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米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舒米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滾動力寫的 100則人物深度採訪,用故事滾動時代影響力:滾動力201-300人物紀實 和徐立真許博凱簡逸君的 當王國逐漸天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uming 舒米恩也說明:Suming %E8%88%92%E7%B1%B3%E6%81%A9.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滾動力 和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魏慧美所指導 張薰文的 流行音樂融入國小四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0),提出舒米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行音樂、國小音樂課程、音樂教學、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研究所 柏逸嘉所指導 謝雅茹 (Limuy Asien)的 移動中的原住民視界:從陳潔瑤電影重新想像跨太平洋關係 (2020),提出因為有 陳潔瑤、移動、臺灣、新喀里多尼亞、原住民電影、原住民研究、跨太平洋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舒米恩的解答。

最後網站聲音地圖/No.009:舒米恩 - 報導者則補充:舒米恩 總以他的熱情與不放棄感染著身旁的人,在都蘭,不論是賣早餐的阿姨或開車的大叔,一講到舒米恩都滔滔不絕,張揚著嗓門:「他很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舒米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00則人物深度採訪,用故事滾動時代影響力:滾動力201-300人物紀實

為了解決舒米恩的問題,作者滾動力 這樣論述:

  100種人生相貌,100種經驗傳承:滾動力201-300人物紀實     「百大人物訪談集結」   本書收錄2019-2021年滾動力深度採訪的100位人物故事,橫跨生活、藝術、表演、產業等各領域,除了文字閱讀,也可以透過掃描QR Code,線上觀賞影音訪談,讓讀者如與之對談般,近距離聽閱內容。 作者簡介   滾動力     滾動力於2013年成立台北/香港分據點,並於2015年取得台灣NCC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目前計畫整合大中華區文創育樂資源,建立文創育樂內容之電視/Web/App平台。 滾動力以「人文紀實|故事分享|經驗傳承」為主旨,透過影片,推廣文化,口耳相傳,傳承經驗,建立華語

文化影音平台。     滾動力以社會企業為目標藍圖, 紀錄各行各業達人們的心路歷程、成功失敗經驗談,分享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人物索引(依訪談影片上線時間排序) 1.百富大使-沈宇軒 2.VAST主理人-楊博宇 3.作家-李屏瑤 4.演員-邱彥翔 5.皮革職人-張書晏 6.歌手/電競協會理事長-施文彬 7.作家-冒牌生(楊立皓) 8.Medical Fablab NDMC 創辦人-陳加恩 9.劇服設計師-李育昇 10.廣告人-許益謙 11.九九神功創辦人-涂金湶 12.京盛宇創辦人-林昱丞 13.八又二分之一主理人-陳佳臨 14.作家-林立青 15.審計368新創聚落執行長-吳宗穎 16.文化

推動者-舒米恩 17.熱血教師-徐凡甘 18.TFE共同創辦人-巫家蕙 19.鄉村電影院推手-李珊 20.旅美畫家-呂游銘 21.口語表達引導師-潘月琪 22.極至體能舞蹈團創辦人-石吉智 23.製香師-陳冠彣 24.光彩繡莊兩代主理人-林玉泉|林婕瑀 25.龍古燈舖主理人-謝志雲 26.台灣打擊樂教父-朱宗慶 27.空姐作家-邦妮Bonnie 28.永川大轎主理人-王永川 29.好剪才創辦人-陳亭安 30.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朱冠蓁 31.藝術建築師-劉國滄 32.歌仔戲傳承人-陳亞蘭 33.創業家-艾兒莎(Elsa)曾湘雲 34.詩人導演-盧建彰 35.熱血教師-黃益中 36.錄音師-楊敏

奇 37.甜點師-Myra 38.踢踏舞者-黃宇清 39.金工設計師-連紫伊  40.創業家-我是馬克(李含仁)  41.電子紡織設計師-施惟捷 42.藝術鑑定師-李佳樺 43.真菌博士-顧曉哲 44.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廖義銘 45.炭火燒鳥工房主理人-Frank 46.登山家-詹喬愉 47.大環藝術表演家-楊世豪 48.心理諮商師-周慕姿 49.記者-張經義 50.花式跳繩推廣者-曾國烜 51鋼琴家-陳瑞斌 52刺青師-盧死貓 53.武術家-任培豪 54.MyTaiwanTour創辦人-吳昭輝 55.急診護理師|溯溪專家-張皓鈞 56.醫師-徐嘉鴻 57.海外企業家-蔡惠玉 58.國際政治

