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器械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腹腔鏡器械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國土典宏(主編)寫的 肝膽胰外科手術實錄(翻譯版) 和彭兵(主編)的 腹腔鏡胰腺外科手術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 和人民衛生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許博欽所指導 黃冠儒的 雙孔腹腔鏡手術在子宮附屬器病灶及子宮內膜癌的角色 (2021),提出腹腔鏡器械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單一切口腹腔鏡、雙孔腹腔鏡、傳統腹腔鏡、子宮附屬器手術、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魏清圳、林江峰所指導 姚嘉盈的 達文西手術應用於攝護腺癌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攝護腺根除性手術、達文西手術、微創手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腹腔鏡器械英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腹腔鏡器械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肝膽胰外科手術實錄(翻譯版)

為了解決腹腔鏡器械英文的問題,作者(日)國土典宏(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從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近些年開展的約2500例肝膽胰外科手術中精選出40例,以手術記錄為中心,詳細介紹了各病例的手術適應證、影像學診斷、術前危險因素評估、病理結果及預後相關資訊,同時配以完美手繪圖的手術記錄、病理結果及預後相關資訊等。與一般概括性臨床指導用書不同,本書針對每一個病例存在的不同問題點,都給出了詳細的臨床對應策略和結果說明,並總結了15個手術技巧。

雙孔腹腔鏡手術在子宮附屬器病灶及子宮內膜癌的角色

為了解決腹腔鏡器械英文的問題,作者黃冠儒 這樣論述:

腹腔鏡手術自1970年代發展以來已經有半世紀以上的歷史。在這段期間,克服了光學顯像限制、改善手術器械侷限、加強電燒止血系統效率以及靠著各專家大量的經驗累積分享,讓微創手術朝著減少傷口數量、自然孔洞、降低轉開腹手術及減少出血等極限發展。傳統腹腔鏡技術包含藉由3個以上的傷口完成手術並取出檢體,而隨後發展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則以美觀及高手術技術為主要訴求,透過特殊鏡頭及專用的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手術檢體也可以從單一傷口簡單的取出。而雙孔腹腔鏡手術則取兩者所長,另外佔有一席之地。近年來,科技進步讓以遠端操作的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手術(達文西系統)蔚為風行,尤其是3D成像、減少操作者手震等優勢,讓術者可以在相

對舒適的環境下執行較困難或是時間長的手術,而目前達文西系統通常需要4個以上的傷口才能完成手術。目前,應用在婦產科的腹腔鏡術式有三種,首先是子宮附屬器(即卵巢、輸卵管)相關的手術,此類手術需要基本的腹腔鏡操作技巧以及精細度,手術時間較短,通常大部分的醫師都能完成。其次為子宮切除手術及其延伸的癌症分期手術,此手術牽涉到對解剖構造更深層的認識,並對手眼協調、止血、分離組織的動作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些經驗及學習才能完成手術。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則除了以上的技巧之外,另外涉及了縫合、打結之類更精細的動作,另外在取出檢體使用的技巧也需要特別的學習。由於臨床上手術適應症、手術難度、醫師經驗、病患能否支付

昂貴的特殊耗材、病人對於預後要求、傷口美觀等考量各不相同,選擇使用哪種手術方式大致上取決於主治醫師主觀裁量,也使得大部分文獻回顧無法以客觀或是有良好證據等級的研究來支持臨床決策。因本院兼具操作不同手術經驗豐富之醫師,本研究透過以不同方式在子宮附屬器及子宮切除手術中,來探討最適合的手術平台以輔助臨床決策。方法或程序本研究第一個部分回溯追蹤2011-2018年間在台大醫院接受各種腹腔鏡子宮附屬器手術的病患,並分析其手術相關結果及預後。第二個部分則回溯追蹤2015-2019年間在台大醫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的病患,並分析其手術相關結果及預後。結果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643位病患裡有259位

病患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384位病患接受雙孔腹腔鏡手術。相較於單孔腹腔鏡手術,雙孔腹腔鏡手術在處理子宮附屬器相關的病灶時可節省手術時間(63.83 ± 25.31 vs. 57.32 ± 26.38分鐘, P < 0.01, OR = 0.98, CI = 0.98–0.99),術式變更率亦較低 (6.25% vs. 24.38%, P < 0.01, OR = 0.20, CI = 0.11 - 0.35),而總出血量高出約2.82毫升 (5.2 vs. 2.38毫升, P < 0.01 , OR = 1.04, CI = 1.02 – 1.07)。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共有89位病患接受雙孔

