞鴻(小虎)(知名講師、聲音教練)   人的內在力量,存在於「連結」裡,不僅是人與人的連結,也在於與自己的連結。我在阿建老師的文字中學到:開口表達,是為了與他人連結,而停頓,則是與自己連結。希望閱讀本書的你,也能透過表達,更好地「成為自己」。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崇建老師彷彿是時空旅者的嚮導,帶領每個人體驗屬於自己的冰山之旅;

除了開路,也溫柔提醒旅者別掉入假性接納的陷阱,唯有誠實回溯才能體驗澄澈美好。這套書展現崇建老師穿梭冰山上下的各種路徑,我們能跟著崇建老師在不同情境、不同議題中學會連結渴望,冰山就是我們安定自己的修練場。

行動電源充電充不進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天啊我們終於去到蘭嶼了 甚是感動
其實去嘉義那趟 本來是要去蘭嶼
殊不知原來蘭嶼是那麼難抵達的

要在至少一個月前訂船票(兩個月尤佳)
出發兩週前的00:00要搶車票
我們居然沒搶到 直接10秒內被秒殺
幸好在出發前兩天 台鐵還會再清票釋出
被我們幸運得到想要的火車時間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去蘭嶼
但到了蘭嶼還是覺得超棒

住宿:
民宿叫做:那天That day
三月底才開幕的新背包客棧民宿
不是大家想像那種便宜能睡就好的
事由一對可愛的年輕情侶一手打造
住進去可以感受到滿滿他們的用心
如果不介意跟不認識的人一起住
喜歡交朋友的我非常推!

第一天行程:
1.角落咖啡:
真的是很角落很難找
即便是莎拉都走錯了兩次路
但是蛋糕好吃 飲料好喝
可以來坐坐

2.希蕊娜莉:
必須說要是沒人帶 我真的不敢走進去
因為他就是像一個親戚家
完全不知道原來是一間餐廳
吃的東西是簡餐 但配菜非常有誠意
影片中有列出我們的前三名給大家參考

3.旅人酒吧
蘭嶼的夜晚完全是一個可以喝掛的地方
但請注意 因為交通工具是摩托車
駕駛人拜託請勿酒駕
這間旅人環境是半戶外 氣氛很讚
酒雖然不便宜但是好喝 配酒菜也好吃

4.民宿老闆阿良的炸飛魚
炸飛魚我超愛
但原來一夜干不是一種魚
我真的是長知識了

最後一樣被桌遊達人肚子痛逼著睡前玩桌遊
可是機密代號很好玩欸 可以推!

這集小小置入Moshi IonGo 5K 帶線行動電源
有幾個能推薦的理由:
1.外型有質感 像個名車鑰匙
2.名片大小體積不佔空間
3.隱藏式帶線設計 完全不用另外帶線
4.充行動電源的同時也能替手機充電
絕對是外出很重要的隨身備品啊啊
Moshi IonGo 5K 帶線行動電源:https://reurl.cc/xZpaeb
或全台直營門市:https://reurl.cc/p7Lpd

下一集絕對是更滿的行程
敬請期待

逆境的光明面:自信的100種練習

為了解決行動電源充電充不進去的問題,作者艾美‧史賓瑟 這樣論述:

  想要快樂,不需要重新打造整個人生   只要有一顆看得到光明面的腦袋   100個提案,培養自信,理想的人生就在轉角      「怎麼辦?」   當你的汽車電瓶沒電,你的孩子撞斷了一顆牙,   你的班機被取消,你跟另一半沒辦法繼續走下去,   而日子還是得過……   你可以這樣想,讓人生走向光明面。      如果你心態樂觀,你可能壽命較長,   如果你是樂觀的運動員,優勝次數較多;   如果你是樂觀的政治人物,勝選次數較多,   如果你是樂觀的業務員,銷售量較大。   因為樂觀主義者願意冒險,解決問題,調整作法力求完成使命。      以上種種都來自於一個想法,那就是──   真正帶來改變

的未必是「發生什麼事」,   而是你怎麼看待這些「已經發生的事」。   你的觀點改變你的經驗,決定你快樂的程度。   錯誤可以修正,失敗可以改進,但是,不作為卻是悔恨的種子!      本書提供一百種在逆境中改變觀點的方法,   讓你的大腦熟悉正確操作過程。   愈早養成挖掘事物光明面的習慣,它就愈快成為第二天性。   那麼,你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啟動光明模式,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看自己不順眼的時候……   在陽台種香草,喝杯茶,想像自己住在普羅旺斯的鄉村小屋……   過理想版的生活,每次十分鐘。      ‧心情烏雲天的時候……   排隊令人煩躁,不妨來個「排排樂」,看看周圍同在行列