研究家-蔡東杰 59.校園達人-孫瑋成 60.易經國學專家-李昱墨 61.作家-蔡良瑞 62.日本作家-森下翠 | 繪卷作家-正子公也 63.紙藝設計師-張毓軒 64.白水豆花主理人-成益 65.作家-李念祖 66.創業家-Vincent 67.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 68.線上藝文誌執行長-Rasiel|商業開發-Christine 69.編舞家-林依潔 70.作家-黃同弘 71.口簧琴表演家-林虹穎 72.宜徳和志-周徳勝|周揚志 73.前駐非洲史瓦帝尼王國大使-趙麟 74.清酒文化推廣者-林科成 75.古典藝術商-Marcantonio Savelli 76.我走指南路-牛淳安|牛淳權 7

7.資深配音員-德仔 78.主廚-宋建良 79.主廚-劉啟任 80.新生代樂團-南西肯恩 81.cama café董事長-何炳霖 82.文學名家-白先勇 83.品牌輔導顧問-張庭庭 84.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 85.景觀建築設計-吳書原 86.服裝設計師-汪俐伶 87.理想混蛋主唱-雞丁(邱建豪) 88.創作歌手-楊永聰 89.電競推手-黃建基 90.旅遊YouTuber-小飛 91.建築師-陳聖中 92.歷史文化空間保存-劉可強 93.潛水教練-陳健旭 94.導演-黃嘉俊 95.國際雪茄侍菸師-蔡馥駿 96.國合會副秘書長-李栢浡 97.企業家-小佐野彈 98.設計師-姜龍豪 99.導演-葉

天倫 100.頂樓畫室主理人-劉芳妤 推薦序   「開始了,才有然後。」 亞太設計年鑑最佳設計 cama café 設計師 姜龍豪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方便,人們給予一件事物的評價也越來越輕巧,對自己勇敢似乎也變成是種困難,對於直面未來、勇敢實踐的人,都該給予溫暖與鼓勵,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未來,想做就別止步於「想」,去做吧!在追求理想的未來之前,先成為理想的自己,邁開步伐去追,管它路上風風雨雨,那是天空和地板的事,與我們無關,Keep rolling!   找到屬於自己的滾動力! 網路圖文作家 馬克     若是人生有捷徑,那就是閱讀別人的故事、吸收別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往前邁進的能

量,這正是本書能夠帶給大家的幫助。    也祝福大家能在這些訪談與紀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滾動力!   讓「Taiwan Can Help!」的精神滾動下去 海外投資開發(股)公司董事長/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李栢浡     在我從事援外工作超過30年的時光中,走遍了世上貧窮、困苦的角落,在這些地方,我也親眼見證到臺灣對外援助計畫,為他們所帶來的希望及改變,因此,當滾動力向我提出訪談邀請的時候,我便一口答應,除了感佩滾動力長期透過影像,用心為臺灣這塊土地留下紀錄外,也希望透過我的經歷,讓大家知道,「Taiwan Can Help!」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臺灣駐外技術團等援外團隊

長年犧牲奉獻下,累積下來的成果,為文推薦,除了邀請大家一起來看臺灣的故事,也期待滾動力團隊,可以持續記錄,讓「Taiwan Can Help!」的精神滾動下去。   作者序   滾動力創辦人 林蔚林     「台灣」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最有感情的名詞,長年在海外打拼的我,無論看過多少風景,心中最美的仍是這塊土地。2009年,在互聯網行銷市場起飛之際,我創立了一間娛樂行銷公司,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正向積極的人生故事被看見,反覆左思右想,發現「rolling」這個單字很符合我的理念,且順口、有力、簡潔,於是「滾動力 rollor」就這樣誕生了。     2014年|台北「滾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滾動力 rollor」有線電視頻道成立     秉持著推動台灣人文星河的初心,我決心要製作一系列文化紀實節目,播出更多優質的訪談影音,而擅長以影像記錄為主的滾動力團隊,為了讓觀眾有更多管道看見台灣人文的精神與驕傲,因此在2017年,滾動力結合線下資源,出版了第一本《滾動一百》,收錄100位來自四面八方的台灣在地職人所分享的個人故事,擷取精華,以短篇文字紀錄其中。走遍全台各地,我們的團隊拜訪超過500位專業人士,從邀約、訪談、拍攝、後製到播出,再撰稿文字成冊,一條龍完成這項人文紀實的任務,而隨著全球潮流變化,受訪者的領域也從設計師、廚師、運動家等等,擴增到電競、加密貨幣、NF

