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余顯強寫的 圖解密碼學與資訊安全 和王旭正,李榮三,魏國瑞的 資訊生活安全、行動智慧應用與網駭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首次自然人憑證申請和使用一次就上手 - 問問貸也說明:自然人憑證 忘記密碼或卡片被鎖住,鎖卡解碼該如何處理? IC卡會在您輸入3次錯誤的PIN碼時,即被鎖住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博碩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李坤清所指導 莊婉君的 臺灣行動身分識別服務使用意願之研究 (2021),提出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科技接受模式、理性行為理論、知覺風險、信任。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法律碩士在職專班 黃鼎佑所指導 曾福祥的 我國推動數位身分識別證(eID)合憲性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數位身分識別證、資訊自決、基本權、隱私權、合憲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解答。

最後網站PIN碼重設、鎖卡解鎖、線上續卡與展期#2021報稅(143108)則補充:Tandee發佈自然人憑證預設密碼、PIN碼重設、鎖卡解鎖、線上續卡與展期,留言19篇於2021-04-29 18:25:申報系統2021報稅專欄更多報稅資訊: 一圖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密碼學與資訊安全

為了解決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問題,作者余顯強 這樣論述:

  密碼學是一門將訊息進行加密處理與傳遞,以及將加密訊息進行解密的科學。本書並不強調在密碼演算法的推導與闡述,而是由密碼的運作原理與流程,搭配介紹網路環境資訊安全的風險與成因,逐步導引讀者學習密碼學應用在資訊安全領域,進而達成安全防護的關鍵。   本書分為資訊安全與密碼學概論、網路基本概念、密碼學基礎、公開金鑰基礎建設、憑證授權中心實務、智慧卡&自然人憑證,共六個章節。內容的撰寫以一頁文字、一頁圖表搭配解說為原則,將複雜艱澀的密碼學運作流程與環境簡潔明白地呈現。   本書可作為導入密碼運作的系統規劃設計參考,也可作為相關課程與教育訓練的教材。無論是從事資訊相關行

業的人員、身處資訊應用環境的使用者、學生,或是任何對於資安有疑惑的大眾,都能透過本書輕鬆學習到符合實務所需的密碼學與資安知識。 本書特色   ●認識密碼學運作的基礎原理   ●掌握密碼學在資訊安全的角色   ●學習完整資訊安全防護的認知與技巧   ●圖文搭配,化繁為簡,提高學習效果  

臺灣行動身分識別服務使用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問題,作者莊婉君 這樣論述:

政府擴大 e 化管道,新增TW FidO為行動自然人憑證,讓申請政府服務不需再準備讀卡機或 IC 晶片卡,也不用手動鍵入一長串帳號、密碼,只要用指紋或臉部辨識就能快速登錄政府機關網站,能有效減少密碼被盜的資安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民眾對於TW FidO服務使用意願之影響因素,採用科技接受模式及理性行為理論為主要架構,加入干擾變數知覺風險、信任等外部變數來加強模型解釋能力,透過網路問卷調查方式,蒐集有效樣本 245 份,運用SPSS及AMOS軟體進行敘述統計及推論統計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TW FidO服務的「信任」、「知覺易用性」,對民眾的「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TW FidO服務的

「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對民眾的「使用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TW FidO服務的「知覺有用性」、「使用態度」、「主觀規範」,對民眾的「使用行為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此外,TW FidO服務的「知覺風險」會弱化民眾的「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對「使用態度」的影響。根據上述的調查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做為政府推動TW FidO的參考,希望藉此提高民眾使用TW FidO的意願,首先,政府應讓民眾了解介接範圍及介面的方便使用,其次,宣傳以網路紅人為主,以粉絲效應擴大民眾的使用行為意願,再者,對於資訊安全及隱私權的問題,政府需保證隨時監控,並持續優化改良系統。而延伸價值上,在金管會推

出的金融行動身分識別,因同為FIDO產品,可參考本研究對TW FidO之研究,加速推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

資訊生活安全、行動智慧應用與網駭實務

為了解決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問題,作者王旭正,李榮三,魏國瑞 這樣論述:

  「資安」,現在正夯,那是因為:科技的趨近完美、完整,沒有「安全」與「保障」的背書加持,總是少了那內心的「放心」,也就是「安全感」。那不就是我們掛在嘴邊的「安全」。資訊科技發達與文明交互作用的熱潮下有了經常掛在嘴邊的「資安即國安」口號,在「資安」加持下也成就了世界潮流與科技的最佳保護傘。這些「資安」歷史、 發展、追逐、互動、攻防與省思盡在我們呈現給您的書中,重點大綱如下:     安全系統基礎篇關於資訊安全基礎原理,述說著人類祕密的源頭和資訊安全的根本原理與歷史發展,得以從中理解密碼學的奧秘,以便挖掘隱藏在祕密背後的真實面貌。     資通與社交平台安全篇談論在現代網際網路底下應具備的合

理觀念,透過多種反例使讀者瞭解資訊犯罪的樣貌,進而建立良好與正確的資訊素養。同時廣納熱門安全議題如: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上的應用、4G至5G行動網路的應用、行動裝置應用與社交網路服務等。     網路與多媒體安全篇介紹隱藏在人類網路生活背後的技術與其安全議題,例如:憑證中心處理過程、VPN網路協定、PGP資料加密、網路安全交易SET/SSL等。     駭客攻防安全篇收納與駭客相關的安全主題,自經典的電腦病毒至近期時興的搶灘遊戲,類型包含網頁、加解密、鑑識、逆向工程等,從解謎式的玩樂中理解漏洞與弱點,進而加強自身的資安能力。

我國推動數位身分識別證(eID)合憲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自然人憑證ic卡密碼的問題,作者曾福祥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自1947年5月發行第一個版本後,時至今日已更迭6代,而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業於2019年6月6日由行政院核定。預劃自2020年10月起全面換發為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且將結合自然人憑證功能,取代目前已使用近15年的紙本證件。未來在數位身分識別證版面上公開之個資,將採最小化設計,晶片所儲存的個資與現行紙本身分證相同,將不再儲存其他資訊,另個人的其他隱私資料(如父母及配偶姓名)將加密保護儲存,使用時需當事人同意並輸入自行設定的密碼,並經權責部門申請後始可讀取相關欄位,計畫將遵循個人資料揭露最小、個人隱私保護、個人資訊自主等原則進行研發。然而數位身分識別證就像是

一把可開通個人隱私資料的鑰匙,開啟自然人憑證功能,所串接的服務將是整合健保社福、育兒津貼、通信傳播、就學教學、貿易產業、國民年金、生前契約、車駕籍資料、交通監理、護照簽證、公投連署、防災資料、工商登記、不動產交易、稅務通關及勞保等16類項目。但時至今日卡片的資安管控及侵害隱私的疑慮卻未曾減少,遑論卡片具備無線射頻辨識功能,衍發政府監控人民的質疑聲浪。本文將先探討國內、外身分證制度及數位身分識別證運作原理,接續就戶籍法、個人資料保護法、資通安全管理法及電子簽章法分項研究,最後實施合憲性的型式及實質審查,探討本項政策是否有違憲之虞,綜據研究內容,以客觀角度出發,就法律面、政策面及功能面研提爭點及策

進作為,俾取得個人隱私保護與政府公益效能的平衡界線,促進公共政策良性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