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穿越道100公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第一單元穿越道路停看聽 - 交通安全教育教材也說明:6.在未設第一款行人穿越設施,亦非禁止穿越之路段穿越道路時,應注意左右無來車,始可小心迅速穿越。 問.為什麼行人在穿越道路(指附近100公尺範圍內未設有行人穿越道,或 ...

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研究所 黃承傳所指導 陳宗淋的 臺北市行人肇事及違規特性分析 (1999),提出行人穿越道100公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人、交通事故、交通違規。

最後網站汽、機車不禮讓行人優先通行的相關處罰及注意 ... - 花蓮縣警察局則補充:1、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汽車不暫停禮讓行人先行通過者:道路交通 ... 在劃設行人穿越道或人行天橋、地下道100公尺內擅自穿越者;在禁止穿越、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行人穿越道100公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北市行人肇事及違規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行人穿越道100公尺的問題,作者陳宗淋 這樣論述:

摘要 臺北市近年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雖有大幅減少,惟行人肇事死亡之比例郤出現逐步上升之趨勢,本研究為了解其中之原因,首先從行人現況分析中探討行人目前遭遇之困難及問題,復根據臺北市八十六至八十八年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致死亡或重傷之案件資料進行分析,同時並進行問卷調查及路口違規型態現場調查以了解行人違規特性,而從上述分析調查中,獲得下列結論: 一、六十五歲以上之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死亡之比例遠高於其它年齡層。 二、與行人發生列管交通事故之車種以大型車最多。 三、行人發生列管交通事故之時段以上午八至十時為最多。

四、從肇事斑點圖發現,行人肇事地點並無集中之現象,發生之區域則以市區較為明顯,路段以和平東路發生之次數最多。 五、行人違規之地點以路寬在二十公尺以下道路最為嚴重,而行人肇事之地點亦呈現同樣之趨勢。 六、行人穿越設施不完整之路口,行人違規之比例較高,其次為設有行人保護時相之路口,而設有早開或遲閉之號誌路口,行人違規穿越之比例亦高。 七、警察單位執行行人違規取締之地點及時段與行人發生肇事案件之地點與時段,其關聯性並不高。 本研究建議應以交通工程手段(如加高中央分隔島之高度)減少行人違規穿越之機會,同時應加強行人穿越

設施之可見度及便利性;交通執法部分除明定車輛不禮讓行人優先通行之執法規定外,對於行人違規之取締則應以行人肇事次數較高之時地為重點,交通宣導部分則除強調車輛禮讓行人之觀念外,行人遵守法令規定及提高行人之可見度亦極為重要。本文之研究結論與建議可提供交通、警政機關防制行人交通事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