T、元宇宙…這不單單只是一項拍攝工作,更是時代進步及產業轉變的見證,而滾動力能成為紀載者,感到與有榮焉。     至今,《滾動一百》已邁入第三部,在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各方先進的正能量,聽著他們的故事,讓滾動力團隊更加堅定這份傳承的信念,《滾動一百》系列皆是以短篇精華呈現,相信文字帶來的力量遠超越我們眼前所見,希望接觸到這本書的朋友,都能與我們一樣,從中獲得啟發,找到人生的方向。    2021年台灣疫情爆發,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滾動力團隊從危機中獲得更多靈感,我們重新整理這500多則故事,已開始進行腳本撰寫,期盼未來可以用「電影」和「影集」的模式與大家見面,讓「台灣人的故事」,繼續滾動。 酒神

的使徒威士忌品牌大使 沈宇軒 2008年是個特殊的歷史節點,雷曼兄弟的破產被認為是當時環球金融危機失控的標誌。此時的台灣也同時經驗著歷史上第二次和平的政黨輪替,此時沈宇軒服務的政治黨部也面臨解散,他被動放起了無薪假,每天在河濱騎車,思考人生下一步的走向。 日子裡,他無意間看到品牌大使的職缺,為著一股好奇與生存步步逼近的壓力,他一腳跨進了品牌大使這個陌生的領域。 當時的沈宇軒只約略知道自己進入的威士忌品牌,為蘇格蘭當地古老並富盛名的公司之一,但對於品牌大使的身份卻是到酒廠實習後,親眼目睹當地酒莊的釀造工法,才逐漸累積出想像的雛形。 他從當地慣於安靜獨飲的習性,回到喜愛將酒品作為宴飲良伴的台灣,在

不同民俗的國境裡與千位品酒同好和Bartender交流。他謹記最初品牌大師被賦予的任務,杯觥交錯中,不忘每一口酒都出自麥田裡的大麥,香氣來自桶匠對橡木桶的悉心照看,再由銅匠精心維護的蒸餾器蒸騰,才能誕生杯中杜康。 他不厭其煩的述說厚工的製程裡,手作的「慢」才能堆疊出酒品歷久不衰的細緻韻味。與其說他是娛樂宴飲的講者,此時的沈宇軒,早已將品牌信仰浸漬到長遠的人生中,成為蘇格蘭威士忌最忠實的理念傳道者。 利空出盡後的華麗反彈!看前外交大使,如何以幽默讓世界記住台灣駐非洲史瓦帝尼王國前大使 趙麟 講到台灣的外交狀況,第一個浮出你腦海中的印象是什麼? 對前駐史瓦帝尼(史瓦濟蘭)的外交官趙麟來說,在這多難

的外交背景之中,他形容此時進行有力的外交舉措,反而像在乾涸的空桶中,注入點滴泉源,每一顆水滴的反彈,都能創造清亮的聲響。 趙麟初踏外交領域時,正逢臺美斷交的敏感節點,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他肩負派駐加拿大「開館」與加國重新建立關係的任務,派任期間趙麟不但完成開館重任,更在多國政要面前幽默的以「 Reach oriental connection 」成功推銷(ROC),提醒世界連結臺灣的重要性。 派駐臺灣重要的邦交國史瓦帝尼時,趙大使積極引進臺灣優質的醫療團和農業團隊,親身伴國王下鄉推行「草根外交」,以言出必行的高效風格,改善多處鄉里小鎮的水利、醫療和農業條件,獲在地民眾贈與Mashesha(快速

