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東振寫的 理財規劃不求人 和徐佳馨的 【全新暢銷增訂版】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最受信賴的獵屋高手,教你「不後悔的買屋36招」,挑間「增值中古屋」,比「定存」多賺20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買房自住族房貸利息列舉扣除留意3件事 - Newtalk新聞也說明:而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扣除額,正是列舉扣除額的項目之一,與其他列舉扣除額項目,如捐贈、人身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等金額合計,若高於標準扣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核果文化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葛克昌所指導 黃若清的 論量能平等負擔原則在不動產交易所得課稅之實踐 ——以房地合一新制為探討重心 (2018),提出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量能平等負擔原則、房地合一、不動產交易所得、實價登錄義務、資本利得稅、分離課稅、比例稅。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晏揚清所指導 李名哲的 不動產節稅規劃 (2015),提出因為有 不動產、節稅、租稅規劃的重點而找出了 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解答。

最後網站不可同時申報列舉扣除購屋利息及租金僅能擇一則補充:... 餘額,剩下額度才能申報列舉扣除,且每戶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額上限為30萬元。而房屋租金支出列舉扣除額,每戶每年申報上限則為12萬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理財規劃不求人

為了解決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問題,作者林東振 這樣論述:

  富貴不必險中求,理財也無需心驚膽顫。只要透過理財規劃的SOP,利用時間複利報酬就可以享受投資應有的甜蜜果實。人身中的種種意外、疾病與老年問題,也可以因理財規劃而規避財務風險。累積的財富移轉,有了理財規劃的幫忙,不但可以節稅,且可讓第二代和諧互助傳承。   本書適合想對理財規劃有進一步了解需求的一般民眾,以及銀行、保險、證券及房仲等第一線面對客戶的理財顧問,用來自我參考或引用做為與客戶溝通的題材。當然大專理財相關科系的學生,想對理財規劃的內涵輪廓有清晰認識需求時,本書也是很好的選擇之一。

論量能平等負擔原則在不動產交易所得課稅之實踐 ——以房地合一新制為探討重心

為了解決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問題,作者黃若清 這樣論述:

我國自2009年起不動產價格逐年飆漲引發政府重視,在不動產稅制方面,因過去不動產交易所得稅未能實質課稅,過度依賴虛擬推估價值推估其所得,又推計方式低於不動產實價數成,而導致「不動產交易所得」稅負,長期較他種所得類型偏低之不公平問題。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屬於重大變革,此次修法重點包含(一)稅目改動(二)改為合併申報繳納(三)稅基改為核實認定(二)分離課稅。房地合一新制應屬於以財政收入為主要目的之稅法,基於稅捐之無對待給付性應首重分配正義,是本文以量能平等負擔原則針對新法加以檢視,發現新法下多處法律疑義。 在新法下,房地合一新制與土地增值稅並存,有

重複課稅之嫌,肯認土地增值稅廢止合憲下,本文主張透過稅收分成制度解決地方財政所受之侵蝕;稅基之推計方法應應力求客觀、合理,惟新制在部分情況下規定「取得成本」採取政府推估價值按物價指數調整核定,又「取得、改良、移轉費用」一律「按成交價額百分之五」認定,違背推計與納稅義務人之實際所得相當之意旨。又稅基調查之手段,本文認為可參考德國法,將實價登錄資訊作為推估不動產實價之手段之一,並說明實價登錄義務作為稅法上協力義務如何建置。 至於稅率部分,本文肯認新制「分離課稅」、「比例稅」,基於不動產交易所得屬於「資本利得」,有不具屬人性、容易產生「集遽效應」與「閉鎖效應」之特殊性格,均應從制度上加以因應(

例如稅基減半認定或給予特別控除額,再納入綜合累進課稅),分離課稅亦屬妥當之因應。惟比例稅稅率數額,應為更細緻之規範,如個人短期持有之不動產交易所得課予45%近半數課徵之過高稅率,宜予緩和;又一般稅率應考量與「勤勞所得」與「其他資本利得」稅率之相對性安排,不宜過低於勤勞所得稅率,同時高於他種資本利得,適度誘導投資資金流向他種資本利得市場,追求稅法間體系正義。 此次稅改具有高度美意,卻仍有其不完美,惟制度不貴在完美,貴在確實實行,希冀透過本文可提供房地合一新制修法、解釋適用方向,稽徵機關與行政法院能夠從實踐量能原則與人民基本權保障之角度適用新法。

【全新暢銷增訂版】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最受信賴的獵屋高手,教你「不後悔的買屋36招」,挑間「增值中古屋」,比「定存」多賺20倍!