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而有59位接受傳統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經多變項迴歸調整後,雙孔腹腔鏡手術可節省手術時間 (152.09 ± 44.26 vs. 187.15 ± 41.87分鐘, P < 0.01, OR = 0.98, CI = 0.97 – 0.99),術後48小時疼痛指數較低 (2.5 ± 0.55 vs. 2.74 ± 0.76, P = 0.03, OR = 0.54, CI = 0.31 – 0.95)。手術併發症、五年復發率及存活率並無明顯差異。而雙孔腹腔鏡學習曲線只需3-4個個案即可掌握此手術。討論及結論在現實世界中,病患追求傷口美觀、減低疼痛、減少住院天數

等需求漸增,而醫師則需平衡手術難度、手術耗時、醫療成本等來決定適當的處置原則。其中,有些可共同達成,有些則相互衝突。而在微創手術演進過程中,單孔腹腔鏡可為病患需求之代表,達文西手術則較偏醫師取向。惟雙孔腹腔鏡手術因較單孔腹腔鏡不美觀,也被認為操作難易不如傳統腹腔鏡手術,因此一直以來不被重視。本院的腹腔鏡發展涵蓋了傳統腹腔鏡、單孔腹腔鏡、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以及自2015年後的雙孔腹腔鏡手術,累積大量臨床經驗。我們證實,雙孔腹腔鏡對子宮附屬器手術可比擬單孔腹腔鏡,而卵巢囊腫切除手術需要較高手術技巧,手術耗時較長。而與傳統腹腔鏡相比,對於困難手術如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雙孔腹腔鏡手術成效可以達到不劣

於傳統腹腔鏡的表現。分析其中原因,因為雙孔腹腔鏡較單孔腹腔鏡手術多了一個操作角度,因此在手術時可以雙手同時靈活運用,並且承襲了單孔腹腔鏡手術單一大傷口的優點(約2公分),利於取出檢體。而對於傳統腹腔鏡來說,雖然雙孔腹腔鏡少使用1至2個器械孔角度輔助手術,但是事實上這些額外的器械孔一般來說是由助手在掌控鏡頭時同時來操作。在這個情況下,助手除了必須滿足與術者手眼協調的腹腔鏡視線外,還要分心來操作另外一個器械,而大多數的情況下,通常是助手無法兼顧,造成視野干擾或是操作干擾,反而影響手術表現。本研究認為,雙孔腹腔鏡擁有傳統腹腔鏡及單孔腹腔鏡之優點,而減低兩者缺點的影響,使其在大部分的婦產科微創手術能有

較好的表現。然而,因涉及資料回溯及本質上無法去除的手術者個人經驗、能力等因素,故本研究仍承襲相關的研究限制及判讀偏誤。或許未來仍需要完整良好設計的多平台腹腔鏡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

腹腔鏡胰腺外科手術學

為了解決腹腔鏡器械英文的問題,作者彭兵(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著重闡述腹腔鏡胰腺手術操作的重點、難點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還奉上精彩的手術視頻,圖文並茂

達文西手術應用於攝護腺癌之研究

為了解決腹腔鏡器械英文的問題,作者姚嘉盈 這樣論述:

達文西(da vinci si)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是目前最先進的醫療手術系統,具有 3D 立體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模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以及精密準確且直覺反應的操控系統;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手術室臨床護理人員參與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的接受手術過程及針對病人術後恢復護理照顧。目前全台灣共有 24 台達文西手術系統,童綜合醫院是中部目前完成2300例的醫院,也率先完成了許多台灣的首例,包括以達文西完成食道癌切除及重建手術、達文西副甲狀腺切除手術。另外以達文西做攝護腺癌切除、腎癌 切除、大腸直腸癌切除、胃癌切除、心臟瓣膜修補及置換手術、甲狀腺腫瘤切除、咽喉腫瘤切除等都是本院在中部醫院最

先完成的醫院。童綜合醫院在中部不只執行的數量及類型都在領先的地位,我們所建立的 SOP 也成為其他醫院學習的對象,陸陸續續已有多位手術護理人員到本院來參訪觀摩,學習用更安全有效的方式來完成手術。經客觀分析後也發現,設置達文西手術照護、經營團隊,重視醫院團隊的溝通-共同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協助護理人員進行完成達文西手術教育訓練,改變醫師手術方式,透明化達文西手術資訊,提供相關評估資訊,幫助病患了解達文西手術,鼓勵外科手術醫師接受訪談(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和達文西機械手臂介入外科手術的經驗分享) ,定期機械手臂保養、手術相關人員(麻醉科醫師、護理師、開刀房護士、醫師助理等)接受相關訓練並定期模擬演

練,及病患接受達文西手術之訪談經驗分享,再經由跨團隊、跨體系的相互支援合作、積極擴展國際醫療,也能使個案醫院達文西手術的競爭力提昇,達到個案醫院永續經營發展。