先生)美名,更打動持異議的在地報社,一改原質疑態度由衷的表達欽佩。

舒米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勛,你回來了】高偉勛台東演唱會
售票連結 🎫 https://pse.is/39uc6e
-

「勛,你在幹嘛?」

十年來最熟悉的一句話
高偉勛將跨過山和海的聲音
承載著對母親的思念與感謝譜成詞曲
《Mama Don’t Cry》是獻給家人無私簡單 卻又真摯的愛

獻給你生命舞台中 永遠在身後默默支持
當你閃耀時不忘鼓掌 當你難過時不忘擁抱
最溫柔堅定的那一位
-

【米大創意Mita Idea】
歡迎訂閱米大創意YouTube官方頻道👉 https://pse.is/3ejja3
#高偉勛 Shan Hay《 #MamaDontCry 》MV
-
◎本錄音製作獲 2021《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TTICC藝術家駐村計畫》補助◎
-

高偉勛 Shan Hay《Mama Don’t Cry》
📺 高畫質 MV https://youtu.be/gaX83iZzZxk
🎵 數位串流 https://pse.is/3bb7w5

關注高偉勛 Shan Hay
臉書|https://pse.is/3fbu5v
Instagram|https://pse.is/3f4h2a
個人 Cover YouTube|@高偉勛
-

《Mama Don’t Cry》
詞 Lyrics/高偉勛 Shan Hay
曲 Composer/高偉勛 Shan Hay

一通電話 翻過山和海
未接號碼 其實也不見怪
高樓大廈 藏不住的依賴
Mama don’t cry 兒子很乖
放心和爸爸待在一塊

日子很快還能有多少載 思念起來巴不得快回來
時間在跑卻還像個小孩
如果你聽見了一點喝采 那是我為你準備的安排
Mama don’t cry Mama don’t cry

MAMA DON’T CRY
EVERYDAY I MISS YOU SO SO BAD
MAMA DON’T CRY
EVERYDAY I MISS YOU SO SO BAD

一通電話 翻過山和海
未接號碼 其實也不見怪
高樓大廈 藏不住的依賴
Mama don’t cry 兒子很乖
放心和爸爸待在一塊

日子很快還能有多少載 思念起來巴不得快回來
時間在跑卻還像個小孩
如果你聽見了一點喝采 那是我為你準備的安排
Mama don’t cry Mama don’t cry

MAMA DON’T CRY
EVERYDAY I MISS YOU SO SO BAD
MAMA DON’T CRY
EVERYDAY I MISS YOU SO SO BAD

我想你會明白對你的愛 有時候我真的說不出來
請你靜靜等待我給的愛 讓它永遠永遠一直存在

MAMA DON’T CRY
EVERYDAY I MISS YOU SO SO BAD
MAMA DON’T CRY
EVERYDAY I MISS YOU SO SO BAD
-

製作人 Producer/舒米恩 Suming
執行製作人 Executive Producer/謝勝龍 Cudjui
編曲人 Arranger/高偉勛 Shan Hay、陳政陽 Savulu

吉他 Guitar/陳政陽 Savulu

錄音 Recording Engineer/謝勝龍 Cudjui、高偉勛 Shan Hay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Taitung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TTICC)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謝勝龍 Cudjui
混音室 Mixing Studio/健康合作社 CO-OP Music Works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謝勝龍 Cudjui

封面設計 Cover Design/王皓正 Bob Wang

影像製作 Production/品味文創工作室
導演 Director/蕭子敬Tjaikung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努儂・布海 Nunung

製片 Producer/努儂・布海 Nunung
執行製片 P.D./蕭子敬Tjaikung、凡阿楚 Vangacu、亞崴尤奈 Yawi Yungay
攝影師 D.O.P./蕭子敬Tjaikung 、亞崴尤奈 Yawi Yungay
空拍攝影 Drone Footage/亞崴尤奈 Yawi Yungay
平面攝影 Photographer/陳彥樺 Yen(1982 Photography Studio)
劇照師 Still Photographor/亞崴尤奈 Yawi Yungay
燈光 Gaffer/凡阿楚 Vangacu

