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rianM.Keech,RyanD.Laterza寫的 麻醉祕笈(第6版) 和丁彥伶的 那些子宮教我的事:婦癌迷思、臨床診療問題全解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愛思唯爾 和商顧所出版 。

嘉南藥理大學 醫務管理系 陳俞成所指導 蘇亭錦的 影響大腸手術病患體溫之因素及對術後恢復之探討 (2021),提出腹腔鏡手術 工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腸手術、體溫、術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戴君倚所指導 陳玉螢的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婦女接受術後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對其自我效能及焦慮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子宮肌瘤、互動社群、資訊化護理指導、自我效能、焦慮的重點而找出了 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腹腔鏡手術 工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麻醉祕笈(第6版)

為了解決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問題,作者BrianM.Keech,RyanD.Laterza 這樣論述:

遇到麻醉的問題,用了這本就搞定!   《麻醉祕笈》第6 版提供了與時俱進的麻醉實務內容,從麻醉照護的基本概念、藥理學,再進入病人的監測與處置、圍手術期常見問題,當然也涵蓋了麻醉與特定系統性疾病、特定病人族群、特殊術式,以及區域麻醉與疼痛處理。以八大類知識單元,系統化整理共73 個章節。   《麻醉祕笈》第6 版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簡潔又易懂的問答形式,並提供了相對應的圖表、重點提示與記憶輔助工具。寫作風格易於閱讀,不論是參考相關實務、快速查閱或是複習考試,本書都是麻醉專業人士人手一本的絕佳參考書。   .臨床常見情境的問答方式,簡潔、易讀、引人入勝又效果極佳,讓你省下最多時間,換取最

多收穫。   .最新版針對麻醉實務全面修訂和更新,包括持續演變的臨床準則和指引,以及最佳的實務做法,並大量採用列點整理、記憶法、麻醉專家的實用小提示來增進理解。   .全新章節內容,包括〈心電圖〉、〈心臟生理學〉、〈血管活性藥物〉、〈容積評估〉、〈血壓失調〉、〈機械通氣策略〉、〈圍手術期定點照護超音波和心臟超音波〉、〈神經軸麻醉和止痛〉、〈周邊神經和軀幹阻斷術〉、〈圍手術期病人安全〉和〈圍手術期醫學倫理〉。   .〈百大祕笈〉和每一章節的重點提示專欄,讓你快速掌握要訣,無論是考試或實務都奪得先機。  

影響大腸手術病患體溫之因素及對術後恢復之探討

為了解決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問題,作者蘇亭錦 這樣論述:

背景:手術病患發生非預期性低體溫,會使病患產生病態心臟事件、凝血功能障礙、麻醉甦醒緩慢、增加手術傷口感染、延遲恢復室滯留時間、增加住院天數及術後寒顫發抖等不良併發症,且增加麻醉手術的風險,也使得患者在甦醒恢復過程中因寒顫發抖感到不舒服,增加耗氧量,影響整個治療結果及醫療成本的支出。目的:探討術中及恢復室體溫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對術後恢復室滯留時間、傷口恢復情形及住院天數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以南部某醫學中心大腸手術病患為研究對象,非實驗性病歷回溯方式,立意取樣選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電子病歷收集相關資料,以Excel 2016建檔、IBM SPSS Statistic 28版

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卡方檢定、單一樣本K-S檢定、Mann-Whitney U Test、K-W檢定、邏輯斯迴歸分析,探討背景變項是否對於非預期性低體溫、術後恢復產生顯著影響。結果:研究發現術中體溫的高低受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的影響,恢復室體溫受手術時間長短的影響。術後恢復也會因病患的基本屬性及臨床數據之影響因素,而導致滯留恢復室時間延長、影響術後傷口恢復的情形及住院天數的增加。恢復室體溫對於恢復室滯留時間有顯著影響,但分析顯示低體溫者反而不會延長恢復室滯留時間。恢復室體溫在其手術時間與恢復室滯留時間不具有中介效果。結論:手術期間維持體溫的恆

定是重要且環環相扣,醫護人員除了應於術中及術後積極預防手術所引起的低體溫,也應對於影響術後恢復的影響因素有所了解,進而提供相關防禦措施,提升麻醉手術安全,改善病患術後恢復舒適度,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減少醫療花費的支出。