為了解決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問題,作者徐佳馨 這樣論述:

★全新收錄「房地合一」、「重購退稅」、「奢侈稅」,搞懂現省至少100萬★ 狂銷3萬冊, 房仲人手一本的買房指南, 《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全新增訂版。 買對房子,少拼20年, 好房子,會默默幫你賺100~500萬。 各大媒體一致公認的房產專家「徐佳馨」專業分享   最熱門的房市議題大蒐錄:   ★「房地合一」內容是什麼?如何申報最好?   ★現在買房,會被課「奢侈稅」嗎?如何避免?    ★現在買房,如何符合「重購退稅」的條件?   ★「公設比」的大、小公如何分?   ★公寓的樓梯間、地下室算哪一種?   買中古屋放10年定存多賺20倍,「好宅」會自己變「豪宅」?   買對

一間房子,比找一個伴侶更重要,單身更要買房子!   你知道如何談高貸款成數、談低利率嗎?   最受大家信賴的房產業者徐佳馨,從一個完全不懂房市交易的門外漢,到廣受各大新聞媒體爭相採訪專業房市解答,她經常受邀雜誌專訪、東森電視台「夢想街57號」等各節目,分析各種房市走向及現況,從負債十幾萬學貸,到買房子,踏入房產叢林,她是如何辦到的?   誰不想買房子啊?月薪三萬多,如何圓夢?沒有富爸富媽,只能靠自己的小家庭、上班族、首購族,常在房地產市場上舉步維艱、步步驚心!房子,代表了幸福的憧憬與追求,買屋應該是完成夢想,而非一輩子的負擔!面對人生最重要的一筆開銷,別傻傻交出昂貴學費,搞清楚「費用」和「

需求」,才能買得安心、穩賺不賠!   房產專家徐佳馨提出了現在年輕人要建立的兩個觀念:(1)買屋、換屋是主流經驗。(2)沒有自備款,休想買房子!書中列出6大在買賣房屋前最重要、最常見、也最容易忽略掉細節的問題,小老百姓該如何仔細評估自己的需求、精打細算每一筆花費、審慎選擇每一個物件?本書教你第一次買房也能挑到「會增值」的優良房屋,把自己的「好宅」變「豪宅」!   徐佳馨以自身經驗為例,當年研究所畢業時,身上揹著十幾萬的就學貸款,且當時利率比現在高,只有第一年償還可免除利息的優惠。為了擔心白白把利息繳給銀行,她拚命存錢,靠著吐司和「永遠的榨菜肉絲麵」,以最儉省的方式熬過社會新鮮人的第一年,很

快就把貸款還完,辛苦是有代價的,她形容說:「贖回自由之身,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徐佳馨表示,節省的態度一旦養成,其實並沒想像的那麼苦,包括一群好朋友在內,我們都認為把儲蓄變成習慣之後,很快就能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接下來你就可以靈活投入有興趣的理財計劃,好比房地產、股市或債券。她喜歡房地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房子不僅僅是投資標的或金錢,它還代表人們對於幸福的憧憬和追求。老一輩總覺得要組成家庭、養兒育女,所以得買房子才能安身立命。   ▲ 2個買屋常識與潮流,你有沒有跟上?   ◎【常識1】年輕人要認清:現在沒有自備款,休想買房!   10年前,為了鼓勵大家買房,銀行貸出的房貸成數高達

9成5,甚至新屋可全額貸款,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有這種時代背景,買屋前,最起碼得要準備總價3成的自備款,還得擔心銀行的放款成數是否如預期。   →薪水不高是存不到錢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還是現代人的花費過高,愈早認清「沒有自備款無法買房」的事實,就愈能下定決心存到第一筆買房基金。   ◎【常識2】一屋到底已經過時,買屋、換屋才是主流經驗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一屋住到老,買房是根據自己當時的需求,隨著時間過去,列入考量的條件也變多:小孩上學所以搬到學區、不想花太多時間通勤所以搬到鬧區……等等,自然有換屋的需要。   →下定決心存到第一筆頭期款,多看物件,審慎選擇第一間好屋,日後就能隨自己需求、

