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世璋,王俐容,吳介祥,廖凰玎,劉新圓,曾信傑,RuthRentschler,廖新田,林玟伶,林詠能,田潔菁寫的 博物館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博物館與公共政策 和林頌恩,袁緒文,陳彥亘,蘇慶元,鄭邦彥,辛治寧,羅欣怡,趙欣怡,陳詩翰,廖福源,吳家琪的 當我們同在一起:博物館友善平權實踐心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立故宮博物院也說明:111001臺北市士林區力行街11號 藝文園區. (02)2881-2021、(02)6610-3600 ... 即時掌握最新展覽及活動資訊 訂閱故宮電子報. 國立故宮博物院著作權所有建議瀏覽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藝術家 和藝術家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智慧商務系 黃河銓所指導 蔡貝君的 應用資料探勘探討民眾文化活動參與及消費特性 -以108年文化參與及消費調查為例 (2021),提出藝文展演活動統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參與、文化消費、資料探勘、關聯式分析、決策樹。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韓豐年所指導 林禹雯的 線上展覽平台潛在使用者之行為意圖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線上展覽平台、文化創意產業、潛在使用者、行為意圖、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彰化縣104 年藝文展演活動概況則補充:◎ 本縣104 年藝文展演活動個數總計2,900 個,較103 年減少151 個(或. 4.95%),近5 年比較,以100 年4,454 個最多,104 年2,900 個最少;. 活動出席總人次9,272 千人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藝文展演活動統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博物館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博物館與公共政策

為了解決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問題,作者廖世璋,王俐容,吳介祥,廖凰玎,劉新圓,曾信傑,RuthRentschler,廖新田,林玟伶,林詠能,田潔菁 這樣論述:

  本書為博物館系列叢書之一,以宏觀的論點討論博物館與公共政策。編纂的架構以政策循環模式為主,包含:議程設定、政策的形成、政策施行及政策評估。從政策的哲學、政策的形成開始探究;再來討論政策的制定與其產物;接續討論博物館的營運層面;最後討論政策的施行成果,是博物館界較少關注的。為使本書能豐富的呈現政策文本,邀請了長期關注博物館界的國內外學者撰寫,作者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與專長,富含理論論述;又深究來自不同國家實際施行之政策方案,具國際觀。盼透過此書的編纂帶給博物館界及對博物館有興趣的讀者新的視野與想像。   商品特色      我國博物館界泰斗——黃光男教授,集藝術家、教育家

及博物館工作者於一身,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開創臺灣的博物館特展風潮並作育英才無數。為祝賀黃光男教授八十歲大壽,表達對教授深厚貢獻之敬意,由主編們邀請博物館領域的專家、學者,撰寫學術研究及個案實踐的精彩文章,並彙整成六個主題成冊出版,延續教授致力推廣藝術人文教育的理想與精神。

應用資料探勘探討民眾文化活動參與及消費特性 -以108年文化參與及消費調查為例

為了解決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問題,作者蔡貝君 這樣論述:

文化軟實力可提升國際競爭力,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展現國家特色、提高產業經濟價值,培養民眾日常生活參與文化活動來提高文化生活品質與人文素養,讓蓬勃的文化活動強化國家軟實力,並與觀光結合帶動經濟發展。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臺灣民眾對於文化活動參與的相關性及文化消費的因素特性,並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探討民眾文化活動參與及消費特性。資料來源為文化部108年文化參與及消費調查問卷,有效問卷資料共有10,121 筆。使用資料探勘技術以文化消費能力為主軸,進行文化活動參與的關聯規則分析,以決策樹、隨機森林、類神經網路探究文化消費高低的特徵因素,並以個人資料作集群分析,以探討不同組群特徵與差異,更精準探勘出各群在文化活動

參與及消費的關聯性。研究結果發現,文化參與依序為大眾傳播類、線上參與、文化藝術機構設施最多,文化參與及文化消費皆以北部地區最多,教育程度以專科大學以上最多,職業以自由業、專業服務業最多,青年參與項目較多元,女性比男性活躍,線上文化參與成為文化消費的高頻關聯,文化消費以中收入(兩萬~未滿五萬)的人最多,而文化消費能力最重要因子為月收入,文化高消費的特性偏向中、高所得(兩萬~未滿五萬、五萬以上)、高教育(專科大學以上),線上文化活動不受年齡限制。本研究利用資料探勘技術在巨大的資料中挖掘出有價值、出乎意料的資訊,研究結果期供政府相關機關制定文化活動政策、方案參考,進而提升文化欣賞人口,整合藝文資源,

塑造藝文風氣,提升國家文化競爭力。

當我們同在一起:博物館友善平權實踐心法

為了解決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問題,作者林頌恩,袁緒文,陳彥亘,蘇慶元,鄭邦彥,辛治寧,羅欣怡,趙欣怡,陳詩翰,廖福源,吳家琪 這樣論述:

  「何謂友善平權?」當我們提及博物館如何推動友善平權時,經常聯想到提供給身心障礙朋友們的各項服務。然而,本書從更寬廣的角度,以「多元文化與博物館」及「無障礙博物館」兩大主題,共十篇的主題論文,關懷各種處於弱勢與不利處境的朋友們所遭遇的歧視與不平等,包含:原住民社群、 新住民、矯正機關青少年,並關注多元性別議題及高齡課題;另外,除了邀請博物館分享如何藉由諮 詢身心障礙代表來貼近他們的需求,本書特別邀請聽障導覽員及社工人員,分享他們參與導覽與策展 的經歷,希望帶給讀者反思博物館友善平權實踐的不同角度與新視野。   商品特色     我國博物館界泰斗——黃光男教授,集藝術家、

教育家及博物館工作者於一身,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開創臺灣的博物館特展風潮並作育英才無數。為祝賀黃光男教授八十歲大壽,表達對教授深厚貢獻之敬意,由主編們邀請博物館領域的專家、學者,撰寫學術研究及個案實踐的精彩文章,並彙整成六個主題成冊出版,延續教授致力推廣藝術人文教育的理想與精神。

線上展覽平台潛在使用者之行為意圖研究

為了解決藝文展演活動統計的問題,作者林禹雯 這樣論述: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及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下,線上展覽成為近年參與文化藝術的新模式,諸如博物館和美術館等藝文機構積極建置線上展覽平台維持觀眾忠誠度,但其中問題在於,對獨立創作者、藝術家或是學生而言,舉辦線上展覽是否能滿足宣傳作品與曝光機會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將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中的工作者及學生,設定為線上展覽平台之潛在使用者,探討潛在使用者對於線上展覽平台的行為意圖之影響因素,並引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為理論基礎,以績效預期、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促成條件四個潛在變數,加上性別、教育階段及專業領域為調節變數,建立線上展覽平台科技接受模型,探究每個變數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本研究採量化

研究中的問卷調查法,共蒐集492個有效樣本,並運用SPSS 25與AMOS 23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努力期望與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有正向的影響,且性別與專業領域在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之間具有調節作用,表示線上展覽平台的易用性與社會環境的趨勢,為主要影響行為意圖的因素,此外,不同性別和不同專業領域的潛在使用者認為,平台的易用性愈高,其使用意圖也愈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線上展覽平台應將使用者介面及系統功能操作的優化作為重點考量,且重視不同專業領域使用者的展覽需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規畫整體平台系統,並善用廣告行銷增加線上展覽平台的曝光率,以吸引更多平台用戶。期望本研究的結果能提供產學界未來建置

線上展覽平台時,做為參考依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