那些子宮教我的事:婦癌迷思、臨床診療問題全解析

為了解決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問題,作者丁彥伶 這樣論述:

  這些你不知道的,就讓婦癌專科醫師們來告訴你!     你或許知道「6分鐘護一生」預防子宮頸癌,但你知道在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逐漸下降,但「子宮內膜癌」的威脅逐漸襲來嗎?     你或許知道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癌,但你知道若能定期篩檢、及早發現,五年內存活率高達95%嗎?      本書集結14位臺灣權威婦科醫師,分享臨床實例,提供最正確、最實用的全方位解析。      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癌惡性肉瘤|絨毛膜癌|陰道軟組織惡性肉瘤|其他好發症: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多囊性卵巢、卵巢早衰等等      從現在開始掌握自己的健康,讓生命再現活力!   本書特

色     1.第一本婦癌全寶典,問診14大婦癌專科名醫   本書蒐羅女性婦科的癌症與好發病症,包括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癌惡性肉瘤、絨毛膜癌等等,問診各科最權威的婦癌專科醫師,提供具說服力的防癌對策與治療期間需具備的正確觀念,並專章探討癌後的養生與健康觀念,提供讀者一以貫之的婦癌指引。     2.實際案例分享解析   書中提到的婦癌、病症,皆有實際案例分析,除了有完全癌癒、重獲新生振奮人心的案例,亦紀錄了抗癌未果案例的原因、詳細分析,藉由案例,讓讀者更能感同身受、作為理解該病症的借鏡、參考。     3.Q&A破解婦癌常見迷思!   全書內容除了案例分享、專業解析,

權威醫師更針對一般人常見的疑惑進行解答,如:子宮頸癌是遺傳性疾病嗎?吃排卵藥、打排卵針會提高卵巢癌風險嗎?爽身粉會提高卵巢癌風險嗎?等疑問,透過醫師的詳解,破除網路謠言與常見迷思!   名人推薦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王功亮醫師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婦女接受術後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對其自我效能及焦慮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腹腔鏡手術 工具的問題,作者陳玉螢 這樣論述:

背景: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受影響婦女比例超過70%,常見症狀有嚴重出血、骨盆疼痛和不孕,不僅干擾婦女日常生活、工作表現、情緒,亦增加社會和健康負擔,對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臨床常見處置多為子宮肌瘤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文獻指出護理人員術前提供完整的護理指導能有效提升婦女的自我效能進而降低焦慮情緒,但現況多以書面資料指導婦女,而這些婦女處於術前焦慮狀態,對內容常無法熟記,且收藏不易,另因個別婦女的手術方式不同,書面資料多無法針對婦女需求客製化,因此引發筆者對提供此類婦女術後自我照護之資訊化護理指導介入,以提升其自我效能及改善焦慮之動機。目的:探討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

婦女透過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之介入性措施,對其術前及術後自我效能與焦慮之差異,並對介入措施進行滿意度調查。方法:本研究為雙組前後測之類實驗研究法,以方便取樣方式進行收案,收案期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運用子宮肌瘤婦女術後自我照護手冊、自我效能量表(GSE)、貝克焦慮量表(BAI)、護理指導滿意度調查表等工具來進行。共收案70人,對照組及介入組各為35人,對照組依傳統護理指導衛教,介入組則以資訊化取代,於術前一天提供「子宮肌瘤婦女術後自我照護手冊」,手冊末頁附有QR code讓婦女以行動裝置隨時閱讀及參考,並輔以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作為出院後諮詢管道。資料分

析以描述性統計和推論性統計之獨立樣本t檢定和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進行。結果:自我效能部分,對照組提升6.2分;介入組提升9.8分;焦慮部分,對照組下降5.55分;介入組下降19.43分;衛教介入措施滿意度,對照組平均得分4.61±0.59分;介入組平均得分4.73±0.45分,顯示運用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措施可提升婦女自我效能並降低焦慮,且提升護理指導滿意度。結論:運用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可提升子宮肌瘤婦女自我效能並降低焦慮,資訊化護理指導滿意度得分較高,顯示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措施具有潛能使護理指導成效提升,對病人更

具可近性及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