中的人,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他們要到哪裡?   下回記得帶本雜誌,甚至帶毛線來打。      ‧感覺前途茫茫的時候……   福禍相倚,有時候,失敗甚至是天賜良機。   把挫折當啟示,別的不說,它至少是解放的象徵,意味著你根本不該做這件事      ‧我愛的人不愛我的時候……   何不把對伴侶的期待轉到自己身上,讓我們變成擁有那些特質的人?   與其期待從感情或友情中得到什麼,不如竭盡所能,打賞自己。   你就是你自己的超值「買就送」。      ‧家人與朋友讓你抓狂的時候……   爭吵、挫折、失敗,或面臨嚴峻挑戰的人際關係,都能教會我們一些事情。   就像上課一樣,把這些學習成果當成累積學

分,可以在人生學校領到證書。      ‧電腦當機、網路秀逗、手機死掉、忘了帶電源線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必須與熟悉的生活圈脫鉤,才能為人生的電池充電。      ‧旅途不順,東西被偷,整個人就要爆炸的時候……   關於竊取這檔子事,不妨這樣想:別人可以偷走你的身外之物,卻無法奪走你的真性情、你的心感覺。    本書特色   ‧100種人生可能遭遇的逆境,提供立即卻雋永的解答。   ‧依自我認知、心情、職場、感情、家人、朋友、科技生活、旅行等分類,可以視需求按圖索驥。    作者簡介 艾美‧史賓瑟(Amy Spencer)   艾美‧史賓瑟是一位主要在洛杉磯工作的記者,兩性關係

專家,以及一輩子的樂觀主義者。著有《遇見另一半的橘子:找到完美伴侶的約會樂觀指南》,並為Glamour,哈潑時尚,Real Simple 雜誌,CNN網站等多家媒體撰稿。艾美也以專家身分出現在NBC, CBS, VH1,以及福斯新聞等電視節目。她喜歡看烹飪秀,騎腳踏車,打板網球,以及旅遊,而且她還熱愛爆米花,家中起居間甚至放了一台爆米花販售機。艾美與她的丈夫住在加州威尼斯海灘。詳情請參考她的個人網站:www.amyspencer.com 譯者簡介 蔡宜容   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碩士,譯作包括魯西迪的《哈倫與故事之海》、《盧卡與生命之火》,菲利普.普曼的《沙莉拉赫特三部曲》、《發條鐘》,

潔若汀.麥考琳的《謊話連篇》,艾倫.加納的《貓頭鷹恩仇錄》等;創作包括《痴人》、《中美五街今天20號》等。   喜歡討論「文本‧故事‧作者」三位一體卻又互相叛逆的魔幻關係;歡迎搜尋臉書專頁:Dodoread 「Dodoread 都讀」。   前言 讓光明面朝上,是什麼意思?   Chapter 1 當你無法覺察美好的自我 01找出你的特點,華麗展現 02問問心中的老靈魂 03用另一種角度看待事情 04看著你想前往的方向 05甩開「質」,以「量」自豪 06每天花十分鐘扮演「理想版自我」 07永遠像明星一樣現身 08有話就大聲說 09試試看,一整天都使用建設性字句 10「可以

」的清單遠比「不可以」長多了 11善用自己的優勢,聰明出擊 12出門散步去,給自己喘息的空間 13從最簡單的事下手 14計畫即藍圖,參考就好 15色彩具有立即改變心情的力量 16透過藝術,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17邁出一小步,強過站在原地不動 18停止自責,多給自己一些愛與溫暖 19別把「諸事不順」看得太嚴重   Chapter 2 當你覺得有點煩 20享受排隊等待的時光 21嚐過酸檸檬,才懂得甜滋味 22享受重做一次的過程,挖到更多寶 23為自己找出值得慶幸的理由 24岔路比直行路更有看頭 25問問自己,哪裡不覺得痛? 26透過行為和環境來安撫「心風暴」 27風水輪流轉,在某處總有人受益 28

從錯誤中學習屬於自己的經驗 29把不順利當成因雨延賽,自己找樂子 30今日所學,是獻給未來自己的禮物 31令人抓狂的事件,都會變成好玩的回憶   Chapter 3 當事業發展不如預期 32休息一下,兩下也無妨 33找到能擊出高飛球的甜蜜點 34降低起步標準,獲得更滿意的結果 35不要把完美程度當成愛自己的指標 36搞懂「為什麼要做」,逼出實踐的力量 37無論如何,先做個決定 38吊車尾不代表你會再度吞敗仗 39福禍相倚,挫折即是啟示 40把處境單純化,一次進行一個步驟 41打破成規,自己作主 42推開恐懼,叫它靠邊閃 43追求夢想沒有年齡限制 44在擁有的事物中找到富足 45維持正向思考,想