造型 Stylist/陳韋元William 、林知微Alice 、何政毅Charlie
髮型 Hair Stylist/張義培 Ray
化妝 Make Up/謝奇宸 Keira
服裝 Costume/plain-me、Intzuition 以覺學

剪接 Editor/蕭子敬Tjaikung
調光 Colorist/蕭子敬Tjaikung

場地協力 Venue Provided/
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Taitung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TTICC)
日新現做早餐店
1982 Photography Studio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偉勛媽媽 王麗仙
偉勛爸爸 高齊良
以及偉勛的家人們
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
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Taitung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TTICC)
日新現做早餐店
1982 Photography Studio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台東車站
金崙車站
-
🔔 請分享按讚開小鈴鐺喔

流行音樂融入國小四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舒米恩的問題,作者張薰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流行音樂融入國小四年級音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歷程,其中面臨的教學突破與因應策略,並分析教學後學生學習成效。主要描述研究者在國小四年級音樂教學實務中,運用流行音樂「歷史-音樂-文化」三者之脈絡關係,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如何將流行音樂融入音樂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及實施歷程中師生間互動的省思與成長。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以國民小學四年級二十五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自編教學活動設計,並融入流行音樂歌曲為教學素材,分別以金曲獎年度歌曲獎作品歌曲《稻香》和歌曲《魚仔》,進行十週音樂教學,共計十節課,每節三十分鐘,實施兩循環流行音樂教學活動設計,所使用研究工具,包括流行音樂教學活動設計、學生

課堂學習單、學生學習訪談、教師教學省思日誌等相關文件,蒐集與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一、流行音樂適切地加入國民小學藝術(音樂)領域學習內容有助於音樂知識、技能、態度的學習。二、流行音樂教學設計活化於國小四年級音樂課程之內容。三、流行音樂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有助於音樂學習成長。四、多元的流行音樂教學,增進音樂專長教師交流與對話,促進教學豐富性。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相關建議,提供音樂教師實施流行音樂教學,以及未來研究與教育單位之參考。

當王國逐漸天亮

為了解決舒米恩的問題,作者徐立真許博凱簡逸君 這樣論述:

  本書源起於2019年【同誌—《同志生命故事》多元性別的認知篇】計畫,   與同年製作並獲金鐘獎入圍肯定的【今夜不設限】廣播節目。     18篇生命故事 X 5部影像紀錄     這是一本收錄18篇生命故事的文集,   並將其中5則,拍攝製作成影音故事。     男同志、女同志、跨性別、變裝皇后……,   主角們成長於不同時代,來自不同地方與生長環境;   與社會上每個人一樣,成長過程中經歷過不同的疑問、困境、無助與方向。     透過書中的3大主題:「我的才氣與舞台」、「共組屬於我們的家」、「親情帶給我的一堂課」,娓娓訴說每個主角的故事。希望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看到自己或想起身邊親友的樣

貌,進而從中獲得力量,以及成為給予力量的人。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日子中學習,找到自己的樣子,安放自己的方式。     每一種人生,都值得被擁抱。   身而為人總有煩惱,若煩惱始終都在,   我們想透過故事跟你說:你並不孤單。   各方溫暖推薦     不平凡的故事,可以成就生命溫暖的厚度;不平凡的生命,可以成就故事心胸的寬度。——祁家威,台灣同志平權運動者     尊重性別人權,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徐建國,台北市建國中學校長     感謝每個故事中的主角,真誠的分享生命中深刻的經驗,點亮了社會的每個角落。——舒米恩・魯碧,阿美族歌手/演員     工作及生活太忙的人,一天只能看一

篇,這本書值得花十八天來看完;若是生活及工作更忙的人,一年才能看完一篇,那這本書仍然值得花上十八年的歲月去看完。——黃勝堅,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 編者簡介   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     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成立於2018年,致力於關心同志、性少數權益,推動同志群體的體育運動,並提升同志在台灣,以及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     我們在2019年的「今夜不設限」廣播節目,獲金鐘獎入圍肯定,也隨之開啟《當王國逐漸天亮》生命故事的出版計劃。期盼能開拓更多對話途徑,透過廣播節目、生命故事書寫等不同方式,促進社會各群體與同志之間的對話與理解,並凝聚台灣同志社群意識。 I推薦序 推薦