毫無後顧之憂的換房!   ▲ 你現在的薪水,到底能買多少錢的房子?   ◎算一算,可以拿薪水的幾成來繳房貸?   房市專家建議,房貸佔薪水的三分之一最剛好,而房屋總價,最好小於自備款和貸款的總額,這是為了避免日後銀行放款成數與預期不符。以下用簡單算式告訴大家,該如何計算現在的薪水能買多少錢的房子:   ‧3.6萬(月薪)÷3=1.3萬 ← 每月付出的貸款額   ‧1.3萬÷5千×100萬(利率2%,貸款100萬,償還期限20年)=260萬   →可貸260萬,有還款能力   ‧180萬(自備款)+260萬(可負擔的貸款)=440萬   →建議選擇350~400萬的房子,手邊留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貸得多未必還得起,千萬別以為銀行貸款愈多愈划算!   ◎把繳房租變成繳房貸,可行嗎?   以住在台北市的狀況,小套房月租約在1.5萬,小家庭的兩房一廳約2.5萬,若在市中心更可能高達3~4萬。如果你在思考:每個月固定在住的開銷上花同樣的錢,是不是乾脆買間房子好了?以下教你簡單計算「現在的房租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   ‧1.5萬(房租)÷5千×100萬(利率2%,貸款100萬,償還期限20年)=300萬   →如果你有一筆自備款,並向銀行貸款300萬,每個月繳1.5萬的房貸,20年後就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套房。   ‧2.5萬(房租)÷5千×100萬=500萬   →如果你有一筆自備款

,並向銀行貸款500萬,每個月繳2.5萬的房貸,20年後就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第一次買房,就要懂得挑出「增值好房」   不是每個人在買第一間房子時都有足夠的自備款,總價、坪數、屋齡、地點,也會影響選購房子的條件。首購族買的第一間房,不一定要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慢慢挑、仔細選一間優質小房,照顧好自己的房子,同時關注房市行情,待房價上漲,隨著自己人生中不同階段的需求,小賺之餘加上積蓄,讓一開始的好宅帶自己前進夢想豪宅!   ▲ 擔心購屋後悔?選房之前,先問自己5個問題   (1)未來十年,你想過怎樣的生活?   (2)透天、套房、公寓或大樓,你喜歡哪種類型的房屋?   (3)住宅區、

鬧區?你最希望住在什麼樣的地區?   (4)你選擇和誰住得近一點?   (5)你的自備款來自何方?   →據統計,全台購屋者挑選住宅的主要考慮因素,有將近25%都是「價格」,其次是「生活機能」佔20%,「家人需求」則佔了近18%,近14%的購屋者則考慮房屋未來的「增值性」;如何用好價錢買到好的生活環境,甚至買下未來的增值空間,除了多看物件、多比較,同時增加自己的經驗值外,選擇市中心的增值空間較高,如果同樣的價錢,想買郊區、多點空間,則需要注意交通替代性和話題性:未來是否有公共建設計畫等等。   ▲ 買賣房屋時,最常遇到的6大問題!看仔細才不吃虧   (1)買房子,該準備多少錢?   準備比

房屋總價3成再多一點的自備款,選擇適合自己經濟狀況的房貸類型;除了買新家具和裝潢費用之外,契稅、規費、仲介代書費、銀行申貸費用等等,找到好的代書,可以幫你把這些隱藏費用算得清清楚楚,絕不讓你手忙腳亂。   (2)看房子,該注意哪些問題?   除了考量不同房型、新屋舊屋的優缺點之外,也要留意常被忽略的迷思的盲點:跟著捷運買,不一定就是好房保證;買屋送車位,不一定就是賺到。除此之外,選擇不同時間點看屋,可以發覺不同的狀況,避免之後有可能發生的糾紛。   (3)怎麼找到好房仲?   品牌、經驗、口碑,這是三個評判房仲的基準,大型的全國連鎖體系是多數人的首選,不過在地長久耕耘也很重要;最怕招架不住

房仲的話術,其實只要從細節去思考房屋的真實狀況,上實價登錄網站查詢,就可以知道房仲是不是真心想幫你買間好屋。   (4)簽約交屋前,如何確保自己的權益?   清楚買屋步驟和履約保證流程,以及各階段的房仲、代書、買賣雙方作業,再次確認並檢查屋況。記住:所有的事情,都用白紙黑字寫下來才算數。房屋的產權要監督房仲與代書徹底釐清,當然,如果你是買中古屋,也要好好和賣家(原屋主)結清費用。   (5)房子怎麼賣才能穩賺不賠?   先確認自己的房子自售有利,或者委託房仲較快?其次,買家都喜歡撿到便宜的感覺,先了解自己房子的身價,再花點小錢做一些美化及修繕,給買家好的第一印象,也讓自己有開價的優勢。