著你要的結果 46從其他地方贏回人生的掌控權 47讓大自然幫你重新調整視野   Chapter 4 當你的感情需要加油打氣 48珍惜成功之前的每個轉折點 49在惹人煩的習慣裡,存在著愛 50把對伴侶的期待轉移到自己身上 51盡力做好自己,就能邁向成功 52在失去的痛苦中,讚美存在過的愛 53無視他人的拒絕,永遠相信自己 54何必為「假如」自尋煩惱、浪費精力 55在困境中,找出值得興奮的地方 56以觀光客的新奇眼光看事情 57如果不能接受真正的你,就拉倒免談 58別對剛認識的人妄下定論 59明知情勢可能不妙,仍要懷抱希望   Chapter 5 當你的社交生活出了差錯 60就算穿著不得體,也要有

自信 61尋找周圍的笑臉,借用他們的快樂 62製作感恩名單,大聲道謝 63把出糗當成走紅毯 64試想一下,你的角色楷模會怎麼做? 65先伸出友善的手 66仔細傾聽,每段對話裡都藏著寶物 67認真回應日常問候,人際交流更深刻 68忘記別人的名字時,再問一次比掩飾更好 69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有處境相似的人 70設定自己的人生配樂,唱出快樂之歌 71想辦法把「最糟」的情況變成「最好」的 72今天就行動,何必等到「有一天」?   Chapter 6 當家人與朋友讓你快抓狂 73別把「求助」當禁忌 74無條件送出禮物,讓人感覺美好 75別讓「過程」白白溜走 76丟掉「應該」包袱,追隨心的方向 77把鏡頭

拉遠,看看畫面裡的其他美好事物 78透過寫信宣洩情緒,有益健康 79每個困境裡,都有人生學校要教你的事 80先釋出善意,勝過擺出防衛姿態 81原諒自己,才能療癒心中的悔恨 82失去希望時,就從愛你的人身上導入能量   Chapter 7 當科技不靈光 83友善對待電話客服人員 84臉書上的精采人生多為虛假不實 85偶爾離線,享受與網路脫鉤的快樂 86預想未來狀況,再下決定 87網路速度再慢,也比郵差送件快N倍 88五感全開,拍攝心靈照片   Chapter 8 旅程無全順,難免顛兩下 89善用同理心體諒他人 90即使失去外物,你的心依舊圓滿 91把災難般的糗事轉化為派對笑話 92修復錯誤,讓它

變成一道美麗的疤痕 93對陌生人發飆前,想像他是你尊敬的人 94先順勢而為,再想辦法造出有利的情勢 95轉個角度,就能看見美景 96感謝陌生人提供錯誤身教 97將能打開度假模式的事物,帶入日常生活中 98享受每個當下的快樂 99拋下「早該如此」,只想如何補救 100從不怎麼好的事情裡找出好消息   後記 看見光明面 感謝 關於作者 前言      你可以創造一顆「更光明」的腦袋   假設你跟朋友們坐在露天咖啡座享用午餐。帳單送來,你直覺伸手拿錢包,卻發現……啥也沒有。你檢查另一邊口袋,還是……啥也沒有。你的錢包不‧見‧了。接下來,就是足以改變你生命體驗的發展,因為你有能力決定那是什麼。關

鍵就在你的腦子裡。   你對遺失錢包的第一個反應來自腦幹的下意識層次,這裡是大腦最古老的區塊,有時也稱為「爬蟲類型腦」。這可是當家作主的區塊:舉凡你的呼吸,心跳,以及預防萬一的體內警示系統。在你還沒來得及對這件事產生情緒性反應之前,腦內這區塊引發你對遺失錢包感到驚慌失措,像一陣酷寒貫穿全身──讓你同時發熱又發抖。   你腦袋裡第二古老的區塊接棒演出,這裡是所謂的「哺乳類型腦」,它掌管你的邊緣系統,或者稱為情緒腦。這裡就是讓你不自覺情緒瞬間波動的區塊:也許是恐懼,也許是慌了手腳,也許是驚嚇,也許是不確定感;這個層次的大腦運作,你還無法說出感覺,你只是接收到潮湧而來的情緒。   最後,遺失錢