序 各方推薦 CHAPTER #01 我的才氣與舞台 舞出一場苦澀到回甘 海中明月 映著我海豚般的身影 串連時代的拉子社群推手 我用身體繪製劇場的世界地圖 一不小心就 越來越愛自己 我想點盞燈 長跑人生馬拉松 跨越國界的新南/男向大使 CHAPTER #02 共組屬於我們的家 鏡面迷宮的心之所向 到東台灣上一堂Lohok老師的性別教育課 我們一起在愛裡尋家 「跨」人生旅程我們一起走 用鏡頭側看的光譜人生 我們的成家相伴 勝過童話故事 CHAPTER #03 親情帶給我的一堂課 我沒有櫃子 只有家人打造的城堡 跨國界的親情 滋養我才華羽翼 從土地開始灌溉的性別革命 轉開枯木逢春的親情之鑰

我只是變回原本的自己 推薦序     我們需要兩倍的勇氣   帶著感動的心情閱讀每篇文字時,身為文學教授也不能不感受到巨大的衝擊。在台灣同志書寫中,這部文集代表了一次重要的歷史跨越。如今捧讀《當王國逐漸天亮》的文集,內心覺得特別篤定。這是一部祝福的書,也是為台灣文學跨出重要一步的墊腳石。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這裡有十八個人,述說著跟你我多麼相似卻又迥然不同的生命故事,很多令人唏噓的惋惜,卻仍看得見盼望;彷彿是暗淡的,卻又透著些許流光。完全值得我們在自己習以為常的經驗中,拓出一處開闊,細細品嚐他們陌生卻充滿既視感的敘事。   陳思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每一則獨立的故事,都令人感動,為他們在黑暗中摸索而心疼,因他們自在走到陽光下而欣喜,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各種面向,思索性別問題回到「人的本位」,各有不同,各有尊嚴,這不只是包容,而更是彼此尊重。   陳素芳(金鼎獎得主、九歌文化出版總主編)

移動中的原住民視界:從陳潔瑤電影重新想像跨太平洋關係

為了解決舒米恩的問題,作者謝雅茹 (Limuy Asien)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泰雅族原住民導演陳潔瑤 (Laha Mebow) 所拍攝之三部電影長片中對於原住民經驗的闡述,並且主張此三部電影──包括《不一樣的月光》(2011)、《只要我長大》(2016),與《漂流遇見你》(2017)──呈現了脆危移動中的原住民世/視界。本論文聚焦於臺灣原住民歷經日本殖民統治、國民黨獨裁和後解嚴時代以及新喀里多尼亞原住民歷經法國殖民統治之際生存與復甦的經驗,並且點出陳潔瑤電影作品中所展現的原住民解殖行動有可能助於我們重新想像原住民與定居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間的族群關係。論文第一章首先討論民族國家治理原民性的侷限以及原住民在被殖民的歷程中浮現的現代政治身份。本章節試圖以超越帝國

與國家的框架去檢視亞太地區原住民自決的體現,並且引介跨太平洋研究中的重要發展,強調該領域對於(重新)形塑原住民研究架構的日益關注。第二章分析《不一樣的月光》如何藉由多重的記憶、景框與敘事手法來呈現電影和論述對臺灣原住民的試圖捕捉,同時揭示再現原住民主體的困難。第三章探討《只要我長大》中定居式殖民主義對於原住民角色持續性的影響,並且關注原住民對於健康和身心障礙的多元認識以及原住民在當代社會政治結構中的(非)移動方式。第四章將焦點轉向《漂流遇見你》中連結臺灣與新喀里多尼亞原住民音樂家的創作計畫,並將此音樂交流視為探尋原住民跨太平洋文化政治動員的起點。第五章總結本論文,反思原住民電影的重要性以及作為

一位原住民在臺灣的外國語文學系進行此研究的意義。透過討論「移動中的原住民世/視界」,本論文試圖拓展原住民跨太平洋的願景──一個具有世界性的、有未來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