  (6)如何避免8個最常見的買賣糾紛?   買了難停的車位、繳不出貸款變違約、預售屋建商跑路、住了之後才知道是兇宅、白天晚上社區兩樣情……這些常見的買賣糾紛,該如何避免?如果真的遇上之後,該如何解決?最主要的預防方式,就是在不同時間去看屋;再決定簽約前,再花時間看看附近社區的環境。多花時間,就能避免大部分的問題!   ▲    用夢幻價格,買到增值好屋,該怎麼做?   ◎學會看實價登錄網站和謄本   △實價登錄網站:幫你掌握房屋的真正價值   →到內政部地政司的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網站,或各家房仲業者的公司網站,都可查到區域成交行情。實價登錄可以讓我們發現該地區的主力物件、銷售速度和平均單價

,不會被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   △謄本透露的訊息:房屋產權、抵押狀況、屋主是否為投資客、購入總價多少   →房屋謄本上有很多訊息,如果登記日期和出售日期很接近,屋主是投資客的機率就很高;投資客容易因資金調度或為了避稅而急於拋售,自然產生較大的議價空間。學會看出謄本中的房屋狀況,就能為自己議得更好的價碼。   ◎和管理員聊聊天,了解自己的鄰居   千金難買好鄰居,先打聽清楚左鄰右舍的習慣,住戶的背景,作息是否正常,樓梯間是否有人定期清掃……等等,免得搬進去之後才後悔莫及。   ◎一次砍價300萬,不如每坪議價85折   △找出周遭環境中可殺價的根據   聽到殺價,沒有賣家會乖乖被宰,先從

每坪開始議價,再從附近成交行情、屋齡、裝潢、社區內的高架橋、工廠等等嫌惡設施,爭取每坪的折扣,東折西讓下來,往往會得到你想要的成交數字。   △態度是決定價格和優惠的關鍵   沒有一間房子是十全十美,聰明的買家會善用房屋本身條件不足處議價。雖說嫌貨才是買貨人,但千萬記住,一味的挑剔只會讓氣氛變僵,表現出自己對於買屋的誠意和對屋子的喜愛,有很大的機會獲得額外的家具,省下一筆開銷,更有可能獲得賣家自動砍價 。 本書特色   ★ 各大媒體公認的房產專家首度出書!   最受媒體歡迎的房市達人,教你買一間會賺錢的好房。   ★第一次就買到增值好房祕訣大公開!   避開新手外行容易忽略的要點,剖析

投資客的看房祕訣。   ★統整買賣房屋時最容易被忽略的6大問題,完全解答!   關鍵6個問題,貸款、看屋、買屋流程,一本就搞懂。   ★一次解決買賣後8大訴訟糾紛惡夢   嫌惡設施、漏水屋通通OUT!7個對策教你在看屋時避免常見糾紛。 名人推薦   ‧理財生活通達人   夏韻芬   ‧房仲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李同榮

不動產節稅規劃

為了解決自用住宅購屋利息扣除額的問題,作者李名哲 這樣論述:

不動產稅是每個人都需要接觸的一種稅,因此我們有必要瞭解其相關規定並進行妥善規劃。本研究基於納稅義務人節稅的權利,透過文獻與法規進行分析,主要針對適合一般納稅義務人適用於不動產相關稅負的節稅方式,將以案例試算來比較節稅規劃前後的差異,並探討不同節稅策略及其效益分析,例如以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來說,可使納稅義務人享有多種稅負的優惠,包含地價稅、房屋稅和所得稅,每年可省下的金額與未進行節稅規劃者,差距頗大,若是長年累積下來,差距更是可觀;以本研究高地價土地的案例而言,有無進行節稅規劃,兩者每年的地價稅差距更達到上千萬元,其節稅效益更為驚人;再者,當納稅義務人將自身財富移轉給下一代時,會產生

贈遺稅,文中將探討如何免除贈遺稅,並提出節稅策略。 本研究持有不動產部分發現,納稅義務人申請自用住宅,房屋稅之稅率可從3%有效降為1.2%;地價稅可從一般用地之10‰稅率,降為2‰,其中差距為4倍之多;所得稅來說,納稅義務人每年最高可享有三十萬元的貸款利息扣除額;高地價稅土地部分,就本研究案例的研究結果顯示,可從原應繳納的3506萬元的地價稅,降為652萬元,有效降低80%,差距高達上千萬。 本研究移轉不動產部分發現,納稅義務人可善用免稅額及貸款購屋,將原應繳納的贈遺稅,有效降低為零;若加上逐年分割持分的方式,可加快移轉不動產的效率。 本研究最後會根據研究結果,對於納稅義務人

、法規的制定、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