包這個念頭觸擊大腦最外層,這裡是腦部最晚開發的區塊,約莫七千萬年前吧(感覺就像昨天一樣)。這區塊就是皮質,負責我們的思考、評估、分析與計畫。遺失錢包的意識在此落實,於是你可以說出自己的感覺。喔,天哪,這會兒你開始想東想西了。「怎麼回事?錢包呢?我嚇壞了。」然後,當你終於接受錢包不見的事實,你會想:「怎麼辦?」   當「怎麼辦?」的情況發生,這本書就派上用場了。當「怎麼辦?」的情況發生,就是練習讓光明面朝上的好時機。當「怎麼辦?」的情況發生,正好讓你思考事發經過,分析自己的感受,評估所有可能的解決方式。最酷的部分來了:藉由經常回應「怎麼辦?」來刺激你的光明面朝上系統,可以訓練大腦做出正向反應,

漸漸地,從旁提示的次數也將遞減。沒錯,大腦可以訓練。   根據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這意味著只要假以時日,我們可以像捏黏土一樣,型塑並改變大腦運作。藉由「後設認知」的挑戰──就是思考自己思考的過程──你可以重新設定大腦的神經迴路,讓自己擁有比較正向的關鍵心態。遺失「錢包」時不致產生「完了!這下全毀了!」的反應。如果你轉個念頭,「至少我先跟朋友享用一頓美好的午餐」,心裡會比較好過。愈是經常使用腦袋裡的正向神經路徑,你的正向反應機制就會更自然。   也就是說,只要你想更快樂一點,你就能做到,就在當下。想要讓人生符合自己的期待,什麼都不需要改變。你需要的,只是改變自己看待生

命的態度。你可以延續當下生活的方式,過著「好日子」。你不需要賺更多錢,或者更高檔的廚房,你不需要開更拉風的車,或者職務晉升三級跳;你也不需要花三週到夏威夷度假,來讓自己覺得快樂。學著以更正向的心態面對日常生活,你會發現,快樂早就在身邊。只要能夠享受人生的體驗,你就會快樂。   〈練習 06〉每天花十分鐘扮演「理想版自我」 我的朋友,班,有一回對我說:「喝馬丁尼時,連喝一杯半最爽,跟吃烤起司三明治一樣。一份不夠,兩份太勉強。牢牢記著『一‧五』這個完美數字,肯定不會出錯。」「理想版」的我完全同意。但是,當我面前擺著一杯馬丁尼或一份烤起司三明治──兩個同時出現似乎逼人太甚──這個建議就很難聽進去

了。因為人人都有「真實版」自我,以及一個夢幻的「理想版」自我。通常呢,兩者之間落差很大。 也許你的「理想版」自我,在一日將盡的時刻,身心放鬆,一邊聽著歌劇《托斯卡》(Tosca),手裡的小說名列二十世紀最偉大作品金榜;但真正的你則是裹著毛毯窩在沙發上,盯著數位電視無聊破表的節目,連看三小時。 也許你的「理想版」自我,每週辦派對,依照名廚艾娜‧卡登(Ina Garten)的食譜做美味料理,佐高檔美酒;但真正的你到了星期五已經累癱了,只能以罐頭通心麵醬料湊和,搭配兩美元的廉價紅酒。 沒錯,「理想版」自我的日子感覺起來豐富精采。但是,檯面上可是真實的人生啊,應付渦流般席捲而來的緊急電子郵件及工作期限

,還得安排共乘與稅務諮商,還有落落長播不停的電視節目,讓人無法抽身(嗯,比如烹飪競賽秀)。我們不只是忘了應該給自己機會成為「理想版」自我,也根本沒那個閒工夫! 但事實上,我們有。算是有吧。因為這根本不像你想的那麼花時間。每天只要十分鐘,讓自己沉浸在「理想版自我」的人生夢想,你將益發覺得每一刻都樂活在其中。 也許你忙於全職工作,夢想著在法國買一棟小屋,以致沒有時間接受鐵人比賽訓練,或打造有機花園,也沒有時間整修舊家具。但是,你可以花十分鐘在廚房窗台種幾盆鼠尾草。你可以翻開一本好書讀個八頁。你可以到溜到街角轉兩圈,再回辦公室。這十分鐘的理想生活,會讓你覺得好有尊嚴,生產力噴發,你會想要更多的「十分

鐘」。 我們可以慎選食物,確定百分百健康養生,我們可以讓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口上,我們可以只讀正派好書,確保開卷有益……懷抱這些信念太不切實際了。如果力有未逮,大可不必苛責自己。因為無法完全符合理想標準而感到挫敗,未免有失公平,況且,一旦完美自我登峰造極,還要夢想幹嘛?換個方式,訂一個不可能落空的目標:每天十分鐘,做一件「理想版」自我會做的小事。這就像啟動快樂生活的開關,為邁向「完美版」自我暖場,並知道自己可以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